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1)
第二编 偏安恨
“靖康”为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二年(1127年)是令宋人心痛而不能忘怀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金兵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上,中原失陷,北宋灭亡,是为“靖康耻”。
绍兴八年(1138年),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宋高宗与金首次议和。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唾手燕云,正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力主议和的宰相秦桧“见之切齿”。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在一阵骤雨过后,岳飞在鄂州衙署凭栏远眺,但见滔滔大江滚滚东流,不免心潮汹涌澎湃,不胜感慨。岳飞生于北宋末年,亲眼目睹了中原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后,便以“精忠报国”为志,转战各地,为的就是驱除胡虏、复我河山。而此时议和,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满江红》。
《满江红》是一首慷慨激昂、气吞山河的词作,风格豪迈,气势磅礴,意境广阔,全篇豪气干云,充满了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尽管英雄长眠,但此词却长盛不衰,数百年来,此中洋溢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一直震撼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激励了后世无数志士仁人的抗敌爱国热情。更令人震撼的则是岳飞的悲惨结局,他因力主抗金而无辜被害。
本章实质讲述的是宋与金的和战过程。女真族壮大于北宋朝廷风雨飘摇之时,而这个灭亡北宋的敌人,一开始竟然是宋朝廷主动结盟的盟友,实在是历史最大的讽刺。
1.海东青之路
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才刚刚过了新年,年轻的宋哲宗赵煦抱憾病死,年仅二十四岁。在向太后(宋神宗皇后,宋真宗朝宰相向敏中曾孙女)的主持下,性格轻佻的端王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被立为皇帝,是为宋徽宗,时年十九岁。
这一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刚好六十九岁,比宋徽宗整整大了五十岁。不过,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他并不怎么关心新一任的宋朝皇帝为什么是赵佶,而不是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这并非因为他老糊涂了,他虽然年纪大了,可头脑还算灵活,身手依旧矫健。他此时所想的,唯有海东青而已。从遥远的东北正传来一个消息,他的捕鹰使者,已经在“海东青之路”上被女真主隈、秃答部狙杀。在这位被宋朝视为劲敌的辽国皇帝看来,新一任的宋朝皇帝继位,远远比不上“海东青之路”重开更为重要。
当然,此刻的辽道宗并没有想到,所谓的“海东青之路”阻绝,其实只是女真完颜部首领盈歌的一个圈套而已。
海东青之路兴起的最初源头,与北宋皇帝有关。北宋一度奢侈成风,以皇帝为首,王公贵族竞尚北珠。所谓的北珠,其实就是一种大珍珠,产于辽东的大海中,因难以采取而成为珍贵之物。
长期以来,辽国一直通过榷场贸易与北宋交换物品,输出布、羊、马、骆驼、北珠、玉器等物,来换取北宋的香、茶、药、犀角、象牙、苏木、缯布、漆器、瓷器、□稻和各种图书等。其中,北珠最为北宋看重,“朝贵已重尚之”,因此价格也最为昂贵,交换的价值也就最大。辽国为了换取更多的北宋物品,自然需要更多的北珠。
但获取北珠并不容易。北珠藏于珠蚌中,成熟期大约在八月。而北方的冬天来得早,九月时海边往往已经结上厚冰,取珠人即使能破冰入海,也无法抵挡水中的严寒,因此,北珠基本上就成了可望不可及之物。不过,世间万物生生相克,当地有一种天鹅,专门以珠蚌为食,吞食蚌后,将珍珠藏在嗉(鸟类喉咙下装食物的地方)内。而海东青则是天鹅的天敌。因此,只要能得到海东青,就能捕杀到天鹅,剖取北珠。
海东青是海东的一种名鹰,体型较小,但却十分矫健,擅长抓捕水禽、小兽。根据元末明初大学者叶子奇在狱中写成的《草木子·卷四》记载:“海东青,鹘之至俊者,出于女真。”经过驯养的海东青功能相当于猎狗,威力却远在猎狗之上,“放飞时,旋风羊角而上,直入云际”,是极为珍贵的捕猎工具,尤以爪白的最为稀奇。
辽国不但需要更多的北珠,而且狩猎成风,因此玩鹰也成风,从皇帝到贵族,均以能拥有一只海东青而自豪。辽国每年都要派使者到产海东青的女真部落地区征收海东青,得到海东青后,便快马加鞭地返回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回京之路由此被称为“鹰路”,又称“海东青之路”。
谁也不曾想到,小小的海东青竟引发了辽国与女真部落的对立,“因是起变而契丹以亡”。海东青之路,实际上是辽国的衰亡之路,也是女真的金国振兴之路。
女真族名的出现,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但女真人的历史却是相当地源远流长。根据古文献记载,商周时期,在中原北方黑龙江流域居住着一支古老的民族——“肃慎”,即为女真人的远祖。传说早在远古虞舜时期,肃慎人就曾上贡弓矢。禹定九州时,肃慎也曾“以其职来贡”。到了周朝,肃慎(也有史籍称息慎)更是频频入贡,以致周人在列举疆土时,自豪地宣称:“肃慎、燕、毫,吾北土地。”
肃慎名称曾几经变化,后汉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已经发展成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今黑龙江流域)、白山(今长白山)等七大部落。隋唐时称“靺鞨”,唐朝贞观年间,曾来长安拜见唐太宗李世民。唐武则天时,靺鞨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隔断了黑水部与唐朝的交通。除了黑水部外,靺鞨其他五部均归附渤海。辽国耶律阿保机灭掉渤海国后,女真黑水部南下,迁移到渤海故地,成为辽的附庸,并开始以“女真”之名见于记载。“女真”其实就是“肃慎”的不同音译,意思为海东青,即东方之鹰。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辽国为阻止女真与宋朝往来,在女真通向宋朝的路上设置了三道栅栏,每栅驻守三千军士。宋淳化二年(991年)十二月,女真首领野里雉等派遣使者经海路乘船到宋朝,请求宋朝发兵,与女真各部共平三栅。当时执政的宋太宗赵光义先后两次伐辽失败,早已经畏辽如虎,不敢轻易得罪辽国,对东北的女真也没有兴趣,只降诏抚谕,但拒绝出师,女真各部最终降辽。宋太宗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正是曾向他求助过的女真,后来终结了北宋一朝。
这个时候的女真,还是各个分散的部落,有生女真和熟女真之分。熟女真居住在辽阳一带,编入辽的户籍,受辽的管辖。生女真居住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其以东广大地区,“地方千余里,户口十余万,散居山谷间,依旧界外野处,自推雄豪为酋长,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游牧打猎,过着典型的氏族部落的生活。生女真部落众多,有七十二个部落,彼此不相统属,名义上隶属于辽国,定期向辽贡献马匹、东珠和海东青等土物,并听从辽主的征召参与军事作战,但不入辽籍。随着光阴的流逝,数十部的女真人逐渐形成了蒲察、乌古论、纥石烈、完颜等几个部落联盟,走向了统一。
起初,完颜部并不是生女真中发展最快的部落。传说完颜部的始祖函普原是高丽人,来到完颜部落后,误打误撞地调解了完颜氏与邻族的纠纷,从而被完颜部接纳。到了函普的四世孙绥可时,改变了夏逐水草、冬则穴处、迁徙不常的游牧状态,定居在安出虎水一带,从此才迅速成长,成为强大的部落,最终组成了以完颜氏为核心的生女真完颜部部落联盟。
大约在辽圣宗耶律隆绪一朝时,完颜部成为辽国的属部,辽国任命函普后人石鲁为惕隐(相当于联盟长),统治完颜部。到了石鲁之子乌古乃一代,完颜部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乌古乃深谋远虑,一方面在四周大肆扩张,将白山、耶悔(又作叶赫)、统门(又作图们)、耶懒、土骨论和五国诸部纳入了联盟;另一方面则竭力讨好辽国,帮助辽国搜索和袭击逃亡叛部,深得辽主欢欣,被辽国任命为生女真部族节度使。这样,乌古乃在生女真贵族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还可以仗着辽国的支持,名正言顺地铲除异己。
乌古乃势力的增强引起了部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慌,宋熙宁七年(1074年),乌古乃最终被另一完颜部的酋长所杀,乌古乃次子劾里钵继任为节度使,完颜部更加动荡,风雨飘摇,处于内忧外困的境地:劾里钵叔父跋黑、原国相雅达之子桓赧、散达起兵反对劾里钵;居住在阿跋斯水(今吉林敦化、安图以南的牡丹江)的温都部人乌春、窝谋罕,以及居住在活剌浑水(今黑龙江呼兰河)纥石烈部人腊醅、麻产兄弟也相继攻击劾里钵。经过数次惨烈的战役,劾里钵最终战胜了各个强大的对手,不但巩固了部落联盟,还将北至呼兰河,东达张广才岭以东和牡丹江上游地区,纳入了完颜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
劾里钵之后,其弟颇剌淑、盈歌相继为节度使,完颜部势力向东北发展至陶温水(今黑龙江省境内汤旺河)、徒笼古水(今黑龙江萝北都鲁河)一带;东南战胜纥石烈部阿疎,乌古论部留可、敌库德,占领阿疎城(今吉林延吉市附近)、米里迷石罕城(今吉林珲春县境)、留可城(今吉林珲春县),征服了统门、浑蠢(今吉林珲春河)、耶悔、星显四路和岭东女真诸部。这些部落全部被纳入完颜氏部落联盟。其中,星显水纥石烈部的首领阿疎不甘心被完颜部统治,逃奔辽国,由此掀开了直接导致女真与辽国反目成仇的事件——阿疎事件。
自惕隐、乌古乃,至劾里钵、颇剌淑、盈歌,经过完颜氏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完颜部部落联盟迅速扩大,成为生女真诸部无人能与之抗衡的力量。完颜部力量的增强,最终还是引起了辽国的警惕,辽国开始牵制和干扰完颜部统一女真的行动,这自然引起了完颜氏的不满。随着这种不满的情绪日益加深,完颜氏开始形成独立意识,萌生了建立独立政权的愿望,阿疎事件便成为矛盾激化的重大诱因。
阿疎所在的星显水纥石烈部自其父亲一代时,便已经归属于劾里钵的完颜部联盟。盈歌继任生女真部族节度使后,四处扩张,讨伐温都部。阿疎鉴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发兵援救温都部,阻止了盈歌,盈歌自然勃然大怒,亲自率军讨伐阿疎,兵围阿疎城(今吉林延吉市附近)。阿疎自知难敌完颜部联盟的大军,抢先派使者到辽国向辽道宗耶律洪基投诉盈歌。辽道宗立即派使者命令盈歌罢兵,盈歌自知实力还不足以反抗辽国,不敢违背辽道宗的意思,不得已撤兵,但还是另外派心腹率兵围困阿疎城,并最终攻占了此城。阿疎逃奔辽国,向辽道宗求救,辽道宗派使者勒令盈歌将阿疎城还给阿疎。盈歌担心由此引发已经被讨平的各部落背盟,自然老大不愿意,但又不敢公然和辽国作对。正在危难之际,盈歌的侄子乌雅束和阿骨打提议利用辽人梦寐以求的海东青来制衡辽主,经过挖空心思的策划后,盈歌上演了一出“阻隔海东青之路”的好戏。
盈歌先是唆使海东青之路必经之地的主隈(今黑龙江嘉荫河流域)、秃答(今都鲁河流域)两水的女真部落阻隔海东青之路,即在海东青之路上设置关卡,捕杀辽捕海东青使者。因为捕海东青有厚利可图,东北当地人争相弃田捕鹰,还经常为了争夺海东青而自相残杀,而辽使者肆意对女真部落进行压榨勒索,还经常侮辱女真人,称为“打女真”。主隈、秃答两部早就对辽国为了贪图享乐而大肆捕海东青不满,欣然同意阻断海东青之路。
之后,盈歌又指使鳖古德部(今黑龙江北、俄罗斯境内)节度使去告诉辽道宗说:“若要重开海东青之路,非生女真节度使(指盈歌)不可。”辽国爱慕海东青成风,因而十分重视海东青之路的畅通,加上路途遥远,消息不畅,不了解女真各部的实际情况,辽道宗又年近七十,老迈糊涂,真的以为平海东青之路非盈歌不可,为了倚仗盈歌讨伐阻隔海东青之路的部落,不得不放弃对阿疎城事件的追究。盈歌则借为辽平海东青之路的机会,在陶温水一带耀武扬威,加强了完颜部落联盟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当海东青之路重新开通后,盈歌大度地将辽国所赏赐的全部物品分给了主隈、秃答二部,以奖励其配合对付辽国的行动。
海东青之路其实是个非常形象的象征,是辽国的灭亡之路,也是女真的兴盛之路。阿疎事件后,凡是辽国与女真交涉,完颜氏便以归还长期留居辽国的阿疎为借口,公然表示不满。
盈歌死后,其侄子乌雅束继任为女真节度使,继续扩大完颜部落联盟,与高丽争夺曷懒甸、苏滨水一带的女真部落,巩固了联盟的东南诸部。乌雅束与其弟阿骨打都是强硬派,胸怀大志,义气雄豪,从乌雅束开始,便开始以辽国收留阿疎为借口,拒绝再向辽国进贡海东青。不久,很快就发生了阿骨打在辽天祚帝的春捺钵头鱼宴上拒绝为辽主歌舞助兴一事,成为完颜部与辽国长期以来第一次公开化的矛盾。
宋政和二年(1112年)二月,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巡游到东北春州(今属吉林)一带,兴致勃勃地来到混同江(今松花江)捕鱼。这是契丹族惯有的游猎习俗,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巡游狩猎,游猎时所设的皇帝行在称为捺钵。二月的这次便是春捺钵,天祚帝兴致极高,为了显示威风,还特意命令附近的女真各部落酋长都到春州朝见,参加头鱼宴。
第26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2)
这个季节天气寒冷异常,混同江江面结有厚厚的冰层,辽人凿冰取鱼。当开江时节,在冰层下过冬的鱼体内非常干净,味道也特别鲜美。按照当地风俗,钓到第一条鱼后,便要拿去祭祀死去的祖先,还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由此称为“头鱼宴”。
当时女真部落名义上接受辽国的统治,虽然对辽的压榨剥削日益不满,却也不敢轻易惹怒辽国,女真各部落酋长听到天祚帝相召后,都赶到春州拜见,这其中就有完颜部的阿骨打(后改汉名完颜旻。自阿骨打始,女真人实行双名制,一女真名,一汉名)。
阿骨打为女真都勃极烈(女真部落联盟首领,在辽称为女真节度使)乌雅束之弟,父亲劾里钵也是前任都勃极烈。阿骨打从小力大过人,且酷爱骑射,“甫成童,即善射”。他还是孩童时,曾经弯弓射鸟,三发连中,刚好被出使到女真的辽国使臣看见,惊称其为“奇男子”。成人后,状貌雄伟,刚毅豁达。二十三岁时,跟随父亲劾里钵出征,围攻窝谋罕城(今吉林敦化额穆镇东南),阿骨打身披短甲,免胄,马不挂甲,在阵前行围号令诸军,初露锋芒,之后一直战功赫赫,在族人中颇有威望。但真正令阿骨打在女真人中深孚众望的却正是耶律延禧举行的这次春州头鱼宴。
就在这次头鱼宴上,天祚帝几杯酒下肚,已经微有醉意,他对女真人一向有轻视之心,便要在场的女真部落酋长们献舞助兴。这对女真酋长来说,自然是极大的侮辱,然而,即使他们心中不情愿,也不敢违抗辽国皇帝的命令,只得各自起身跳舞。只有阿骨打一人坐着不动,神情冷漠地瞪着天祚帝,显然内心十分不满。天祚帝觉察后,非常不高兴,便有意催促阿骨打跳舞,但阿骨打仍然纹丝不动。其他的女真部落酋长担心阿骨打由此惹怒天祚帝,引来杀身之祸,均劝阿骨打暂时委屈一下,跳个舞将场面敷衍过去。不料阿骨打十分倔强,不管众人如何劝说,就是不肯站起来跳舞。天祚帝下不了台,脸一下子就黑了下来,头鱼宴闹得不欢而散。
天祚帝虽然没有当场发作,但却动了杀机,散席后对枢密使萧奉先(天祚帝元妃之兄)说:“阿骨打这小子如此嚣张跋扈,竟然敢当众顶撞我。我要趁早杀了他,以免除后患。”萧奉先认为阿骨打并没有太大过失,杀了他定然会引起女真人的不满,便劝道:“阿骨打不过是个粗人,不懂得礼数,不必跟他计较。就算他有野心,完颜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部落,成不了什么气候。”天祚帝怒气渐消,认为萧奉先说得有理,便放阿骨打回去了。
头鱼宴后不久,乌雅束病死,阿骨打即袭其位,继任为女真各部的都勃极烈,成为女真各部的联盟长。他的父亲劾里钵临死前曾说:“乌雅束柔善,惟此子(指阿骨打)足了契丹事。”果然,阿骨打继任后,承前代富庶之余,开始兼并邻近部族,劝农耕种,积蓄粮草,练兵牧马,壮大力量,兵势日益强盛后,渐有轻辽之心而欲图之,开始积极筹划武装抗辽。他多次派使者以索还阿疎为名,到辽国刺探军情。
宋政和四年(1114年),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并以少胜多,一举攻取了辽国两座边镇。旗开得胜使得女真人受到极大鼓舞,部分女真贵族提出了建国自立的主张。次年(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金国,即位称帝,成为金国的开国皇帝,是为金太祖。
女真建国后,辽天祚帝腐败无能,却又妄自尊大,寄希望于和谈,打算承认金政权,但要求金国自认为辽国属国。就在辽金议和的同时,阿骨打攻占了辽国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小城子)、宾州(今吉林农安东北)、祥州(今吉林农安境内)、威州(今辽宁开原境内),并率军围攻辽边防重镇黄龙府。在这样的状况下,阿骨打态度强硬,不但要求辽国归还阿疎,而且更进一步要求辽方将边防重镇黄龙府迁往别处。整个议和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双方使者均直接称呼对方皇帝姓名,强烈要求对方投降,以求在声势上占到上风。辽国使者往返四次,均是无功而返。金军并没有因为议和就停止进攻的步伐,黄龙府(后被金改名为隆州)不久被攻克。
辽国天祚帝听说黄龙府失陷,立即决定率军亲征,命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耶律章奴为副都统,发蕃汉兵十余万,号称七十万,备数月粮,准备彻底消灭女真。金国阿骨打最初建国的目的,不过是要摆脱辽国的统治和压榨,此时见辽国倾国力来攻,知道来者不善,必将有一场恶战,尽管他意志坚定,心中亦感到恐惧,在大军面前作战前动员时,“□面仰天恸哭”,说:“始与汝等起兵,盖苦契丹残忍,欲自立国。今主上亲征,奈何?非人死战,莫能当也。不若杀我一族,汝等迎降,转祸为福。”(《辽史·卷二十八·天祚皇帝本纪》)金人由此大受感染,都表示“愿死战”。
在金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上苍站到了弱者的一边。事情的发展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外,辽国大军刚刚渡过混同江,便发生了副都统耶律章奴谋反事件。耶律章奴为辽国皇族,一向不满天祚帝的昏庸无能,等天祚帝大军渡过混同江后,他立即策动政变,率心腹将士三千余人返回上京,打算废除天祚帝,另立魏王耶律淳为帝。不料耶律淳不肯附从耶律章奴的阴谋,杀了耶律章奴派来的使者。耶律章奴得不到契丹贵族的支持,干脆纵兵抢夺上京府库的财物,然后赶到祖州(今辽宁昭乌达盟林东镇西南)太祖庙,在庙前历数天祚帝罪过,并宣布要起兵反叛。为了直接上位成功,耶律章奴率兵攻打天祚帝的行宫,但遭到失败,走投无路下,不得不投奔女真,但半路上被辽国士兵搜获,缚送天祚帝处,被腰斩而死,政变由此平息。
耶律章奴的废立活动虽然没有得逞,但却极大地动摇了军心,辽天祚帝担心后方不稳,皇位难保,还没有与金人交战便急于退兵。金国阿骨打闻讯后,立即率两万轻骑奋勇追击,于护步答冈(今吉林农安西)大败辽军,获辽舆辇、帝幄、兵械、军资与其他宝物、牛马不可胜计,辽军死者相连百余里,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天祚帝这次亲征失败后,辽国军事上节节败退,政治上分崩离析,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防御了。
不久,辽国东京(今辽宁辽阳)再次发生政变。辽东京(今辽宁辽阳)原本属于渤海国,辽太祖经过二十余年征战才用武力得到此地,然而当地的渤海人并非真心归附,尤其辽天祚帝任命的东京留守萧保先为政严酷,当地渤海人深受其害,均恨不得要扒其皮、食其肉。
宋政和六年(1116年)正月初一夜,十余名热血渤海青年闯入留守府,冒险刺杀了萧保先。辽户部使大公鼎与副留守闻讯后,立即集兵,镇压了这次变乱,所有参与刺杀的人都被残酷杀死,由此进一步激发了渤海人民的愤怒。辽东京留守府裨将高永昌本是渤海人,早就对辽国的统治不满,当时正领三千兵马驻守东京附近,闻讯后乘机起兵反辽,率所部进入东京,驱逐大公鼎等辽国官员。渤海人争相前来归附,数天间,兵员扩大到八千余人,于是高永昌自称大渤海皇帝,定国号为大元,建元隆基。
高永昌建立大元国后,势力迅速扩大,占有辽东五十余州,极大地威胁着辽国的统治。辽天祚帝立即命萧韩家奴、张琳前去讨伐,却被高永昌打败。以后,双方开始进入对峙,互有胜负。但渤海毕竟力量弱小,高永昌为此向金国求援,请求与金合力攻辽。金主阿骨打老谋深算,想趁火打劫,将大元国一带收为己有,便要求高永昌去掉帝号,投顺金国,高永昌自然不肯依从。阿骨打便派斡鲁为将,前去讨伐高永昌。巧合的是,金军在半路上遇到了同样前去讨伐高永昌的辽军,金辽两军恶战一场,辽军大败,金军乘势攻下沈州(今辽宁沈阳)。高永昌见金军势在必得,十分害怕,派人到金营请求去帝号称藩。金国本来就是要灭掉大元国,自然不肯听从。斡鲁领兵直攻至东京城下,高永昌尽率其军与金兵决战,大败,弃城而走。在逃亡的路途中,高永昌部下挞不野反叛,擒主献给金国,高永昌被阿骨打下令杀死,大元国由此灭亡,原来属于辽东京的州县尽为金占有,南路系籍女真也纳入金国治下。至此,阿骨打已经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国势大振,俨然与辽分庭抗礼。
值得强调的是,直到此时,金太祖阿骨打仍然没有取代辽国的想法,这从他采纳汉人谋士(渤海大族)杨朴的建议,不断派出和谈使者与辽国谈判便可以得到证明。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册封阿骨打为大圣大明皇帝,国号大金,享用玉辂、衮冕玉刻御前之宝;金为辽兄国,每逢金主生辰、正旦,辽须遣使慰问;辽将宋每岁所输银绢之一半二十五万两匹分送给金,并割让辽东、长春两路与金。无非是希望辽国公开承认金国及阿骨打称帝,摆脱辽国控制,取得独立的地位。
辽天祚帝将金国的要求交由大臣讨论,北枢密使萧奉先认为只要同意金国的要求,就能消除祸害,永保太平。天祚帝便派出萧习、泥烈等一批职位很高的大臣担任封册使、通问使、读册使,携带天子衮冕、玉册、金印、车辂、法驾等赴金,册立阿骨打为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然而,当辽使臣抵达金国后,杨朴认为辽所用仪物制度并非都是天子之制,又只封金为东怀国小国,册文中既无辽称金为兄国,又有不恭之辞,要求辽使臣回去修改册文。辽国使臣极力争辩,由此惹怒了阿骨打,命人将所有辽使打了一百杖。过了一段时间,才放萧习、泥烈二人回辽,声称非要辽国称他为大金国皇帝兄不可,否则他将领兵直捣中京(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