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太上皇的玄宗,是非常清楚历史上太上皇的典故的,他当然也不会忘记当年他逼迫他父亲睿宗让出皇位的往事。此时,他唯一的希望,只是想跟高祖李渊那样,有个平安的晚年。这希望并不渺茫,但却完全取决于他的儿子肃宗李亨。
迎接太上皇回京后不久,肃宗御丹凤楼,赦天下,“惟与安禄山同反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子孙不在免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李林甫、杨国忠都是玄宗所信任倚靠的人。从这里,玄宗应该看出了一些端倪,他曾经对父亲和儿子的伤害,将要如数加在他自己的身上。
玄宗被迎回京城后,不再过问政事。他居住在兴庆宫,偶尔也去大明宫。肃宗有时候也从夹城来兴庆宫问候。侍卫玄宗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有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仙媛,还有梨园乐工为他娱乐。
玄宗未当皇帝前,与兄弟五人住在隆庆池北面,号称五王宅。后来玄宗当上了皇帝,玄宗的兄弟们认识到自己继续住在皇上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不合适的,就将他们的住所献出建兴庆宫。开元十六年,兴庆宫建成,玄宗正式迁到兴庆宫起居办公。兴庆宫在大明宫之南,因而被称作南内,同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并立为三内。
为方便玄宗出行,沿兴庆宫东墙还专门修建了秘密通道,就是所谓的夹城复道。夹城从大明宫开始,沿长安城的东城垣到达兴庆宫,再由兴庆宫通向曲江芙蓉园。杜甫《秋兴》诗中有“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一句,说的就是这条夹城。
自从大明宫建成,大明宫一直是唐朝的政治中枢,直到玄宗,才改中枢到兴庆宫。兴庆宫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与命运的无常。安史之乱后,和它的主人一样,兴庆宫失去了最高的地位,沦为闲宫,成为太上皇、皇太后们养老送终的地方。元和元年正月,唐朝历史上第四个太上皇顺宗死在兴庆宫。唐宣宗大中二年,宪宗的正妃,历经宪、穆、敬、文、武宗五朝的郭老太后试图从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上跳下。当晚,兴庆宫中传出郭太后的死讯,引来无数猜议。只有兴庆宫默默地站在那里,逐渐荒废,目送着主人与他的王朝走完生命的历程。
玄宗对杨贵妃之死一直是耿耿于怀。他从成都回来后,立即派人去祭悼她。后来,又想改葬,好让杨贵妃离自己近些。但宦官李辅国坚决反对,礼部侍郎李揆也说:“龙武军将士因为杨国忠有负于皇上,招致祸乱,所以替天下人杀掉杨国忠,逼死贵妃。现在改葬贵妃,恐怕将士们会因此疑虑不安。”玄宗不得已只好作罢。又担心天下人恨杨家而冒犯贵妃遗体,密令宦官准备好棺木,将贵妃遗体移葬他所。宦官挖开坟头,贵妃的尸骨已经不在,只香囊犹存。宦官回来献上了香囊。玄宗泪如泉涌,立即把香囊珍藏在衣袖里。又让画工画了贵妃的肖像,张挂于偏殿,“朝夕视之而欷歔焉”(事见明·冯梦龙《情天宝鉴·杨太真》)。
玄宗表面上在兴庆宫里过着悠闲的太上皇生活。梨园子弟天天到此奏乐跳舞,供玄宗消遣。但国运已经变了,由太平盛世变成了山河破碎;皇帝变了,由玄宗变成了肃宗;年号变了,由天宝变成了至德,又由至德变成了乾元、上元。
时间推移,往事已成云烟,乐极总是悲来。无论是在阳光明媚的春日,还是寒冷漫长的冬夜;无论是在池塘中莲花怒放的盛夏,还是在宫中槐叶飘零的深秋,每当梨园弟子管弦齐奏《霓裳羽衣曲》时,玄宗便神色不悦,悲从中来,左右亦随之流泪。
兴庆宫里有座长庆楼,南靠宫外大道。玄宗常在楼上饮酒,有时也向楼下徘徊观望,百姓经过这里,看到垂垂老矣的玄宗皇帝都非常激动,欢呼“万岁”。玄宗有时也在楼上宴请宾客。有一次,剑南道的奏事吏经过楼下,上楼拜见玄宗,玄宗置酒宴请了他。后又召见将军郭子仪等,赏赐给他们礼物。这些事虽小,却引起了肃宗的顾虑,他担心太上皇复位,开始十分警惕。从此,兴庆宫成了肃宗一直无法排遣的一块心病。
李辅国此时深受肃宠宠信,由一个普通宦官一跃成为朝中显贵,骄横显赫,又勾结皇后张良娣,持权禁中,干预政事。他猜出肃宗的心思,便向肃宗进言道:“太上皇住在兴庆宫,每日与外人接触,陈玄礼、高力士给他出谋划策,对陛下很不利。如今六军的将士,都是在灵武护驾的有功之臣,都惴惴不安,臣不敢不让陛下知道。”肃宗早就在担心,李辅国的这番话使他疑窦更重,但他不好直接指责自己的父亲,便故意流着泪说:“圣皇行事慈善仁爱,怎么会允许发生这种事情呢?”李辅国答道:“太上皇固然没有这个意思,但架不住手下人蛊惑。陛下应当为社稷大业着想,把祸乱消灭在摇篮中,怎能效法平民百姓的孝心呢?更何况兴庆宫太暴露,不是至尊的人所居住的,皇宫戒备森严,接他回来居住,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向肃宗献计,将玄宗迁往西内,彻底隔绝太上皇同外界的联系。肃宗一时还下不了决心,当时没有接受李辅国的这个建议,却将原来兴庆宫原有的300匹马减去290匹。玄宗对此事无可奈何,只好对高力士说:“我儿受李辅国蒙惑,不能再尽孝了呀。”(《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上元元年(760年)七月,李辅国为了立功以固其恩宠,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诈称肃宗请太上皇游西内。当玄宗一行途经夹城时,李辅国率500射生手(唐肃宗至德二年,选拔善于骑射的人,成立衙前射生手千人,也称供奉射生官、殿前射生手,分为左、右厢,号为英武军)拦住道路,亮出刀刃,气势汹汹地对玄宗说:“当今圣上因兴庆宫地势低洼,迎太上皇迁居西内。”玄宗见对方剑拔弩张,大有加害之意,不由得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这时,高力士挺身而出,急步上前,指斥在马上耀武扬威的李辅国道:“太上皇是五十年太平天子,你李辅国想干什么,竟如此无礼!”李辅国见状只得下马。高力士又代玄宗宣谕众将士:“诸将士好自为之。”众将士纷纷收起兵器,翻身下拜,高呼万岁。高力士又回头对李辅国说:“李辅国可为太上皇牵马。”李辅国无奈,只好与高力士一起将太上皇拥簇到太极宫甘露殿。
风波平息后,玄宗皇帝握着高力士的手说:“如果没有将军,我就成为乱兵刀下之鬼了!”李辅国在高力士面前出了个大丑,把高力士恨之入骨。高力士本是李辅国的老前辈,又自恃得太上皇宠信,故在李辅国面前常摆架子,甚至有不礼行为,因此高、李二人结怨,李辅国寻机打击高力士,以固其宠。
『注:玄宗当政时,高力士在宫中的地位很高。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时,称他为二兄。其他诸王、公主、驸马,则“尽呼力士为翁”。玄宗不叫其名而称之为“将军”。』
高祖迁居的事,再一次在玄宗身上重演,只是,肃宗相比于太宗的表演,手段就拙劣多了。
玄宗皇帝迁居甘露殿后,心情更加忧郁。这时玄宗和高力士都已是70多岁的垂垂老翁了,他们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时隔不久,玄宗的几个亲信也相继遭到了贬黜。上元元年(760年)七月二十三日,有制下达,称高力士潜通逆党,心怀异志,本当就戳,念其久侍帷幄,颇效勤劳,免其一死,除籍,长流巫州(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此时,高力士正患疟疾,接到谪制后,对李辅国说:“我早该死了,只是因为圣上仁慈怜悯才苟活至今。我请求再拜见一下太上皇的龙颜,那样我即使死了也心无遗憾了。”李辅国当然没有同意。
『注: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巫州后,无可奈何下,只得带着满腹的凄凉来到巫州。巫地多荠,但不食。高力士感伤而赋诗云:“两京作芹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这首诗既感慨了时世的巨大变化,又抒发他虽被贬流,但对玄宗的忠诚却没有丝毫改变的心意。宝应元年(762年)三月,有诏书颁行天下:流人一律放还。随即玄宗、肃宗相继去世。太子李豫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拥立下登基,是为代宗。六月,“二圣”的遗诏传至巫州,高力士闻知“二圣”的死讯,呼天叩地,哭得死去活来。他为“二圣”持丧,由于悲痛过度,忧伤成疾。七月,高力士离开巫州返京。八月,行至郎州(今湖南常德),病情加重。高力士对身边的人说:“我已年近八十,可谓长寿了,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也可谓显贵了,一切我都无遗憾。所恨的是‘二圣’仙去,我竟无缘一见圣容。我这个孤苦游魂,到何处寻找我的依靠呢?”言毕,泪如雨下。闻者无不心酸落泪。八月十八日,高力士病死于朗州龙兴寺,时年79岁。代宗念高力士是数朝老臣,护卫先帝有功,诏令恢复高力士原有官职,追赠广州都督,由皇家出面操办丧礼,并陪葬于玄宗泰陵,“没而不朽”。高力士生前未能见玄宗最后一面,死后却得以长伴玄宗于地下,如果九泉有知,也应该不会再有遗憾了。高力士在唐宫廷中长达60年,参与了多起重大历史事件,并对局势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纵观高力士一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他更多的是在努力做一名谨小慎微的忠于皇帝的忠臣,并非专权祸国、颠倒善恶的奸臣。』
玄宗另一亲信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剩下玄宗单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只影单,极为凄凉。因为心中悲痛,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他常常想:如果不是755年那场变乱,他们也不会生死相离。4年多来,他没有一刻停止过对杨贵妃的思念,希望能在梦中相见,但始终杳杳不见她的倩影。朝思暮想下,形神憔悴。
迁居事件发生后,李辅国与六军大将,穿素色衣服向肃宗请罪。肃宗说:“卿等防微杜渐,是为安定社稷,有什么可惧怕的?”不但没有责怪李辅国矫诏,反倒对他大加抚慰。之后,肃宗另选宫女宦官百余人,后宫百余人,以备西内宫扫除之事。并令万安、威宜二公主(都是玄宗的女儿,肃宗的妹妹)侍候玄宗衣食。玄宗心情不快,便不吃荤不进食。加上怀念往日的尊荣,目睹眼前的凄凉,伤感叹息,愁苦郁闷,渐渐成病。肃宗开头几天还亲自去请安,后来自己也身体欠安,只打发人去问候。对此,玄宗也无话可说。做父亲的不行为父之道,又靠什么去端正家风?
之后,玄宗的大部分光阴都是静坐在宫中,老态龙钟,心如死水,生命在无边的寂寞中已渐渐麻木。他偶尔还会想起来他所填的那首名叫《好时光》的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回首前尘往事,他的好时光可还真不少。杨贵妃不就是倾国貌,嫁取了他这个有情郎么?如果不是安史之乱,他的好时光应该还会继续吧?大唐的好时光应该还会继续吧?
根据记载,玄宗临死前只是不住吟诵这几句诗:“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舞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开元天宝遗事十种》)这是唐诗人梁锽所作的《傀儡吟》,显然,太上皇的心早已如枯槁。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玄宗在极度郁闷与愧恨中溘然逝世,终年78岁,庙号玄宗。死前的一天,他还吹了几声紫玉笛,声调极其悲凉,然后命令名叫宫爱的宫女为他沐浴更衣,卧于床上。当晚,他在室内还传出笑声。第二天黎明,宫爱进入卧房,玄宗已经双目紧闭,四肢僵硬而死。
作为唐代在位最久的皇帝,玄宗统治时期曾锐意改革,使唐朝进入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期骄惰怠政,奢侈淫靡,酿成了天宝之乱,从明主堕落为昏君,正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对玄宗来说,最痛心的有两大恨事,一是杨贵妃之死;二是老来晚景凄凉。历来的帝王宫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人事最复杂的场所。尤其皇室中父子兄弟、家人骨肉之间权势利害的悲惨斗争,真是集人世间悲剧的大总汇。可叹,政治与权力压倒了伦理!不光唐朝皇室中有这些骨肉相残的恩恩怨怨,就连官宦人家也不少见:安禄山便是被儿子安亲绪所杀,而史思明也被儿子史朝义所杀。
玄宗死后葬于金粟山泰陵(在今陕西蒲城县境),庙号玄宗。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幽远”。《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年,肃宗病死(有野史记载,肃宗为李辅国所气死)。此时,距离755年还不到7年,狼烟未灭,可惜父子二人都没有活着看到安史之乱平定的那天。
至此,盛唐这一段的兴衰及主要历史人物的种种表演,在悲凉的气氛中谢幕。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冬,35岁的白居易被授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尉。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用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唐玄宗、杨贵妃虽然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但诗人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陈鸿还专门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正是“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不仅是玄宗与杨贵纪的爱情悲剧,也是唐朝盛世转衰的时代悲歌。
第七章 乱世英雄
中国自古就有“乱世出英雄”一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的大战乱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孔子、老子、墨子这样的伟大圣哲,也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商鞅、孙武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期。
【一 白面书生奋义旗】
唐代开元中期,颜杲卿在范阳(北京)任户曹参军。后又任管田判官。他以性情刚直、不畏权贵,办事公正、不谋私利而闻名,深得同僚们的赞誉,范阳百姓传颂他是清官。当时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见颜杲卿深得民心,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初破例任颜杲卿为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一时间,范阳城内都传颂安禄山惜才爱贤,任人唯贤。而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反唐已经不足10个月。
安禄山起兵后,前锋部队直指藁(音gao,同搞)城。担任常山太守的颜杲卿见叛军来势凶猛,仓促之下无以防备,只得与长史袁履谦开城诈降。安禄山自以为颜杲卿有知遇之恩,倒也没有起疑,当众赠给颜杲卿、袁履谦每人一件锦袍,命继任原职,多征集粮草、招募兵丁,以备调用。还派叛将高邈、李钦凑领兵5000驻守井陉关(今河北井陉),一是把住西进要道,二来还可以监视颜杲卿行动。尽管如此,安禄山心中仍然有些不放心,便将颜杲卿的儿子、侄儿带到自己军中做人质。
颜杲卿表面上接受安禄山的命令,暗中却厉兵秣马。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颜杲卿知道反击叛军光自己一人不行,就请长史袁履谦吃饭,席间试探问道:“安禄山为何给你我赠袍?”袁履谦答:“拉拢你我为其效命。”颜杲卿进而问道:“当如何对待?”袁履谦心有成竹地说:“穿他的袍,走我们的路。”颜杲卿高兴地说:“正合我意。”于是二人联合起来,修城浚渠,招丁壮,实仓廪,矢志讨贼。颜杲卿还派人去告知堂弟平原(治今山东平原北)太守颜真卿,约定联合起兵,互相响应,“约与连兵断禄山归路,以缓其西入之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颜真卿所统辖的平原郡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颜真卿跟堂兄颜杲卿一样,都隶属于安禄山。安禄山蓄谋反唐,招兵买马,积草屯粮,颜真卿对此早有察觉。为了防变,颜真卿借下大雨之机,修城挖壕,加固城池,并暗中征丁壮,贮屯粮食,表面上却佯装无事,整日与文士饮酒赋诗,挥笔泼墨。安禄山曾经派人侦察平原郡的动静,认为颜真卿是白面书生,不足为虑,所以并未放在心上。而安禄山举兵后,因平原郡不在叛军南下的大道上,所以只檄令颜真卿以平原、博平(今山东聊城)军屯7000人防河津。颜真卿将计就计,借口执行安禄山的命令,征募士卒,其实是准备反击叛军,“旬日间募得勇士万余人”。他对这些士卒涕泣陈诉,晓谕众兵奋起抵抗叛军。众人为之感动,齐声拥护。
颜真卿还暗中派亲信平原司兵李平持着安禄山所发的伪檄赶赴长安,上报玄宗。玄宗正为河北二十四郡县尽归附安禄山而发愁,还长叹道:“难道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位义士吗?”等到李平至朝廷,非常高兴地说:“朕还未见过颜真卿是什么模样的人哩,他却能如此为国效忠,难得!”于是赏赐李平,让他归报颜真卿:“讨贼立功,定当重赏!”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之后,颜真卿召募勇士,几天就招募到1万多人马,便公开宣布举兵讨伐安禄山,士卒皆感愤异常。此时。刚好安禄山部将段子光奉命带着唐朝忠臣李澄、卢奕、蒋清的人头,传示河北,令郡县速纳粮款。传到平原郡时,颜真卿下令将段子光绑在城头,腰斩示众。又将李澄、卢奕、蒋清三人的首级续以蒲身,用棺材收殓埋葬。全城军民哭祭吊唁,忠义传及四邻。
颜真卿是已沦为叛军之手中原地区向第一个公然反抗叛军的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打响了抗贼的第一枪。之后,饶阳(今河北饶阳)太守卢全诚据城抵抗安禄山,河间(今河北河间)司法李奂杀安禄山所任命长史王怀忠,济南太守李随派其游弈将訾嗣贤过黄河杀安禄山所任命的博平(今山东聊城)太守马冀,几方各有军众数千或万人,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军事上由其统一指挥,共同抗击叛军。颜真卿立即派人跟颜杲卿联络,让堂兄尽快攻占要塞井陉关,以截断安禄山的后路。
当时驻守井陉关的叛军将领李钦凑是安禄山的干儿子,嗜酒如命,是个出名的酒鬼。此时刚好年关临近,井陉关另一叛将高邈去范阳见安禄山述职。颜杲卿得知消息后,趁机写信给李钦凑,说自己有病,不能亲到井陉关,邀请李钦凑和高邈到常山商议年关劳军的事情。李钦凑早听说颜杲卿一直有病在床,近来没有异动,便放心地带了几个随从到了常山。李钦凑到常山的时候已经是晚上,颜杲卿假称入夜不开城门,让李钦凑夜宿城外焦同驿,同时派人盛情接待。李钦凑落座后不久,便喝得酩酊大醉,在醉梦中稀里糊涂地被推出斩首。颜杲卿又派人杀死其副将潘惟慎,投尸于滹沱河中,随即连夜调动军队,包围了井陉关。第二天天亮时,袁履谦带人提着李钦凑的人头到井陉关招降。叛军见主将已死,井陉关又被唐军包围,便开关投降。于是,颜杲卿兵不刃血地收复了井陉关。
事有凑巧,第二天藁城县令崔安石便派人来报,说叛将高邈已经从范阳回来,天黑将到藁城。颜杲卿当机立断,在藁城设下埋伏,捕捉高邈。天黑时,高邈带着一队随从来到藁城县衙,结果被伏兵捉住。高邈还不明所以,大叫:“为何捆我?”崔安石冷笑问他:“你为何叛国?”高邈这才无言以对,当即打入囚车,押往常山。
不几日,安禄山的心腹何千年奉命到赵郡(今河北赵县)一带巡视,又被颜杲卿趁机抓住。当时,安禄山正派大将张献诚1万余兵围困饶阳,饶阳十分危急,颜杲卿正想要前去营救。何千年为了活命,便给颜杲卿出主意说:“现在你要为唐朝廷效力,既善其始,亦应慎其终。你召募的军队皆是乌合之众,难以拒敌,应该深沟高垒,以逸待劳,不可与张献诚争锋。等到朔方军(指名将郭子仪的军队,郭子仪时任朔方节度使)到,再一同进击,传檄河北郡县,断其后路。现在你应该四处放出风声说:李光弼(时为郭子仪部下,任朔方军左兵马使)正率步骑一万出井陉口。又派人对张献诚说:你所率领的军队多是团练士卒,无坚甲利兵。难以抵挡李光弼所率山西劲兵。张献诚听后,必解饶阳之围而去,这是一大奇计。”颜杲卿采纳了何千年的计谋,张献诚果然因惧怕李光弼而退兵,饶阳之围因此而解。
颜杲卿随即派长子颜泉明和贾深、翟万德带着李钦凑的人头,押解何千年、高邈去长安,一是向朝廷报告战果,二是要求朝廷早日发兵平叛。这时候,内丘(今河北内丘)县尉张通幽请求同行,哭着说:“我兄通儒陷贼为叛将,请许我与泉明一起至朝廷,以救宗族。”颜杲卿很是同情,于是同意了张通幽的请求。
其实这是因为张通幽怕因哥哥张通儒投降了安禄山而被连坐,祸及家门,想找机会为自己留条后路。当一行人路经太原时,张通幽听说太守王承业与宰相杨国忠交好,“欲藉以为援”,便怂恿王承业留住颜泉明,由他代为押解叛贼,窃功归己。王承业欣然接受了建议。
王承业此人也幼稚得很,试想这样的事如何能轻易冒功?不过当时朝政混乱,玄宗昏聩不堪,王承业也是图个侥幸。由此也可以看出,玄宗的英主形象在臣民心中早已经荡然无存。后来叛将何千年、高邈在长安被斩首。玄宗非常高兴,封王承业为羽林大将军。因为张通幽和杨国忠在其中捣鬼,这件事一直到两年后才真相大白。
颜杲卿却对这些毫不知情。他派郭仲邕带一队骑兵,马尾栓上树枝在树林中奔跑,使尘土飞扬,造成千军万马之势。又派人四出张贴文告,称朝廷已发兵30万,平息叛乱,已收复井陉关。并说,受安禄山胁迫叛变的,趁早投降,可以受到重赏;如果顽抗,罪加一等。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皆知。这一举动极大鼓舞了整个河北军民的士气。短短几日,博陵、文安、上谷、乐安等17个郡县闻风归附,纷纷派人联络,表示接受颜杲卿号令。常山和平原两郡成了河北抗击安禄山叛乱的中心。只有范阳、北平、密云、渔阳、汲(今河南南部)、邺(今河南南部)六郡尚在犹豫。
颜杲卿又秘密派人到范阳招降叛将贾循。贾循迟疑不决。部将马遂暗中劝他说:“安禄山负思悖逆,不得人心,虽然占领洛阳,但终归要灭亡。将军如果能够杀其叛将,以范阳归国,倾其巢穴,将会立盖世之功。”贾循虽然觉得有理,但一时下不了决心,只说:“让我再思考思考。”不料事不机密,二人的秘谋被别将牛润容听到。牛润容为安禄山心腹,当即将这一情况飞马报告了安禄山。
此时,安禄山在洛阳自立燕国,自封为帝,正准备亲自率军向潼关方向进兵,忽听到常山颜杲卿杀了李钦凑,活捉了高邈、何千年,后方动荡不稳,大为震惊,便紧急返回洛阳处理。安禄山一面派大将韩朝阳到范阳来召贾循。韩朝阳到范阳后,谎称有紧急事务要告诉贾循,趁贾循不备,突然缢杀了贾循,枭首示众,并灭其族;一面急抽兵力,由最得力的史思明、蔡希德率领,兵分两路,突袭常山。
颜杲卿预料安禄山大军即到,便叫夫人和儿子出城躲避,谁知夫人坚持要和他守城杀敌。太守府上下人等见太守和夫人一心为国为民,都表示愿随太守抗击叛乱,与常山共存亡。城中百姓听说后也纷纷要求守城。众人的热情,鼓舞了颜杲卿等人的斗志,更加坚定了抗击叛乱的决心。
贾循的死讯先传到常山,颜杲卿大惊失色,连忙下令军兵加紧修城挖壕,准备战斗,并马上派长子颜泉明前往太原,请发救兵。袁履谦说:“贼兵未到,太守何必紧张?”颜杲卿说:“贾循这人首鼠两端,我等必受连累。”袁履谦又说:“既然如此,何不向平原(指平原太守颜真卿)求救?”颜杲卿说:“真卿是我同族兄弟,贼人岂不提防?若向真卿求救,不但没好处,反而害了真卿。”
此时史思明领兵1万,日夜兼程,已经兵临常山城下。史思明极有计谋,是叛军将领中的佼佼者,有“常胜将军”的称号。他想只要颜杲卿投降,河北也就会停止反抗,便派人送信,约他城下相谈,劝其投降。但是颜杲卿都以历数安禄山叛国作乱、分裂江山之罪作回答。史思明见劝降无望,就下令攻城。不料,城墙坚固,守军英勇,久攻不下。史思明又派人到蔡希德处调兵。
颜杲卿早已经派儿子颜泉明到太原王承业处求救兵,约定在常山城下夹击叛军。谁知王承业不顾国家安危,只想保存实力,拒不出兵。颜杲卿只好派次子颜季明到平原求救,因有叛军围困,救兵又迟迟未到。常山成了无援的孤城。叛军援兵到后,便日夜攻城不止。颜杲卿和袁履谦等爱国将领和守城军民一起日夜奋战,打退叛军数次进攻,城下叛军尸体累累,守城军民也伤亡惨重,直战到箭矢用尽,刀刃卷缺,战况极为惨烈。正月初九,在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常山城破。颜杲卿、袁履谦等被俘。叛军进城肆意杀戮,尸横塞路,血流满地。
鉴于颜杲卿在河北的影响力,史思明以高官厚禄引诱颜杲卿投降,但遭到严词拒绝。史思明恼羞成怒下,便把刀架在颜杲卿次子颜季明的脖子上说:“你若降,就不杀你的儿子!”想以此要挟颜杲卿投降。颜杲卿说:“死不降贼!”史思明大怒,挥刀杀死颜季明,将颜杲卿等人押送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