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张丽华在结绮楼上端坐梳妆,她七尺的长发,在手掌盛开如花树,陈叔宝在宫人的引领下从临春阁出来,先去了望仙阁。镜子里的她笑了笑,继续任宫婢小心打理她的长发。

    梳洗完毕之后,她凭栏看了一会,见后主仍在望仙阁,有些远,听不清在说什么,叔宝挤在二妃中间,三人在调笑。这是个左右逢源的男人。她不经意地笑了笑,清晨的风有些凉,她又回到了阁内。

    不一会儿,脚步声响起,有宫人来报,她刚要迎出来见礼,被人一把携住手。接着就听陈叔宝笑吟吟地告罪道,爱妃恕罪,我今来迟了。

    她仍是见了一礼,才仰起脸来笑,何罪之有?这本也没什么不该,你是皇上,这样好,我可不愿意姐妹们见面说话都含酸。

    陈叔宝听得欢喜,将她抱起道,始终是你最乖。又低下头去闻她的发,道,用了什么水,又香又软?

    你猜。她又将头发动了动,发丝从他脸上滑过,宛如轻吻。

    我再闻闻,他嬉笑着又将脸凑过去。后主与妃嫔们这等调笑,宫人早已见惯,仍是各司其职,面色不变。

    皇上,今日该上朝了。一番调笑后,她推推他,皱眉道,前线又该送来战报了。

    他打了哈欠,道,你又知道,难怪人人说你人间一言一事,辄先知之。又指着床头堆积的战报道,搁在这里,有空再看,他们就爱危言耸听。江南是福地,有王气庇佑,又有长江天堑,我就不信隋军攻得来。

    张丽华显出懊恼的样子,昨儿傅縡触怒龙颜,臣妾要是事先晓得,就拿下那份奏章了,怎能让他惹皇上生气?

    后主脸色一沉,想起来昨天大臣傅縡上的奏章,指责他酒色过度,任用小人,看忠臣是仇敌,视百姓如草芥。天怒民怨,陈朝就快要完了!

    后主想着还没处置傅縡,便坐起来,对张丽华说,咱们这就上朝去,看看这老儿怎么说,他若肯改过,从此不来烦朕,朕就开恩赦了他,不然就杀了这老儿,省得看了晦气。

    傅縡死了……

    这孤耿的臣子是这风花雪月的陈朝仅余的冷静人,不同于每天在后主跟前献媚的江总,孔范等人。

    先贤曾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傅縡正是这句话最好的奉行者。他说,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样,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那么,我的心也可以改。

    君子孤臣往往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即言未及之而言。意思是,时机不对而开口劝谏。

    孔子曾对子贡说过一个道理。这位老人以他非凡的智慧洞悉了人间的恩怨,指示弟子如何与朋友交往,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到君臣之间,看到别人做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那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孔子的通达圆融渐渐为他的追随者们忽略,遗忘。他们孤耿地行使着君子之道,宁折不弯地坚持着。忘记了孔子的君子之道是有非常大弹性的,是建立在洞悉人心,省时度势的基础上的。

    从后来陈后主的表现来看,显然,傅縡算是白死了,死谏不过自取其辱。他拼尽全力将自己掷向陷入癫狂的现实,试图以此来使人们清醒,无疑他失败了,他以生命来搏的最后一击没有起到预料中的效果,现实岿然不动,他却像雾气一样飘散在南朝的风月中。很快,快乐的陈朝君臣便忘了朝堂上曾经有过这个人,他站立的位置,又有新人。

    后主依然把张丽华抱在膝头,言听计从,肆意胡为,回到后宫和嫔妃们调笑取乐,宛如台风中心的平静一样,陈朝的政治中心依然繁花似锦,流水带金。众人对危险的迫近毫无所觉,后主沉迷于玩乐带来的激情里,无心做政治上的精进。逸乐就像绽放的烟花,它所带来高蹿的辉煌幻觉,会让人忽略坠落的迅疾和残乱。

    陈后主将张丽华抱在膝头听政,其实不算什么。北齐后主高纬认为爱妃冯小怜的玉体完美无瑕,举世无双,只有自己一个人观赏太可惜了,实在是暴殄天物,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要小怜玉体横陈躺在朝堂上,请大臣来观赏,这观赏当然不是免费的,大臣们都要交钱。高纬的心理看起来很荒唐,其实也不难理解,他取的就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意思,你们只可以看,只可以羡慕我拥有这等人间尤物,不可以有什么别的心思和举动,否则就是大逆就是不忠,我可以名正言顺地杀掉你。高纬这个心理有疾的人,他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男性自尊,并将此视作对君王威信的提高。我很难想象每当小怜玉体横陈躺在朝堂上,她的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她一点都不质疑这男人对自己的爱吗?还是她自己都把自己当一个物件,不需自尊自重?后来周师犯齐,高纬听从小怜的话,几次错失制胜的良机。战争中这一对活宝的表现让人无语。这无知到无耻的女人,北齐亡后,她失去了保护,失去了骄奢的生活,她嫁给了一个又一个贫贱的士兵,最后,她将自己的生命了结在一条小绳子上。

    张丽华无疑比冯小怜聪明清醒得多,她和小怜一样出身贫贱,是宫里的宫女,对魅惑男人有极高的天赋,她们的地位和所获得的宠爱很快都超过了原先的主子。但张丽华她不求独占,她知道自己出身寒微,根基浅薄,一旦引起宫妃的嫉恨,她会死得很难看。她更知道,自己遇上的,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哪怕你是人间绝色,你也不要奢望他只钟情你一个人。在自己生了太子深,被拜为贵妃之后,她更笃定了,经常推荐貌美的宫女给陈叔宝,又劝他广纳妃嫔,培植自己势力的同时,在众人口中博得了贤名。同时,她有效地保持了和陈叔宝之间的距离,让他对她永远有新鲜感。

    她干涉朝政,我想什么"人间一言一事,辄先知之",多半是私下她派人多打听传闻,自己又好记性善推断的缘故,反正陈叔宝昏庸,缺乏逻辑思考的能力,巴不得多个人帮他思考。她说什么是什么,他还对她表示了无限的信任和崇拜,言听计从。

    高颎对她的顾虑也是对的,因此斩杀了她。她不单是美人,而且是个有政治天赋的美人。她博闻强记,多谋善断,犹在百官之上。我于是假设,如果她不是生活在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里,如果她走入别的朝代,做了别人的妃子,她的政治天赋也许会给她带来更大的机遇。当然,也许面临更大的危险。只是,陈朝的灭亡是由陈叔宝的性格注定,即使没有张丽华,他也是要做亡国之君的。

    南朝风月正浓,陈后主在宫廷中醉拥佳人,与宠臣笑谈风月。北方的隋文帝却秣马厉兵准备统一中国。

    传说中的亡国之音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陈叔宝的作品在《乐府诗集》里颇有几首,体裁还挺广泛,若是不对内容上的艳靡有偏见,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出色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某天,宠妃爱嫔们的美貌和妖娆再次撩拨了他的灵感,他创了一首《玉树后庭花》的曲子,歌曰: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后庭花"之意颇让人费解。现代人更把它演变成一种暧昧难言的代言词。其实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载,后庭花系生长在江南、四川的鸡冠花的一种,花萼甚娇小,有红、白等色。其白色一种,远看如玉树扶风,摇曳多姿。因常栽庭院中,故名"后庭花"。陈朝首都地处江南,后宫不乏此花,因此陈后主以后庭花喻宠妃、名歌曲。

    后主使宫女千人习而歌之,一时靡靡之音四野流传。后人附会说,时人听见此曲莫不哀悼,以为是亡国之兆,因为曲子本是赞美贵妃、宫人的美貌,却突然笔锋一转唱到"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陈朝,冥冥之中气数当尽。

    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昏庸无道的陈后主有隋文帝来收拾他。但是硬说《玉树后庭花》有亡国之兆就很勉强迷信了,连这曲子都委屈了。只是恰好是陈叔宝作的,又恰好陈朝灭亡。假如过了这个时候,《玉树后庭花》就不会作为亡国之音的代称入史入诗了。

    音乐能反映时代风貌,却不能决定国家兴亡。关于亡国之音的辩论分析,倒是唐朝的君臣心地开阔见得深。据《旧唐书o音乐志》载,贞观中,唐太宗向群臣问音乐与国家兴亡的关系。御史大夫杜淹说:陈将亡而有《玉树后庭花》,齐将亡而有《伴侣曲》,过路人听了都悲泣不已,看来陈、齐之亡都是因为制作了这种亡国之音的缘故。唐太宗反驳说:亡国的原因不能从音乐上去找,而要从朝政的得失上去找。同一种乐曲,不同心情的人听了会感受各异,悲喜自先存于听者心中,并非音乐引起悲喜的感情。陈、齐均是"将亡之政,其民必苦,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最后是魏征调和两种意见,说音乐的力量在于帮助人调节心情,但人们心情的哀乐并不是由音乐决定的。唐太宗表示同意,才结束辩论。

    转眼隋军兵临臣下,陈后主匆匆从美梦中醒来,兀自头脑迷糊,姿态笃定地对身边人表示,吾自有计。身边人一看他有谱,立刻作鸟兽散,再不管他。剩下一个陈叔宝先生带着张丽华和孔贵嫔两位女士坐着个大篮子躲到景阳殿前的枯井里。他天真以为这样就可以躲过一劫。

    他的行为幼稚到让人不可理解,我就想不通,万一隋兵放火焚宫或是来一场大屠杀,到时候满地死尸谁来拉他们仨出井?以他们仨的身手自己爬出来是绝无可能的。掉到井里自己上得来,那是武侠小说里的情节。

    结果他们仨很窝囊地被人从井里拉上来。张丽华的胭脂蹭在井上,井被人戏称为"胭脂井"。拉他的时候隋兵还在感叹,皇上就是皇上呀,龙体就是龙体呀,这么死沉!拉上来一看是三个人,围观的士兵都乐傻了。我估计当时他们都在惊叹,皇帝就这德行啊,整个一窝囊废。隋文帝杨坚听说了陈叔宝在被擒时的表现时,惊得几乎合不拢嘴,雄才大略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皇帝同行里还有这样的活宝在。

    张丽华艳名动天下,那时候还是晋王的杨广一直觊觎她。他统帅大军征讨陈朝,胜利之后,索要张丽华,大将高颎不许,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娶丽华,乃命斩之。"一刀斩下,血飞如虹,她脸上迷离的笑意使人费解。人们在她滟滟的血里模糊了双眼,以为自己看见了,千年前绝代的妖姬殒命的情景。

    绝代红颜,命归黄泉。杨广从此恨死了高颎,而且淫心不死,连做梦都梦见和张丽华欢会。

    陈后主降隋后,竟成了杨广的好友。杨广骄奢荒淫更胜陈叔宝。这两个昏君凑到一起倒也是物以类聚,志同道合。隋朝也短命,两代而亡,杨坚苦心建立的功业,大一统的局面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李唐王朝随后建立。大唐国祚两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

    又想起一首诗,李商隐的《隋宫》,叹隋朝的迅疾消亡。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更令后人叹息的是,大唐王朝也不免衰落腐败,又有一个诗人在秦淮河边喝着酒,月光照着他忧患的脸,他阑珊走在萋萋月色中,耳边传来唱曲女子的歌,他沉沉地吟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言语模糊,酒多了,他又醉过去……

    不知不觉,繁盛健壮的大唐,也萎靡到有腐朽之气亡国之音了……国有兴衰成败,人有生老病死。谁能在时间里屹立不倒?这个光阴斑驳的问题。

    参考书目、篇目:

    《南朝秘史》

    李兴濂《亡国之音"后庭花"》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