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都是浮夸惹的祸

    等这一趟完事,身着襕衫的汪孚林大摇大摆从学宫前头大门出来,随即信步走入了学宫前那一片高高的牌坊林中。

    因为历代以来名人辈出,徽州府城和歙县县城之中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石质牌坊。府城名人牌坊最多——比如说大总督坊,指的是当年总督浙直的胡宗宪,哪怕胡宗宪当初自杀在狱中时早已被免职,这座牌坊依旧矗立至今。比如说双凤坊,指的是当年的侍郎杨宁和监察御史杨宜,一门双凤,光宗耀祖。比如说少宗伯坊,指的是成化年间当到礼部侍郎的祁门人康永韶,即便这一位后来站错队被贬,牌坊却和胡宗宪一样巍然矗立在府城之中。

    总而言之,除非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这牌坊一旦竖起来,就绝不会被轻易推倒。

    然而,歙县学宫前头那一座座牌坊,意义却和京城的进士题名碑意义差不多。这里清一色全都是进士坊,但却并非每科一座,而是近年来那些每科本县金榜题名者多至四人以上的,方才会在这学宫前竖起牌坊,供后人瞻仰。因为歙县人才济济,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五六人甚至七人共享一个牌坊的情形。这里出没的全都是童生,这会儿就有十数个有志于科场的童生在这些牌坊的海洋中徜徉,个个满脸向往。

    而汪孚林站在丁未进士坊下,就不像别人那样神圣感十足了。这次他进城之后,利用闲晃来分散别人注意力的这几天,走访茶馆酒肆,弥补了之前最大的疏失,终于弄清楚了南明先生何许人也。

    那位他应该称呼一声伯父的长辈,便是丁未科进士五杰之一汪道昆,赫赫有名的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同年,当然,如今隆庆皇帝还没死,万历这个年号就更不用说了。而这座进士坊上还有另一个名人,便是如今正在广西打仗,拿着叛乱壮民人头赚战功,深得首辅高拱信赖的殷正茂!

    根据他打探到的信息,汪道昆进士及第后官任义乌县令,一直活跃在抗倭第一线,又在福建抗倭有功,从福建按察副使一路升迁,最终接替谭纶,官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其人和戚继光相交很不错,在胡宗宪下狱身死之后也曾经赋诗悼念,人品颇受人敬重。而且,汪道昆与王世贞并称,虽四十出头便已经执文坛牛耳。至于赋闲回家的缘由,则是被人弹劾纵容麾下骄兵悍将不法以及贪污种种,可在坊间大多数人却对此嗤之以鼻。

    事到如今,知道南明先生是这么个大人物,汪孚林要是再推断不出来某些事情之间隐隐的关联,那就白活一世了。显然,打算给歙县摘掉那一笔庞大丝绢夏税负担的那帮子人中间,十之**就有汪道昆一个;至于希望维持原样,不要把这笔负担转嫁给其他五县的,则是另外一拨对立势力。在这一县对五县的对峙中,他这个小秀才很无辜地被人坑了。

    “早知如此,我找汪二托底,算不算是与虎谋皮?”

    汪孚林小声嘟囔了一句,见那些来此瞻仰的童生往这来,一身秀才襕衫的他知道这装束惹眼,便闪在了一边,等一面走一面高谈阔论的这些童生过去之后才又现身。眼看时辰将近,他不禁微微有些急躁。虽说赵五爷此人是否襄助,并非不可或缺,可重要的是他需要赵五爷证实自己的猜测。终于,他看到了远处一个人匆匆而来。只见来者硬是把壮实的身材全都塞进了一件直裰里,可却没穿出书生的文雅,而是硬生生多了几分说不出的不协调。

    一打照面,他便笑着打趣道:“赵五爷为何要这身打扮?”

    赵五爷也很不习惯如此穿戴。然而,得知汪孚林相约自己在丁未科进士坊下相见,他知道这儿童生出没最多,闲杂人等不敢窥伺,可自己要是壮班班头打扮过来,甭提多惹眼了,于是就弄了这么一身。此时此刻,他尴尬地笑了笑说:“多事之秋,谨慎为妙。汪小官人找我,可是为了粮长的事?”

    见赵五爷眼神闪烁,汪孚林知道这种身在官府的人消息灵通,当即哂然一笑道:“当然不是。”

    大前天叶钧耀大骂赵思成,继而县学教谕冯师爷又为此特意去了县衙一趟,这两件事赵五爷都听说过。县令和教谕都没能扭转的事,赵思成背后又有人,他当然知道自己一个小小班头对此无能为力。可既然程公子牵线,他也不得不来一趟,心想汪孚林有心求这个求那个,还不如请托汪道昆这位长辈出面。可是,汪孚林这四字回答,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

    “我记得,上次端午节那天,赵五爷曾经对我问过夏税的事。我从前不明白,但回了一趟松明山,现在已经有些领悟。敢问赵五爷对歙县夏税丝绢一事有什么想法?”

    汪孚林这么突然一问。赵五爷登时震惊了。他死死盯着这位小秀才好一会儿,这才苦笑道:“想来是南明先生对小官人提起过了。没错,我虽说不过是区区差役,可自从知晓歙县父老每年都独自承担这六千多两丝绢夏税,心里就一直不平。年初此事看似暂时搁置,但咱们歙县和五县算是对上了。帅嘉谟就藏在我壮班分管的那几间班房里头。因为他年初陈情不成之后,一度提过要不远数千里进京讼冤,结果差点遭人暗算。”

    对于夏税丝绢,汪孚林不了解更深层次的内情,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不懂装懂:“县衙之中除了你,其他人对此态度如何?”

    赵五爷原本对汪孚林只存三分善意,七分提防,可把丝绢这两个字给说破了,他那紧绷的脸立刻舒缓了下来:“咱们歙人当然是都希望变革所谓的祖制,把歙县独自负担的丝绢夏税均平到徽州一府六县,所以大多数人都和我一个态度。可也有人不愿意多事。原来的户房司吏刘会是赞成六县均平这笔丝绢夏税的,可户房这次一折腾,赵思成顺势表示还是安分守己,遵从祖制的好。”

    说到这里,赵五爷猛地想到,户房大换血的根源便是汪孚林,他登时就此打住。而这时候,汪孚林又追问道:“叶县尊呢?”

    “堂尊……”赵五爷哪里知道汪孚林和叶钧耀那档子关联,只犹豫片刻就干笑道,“堂尊刚上任的时候曾经当众训示,又好几次都表态说,要为歙县百姓谋福减负,大家都认为他要接过这桩房县尊没完成的事,可几个月来事情太多,堂尊暂时没再提起,但想来堂尊一定会站在我歙县百姓这一边!”

    在赵五爷看来,做成这件事,那日后铁定是要进名宦祠的,他就不信叶钧耀会一直拖着!

    事到如今,汪孚林已经猜到了事情缘由,简直哭笑不得。他还算得上是受牵累,可据他对叶钧耀的了解,这位县尊恐怕是完全坏在那张太会说道的嘴上!敢情是他上任之初大放豪言壮语,被人当真了,这才想方设法要拿住把柄!

    Ps:求推荐票和三江票!!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