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没错……唉,这次麻烦大了……不过责任不在我身上吧?我没有犯错啊?我已经依足规则执行任务啊?方哥是老鸟,他一定无事吧,但我只在惩教署工作了几年,长官,你要替我向署方好好说明啊…… ——施先生,我们只是负责调查,惩教署的内部聆讯是你们署方的事,警方无权干涉。

哎……但署方会参考警方的调查报告吧?拜托,别把我当成代罪羔羊,我不想丢掉差事……

——谈回案件吧。你从窗口追出去时,有没有留意手铐在地上?

咦?啊,好像是,我不太记得了。

——我们在现场找到这根发夹,你认为石本添用它来开锁吗?是……吧?我不清楚,我只肯定钥匙一直在我身上。署方的手铐并不特别,如果说石本添懂得用发夹开锁,一点也不出奇……

——这根发夹会是石本添事前藏在身上的吗?

应该不是……方哥有替石本添搜身。

*

看完两段影片,蔡督察站起来,说:“就和简报前知道的差不多吧。”

“差很多喔。”

冷不防地,关振铎吐出这一句。蔡督察和小明不由得盯着坐在自己位子上,双手十指互扣,一脸从容的关振铎。

“差很多?”蔡督察问。

“他们的口供,提供了一个很明显的破案方向。”

“什么方向?”

“那个穿红色T恤的长发男人。”关振铎神态自若地说:“那家伙是共犯。”

“共犯?他可能只是普通市民……”蔡督察反驳道。

“你是想说,石本添趁著这个巧合逃走吧。没错那长发男人有可能纯粹巧合地制造出让石本添逃走的机会,但有两点令这个巧合变得很诡异。第一,那场骚动前后不过两分钟,吴方离开洗手间亦不过一分钟,在如此短促的时间框架里,石本添能有效地闹锁和跳窗,一定是事前有所准备。如果事出突然,石本添必须在一分钟作出计画、决定行动再准确执行,这太无理了。以他这种擅长策画的智慧型犯人,不会利用‘偶然’这种不稳定因素,万一事败,他就失去,惩教署认为他是个不用提防的囚犯b这极为有利的筹码——这是他逃走计画中的最大优势。”

关振铎轮流瞄了蔡督察和小明一眼,看到他俩没有疑问,就继续说下去。

“第二,那男人的行为未免太异常吧?小明,假设你人有三急,走到洗手间前却被某人妨碍,你会怎么办?”

“唔……匆忙跑到另一间厕所解决。”

“对,而那个男人却跟两名穿制服的惩教人员纠缠了两分钟。正常人就算不知道妨碍公职人员有罪,看到穿制服的纪律部队,或多或少会有一点敬畏心,如果守在门口的是穿便服的普通人,会找碴的人或许存在,但明知对方执行公务中,还特意挑衅,这家伙就大有问题。我的想法是,他一直在候诊室待机,等到石本添有所行动,便用这方法引开贴身监视的吴方,为石本添制造那一分钟的逃走机会。”

“可是,或者他并不是内急呢?他可能只想到洗手间洗手之类,又或者他是二楼的职员,所以对两名陌生的惩教人员的举动感到不满……”小明提出异议。

“假如他是在急症室候诊的病人或家属,他会到二楼使用洗手间,就是因为一楼人太多,他不得不到二楼解决,这样的话,他更不会在惩教人员身上浪赞时间,因为他必须尽早回到急症室等候护士叫名,或是陪伴亲人。如果他是职员,也不会做出这种行为——二楼是警务社会服务部,就算那男人不是医院社工,也是从事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或援助的相关工作。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会莫名其妙地跟他人为洗手间这种小事起冲突吗?”

“那么我们……”蔡督察本来认定是“石本添抓住机会逃跑”,但经关振铎一说,发现对方的说法更合理。

“翻看医院所有监视器影片,找那长发男人的踪迹。他很可能会乔装,说不定那长发是假发,但只要依据时间筛选,便能够缩小范围。”

“嗯。另外要找那两个惩教人员做肖像拼图吧?他们应该会记得那人的样子……”

“找年长的那侗吴方就好了。”关振铎说:“那个二级惩教助理太菜,别浪费时间在他身上。拼图做好就发给柴湾的狗仔队,除了找石本添外,也要铋意这男人。”

蔡督察正要走出组长室,给下属下指令时,两位元探员敲了敲房门,似要向蔡督察报告。

“阿头,O记有新发现。”其中一人道:“O记在贼车上找到一张收据,由般咸道与柏道交界的便利店发出,时间是令早六点。O记的同事在那便利店附近调查,找到跟细威身上的车匙吻合的第二辆接应车辆,那是一辆黑色的小型客货车,停在巴丙顿道的路边车位。”

“接应车居然在半山区?我还以为他们本来打算从山道驶至西i盘换车,只是被吕逼得无路可逃,原来他们本来就是要走半山区的路……”蔡督察揉了揉额角,思考着接下来的调查方向。

“为什么他们会舍易取难?”小明插嘴问道,“跟半山区巴丙顿道相比,将接应车停在西营盘更方便吧?只要沿着德辅道或千诺道,就能轻松走上东区走廊直达柴湾,如果有任何岔子,也可以经海底隧道逃到九龙。可是,半山区的路既狭窄又少分岔,万一设下路障,他们就很难逃了。”

“德辅道中今早有车祸嘛,中区交通大混乱,半山区反而比较好逃啦。”报告的探员答。

“吩咐手足去索取附近的监视器影片,尤其是便利店的。”蔡督察打断他们的对话,说:“只要了解细威和那两个大圈今早的行动,就能掌握他们的巢穴的位置。”

“已经有同事跟进了。”

“好。”蔡督察点点头,再望向另一个手下:“你有什么发现?”

“不,阿头。”另一人脸色有点尴尬,说:“我想告诉你,港岛重案打电话来,索取旺角镪水弹案的资料,以及今早嘉咸街同类案件的分析。”港岛重案组手上没有之前在旺角发生的两宗案件的资料,得由镪情报科整理再提供,筛选出重点情报。

蔡督察皱着眉,摊摊手,说:“前头号通缉犯逃狱,顺序自然比那种恶意犯来得优先啊!跟他们说我们暂时腾不出入手,请他们体谅一下。”

“但电话里的是港岛重案组黄督察……”

随着那位探员的目光,众人望向关振铎桌上的电话,三号内线按钮旁的红灯在闪,表示电话另一端仍未挂线,正在等候回复。

蔡督察叹一口气,正想着如何有技巧地安抚对方,关振铎却突然拾起话筒,按下三号内线按钮。

“我是CIB关振铎高级警司。”

他的举动让在场各人暗暗吃惊,而且他们心想电话另一边的黄督察搞不好比他们更惊讶。刚才接电话的不过是一般探员,却突然换上警司级警官了。

“对,对。B组目前分身不暇,因为要处理石本添的案子,很抱歉。”关振铎莞尔一笑,蔡督察猜想对方一定是反过来向组长赔不是。“B组各队都有重要任务,Team2刚办完大案休假中,不过即使紧急召集,也要今晚才能提供协助……而且一直处理旺角镪水弹案的是第一队,他们正在全力追查石本添的下落……啊,你能体谅就最好了。”

各人听到关振铎这样说,想必对方已经让步—当然,面对一位高级警司,就算是总区重案组督察,也只能唯唯诺诺。

然而,当他们正要松一口气,却听到关振铎继续说:“我就派一位……不,两位探员暂时跟进镪水弹的案子。帮助未必很人,但至少我们掌握旺角同类型案件的情报,相信那两位同事能给予帮助。对,对。不,不用客气,同是警队一分子,自然会尽力协助,好好,说不定将来CIB要倚靠你们提供的消息,到时请多多关照了。再见。”

关振铎放下话筒,抬头便看到众人讶异的神色。

“组长,我们要抽人手去处理镪水弹事件吗?”蔡督察紧张地说:“光是找那长发男人,以及翻看接应车辆相关的影片,我们的工作量已经大增了……”

“不用担心,反正小明只负责跑腿,抽掉他对你们影响不大。”

“你要小明去跟进?但他……”蔡督察想说小明只是个新人“调职ci”时旺角第一宗镪水弹案已发生,他没有参与调查。

“我没车嘛。”关振铎边说边站起来。

“咦……?”蔡督察这时候才明白关振铎的意思。“组长,你要亲自去处理镪水弹案?”

“石本添这边的线索已够多了,你们继续查下去,早晚会挖出柴湾那个巢穴的实际位置,到时便能一网打尽。相反镪水弹的案子就像大海捞针,不抓住这一刻,恐怕调查又会多拖几个月。”关振铎从案头捡起几个资料夹,再从抽屉取出枪套和左轮手枪。“况且,我可以藉这个援会看看我有没有能力回到前线调查。就当作实验吧。”

蔡督察和三位手下对关振铎的话全不理解,毕竟他们都不知道曹警司令早的建议。

关振铎用文件拍了拍小明的头顶,说:“还在发什么呆?我还有几个钟头就退休了,要争取时间哪。”

4

骆小明随着关振铎离开情报科的办公室,二人来到警署大楼正门。

“组长?我的车停在那边……”小明正要转左往停车场,关振铎却笔直往大闸走过去。

“嘉咸街跟这儿不过十分钟步程,用走的便可以了。”

“但您说要我开车……”

“那只是借口罢了。”关振铎满不在乎地回头瞟了小明一眼,“还是说,你宁愿回去继续当跑腿?”

“不、不,能当组长的助理当然更好。”小明赶紧加快脚步,走到关振铎旁边。这半年来,他经常被关振铎差遣,但他毫无怒言——事实上,能待在这位警界第一头脑身旁,看他办案,听他分析案情,对任何一位从事侦缉的探员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小明不知道为什么关振铎看中自己,他猜想或许前任组长跟班被调,碰巧他加入情报科填补空缺,所以顺势继承了这项任务。

从中区员警总部走到嘉咸街市集,只有数个街口,关振铎和小明不一会就来到现场。愈接近事发地点,就愈多媒体的采访车停在路旁,小明心想记者们对这案件也相当重视——至少,他们没有因为西半山区发生枪战,就一窝蜂地跑去报导那边的新闻,丢下这边不管。

“黄督察应该在附近。”关振铎说。

“咦?”小明表情略带讶异,问道:“他在现场吗?”

“刚才我在电话中听到颇嘈杂的背景声,他肯定不在警署。”关振铎边张望边说:“而且,他绕过地区情报组,亲自打电话来催促,可见他焦急得不得了。这也不能怪他,事发至今已有四个多钟头,他再不给记者们一个说法,那些无冕皇帝恐怕会暴动。黄督察手上没资料,可不能一直以‘仍在调查中’拖延……嗯,我看到他了。”

小明循着组长的视线,看到医戒线内有一位穿灰色西装,头顶半秃的男人,那个蹙著眉、以难看脸色跟下属说著话的,正是港岛总区重案组第三队队长黄奕骏高级督察。

“黄督察,很久没见。”关振铎边说边将员警证挂在胸口,向守住警戒线的军装警员示意让他和小明进入。黄督察转过头,先是呆了两秒,再连忙向关振铎的方向走过去。

“关警司,怎么……”黄督察诧异地说。

“第一队太忙,我就亲自过来囉。”关振铎递上文件,说:“与其传真给你,不如直接拿给你吧,反正传到重案组,你人也不在。”

黄督察本来想问对方为何知道自己身在现场,但一想到眼前的人是CIB“天眼”’关振铎,就没有问下去。

“要劳烦您亲自走一趟,实在太抱歉了。”黄督察边说边对下属扬扬手,叫他们去办自己的事。“我明白石本添的案子很重要,但这边也不容忽视,跟旺角那两次案件相比,这次严重多了,犯人丢了四瓶镪水,暂时没有死者可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水管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沾上皮肤会引致严重的化学灼伤,如果灼伤范围大并且缺乏及时治疗,有机会导致肌肉组织坏死,引起并发症,甚至致命。

“跟旺角一样是五百毫升的‘骑士牌通渠水’吗?”关振铎问。

“对,完全一样。不过,我们还是无法确认是同一个犯人还是模仿犯,这必须先由CIB确认……”

“我们没表示,你们不敢贸然跟记者说吧。”

“呃……对。”黄督察有点尴尬。

关振铎很清楚这些部门之间的潜规则。因为案件涉及另一地区的严重罪案,在收到CIB的说法之前,黄督察作出任何公开雪口论,责任便落在港岛重案组身上。如果黄督察的判断出错,日后他和下属就会受到上级责难;若他采取摸棱两可的说法,又容易引来“警方无能”的批评,一样会打击重案组的士气和威信。可是,只要有CIB背书,无论言论正确与否,黄督察都不用承担责任,毕竟CIB是警队的中央情报部门,重案组依照CIB的报告作出结论,即使有误,也无可厚非。

“能锁定犯人投掷镪水弹的位置吗?”关振铎问。

“大致上能确认……请来这边。”黄督察示意关振铎和小明跟他向前走。三人走到威宁顿街和嘉咸街交界一栋唐楼前。

“调查所知,先有两瓶镪水从这儿往嘉咸街的摊档投掷。”黄督察指著唐楼的顶楼,再指了指警员们仍在调查搜证的嘉咸街,“然后,当人群争相走避,再有两瓶丢向威灵顿街的方向。”黄督察指向他的左边。

“是从这顶楼投掷的?”关振铎抬头望向五层高的顶楼,问道。

“相信是。”

“咱们上去看看。”

三人沿着楼梯,走上那栋土黄色外墙的唐楼顶楼。那唐楼两年前已荒废,前身是一栋公寓,一楼以前更是一间有名的粮油杂货商行。弃置两年,全因地产商未能收购邻接的另外两栋旧楼——发展商打算把三楝大厦拆掉,改建成三十层高的新式大厦。

关振铎站在顶楼边缘,探头看了看两边街上,再走到另一边,看看邻接大厦的屋顶。他来回走了几趟,跟一位正在搜证的鉴证人员聊了几句,再细心检查他们放在地上的标示,然后一语不发,缓步走到黄督察跟前。

“关警司,怎么了?”黄督察问。

“……完全吻合。”关振铎说道。小明察觉,虽然关振铎给了黄督察一个正面的答案,可是他说话时表情有点微妙。

“确定是旺角的犯人吗?”

“七成……不,八成。”关振铎环顾一下,说:“旺角的两起事件,犯案地点都是这种顶楼相连的唐楼,一样没有保安员、大门没有上锁。旺角第二起案件中,跟这次一样,犯人是在一栋位于街角的大楼顶楼投弹的,同样是先投掷一边,引起混乱后再掷向另一边。媒体都只集中报导‘两瓶镪水从天而降’,对投掷的先后次序,方向,距离细节没有着墨,但这次的犯人”巧合地“跟上次相同。”

关振铎指向街上摊贩中一面明显被水管疏通剂腐蚀过的帐篷,说:“犯人上次已用这种手法,把打开的瓶子丢向帐篷,让帐篷反弹,溅出更多腐蚀液体,制造更大的伤害。”

“那么,就是说那家伙来到港岛做案了。”黄督察叹一口气,说:“大概是旺角女人街的居民提高警戒,犯人发现无法再下手,于是换地点吧……”

“刚才我给你的档案中有几张从影片撷取的照片。”关振铎说:“我想你或者知道,我们在旺角的案件中筛选出一位身材肥胖的可疑男人,虽然向外公布是‘证人’,但那胖子很可能就是犯人。CIB暂时分不出入手,但你们可以自行检视今早附近的监视器影片,看看有没有那男人的踪迹。”

“明白了,关警司。”黄督察翻开资料夹,瞧了几眼。

“事件中最新的伤者数字是多少?”关振铎问。

“三十四人,其中三人伤势最严重,一人正在深切治疗部留医,另外两人也未出院,很可能要接受手术。其余三十一人都是皮外伤,大部分是被镪水溅到手脚,敷药后就能回家……不过,身体治得好,精神上会留下疮疤吧,平平一个日常的早上,突然遇上这种恶意的袭击……”

“三名重伤者是什么身分?”

“哦,他们嘛……”黄督察掏出伤者名单,说:“在深切治疗部的病人叫李风,男性,是个六十岁的老头,他独居在附近的卑利街,今早他到现场买菜,被镪水迎头洒中,伤势十分严重。他的双眼也沾上了镪水,所以很可能会失明,加上他本身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不大乐观。”

黄督察翻过另一页,继续说:“其余两人都是市集的档主,一样是男性。一位叫钟华盛,三十九岁,街坊称他做华哥,经营一个接小型水电工程生意的档子,据说已有十年。另一人叫周祥光,四十六岁,他的摊档是卖拖鞋的,两人跟李风差不多,都被镪水直接泼中,伤及脸额、脖子和肩膀。关警司,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吗?”

“可能有,可能没有。”关振铎摊摊手,笑道:“案件中的细节,有九成是无用的,但万一错过余下的一成,却往往令案件破不了。”

“这是情报科恪守的信条吗?”黄督察报以一个微笑。

“不,这是我的信条。”关振铎笑着摸了摸下巴。“我想周围逛一下,行吗?我不会影响你的手下工作。”

“请便,请便。”面对比自己高数级的老前辈,黄督察当然不敢说不。“我要准备向记者发声明……CIB认为犯人很大机会跟旺角案件的做案者是同一人?”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