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我带上自己的女儿去公园,把她送去乘坐旋转木马。怎样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我在做什么?最近她问我:“什么是战争?”怎么回答她呢……我只想以一颗温柔的心把她送进这个世界,我教她不要随意去折断花枝,要怜悯被撞伤的小母牛和被撕裂的蜻蜓翅膀。可是如何向孩子解释战争?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如何回答孩子这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杀人?他们甚至要杀孩子,那些和她一样大的孩子。我们大人就好像是在同流合污。我们知道是在说什么,可是孩子们呢?战后,我的父母对我解释过战争,但是我自己却无法向我的孩子去解释。必须寻找合适的词汇。我们最不喜欢战争,更难以为战争找到正当性。对于我们来说,这无异于谋杀——无论如何,对我来说就是。

我想写的是这样一本战争的书:让人一想到战争就会恶心的书,一想到战争就会产生反感、感到疯狂的书,要让将军们都会觉得不舒服的书……

我的男性朋友们不同于女性朋友,他们对我这种“女人的”逻辑感到惊诧。于是我再一次听到了男性的争辩:“你是没上过前线的啊。”可能这样说更好些:我不曾被那种仇恨激情所驱使过,我的观点太过正常,太过平民化,也太过怯懦。

在光学上有“采光性”的概念,说的是镜头采集捕获图像能力的强弱。女人的战争记忆就是按照自身情感张力和痛苦,而呈现的最强采光性能。我甚至要说,女性的战争远比男性的战争更加恐怖。男人们总是躲避在历史和事实的后面,战争对于男人有一种行动、理想冲突和各种利益的诱惑力,女人却只被感情所掌握。还有,男人从小就准备好了,以后他们可能必须要去开枪。而对女人是从来不会教这些的……她们从来没有打算做这类工作……她们记住的是另一些事情,另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但女人能够看到男人所看不到的东西。我要再说一次:女人的战争,是伴随气味、伴随色彩、伴随微观生活世界的战争:“上级发给我们背包,我们却把它改成了裙子。”“走进征兵委员会大门的,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姑娘,当她从另一个门走出去时,就已经穿上了长裤和套头军装,辫子剪掉了,只剩下短短的刘海儿……”“德国人朝村子扫射了一阵又离去了……我们来到那个地方:被践踏的一堆黄沙上,有一只童鞋。”有些人(尤其是男性作家)不止一次地警告我:“那都是女人们对你虚构的故事,是随口胡说的。”可是我相信,这是不能臆造的。是抄袭谁了吗?如果这可以抄袭,那也只能是从生活中抄袭来的,生活本身就是会有这类的奇幻。

不论女人们说什么,她们总是有这样一种思维:战争,它首先就是一场谋杀案;其次,它又是一种无比沉重的工作,然后,那也还是一类普通生活:她们照样唱歌,照样恋爱,照样烫头发……

但是思维的中心永远是:如何不堪忍受,多么不想去死。更不能忍受和更不情愿的就是杀人,因为女人是带来生命的,是奉献人生的。她们长久地在自己身上孕育着生命,又把这些生命抚养成人。所以我很明白,杀人,对于女人来说,是更加艰难的。

***

男人们都不情愿让女性进入他们的世界,那是男人的领地。

在明斯克拖拉机厂,我找到了一个女人,她曾是一名狙击手,当年大名鼎鼎,前线报纸上多次报道过她的事迹。她在莫斯科的朋友给了我她家的电话号码,可惜是旧的。我笔记上有她的姓氏,不过是她娘家的姓。我直接去了工厂,我知道她在那家工厂的人事科工作。在那里,我听到了两个男人(厂长和人事科长)的心声:“难道是男人不够了吗?为什么您要这些女人的故事。那都是女人们的幻觉……”原来,男人们就是害怕女性讲述的战争不是他们那样的。

我去访问了这样一个家庭……丈夫和妻子曾经并肩作战。他们在前线相遇并且在战火中结为伉俪:“我们是在战壕中举行婚礼的,就在一次战斗打响之前。我亲自用德国人的降落伞缝制了白色连衣裙。”他是机枪手,她是通信兵。刚一宣布成亲,男人立即把女人赶到厨房里:“你去给我们做点什么吃吧。”水煮开了,三明治切好了,她就在我们旁边坐了下来,可是丈夫立即把她叫起来:“草莓在哪里呢?还有咱们的度假礼物在哪儿啊?”在我坚持请求后,丈夫才勉强让出自己的位置,却依旧对老婆唠叨一番:“要按照我教你的那样说哦,别哭哭啼啼地总说些妇人家的鸡毛蒜皮:多想要漂亮啊,剪掉辫子时哭鼻子啊什么的。”后来她又悄悄对我耳语道:“昨天一整夜他都拉着我学习伟大的卫国战争史,就是怕我乱说话。就是现在,他还觉得我回忆得不对呢,觉得我说的都是废话。”

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发生过,不止在一栋房子里发生过。

是的,她们以泪洗面,甚至号啕大哭。我离开后她们要吞服心脏药片,甚至呼叫急救车。但她们还是一再请求:“你要来啊,一定要再来啊。我们沉默太久了,沉默了四十多年……”

我知道,抽泣和哭声是无法加工处理的,如果抽泣和哭声不是主要内容,那就一定是加工过的,是文学取代了生活。素材就是这样的,素材是有热度的,还常常是超高温的。在战争中最能看透和开启一个人的内心,还有就是在恋爱中,能穿透表皮下层,触及心灵的最深处。在死神面前,任何思想都是苍白的,死神开启了深不可测的永恒,任何人都没有充分准备面对这种永恒。我们毕竟是生活在历史中,而不是宇宙中。

有好几次,在公开的演讲稿之外,我又收到过附加的嘱咐留言:“不应该拘泥于琐事……请你书写我们的伟大胜利……”可是,对我来说,正是那些琐事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温暖而清晰的生活:剪掉长辫子,留下短发髻;一百多人投入了战斗,返回营地的只有七八个人;煮好的一锅热粥和热汤,已经没有人吃了;或者,战争之后不敢走进商店,生怕看到那一排排悬挂的红肉……即使是红色印花布也让人胆战心惊……“哦,我的好姑娘,你看看,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家里你还是不会找到任何红色的东西,战争过后我甚至对红色花朵都憎恨!”

***

我在倾听痛苦……痛苦是走过人生的证据。再没有其他证据了,我也不相信再有任何证据。语言文字不止一次地引导我远离真相。

我把苦难作为与生命奥秘有直接联系的最高信息形式,苦难直接联系着生命的奥秘。所有的俄罗斯文学都是关于苦难的,俄罗斯文学写痛苦远远多于写爱情。

她们对我所讲的痛苦就更多了……

***

他们到底是谁?是俄罗斯人,还是苏联人?不,他们都曾是苏联人——不论是俄罗斯人,还是白俄罗斯人;是乌克兰人,还是塔吉克人……

但说到底,他们都是同一种人,叫作苏联人。这样的一类人,我想是永远不会再有了,他们自己也都明白。甚至我们,他们的下一代,也是另一类人。其实,我也很想如别人那样,成为和自己父母不同的人,要成为世界人。可是我们的子孙又像谁呢……

但是我爱他们,我钦佩和敬仰他们。他们那一代人,确实有过斯大林和古拉格,但也有过胜利。他们都知道怎么回事。

不久前我收到的一封信上写道:“我的女儿非常爱我,对于她来说,我就是女英雄,可是,如果她读了您的书,就会产生巨大的失望。污垢、虱子、流不尽的血,这一切都是真的,我都不否认。但是,难道对这些回忆,能够生出尊贵优秀的感觉吗?我们是准备建立功勋的……”

我不止一次地确信:我们的记忆远远不是一个理想的工具。它不仅任意和任性,而且还拴在时间的链条上,就像一条被拴住的狗。

我们能够从今天看过去,但我们却不知道从何处去看。

然而,她们却都深深爱着她们的遭遇,因为那不仅是战争,也是她们的青春、她们的初恋。

***

她们说的时候,我在倾听……她们沉默的时候……我也在倾听……不管是语言还是静默,对于我都是重要的文字。

“这个不是为了发表,只是对你说的……那些军官……他们坐在火车上,沉思默想,忧心忡忡。我还记得有个少校在深夜跟我说的话,那时大家都睡着了,他说到斯大林。他因为喝多了而壮了胆,告诉我,他的父亲被关在劳改营已经十年,与世隔绝,没有通信的权利,至今生死未卜。这位少校突然冒出可怕的话语:“我想保卫的是祖国,但我不想保卫革命的叛徒——斯大林。”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害怕极了。谢天谢地,第二天一早他就消失了。大概是出走了吧……”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我和奥克萨娜是朋友,她来自乌克兰。我是从她那儿第一次听说乌克兰大饥荒的,恐怖啊,连蛤蟆或老鼠都找不到,全部被吃光了。她那个村子,死了一半人,她所有的亲人都死了,爸爸妈妈和弟弟们,只有她活了下来,因为她当晚偷了集体农庄的马粪吃。那可不是人能吃的,但她吃了:“热的不能放进嘴里,要冷的才行。冻起来的更好,闻起来就像干草一样。”

我对她说:“奥克萨娜,斯大林同志在战斗。他在消灭害虫,但害虫太多了。”

“不,”她回答说,“你真傻。我爸爸是历史老师,他告诉我:总有一天,斯大林要为他的罪行负责……”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想:奥克萨娜会不会突然间被发现是敌人,是德国间谍?我该怎么办?两天之后,她在战斗中牺牲了。她已经没有任何亲人,死亡通知书无人可寄……

人们很少接触这类话题,而且小心翼翼。在此之前,他们不仅被斯大林的欺骗和恐吓所麻痹,也被自己以前的信念而蒙蔽。但是,她们却不能不再爱她们曾经的所爱。

作战的勇气和思想的勇气,这是两种不同的勇气。但我却认为它们是相同的、不可分割的。

***

手稿还摊在桌子上……

已经两年了,我总是遭到出版商的拒绝,杂志装聋作哑。理由总是老生常谈:太多战争的恐怖了,过分恐怖了,有自然主义描写,完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引作用。总之,就不是那种战争……

哪种战争?将军们和英明大元帅领导的战争?没有流血和虱子臭虫的战争?英雄与勋章琳琅满目的战争?我记得小时候和奶奶在一大片田野上散步,她告诉我:“战争结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片土地都寸草不生。德国人撤退时,那一仗打了两天两夜……死人一个接一个地躺在这里,就像一捆捆庄稼,就像火车铁轨下的一排排枕木。德国人和我们自己人的尸体。下过雨后,他们好像全都泪流满面。我们全村人花了整整一个月埋葬他们……”

我怎么会忘了那片田野呢?

我不是在简单地记录。我是在苦难把小人物创造成为大人物的那些地方,收集和追踪人类的灵魂,人就是在那里成熟起来的。就在那时,对于我而言,小人物们不再是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无产阶级了,他们的灵魂开启了。那么,我与权力的冲突到底在何处?我突然明白了:大思想需要的是小人物,却并不需要大人物。对于大思想来说,大人物是多余的,是不合适的,加工处理很费力。我就是在寻找他们,寻找那些渺小的大人物,他们被侮辱过、被蹂躏过,伤痕累累,他们熬过了斯大林的劳改营和背叛,最终他们还是胜利了,他们创造了奇迹。

但是有人以胜利的历史偷换了战争的历史。

渺小的大人物们要自己述说真相……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