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新定义公司 ——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美] 埃里克·施密特 著

  靳婷婷 译

  中信出版社

简介:

首次公开谷歌内部的管理与运营方法

全面解密执掌谷歌10余年的内幕故事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作序推荐

今日的谷歌是全球极具标志性的企业,在各个领域都有创新突破,并向技术的极限推进。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作者是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他们亲自分享十余年来帮助谷歌成长所领悟到的管理启示:科技正在改变商业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速度空前,而且仍在加速,公司若想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就要制定新的商业规则。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披露了谷歌如何颠覆传统的MBA模式,建立独树一帜的管理哲学,作者分享了外界普遍好奇的企业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以及创新之道。埃里克·施密特和乔纳森·罗森伯格列举了谷歌历史上众多只有内部人员才知道的实例,其中许多事件更是首次为广大读者公布。他们旨在将谷歌的管理秘密转化为人人皆可用的经验,帮助我们迎接变化世界中的巨大挑战。

Google独树一帜的管理哲学:

.办公室拥挤杂乱没关系,重点在让员工能高度互动,充满活力。

.要达成真正的共识,需要有人提出异议。

.Google 的优先要务是成长,而非只有营收,成长是为创造营收提供更好的基础。

.以竞争者为傲,但别追随他们。一味聚焦竞争对手,永远无法发展出任何真正创新的东西。

.招聘是重要的事。先考虑有学习新事物能力与记录的人,而非仅考虑是否有特定职位经历。

.雇用员工思考,而非雇用他们做工作。

.用70/20/10法则激发创新:70%资源投入核心事业,20%资源投入新产品,10%资源分配给全新的大胆计划。

  献给我最爱的创意精英,温迪和贝丽尔

  目录

  推荐序 赋能:创意时代的组织原则

  序言 谷歌的“痴心妄想”

  前言 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第一章 文化:相信自己的口号

  第二章 战略:你的计划是错误的

  第三章 人才:招聘是你最重要的工作

  第四章 决策:共识的真正含义

  第五章 沟通:当最牛的路由器

  第六章 创新:缔造原始的混沌

  结语 想象无止境

  注释

  词汇表

  致谢

  推荐序

  赋能:创意时代的组织原则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参谋长

  曾鸣

  未来的组织需要超越传统的公司运作方式。这个挑战阿里巴巴集团在2008年提出“新商业文明”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当信息文明全面取代工业文明的时候,公司,这个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组织创新,也必须被超越。

  然而,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组织模式?过去的七八年,阿里巴巴进行了众多的尝试。从内部建设共享平台,到“赛马”的创新机制,再到用自己开发的基于网络的内部协同软件替换掉传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我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感觉还没有找到未来明确的方向。回答这个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重新定义公司》记录了谷歌在这方面的尝试和思考,很有启发。书的核心观点简单明了: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是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书中称为smart creative),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组织的逻辑必须发生变化。传统的公司管理理念不适用于这群人,甚至适得其反。书中丰富的例子和经验总结,常常让人掩卷思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未来组织面临的挑战,结合谷歌、阿里巴巴的经验和我所观察到的其他组织创新,我在这里试图梳理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供大家对比阅读,深入思考自己的组织创新,因为这是未来竞争力的源泉。

  虽然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什么样,现在还很难看清楚,但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工业时代最深刻的观察者彼得·德鲁克,把过去200年的组织创新总结为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核心是机器取代了体力,技术(technology)超越了技能(skills)。第二次是生产力革命(productivity revolution),大致从188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核心是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普及,工作被知识化,强调的是标准化、可度量等概念。公司这种新组织正是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而兴起。第三次是管理革命(management revolution),知识成为超越资本和劳动力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体力劳动相比,知识工作者是否努力工作很难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相应地,管理的重心转向激励,特别是动机的匹配(incentive alignment)。期权激励是这20年高科技企业大发展最主要的组织创新。

  沿着这个思路,我把我们正在面临的时代大变更称为第四次革命,即“创意革命”(creative revolution)。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从云计算到大数据,未来商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商业的基础。虽然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有着巨大的争议,特别是机器能否超越人脑,甚至是否会反人类,但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在可见的未来,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劳动,甚至较为复杂的分析任务,都会被机器智能取代。这是德鲁克所说的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人的直觉,对知识的综合升华能力,是机器暂时难以超越的。相对应的,未来社会最有价值的人,是以创造力、洞察力、对客户的感知力为核心特征的。他们就是本书中提到的“创意精英”。

  而在创意革命的时代,创意者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自激励是他们的特征。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激励,而是赋能,也就是提供他们能更高效创造的环境和工具。以科层制为特征、以管理为核心职能的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赋能的原则如何体现呢?

  第一,激励偏向的是事成之后的利益分享,而赋能强调的,是激起创意人的兴趣与动力,给予挑战。唯有发自内心的志趣,才能激发持续的创造。命令不适用于他们。因此,组织的职能不再是分派任务和监工,而更多是让员工的专长、兴趣和客户的问题有更好的匹配,这往往要求更多的员工自主性、更高的流动性和更灵活的组织。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员工使用了组织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公司雇用了员工。两者的根本关系发生了颠倒。

  第二,赋能比激励更依赖文化。文化才能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创意精英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去考核、激励,公司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奖励。本质上他们都是自驱动、自组织的,对文化的认同非常较真。为了享受适合自己的文化,创意精英愿意付出、拥护、共创。一个和他们的价值观、使命感吻合的文化才能让他们慕名而来,聚在一起,奋发进取,因而组织的核心职能将演变成文化与价值观的营造。

  第三,激励聚焦在个人。而赋能特别强调组织本身的设计、人和人的互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组织内部人和人的联系也更紧密。新兴学科,例如复杂网络和社会物理学的研究,都指出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机制的设计对于组织的有效性可能远大于对于个体的激励。谷歌那些声名远扬的免费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员工福利,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很大的一个目的是增加他们的互动。2009年我参观谷歌的时候,他们介绍到餐厅等待的时间基本控制在4分钟,正好让人可以简单寒暄和交流(大于4分钟就很可能拿出手机干自己的事了)。良苦用心,让人深思。创造是很难规划的。只有提供他们各自独立时无法得到的资源和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充分互动),有更多自发碰撞的机会,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谷歌AdWords广告体系的突破就是5个员工在玩桌球的时候,看到拉里·佩奇对广告质量的挑战,一个周末就把AdWords广告体系的算法搭建完成。而且这五个人没有一个人是广告部门的。这个传奇背后依然是一系列配套的机制设计,例如每周员工大会的透明沟通、员工的自主权、跨部门调动资源的能力等。所以,促进协同的机制设计,这是未来组织创新最重要的领域。

  德鲁克在他最后一本书《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到,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参与创造。我相信,未来10年将出现比谷歌更让我们兴奋的新型组织。让我们不辜负这个时代,全力以赴,共同创造赋能的组织。

  序言

  谷歌的“痴心妄想”

  谷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拉里·佩奇

  年少时,第一次考虑到自己的未来,我决心要么当个教授,要么就创建自己的公司。我觉得,这两种职业都可以给我足够的自主权,让我自由地从基本物理原则出发思考问题,而不必去迎合那些所谓的“世俗智慧”。

  就像埃里克和乔纳森在本书中所说的,在谷歌,我们试着将这种自主思维方式推行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我们公司最伟大的成功,也导致过一些惨痛的失败。实际上,谷歌就是基于基本物理原则起步的。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不是梦想,是真实的梦),醒来后我想:我们能不能把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都下载下来,然后只保留链接呢?我找了一支笔,把细节信息写下来,想看看这个构想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当时,我压根儿也没有想过要建立什么搜索引擎。这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和谢尔盖才意识到通过链接来为网页排序会大大地优化搜索结果。除此之外,谷歌电子邮箱Gmail也是在这样的“痴心妄想”中诞生的。10年前,安迪·鲁宾(Andy Rubin)开发安卓系统时,大多数人也都觉得手机行业与开源操作系统的融合简直是痴人说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实际上,想要点燃团队的熊熊野心是极其困难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过这种如登月般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他们习惯用“不可能”来否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从基本物理原则出发去探索可能性。正因如此,谷歌才会投入大量精力去物色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并设定远大的目标。因为只要有了合适的人才和足够远大的梦想,你的目标往往就可以实现。就算跌倒了,你也很可能会从失败中得到宝贵的教训。

  不少企业安于现状,只求渐变,不求突破。如果只求渐变,时间一长,企业就会逐渐落伍,科技行业尤其如此,因为外界改变通常是革命性的,而不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你需要强迫自己着眼于未来。也是因此,谷歌才会投资无人驾驶汽车以及“热气球互联网计划”等看似高风险的领域。现在说来或许有些难以想象,但当我们第一次提出谷歌地图的构想时,人们觉得我们制作全球地图以及为所有街道拍摄照片的构想是无法实现的。如果说历史可以照见未来,那么今天看似最冒险的赌注放在几年之后看也就不会显得那么疯狂了。

  我个人认为,以上几条原则非常重要,本书中还会谈到更多原则。希望你们能够接受这些想法,也向不可能发出挑战!

下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