第28章

世纪和 世纪。圣安东也是古斯塔夫

福楼拜自己。

在小说激越、壮美的最后几页,修士希望像梵天或惠特曼那样成为天 地万物。 阿尔贝 蒂 博代 ①曾 说《 圣安 东的 诱 惑》 是一 部巨 大的 《恶 之 花》。福楼拜对这样一个大胆而又笨拙的比喻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盛  力  崔鸿儒译

①阿尔贝

蒂博代(

,法国批评家、作家。

胡安 鲁尔福 《佩德罗 帕拉莫》

埃米莉

狄金生认为出书并不是一个作家命运的基本部分。胡安

鲁尔福似乎认同狄金生的这个观点。鲁尔福喜欢读书、孤独和写

作,他不断地批阅、修改、撕毁他的手稿,近四十岁时才出了他的第

一本书

《燃烧的荒原》

。是他的一个固执的朋友埃弗伦

埃尔南德斯从他手中夺下了稿子,拿去送了印刷厂。那是一个由十九 篇故事组成的系列,以某种形式预先展示了这部被译成多种语言、使 他在很多国家出名的小说《佩德罗 佩德罗

帕拉莫》。 从叙述者在寻找父亲

帕拉莫途中遇见一个陌生人起(此人声称自己是叙述者的兄

弟并说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姓帕拉莫),读者就已明白这是一部神奇小 说,虽无法预料无数的枝杈,却已被小说的吸引力俘虏。评论界的分 析莫衷一是,最值得一读又是最复杂的当推埃米尔

罗德里格斯

内加尔的分析。历史、地理、政治、福克纳以及某些俄国和斯堪的纳 维亚作家的技巧、社会学、象征主义等各个方面都被一一探讨,但至 今没有人能够拆开那条“彩虹”(借用约翰 《佩德罗 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盛  力  崔鸿儒译     济慈的奇特的比喻) 。

帕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①胡安 品

鲁尔福(

墨西哥小说家, 《佩德罗

帕拉莫》是他

年的作

一译《人鬼之间

丹尼尔 笛福 《摩尔 弗兰德斯》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 描写环境特征乃丹尼尔

笛福

的带根本性的发明,在他之前的文学作品从未注意到这一点。这一发明 之晚非常显眼,据我的记忆,在整部《堂吉诃德》中就未下过一场雨。 除了这种后来被乌纳穆诺称之为“技术手段”的新鲜事之外,笛福还在 其作品中不断创造出令人喜爱而又罪孽深重的人物。此外,他那从不追 求浮华的极其流畅的风格同样令人叹服。圣茨伯里 认为他的作品是历 险小说和现今称之为“心理分析小说”的分界,这两类小说实则是交织 在一起的。 《堂吉诃德》既可说是写吉诃德性格的书, 也可以说是写堂吉 诃德历险的书; 《鲁滨孙飘流记》 不仅写了那个在荒岛搭房子的 塞尔科克④作过长 谢泼德 谈过话; 德国水手,也描述了人在荒滩留下痕迹这一动人心魄的可怖经历。顺便 要补充的是,笛福曾在布里斯托尔港③与亚历山大 谈。此人在智利西边的胡安 成为鲁滨孙的原型。笛福还曾在绞刑架下与窃贼杰克 此人被绞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笛福为他写了传记。 丹尼尔 笛福在伦敦出生, 祖父是位乡绅, 父亲是屠夫。 他父亲署名 费尔南德斯岛生活了四年又四个月,后来

①全书全名为《大名鼎鼎的摩尔

② 圣茨 伯里 ( ④亚历山大 过近五年的时光。 ⑤杰克 谢泼德

弗兰德斯的幸运和不平的遭遇》。

, 国 文 学 史 家、 评 家 。 英 批 塞尔科克,苏格兰水手 , 国 英 年在海上策动哗变,被发送到智利海外荒岛度 世纪著名窃贼,被绞死时围观者达二十万之众。是

③布里斯托尔港 ,在英格兰埃文郡。

诗歌、 民间戏剧、 传奇小说 和滑稽剧中的中心人物。

丹尼尔极有远见地在 “福” 字前加上了一个贵族家谱使用的词缀 “福 , 他在一所非国教的中学受到良好教育, 曾为经商走遍葡萄牙、 西 ( 笛 。 “ 班牙、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有一份反土耳其人的宣传品据认为出自笛福 之手。他开过杂货店,破过产,蹲过大牢还被罚戴枷锁示众,因此而写了 一篇颂 。他不惜充当秘密情报员,也曾为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王国的联 合奔走出力,主张建立常备军。他不谙党派之争,结果与保守派和自由派 两派交恶。其时辉格党的威廉登上了王位,有人指责他并非纯种英国人。 笛福在一首音调铿锵的十音节双行诗 中雄辩地指出,谈论所谓纯种英国 人完全是“难以形容的自相矛盾”,因为大陆的所有人种早在英国

洲的下水道

混合了。 这首奇特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苏格兰盗贼和丹麦海匪, 留下红毛后代四处繁衍。

这样的抨击使他丢掉了年金。他在 人显灵纪实》的小册子。

年发表了名为《维尔夫

《辛格尔顿船长历险记》写的是非洲,却以迥异的风格预示了里 德 哈格德后来所写的多部小说。 笛福是鬼学家,所著《魔鬼政治史》写于 弗兰德斯的幸运和不幸的遭遇》 到吃惊;这位摩尔 马塞尔 年。 一想到西班牙正经的(从不敢写性欲的)流浪汉小说竟是《摩尔

)的遥远前身,我们不能不感 弗兰德斯有过五位丈夫,乱伦,还坐过多年监狱。 盛 力  崔鸿儒译

施沃布曾将此书译成法文,福斯特曾作过评析。

①笛福在

年写了著名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保守派对非国教信徒的迫害。

年被政府逮捕, 被判处入狱六个月、 枷示三天, 伦敦市民则视其为英雄。 笛福为此写了《立枷

②笛福

年发表的这首讽刺诗题为

正的英国

托马斯 德 昆 西 《康德晚年及其他散文》

除德

昆西之外,没有任何人使我享受到如此之多的幸福时光。

初读他的作品是在卢加诺湖①畔,至今我仍记得当时我沿着地中海地 区这 个明澈 、浩淼的 大湖漫 步 ,口 中吟咏着 《伦敦 妓院 都》中那些既压抑又优美的诗句。 那是在 年 ,即大战的最后一个年头 。当时我觉得那些不时 传来的可怖消息还不如底比斯狮身人面像之谜的不幸解答、在人群中 徒劳地寻觅牛津街的安小姐(这些人的脸将永远在梦中纠缠着她)及 其对夏日死亡滋味与不和谐的品尝更为真实。德 昆西十三岁时便已 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希腊文,他是华兹华斯最初的读者之一。也是英国 最早研究当时几乎不为人所知的浩博德语的人之一。他与诺瓦利斯一 样,不看重歌德的作品,却有些过分地推崇里希特。他坦承没有神秘 感便无法生活。发现一个问题对他而言不亚于找出一种解释。他极易 被音乐,特别是意大利音乐所打动。在其同代人的记忆中,他是个最 彬彬有礼的人;无论同何人交谈,都用“苏格拉底”的方式。他生性 极其腼腆。 他的著述多达十四卷,作者像调节乐器一般字斟句酌,无一页例 外;一个词便可以使他激动不已,“罗马执政官”即是一例。 除了长篇小说《克罗斯托海姆》及一些有关政治经济学(笔者不 敢涉足的学科)的谈话录外,德 昆西充溢激情、卷帙浩繁的著述均

黑暗之

①卢加诺湖

位于瑞 、意边界。

为散文。在当时,一篇散文便是一篇博学而有兴味的专题著作。德

昆西记得早年读过的厚厚的《一千零一夜》中的一章:一位魔法师侧 耳伏地,听到地面上走动的无数脚步声,并且知道是谁的脚步 莱恩和伯顿的版本里寻找这一情节未果,后证实是德 的细节 德 他那敏捷的思想丰富并扩大了往昔的记忆。 昆西的作品把智慧的享受与美的享受融为一体。 盛  力  崔鸿儒译

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命中注定去发现神灯的中国儿童。我在加朗、 昆西信手添加

普布留斯 维吉尔 马罗 《埃涅阿斯纪》

莱布尼茨的一则寓言建议我们设立两个图书馆,一个由一百部各 色各样、有好有坏的书组成,另一个则由一百部完全相同的尽善尽美 的书组成。意味深长的是后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必定是一百本《埃涅 阿斯纪》。伏尔泰有言:如果说维吉尔是荷马的“作品”,那他势必是 荷马最优秀的“杰作”。维吉尔在欧洲享有巨擘地位长达十七个世纪, 浪漫主义运动否定了他,几乎把他勾销;时下我们根据作品的历史作 用而非美学价值加以取舍的做法又在损害他。 《埃涅阿斯纪》是人们不无轻藐地称之为“人为史诗作品”中的 最高典范;所谓“人为”,是说这类史诗系由一个人刻意写成,而非 几代人的无意识的创造。维吉尔原本就要写出一部旷世之作,竟奇妙 地取得成功。 我说奇妙,是因为大凡杰作往往是偶然或不经意的产物。 这部长诗也像短诗那样,每一行都经过反复推敲,那种精美、工 巧正是佩特罗尼乌斯①不知何故在贺拉斯作品中所发现的。试举几例 说 明: 维吉尔不说阿卡亚人 乘夜的间隙进入特洛伊城,而说利用月光 的友好静谧;不说特洛伊城被摧毁,而说“特洛伊城已然逝去”;不 说命运多舛,而说“诸神对命运作了不同考虑”。为了表达我们今天

佩特罗尼乌斯(? ,古罗马作家,是荒淫的罗马皇帝尼禄的密友。 阿卡亚人 即古希腊人。

所谓的泛神论,他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句子:“朱庇特①存在于万物 中。维吉 尔没 有谴 责人 的好 战的 疯狂, 那是 ” 说 “对 铁的 钟情 ”他不 。 说埃涅阿斯和女预言家“在黑沉沉的夜晚孤寂地飘荡在阴影间”,而 写 成:在 黑 沉 沉、 寂 的 夜 晚 飘 荡 在 阴 影 间。 “ 孤 ” 这当然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即所谓的倒置法,因为“孤寂”和 “黑沉沉”在句中并未改变位置;这样两种方式 式的 同样确切地表达了所要表现的情景。 如此字斟句酌使维吉尔这位古典派中的古典主义作家,成了一个 巴罗克式诗人,不过他的文笔十分平和,下笔审慎并未影响叙述埃涅 阿斯的艰辛和命运的流畅。有些情节近乎神奇,如写埃涅阿斯逃出特 洛伊城,在迦太基上岸后,在一座神庙的墙壁上见到特洛伊之战、普 里阿摩斯、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以及他本人的种种形象;也有悲剧的 情节,如迦太基女王目送希腊船只起航,知道自己的心上人弃她而 去。书中的主要内容当然是英雄豪气,如一位武士所说:“我的儿呀, 你要跟我学习勇敢和真正的刚强; 要学侥幸, 得另找地方。 ” 除维吉尔之外,世上所有诗人中,再无任何人得到人们这样的热 爱,维吉尔超越了奥古斯都 ,超越了罗马以及至今保留在其他国 家、其他语言里的那个大帝国。维吉尔是我们的朋友。当但丁

阿利

常见的和维吉尔

吉耶里把维吉尔当作自己的“引路人”和《神曲》中最坚韧的人物 时,便把我们所有人的体验和感激之情以美的形式永远地固定了 下来。

盛  力  崔鸿儒译

①罗马神话中的主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②奥古斯都(前 前 ,古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原名屋大维,朱利乌斯 收他为义子,并当作他的继承人,公元前

恺撒

年,罗马长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

编辑手记

博尔赫斯以小说、诗歌名家,但他写得最多的却是随笔札记,就 文字篇幅而言,其小说和诗加在一起才跟这些文章大致相埒。以前国 内许多出版物介绍博尔赫斯时,这类文字大抵冠以“散文”之称,其 实博尔赫斯写的不是通常那种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散文,而是专门 谈论创作问题的艺文随笔。这是作者最擅长的文体之一。 需要稍作说明的是,这些笔触隽永、富于哲趣的文章并不只是玄 思匡辩的结果 ,也包含直接来自生活的印象

郊外灯火,市井打

斗,匕首和六弦琴,喧嚣而忧伤的探戈。当过二十年文学教授,又做 过十八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虽说一生都生活在书籍 和文学作品之中,却不是那种只想躲在书斋里的学究式的人物。他讨 论创作艺术似乎也跟创作本身一样,同样是从苦难和喟叹之中寻觅世 人的精神踪迹。所以,这些智性文章写得极具感性,譬如关于梦魇, 关于隐喻,关于时间,关于但丁《神曲》的修辞意图,关于侦探小说 的叙事法则,等等……诸如此类的诡谲之辩,让他一说都没有什么让 人发怵的地方了。用干干净净直白的语言去解决思辩问题,实在是这 世上少有的一项本事。他在一篇介绍莎剧的序言中写道,“我读过许 多关于《麦克白》的文章,也忘了不少。”(威廉 酸气的专家学者,一句话打发了一大堆麻烦。 博尔赫斯在许多美学看法上都有一点特立独行的意思。比如,他 对莎士比亚是否将无限期的经久不衰表示“无可奈何地怀疑”,而坚

莎士比亚《麦克

白》)直言“忘了不少”显出一种优雅的自负,是不想搭理那些直冒

信许多二三流作家的作品乃或街谈巷议中都可能有着堪与经典作品相

媲美的东西

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一个历史的动态过

程,他把产生经典的动因更多地归结为某些接受机遇。(《论古典》) 他在卡夫卡的小说里追踪卡夫卡的美学先驱,从济慈的诗句中找寻个

体与群体的时空联系,从霍桑和爱伦

坡那儿发现了幻想与真实相碰

撞的心理轨迹,这些不囿成见的审美认识总是那么新颖而生动,显示 出某种超前的感知。人们知道,接受美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 始向唯文本主义发起挑战的,而博尔赫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据于既往 的审美经验指示了解释学的路径。他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交互关系中 发现了历史,而不是根据历史来定义作家、作品,这里边的阐释逻辑 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个古老命题,至今在许多研究者那儿还是一 头雾水。 在博尔赫斯的艺术迷宫里还有若干通向哲学的小径,从柏拉图到 帕斯卡,从犹太教的神秘哲学到东方佛禅,思维的分岔接连不断导入 思想的幽胜之境。这也是博尔赫斯艺文随笔的一大特色。其实,他思 想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当日学术前沿,甚至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名声大噪 的新学说也能从他这儿影影绰绰瞧出一些轮廓,诸如福柯的知识考古 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当然,博尔赫斯没打算要做哲学家,他最 感兴趣的还是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时间与无限的奥义 对于作家来 说,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施展自己的“魔幻”之术。这不算什么 哲学,甚至都不是一本正经的美学问题,一切取决于经验与情感。

编完这部《博尔赫斯谈艺录》,不由想起中国学者钱锺书在他自 己的《谈艺录》中作此自叙:“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大凡 这类智慧之作总是出于心灵深处的诉愿。 以“谈艺录”为书名者非钱氏自创,明代徐祯卿的诗话就作《谈 艺录》,而今移至博尔赫斯的艺文随笔似亦妥帖。 博尔赫斯全部艺文随笔约超过一百万字,凡四百余篇。本书选录

其中的七十六篇,分别取之作者的十个随笔集,即《埃瓦里斯托

列戈》 《讨论集》

《永恒 史》 《博尔赫斯口述》 《文稿拾零》

《探讨别集》

《七夕》

《序言集成》 《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

《私人藏书: 序言集》

上一章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