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40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16)

  这一场金国内部互相倾轧、互相残杀的大政变后,完颜宗斡升任太师,金兀术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任都元帅,实力大增。金兀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大开杀戒,铲除异己。完颜希尹是女真文字的创制者,“动静礼法、军旅之事暗合孙吴,自谓不在张良、陈平之下”,正因为才高,引起了金兀术的嫉妒。金兀术利用金熙宗疑忌完颜希尹的心理,诬蔑其“奸状已萌,心在无君”,于是完颜希尹被杀。不久,完颜宗斡病死,金兀术进位太傅,入为宰相,出领行台,完全掌握了军政大权,成为金国最有实权的人物。

  自金熙宗登上皇位后,金国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层出不穷,大狱迭兴,人心疑惧。而金熙宗本人缺乏主持军政的实际才干,在一系列的派系斗争中摇摆不定,无所适从。金兀术病死后,派系斗争仍未停止,毫无对策的金熙宗只能纵情酒色,以致更加多疑,常因小过滥杀无辜。比如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八月,杀左司郎中三合,杖平章政事秉德;十月,怀疑亲弟弟胙王完颜元与河南起义军有关,杀完颜元、弟弟完颜查刺和左卫将军特思;十一月,因不满皇后裴满氏干政,杀裴满后及妃嫔多人,又杀完颜奭子阿懒。有这样一个滥杀的皇帝,朝中大臣自然人人自危。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趁机蠢蠢欲动了,这个有野心的人便是完颜亮。

  完颜亮为金太祖庶长子完颜宗干第二子,也是金太祖之孙、金熙宗堂弟,女真名迪古乃。此人一贯结党营私,内蓄窥伺皇位之谋。金兀术死后,完颜亮在派系斗争中开始崛起,一路青云直上,先是任尚书左丞相,后来更是进为太保,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事。完颜亮趁机利用职权,大力提拔世家望族子弟,一时在女真贵族中颇有威望。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完颜亮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大火栽了跟头。

  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五月的一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金皇宫宫殿被雷电震坏,引起的大火一直烧到了金熙宗的寝室。为了平息“天怒”,金熙宗命汉人翰林学士张钧起草肆赦诏书。张钧起草的汉文诏书中有“惟德弗类。上千天戒,顾滋寡昧,眇予小于”等语,本是一些平常的谦恭话语,但参知政事萧肄一向不喜欢张钧,故意在翻译成女真话时屈解其意,说张钧以文字骂皇帝。金熙宗听后大怒,下令杀张钧,并追查指使之人。左丞相完颜宗贤为了排挤太保完颜亮,故意说是完颜亮指使张钧所为,完颜亮因此被贬出朝。

  完颜亮出领行台尚书省事,路过北京(今内蒙宁城西)时,与同知留守萧裕相约举事。同年九月,完颜亮复任平章政事,打算利用群臣的恐惧和不满情绪发动政变,他与驸马唐括辩(尚金熙宗女代国公主)、左丞相秉德等日夜密谋,又收买金熙宗贴身护卫阿里出虎、蒲散忽土等人。十二月丁巳夜,完颜亮等入宫,闯进金熙宗寝室。金熙宗刚要拔刀抵抗,被阿里出虎和蒲散忽土刺倒。此时,金熙宗还没有死,完颜亮上前补了一刀,杀死了在位十四年的金熙宗。完颜亮自立为帝后,随即假传金熙宗诏旨,诱杀了左丞相兼都元帅完颜宗贤、太保完颜宗敏;又废熙宗为东昏王,大封功臣,大赦天下,改元天德。因金世宗时完颜亮曾被降封海陵炀王,再贬为海陵庶人,史称完颜亮为海陵王。

  完颜亮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开杀戒:因金太宗诸子强盛,于是杀其子孙七十余人,又杀完颜宗翰子孙三十余人,诸宗室五十余人。经过一番血流成河的屠杀后,金国政局才勉强稳定了下来。

  完颜亮在位期间,最大举措就是废除了中书省、门下省,只设尚书省,且尚书省直属于皇帝;在军事上,废除都元帅府,设枢密院,枢密院与尚书省为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机构,但枢密院由尚书省节制,朝廷任命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由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还将金国的都城迁到燕京,并大力营建燕京,是为中都。并改五京名称,以燕京为中都大兴府;汴京为南京(今河南开封);去上京名称,为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以中京大定府为北京(今河北平泉西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依旧。

  完颜亮本人荒淫腐化,性情残忍。不过他粗通经史,渐受中原封建文化濡染,对宋朝一直有吞并之心。相传当时柳永《望海潮》咏钱塘之词远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鹤林玉露》)。临安的繁华也让完颜亮十分仰慕。

  虽然南宋一朝政治腐朽、军事无能,但其经济、文化却是空前的繁荣,京师临安作为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商业中心。后来来自西方最繁华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临安后,惊叹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其言极灿烂华丽之状。这里商旅如织,《武林旧事》记载杭州一条横贯南北的十里长御街,也称“天街”,一直通到凤山门,两旁画栋雕楼,商肆林立,“无一家不买卖者”。因为经济发达,杭州百姓生活水平很高,就连普通的贩夫走卒穿的也是丝制的鞋子,因而又西方学者说当时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不及杭州看门的士卒。

  完颜亮每次派使节出使宋朝时,都要暗中安排派画工混在使者当中,以观摩宋朝京师临安山水,回来后便让画工描募画作屏风。他还派人在吴山绝顶上画了自己的像,并在上面题诗,其中有“万里车书已混同,江南岂有别江封?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之句,表明他要灭亡南宋的勃勃雄心。

  当时汉人施宜生在金国任翰林学士,曾作为金国使者出使宋朝。宋臣张焘在都亭迎接他时,忍不住以首丘讽之。施宜生突然良心发现,告诉张焘说:“今日北风甚劲。”意思是北方金主有南侵意图。见张焘还不明白,又取笔扣之曰:“笔来,笔来。”(施宜生为中州人,中州“笔”与“北”同音)自宋高宗杀岳飞与金人签订“绍兴和议”以来,宋金之间一直没有大战发生,张焘将此重大消息上报后,根本没有引起南宋朝廷重视。而施宜生则因为被人揭发,回到金国后即被残酷地烹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完颜亮派签枢密院事高景山出使宋朝。高景山到达宋朝后,不但倨傲无礼,目空一切,还明目张胆地派人测量宋水闸的宽狭,显然是想为日后派水师从河道攻击临安做准备。见到宋高宗后,高景山更是当面厉声数落,索取从金叛逃的大臣和淮汉之地,又宣布说宋钦宗赵桓已死,将由他来处理宋金之事,气势极为嚣张。宋钦宗其实已经死了五年,但一直隐瞒不报,宋朝得知消息后,上下十分震惊,这才意识到金国敌意已现,开始商议宋钦宗葬祭之礼及调兵守江淮之策。

  就在同年九月,经过多年精心准备的完颜亮御驾亲征,发兵四十万,号称六十万,分四路南侵。金国内部大多反对这次南侵,但完颜亮不听,太后徒单氏、太医祁宰也因劝谏被杀。完颜亮的一意孤行,激起金国上下的普遍不满,人心浮动,由此导致了不久后政变的发生。

  宋金战争全面爆发后,宋朝起用已病的老将刘锜担负起江淮前线的全面抗金重任。宋朝负责淮西防务的主帅王权刚刚到达庐州(今安徽合肥),听说金军长驱直入,自涡口(今安徽怀远)架浮桥渡淮南来,立即不战而逃,连夜率兵逃往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小岘山)。金军派骑兵追至尉子桥(今安徽含山西北),宋将姚兴率所部三千人尽力抗御,而王权竟然在仙山上置酒作乐,不派兵援救。姚兴率部杀金兵数百人后,陷入金军重重包围中,姚兴父子力战而死。王权也因贪生怕死被罢职。

  王权败退的消息传来,南宋首都临安一片慌乱,除了宰相陈康伯和权礼部侍郎黄中之外,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出京城,以便随时逃跑。宋高宗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也打算跟以往一样,解散百官,入海避敌,幸得宰相陈康伯坚决反对,宋高宗这才下定决心抗战,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为参谋军事;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洪迈、秘书省校书郎冯方,并为参议军事。

  洪迈,字景庐,别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波阳县)人。洪皓第三子。洪皓出使金国被金人扣留时,洪迈年仅七岁。他自小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1145年),洪迈进士及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其时洪皓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洪迈便不赴任而至饶州侍奉父母,至绍兴十九年(1149年)才赴任。二十八年(1159年)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南宋朝廷派洪迈为贺登极使,出使金国,想借祝贺金世宗登极的幌子,商议宋金称兄弟之国,并要回河南的皇室陵寝地。到达金国后,金人令洪迈行陪臣礼,洪迈坚决不同意。金人便将洪迈关在使馆中,连续三天不供应水和食品,还威胁要杀死洪迈,洪迈毫不畏惧。最后,双方相互妥协。对于南宋朝廷提出的条件,金世宗均没有同意。本来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洪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于是遣还。洪迈返宋后,因“奉使辱命”而被罢官。洪迈学识博洽,熟悉典故,一生著述极为繁富,其中最著名的为《容斋随笔》。《容斋随笔》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之上,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

  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后,宋浙西马步军副总管李宝见宋军大多闻风而逃、金军如入无人之境,愤而上书,自请率战船一百二十艘、弓弩手三千名,深入北方袭击金军。李宝所率的水师与金军水师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胶西县陈家岛相遇。李宝令军士以火箭射金船油帆,烧毁金军战船数百艘。同时,缴获未着火金船多艘。斩金水军副都统完颜郑家奴等五人,水军都统苏保衡仓皇败逃,士兵三千余人缴械投降。此战中,金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完颜亮从水道直捣临安的计划遂告失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金军攻下淮南,直抵长江,准备强攻采石(今安徽当涂北),从杨林渡渡江。当时驻守采石的宋军因统帅王权已被罢职,继任的新帅李显忠尚未到任,群龙无首,一万八千多名士兵加数百匹战马,宛如一盘散沙,三五成群地散坐路边,士气低落,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强敌。而长江北岸,金营遍野,兵戈耀眼,令宋军望而生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虞允文出其不意地出场,以极富有戏剧性的方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父虞祺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早年以文学入仕,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时年四十五岁,属于大器晚成型。其人身高六尺四寸,长相雄伟,史书称“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后历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为中书舍人赵达荐,改任秘书丞,开始到朝廷任职。不久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吏部员外郎、兼右司员外郎。虞允文的文采、诗文、书法均非常出色,曾为《唐书》及《五代史》加注,并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

  就在完颜亮大举南侵的前一年,虞允文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借工部尚书衔任贺金正旦使,出使金国。在驿馆时,负责接待的金官员见到虞允文是一介文官,便有意邀请他参加射箭比赛,想令他出丑。不料虞允文手抬箭出,正中靶心,让金人愕然不已。

  在这次出使途中,虞允文发现金军正大力造战船,还有大批粮草络绎不绝地运往南方。他断定金国正在做南侵的准备,便急欲回国报信。在辞行时,金主完颜亮得意忘形,向虞允文夸耀说:“我将看花洛阳!”这实际上是完颜亮将要御驾亲征的信号。虞允文回到南宋后,急忙向宋高宗做了汇报,但宋高宗还沉湎在“绍兴和议”的梦幻中,心存侥幸,也不做任何抗战准备。后来金军南下,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长江边。

  南宋立国,仗恃的就是长江天险。当时完颜亮已经在江对岸筑坛,杀黑、白马祭天,又将一头羊和一头猪投入江中祭河神,随即宣称次日渡江,先登岸者赏黄金一两。而此时防守采石的宋军因没有统帅,形如散兵游勇,眼见就要一败涂地之时,刚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受命到采石犒军,看见宋军没有主帅,形势危在旦夕,这位白面书生便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担负起抗御金兵南侵的重任。

  虞允文召集统制时俊、王琪等商议,晓以大义,激以厚赏,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奋起抗敌,众人很受感动,都表示愿意听命。虞允文命各将列骑兵于江岸不动,分船队为五:两队傍东、西岸;一队驻守中流,载精兵拦截金兵;另两队隐蔽于小港,待机援救。

  这时,金军已开始渡江,王琪领宋军乘海鳅船迎敌,以强弓射击金船。金军每条渡船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人,大多数动弹不得,只有船外围的十数人能施展弓箭还击。相比之下,宋军船体灵活,手脚方便,大占优势,船上金兵大多被射死。另有少数金兵已进至长江南岸,虞允文遂亲临前线指挥,时俊则身先士卒,手挥双刀,领兵与金军展开激战。虽然金军渡河不利,但他们人多,完颜亮又势在必得,亲自督阵,因而双方一直僵持到晚上,依旧处在对峙鏖战状态。

第41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17)

  刚好此时三百从江北光州(今河南潢川)溃败下来的宋军来到,虞允文当即发给他们旗鼓兵械,令其从后山转出。金人以为宋援军赶到,方始退兵。虞允文命将士以劲弩追射,金兵大败。次日,虞允文又派盛新率水师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再败金兵,烧毁其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采石之战。

  著名词人张孝祥听到采石大捷后,挥毫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词中将采石之战的重要性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相提并论,将虞允文比作周瑜和谢玄。从意义上来说,张孝祥的赞誉一点也不为采石之战是南宋唯一的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为唐代诗人张籍的后代。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军大举进犯中原,十岁的张孝祥随父张祁南下渡江避难,居住芜湖升仙桥西。史称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捷于文思,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能诗善词,尤工乐府”,而且精于书法。十六岁时,张孝祥在明州进士预选中考了第一名。两年后,又在省里的进士预选中考了第一名,两次科举连中两元,一时明州城乡传为美谈。在此期间,张孝祥遇见了同样南下避难的李氏,二人一见倾心,同居在一起。李氏于绍兴十七年(1147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张同之。张孝祥与李氏感情深厚,但不知道什么缘故,二人始终没有结为夫妻,由此引发了一段无可奈何的爱情悲剧。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三岁的张孝祥到临安应试。此次考试完全被秦桧一党左右,廷试结果秦桧孙子秦埙排在第一,张孝祥排在第二。但在殿试时,却平地起波澜。宋高宗御览策对时,觉得秦埙的策对都是往日秦桧经常说的那一套,毫无新意。而张孝祥的策对“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令人耳目一新。加上宋高宗喜欢书法,张孝祥的字笔力遒劲,卓然颜鲁,令宋高宗大为惊叹,于是亲自将张孝祥定为第一,还说:“张孝祥词翰俱美,必将名世。”后人称张孝祥为“甬上第一状元”。如此,秦桧事先精心安排的一切伎俩都白费了,秦桧自然气恼万分。张孝祥谢过皇恩后,开始一一拜谢当朝权臣和那些主考官。当张孝祥参见秦桧时,秦桧故意刁难说:“看来皇上不仅仅喜欢你的策对,而且还喜欢你的诗与字。你可真是三绝呀。”随即又问他诗何所本书何所法。张孝祥正色回答说:“我学的是颜(真卿)书,读的是杜(甫)诗。”秦桧听了很不是滋味,便语带讥讽地说:“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断。”意思是说,天下好事都让你一个人占尽了。散朝后,大臣们纷纷上来祝贺新科状元。秦桧的姻亲、秦党中最显赫人物之一曹泳为了笼络张孝祥,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张孝祥装做没听见,迅疾掉头他顾,将曹泳一脸尴尬地扔在那儿。最让秦桧一党难以容忍的是,张孝祥中状元后,立即上书,要求给岳飞平反:“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所不知也,当亟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中外,俾忠魂瞑目于九泉,公道昭明于天下。”(《于湖居士文集》)宋高宗本来最忌人提到要为岳飞平凡,但对于自己亲手提拔的状元张孝祥,他倒没有追究,“特优容之”,当然为岳飞昭雪之事也充耳不闻。秦桧得知后更加愤怒,挖空心思地要报复张孝祥。当他得知到张孝祥为张祁之子,而张祁又同他素来仇恨的胡寅相交甚厚后,立即恶狠狠地说:“胡寅远斥(被贬至果州团练副使),力犹能使故人之子为状元邪!”同时唆使党羽策划了个两个大阴谋:

  其一,是诬告张孝祥父亲张祁犯嫂。张祁兄长张邵曾以直龙图阁身份出使金国后,被金人扣押,囚禁了十五年。在此期间,张邵妻子病逝。张邵归国后便因为奏事得罪了秦桧。秦桧为人阴险,睚眦必报。张邵为了避祸,只好装疯卖傻以逃避秦桧的迫害,故意说了不少疯话。其中一句就说他妻子死于非命,结果引起了一场大狱,秦桧一党抓住这句话大作文章,编造出张祁侵犯嫂子、导致嫂子怀孕、又杀嫂子灭口、并由此导致知道真相后的张邵发疯的离奇故事,奏了张祁一本;其二,是诬陷赵汾(宰相赵鼎之子)与张祁交结。赵鼎与秦桧一起当过宰相,素来不合,秦桧一直想找机会迫害赵鼎及其家人。赵鼎对此心知肚明,告诉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可以无事,不然,全家都要被杀掉。”于是绝食自杀。但秦桧还不放过,下令逮捕赵汾下狱,严刑拷打,逼令他承认与已经罢官的张浚、胡铨、胡寅、李光等人谋反,株连五十三人。秦桧本来还打算将这些人全部处死,只是病得不能书写,且很快就病死,这一干被诬陷的人才得以重见天日。张孝祥一登上政治舞台便处在了风口浪尖,所以他一直没有公布与李氏的关系,并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另娶仲舅之女时氏为妻。李氏被迫与张孝祥分离,以学道为名,回去她的故乡桐城的浮山。张孝祥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送李氏和九岁的儿子张同之溯江西去,由此写下了情韵幽馨绵邈的《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流水,伴人清泪长流。霜华夜永逼衾裯,唤谁护衣篝?今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此词写成后,南宋黄□将其选入《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并加上“离思”的题目。明人杨慎也称道说:“清丽之句,如佩解湘腰,钗孤楚鬓,不可胜载。”(《词品》)读者能感受出此词与爱情有关,却不知道究竟,由此更加觉得词意迷离惝恍。一直到1971年,张同之及夫人墓在江浦县(今属江苏南京)发现,出土文物中各有墓志一方。这才揭开几百年来人所未知的张孝祥和张同之生母李氏的爱情悲剧。秦桧死后,张孝祥正式入仕,先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值得注意的是,汤思退对张孝祥有师生之谊、知遇之恩,张孝祥虽然不依附汤思退,亦从不得罪。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汪彻升御史中丞,弹劾汤思退妥协投降,张孝祥亦被免官。此后,张孝祥先后出任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调动极为频繁。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荒,庭无滞讼。张孝祥文章过人,书法、诗、词均好,遗憾之处,是其出入汤思退和张浚两人门下,让人觉得其游离于和战之间,时人对此均感到惋惜。隆兴二年(1164年),宋孝宗重用张浚,命其出兵北伐。张浚举荐张孝祥为建康留守,这是张孝祥一生中担任的最高、最重要、最风光的官职。但不久后,张浚北伐失败,张孝祥被弹劾落职。后起用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任上,筑寸金堤,绝荆州水患;建万盈仓,用于储备漕粮,政绩播于朝野。乾道五年(1169年)三月,张孝祥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从此结束了官宦生涯,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次年夏季,张孝祥与好友泛舟芜湖时,突然中暑身亡,年仅三十八岁。宋孝宗听说后,深为惋惜,有用才不尽之叹。

  至此,完颜亮从采石渡江的计划宣告流产,只好移军瓜洲。金兵锐气大减,退回和州(今安徽和县),接着转向扬州,内部矛盾加剧。宋军则因之倍受鼓舞,增强了打败金兵的信心。

  在金军南侵失利的情况下,金国内部又发生了政变。金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曹国公完颜褒(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孙,完颜宗辅子,母亲李氏为渤海大户)乘完颜亮南下,夺取政权,自立为皇帝,更名完颜雍,是为金世宗。金世宗历数完颜亮弑皇太后、杀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孙及宗本诸王,毁上京宫殿等罪恶数十条,宣布废完颜亮为庶人。金世宗上台后,黄河以北都渐次归顺。完颜亮得知后,派右议军郭瑞孙回师,令其尽诛黄河以北叛己者。

  完颜亮最初夺取皇帝位时,曾大杀完颜宗室,完颜雍本来也是目标人物之一,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完颜雍与妻子乌林答氏感情很深,于是完颜亮命完颜雍将妻子送到中都燕京做人质,一旦完颜雍有异议,就可借机杀掉他。乌林答氏出发前,写了一封信留给丈夫,即后世所称的《上世宗书》。信中预言完颜亮必将身败名裂,希望丈夫不要因她“作儿女之态”,而要“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露”,卧薪尝胆后,“一怒而安天下”。走到燕京附近的良乡固节镇时,乌林答氏喜爱“固节”的地名,在当地投湖自杀。从此,完颜雍便利用母亲一方的渤海势力,开始积极颠覆完颜亮的活动。完颜雍称帝后,娶了许多妃嫔,但只将皇后之位追封给了爱妻乌林答氏。

  此时,金水师被宋将李宝全歼的消息传来,由于后方极不巩固,完颜亮担心进退失据,决定孤注一掷,先灭南宋朝廷,再北还消灭金世宗。他进军到扬州,命部下在三日内渡过江,并规定有逃亡者,将帅连坐,退者处死。由此导致了军士危惧,矛盾更加激化。兵部尚书领神武军都总管完颜元宜(本名耶律阿列)等听说金世宗已即帝位,于是将在位十二年的完颜亮暗杀于寝帐,金军后退三十里。金人随后派使者持檄到镇江与宋议和,不久,金军全面北撤,归附新即位的金世宗,宋军由此收复两淮地区。

  采石之战后,虞允文名动天下,从此闪亮于抗金的舞台。虞允文还朝时,宋高宗称之为“裴度”,当即任命他为试兵部尚书,充江,淮、荆、襄路宣抚副使。不久任川陕宣谕使,招军买马,与吴□一起商议抗金事宜。

  值得一提的还有名将刘锜。采石之战后不久,已经六十四岁的刘锜因病重不能再战,自请提举万寿观,寓居临安都亭驿。而一力讨好金人的留守汤思退(秦桧余党)竟然以“金使将至”的理由,让刘锜搬去别处。刘锜发怒,当场吐血而死。

  其实,此时形势对宋十分有利,宋军乘势收复了许多州县,各地义军也纷起响应。而金国内部金世宗初即帝位,权势并不稳定,各派系依旧矛盾重重。然而,宋高宗不敢抗金,依旧推行投降路线,但朝野上下都反对投降,拥护抗战派首领张浚,宋高宗声名日下。进退两难之余,宋高宗感到他这个皇帝实在当不下去了,不得不与他父亲宋徽宗传位给宋钦宗一样,退位为太上皇,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宋高宗相当长寿,在位三十六年,退位当了太上皇后又活了二十五年,总共活了八十岁。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