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定亲后要留在妻家几年,铁木真留了下来,也该速自己返家。在归途中,也该速遇见一群塔塔尔人在宴饮。按照草原习俗,对陌生来客要待以上宾,于是,塔塔尔人请也该速饮酒。但塔塔尔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认出了也该速是杀父仇人,暗中在酒中下了毒。浑然不知的也该速喝下了毒酒,刚回到家后就毒发身亡。临死前,交代亲信蒙力克去叫铁木真回来。

  然而,等铁木真赶回家后,父亲已经永远地合上了眼睛。这个九岁的孩子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但这才是他苦难的开始。泰赤乌部落的首领塔儿忽台(俺巴孩汗之孙)乘机兴风作浪,招附乞颜族人。由于铁木真年纪尚幼,乞颜族族人不相信他能继任酋长,决定抛弃诃额伦母子,前去归附更为强大的泰赤乌部落。诃额伦闻讯提枪上马前去追赶,但却没有任何结果。一个族人见诃额伦苦苦哀求,颇为同情,便出面劝大家留下来,结果也被其他人杀死。仇恨深深地种在了年幼的铁木真心中,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报仇雪恨。

  从此,铁木真一家开始了艰难的生活,以采摘野果野菜充饥,还经常遭受他人的欺凌。当时与铁木真一家人生活的还有也速该另一个妻子所生的两个儿子:别克惕和别勒古台。别克惕兄弟经常欺负铁木真和他的弟弟合撒儿,抢夺二人猎到的小鸟。铁木真兄弟非常气愤,向母亲诃额伦告状未果后,便动了杀机。有一天,别克惕一个人在放马,铁木真和合撒儿手执弓箭,一前一后包围了他。别克惕一见情况,立即明白了,只说:“我们正受泰赤乌人的欺负,大仇未报,你们为什么还把我当做眼中钉?我们大家孤零零的,除了影子外,没有别的朋友,除了马尾外,没有别的鞭子,为什么还要自相残杀呢?请你们不要杀弟弟别勒古台。”说完也不抵抗,被铁木真兄弟射杀。

  诃额伦知道后,大为生气,然而事已至此,也只好骂了一顿铁木真兄弟了事。这件事多少可以看出铁木真的铁腕手段和强硬性格,即使是在生活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即使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挑战了他的权威,他也一样要以牙还牙,进行血腥报复。

  岁月如梭,铁木真渐渐长大了,情况也在一天天好转。泰赤乌部的首领塔儿忽台听说后,担心铁木真兄弟将来会向他复仇,决定斩草除根,率领一队人马向铁木真一家的住地攻去。铁木真、别勒古台、合撒儿均已经成长为勇士,尤其合撒儿箭术高超,百发百中,几兄弟联合起来,竟然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塔儿忽台为了瓦解对方,便高声喊道:“我们只要铁木真。”铁木真便骑马冲了出去,大骂泰赤乌人,然后掉转马头就往深山跑去。泰赤乌人紧随其后,别勒古台、合撒儿趁机保护全家脱险。

  铁木真逃进深山后,泰赤乌人将把住了出口,始终不退,铁木真最终忍不住饥饿,三天后自己走了出来,被泰赤乌人抓住。塔儿忽台为了折辱他,给他戴上木枷(并非中原的刑枷,而是一根v形的枝向前杈架在囚犯脖子上,前端的开口横绑上一根树木,再将囚犯双手捆缚横木上),将他作为战利品带回了营地,打算折磨完铁木真后,再用他的头祭天祭山。

  心计深沉的铁木真一直隐忍不发,暗中等待时机,终于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用木枷的角打晕了看守,奇迹般地逃了出来,他的童年伙伴沈白和赤老温(后成为“蒙古四杰”之一)兄弟向他伸出了援手,不仅将他藏在羊毛车中,躲过了搜捕,还让妹妹合答安照顾他。

  蒙古有“遇客婚”的传统,二个少年在羊毛堆里产生了一段难忘的露水情缘。合答安的柔情让绝望中的铁木真十分感激,终生不能忘怀。后来铁木真消灭泰亦赤兀惕部时,合答安的丈夫被乱兵杀死,她本人也被铁木真部下俘虏,面临被凌辱的可怕命运。危急之时,合答安远远看了见铁木真,便高声叫喊:“铁木真救我。”铁木真认出了她,当场收她为妃。后来合答安也得到皇后的封号。

  逃出泰赤乌人的营地后,铁木真历经千辛万苦,重新找到了家人,并娶回了幼年时父亲给他定下的美丽妻子孛儿台。孛儿台的嫁妆中有一件非常名贵的黑貂皮,铁木真将这件貂皮作为礼物送给了父亲的安答(意为“契交”,类似结拜兄弟)王罕(本名脱斡邻),并认王罕为义父。王罕是克烈部首领,而克烈部是当时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得到了王罕的庇护后,铁木真总算安定下来,开始积聚自己的力量。

  但总有不怀好意的眼睛在窥觑着铁木真。某一天夜里,篾儿乞部落首领脱里脱阿带人来袭击铁木真。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本是脱里脱阿弟弟赤列都之妻,当年赤列都娶亲到半路的时候,诃额伦被铁木真的父亲也该速抢走。脱里脱阿此来,不但要夺回本该是自己弟媳妇的诃额伦,还打算抢走铁木真的美丽妻子孛儿台。铁木真等人猝不及防,仓促逃走,只有孛儿台一时找不到马骑,躲在车里,被篾儿乞人抓走。

  铁木真为了报夺妻之恨,向义父王罕求助。于是,铁木真、王罕以及王罕的另一个义子札木合三方联兵,一起进攻篾儿乞部落,篾儿乞人大败,只有首领脱里脱阿带着极少数人逃进深山,俘虏全部被铁木真下令杀死,以泄心头之恨。就在铁木真带着失而复得的妻子孛儿台回军的途中,孛儿台生下了一个孩子。铁木真很怀疑这孩子不是自己的亲骨肉,于是给孩子取名为术赤,即为“客人”的意思。铁木真感觉到这孩子是个不速之客,内心本能地抗拒,但正是由于他自己的率先逃跑,才导致妻子被敌人抢走,对此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无法对贤惠的妻子表示出任何怨恨,因而也勉强接纳了术赤,但父子、兄弟不和的种子就此埋下了。尽管后世对术赤是否为铁木真的亲生骨肉存在着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术赤的血统绝对在铁木真内心深处投下了阴影。他表面毫不介意,表示要将术赤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实际上内心深处并未真正放下。名不正言不顺私生子的压力和阴影也伴随了术赤一生。

  反击篾儿乞一战胜利后,铁木真威名远扬,实力迅速壮大。不久后,在萨满教长豁儿赤的提议下,二十八岁的铁木真在古乞颜氏贵族联盟会议上被推举为蒙古可汗,从此开始了他统一蒙古各部的生涯。

  塔塔尔部落曾害死铁木真的父亲,是铁木真不共戴天的大仇人,因此一开始塔塔尔部落就成为铁木真的首要目标。刚好天赐良机,塔塔尔部落不满金人的统治,开始举兵反抗。铁木真趁机联络王罕,一起进攻塔塔尔部落,塔塔尔大败,首领也被杀死。铁木真将塔塔尔部落中高过车轴的的男子一律杀死,妇女儿童则充做奴隶。铁木真自己也娶了美丽的塔塔尔女子依速甘为妃,十分宠爱。依速甘说她的姐姐也遂更加美丽,铁木真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当时也遂和丈夫已经幸运逃脱,正躲藏在树林中,结果被铁木真部下搜到,也遂被抓,丈夫却逃走了。铁木真见到也遂果然美貌出众,非常高兴。但也遂却一直闷闷不乐,铁木真起了疑心,怀疑也遂的丈夫就在附近,于是派人仔细搜查,果然发现了也遂的丈夫,于是杀了他,但依旧宠爱也遂。也遂后来被立为第三皇后,依速甘则被立为第四皇后。

  最早意识到铁木真威胁的是他的义兄札木合,双方几次交手,谁也没有占到上风。克烈部首领王罕也逐渐意识到义子铁木真的威胁,心中开始不是滋味。而铁木真还想继续借助王罕的力量,为长子术赤求娶王罕之子桑昆的女儿,但却被王罕断然拒绝。铁木真对此十分愤慨,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开始对王罕不满。

  宋嘉泰三年(1203年),王罕决定铲除铁木真,于是以约许婚约为由,邀请铁木真赴宴,打算在宴会中杀死铁木真。铁木真只带了十几个随从赴宴,到了半路,两个得知王罕阴谋的牧马人巴歹和启昔礼拦住了铁木真,告诉他实情。铁木真急忙往回走,王罕见阴谋泄漏,便率领兵马穷追不舍。铁木真仓促整兵迎战,双方大战于合兰真沙陀(今蒙古共和国东乌珠穆沁旗北境)。铁木真力量不敌,队伍溃散,只带了少数人败退到合勒合河旁的建忒该山(今哈拉哈河中游北),数点队伍,只剩下四千六百骑。于是只好沿河下行,驻扎于董哥泽(今贝尔湖东)一带,休养生息,以备再战。而王罕不但没有对铁木真穷追猛打,还与部分贵族发生了分裂,以致错失了良机。铁木真见有机可乘,率部在班朱尼河饮水誓众,誓与对方决一死战,士气大振。他亲率大军突袭王罕,尽降克烈部众。王罕冲出重围后西逃,被乃蛮部人所杀。

  宋开禧二年(1206年)春,铁木真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先后征服了塔塔儿、札木合、王罕、太阳罕,终于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统一,他回到“根本之地”斡难河,召集贵族召开大会,建九游白旄霹旗,即大汗位,正式称“成吉思汗”,由此建立了蒙古汗国,蒙语叫“也客·蒙古·兀鲁思”。“蒙古”两字的汉译,据说为成吉思汗近臣耶律楚材(辽国皇族子孙)所创。蒙古帝国创立后,蒙古各部落的界线逐渐泯灭,开始形成共同的民族。从此,“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蒙古族。

  成吉思汗即大汗位不久,就开始频繁对外发动战争,继续拓展疆土,其进军方向主要为西征和南进,两者交互进行。蒙古军大规模的西征共有三次,先后建立了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个属国,打通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交通线。南进主要以西夏、金、南宋为目标,我们放在后面的篇章专门讲述,这里只谈西征。

  西征的主要目标是花剌子模国。花剌子模国苏丹摩诃末与成吉思汗差不多同一时间崛起,他在当时的中东地区实力强大,号称“世界征服者”,当时整个中东地区及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摩诃末由此更加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同样野心勃勃,垂涎东方中原的富庶,计划东侵,然而成吉思汗的迅速崛起打乱了他的计划。为了刺探成吉思汗的虚实,摩诃末特意派人出使蒙古。成吉思汗很重视与西方的贸易,友好地接待了摩诃末的使者。并作为回应,还派出使者回访,同时组织了一个四百五十人的商队,去花剌子模国贸易。不料花剌子模边界城市讹答剌(今哈萨克锡尔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的长官哈只儿只兰秃(又称海儿汗,意思是“强大的汗”,摩诃末之舅)贪图蒙古商队的财物,诬蔑他们为蒙古间谍,下令全部杀死,没收货物。

  成吉思汗知道后大怒,派遣三名使臣前去责问。对于舅舅哈只儿杀害蒙古商队一事,摩诃末事先并不知情,知道后也不支持,但因为他的母亲秃儿罕太后支持国舅,他只能对蒙古采取强硬的态度。而且当时摩诃末对蒙古知之甚少,在他的想象中,蒙古人不过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于是,狂妄自大的摩诃末杀掉成吉思汗派来的正使,剃掉了两名副使的胡须。花剌子模国盛行伊斯兰教,当地教徒将胡须视为生命一样重要,与人打赌发誓常说“用胡子做担保”,被人剃去胡须则是奇耻大辱。摩诃末此举无异是正式向成吉思汗宣战,成吉思汗由此下定征讨花剌子模国的决心。

  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西征,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及诸大将均随行,蒙古本土的大事交给阿剌海别吉负责。阿剌海别吉为成吉思汗之女,精明能干,被称为“监国公主”。她手下有数千名女官和侍女,听她号令,处理政务。

  在这次浩荡的西征中,成吉思汗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三公里处)位于不花剌(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摩诃末驻新都,他的母后秃儿罕驻旧都。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而花剌子模国苏丹摩诃末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没有听从集中兵力决战的正确建议,而是采取了分兵把关、各自为战的战略,以致很快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

  蒙古西征军的首要目标自然是挑起事端的讹答剌城,由察合台、窝阔台负责主攻。这也是西征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事。讹答剌城首领哈只儿只兰秃自知被蒙古视为大敌,因而早就做了军事准备,拼死抵抗。战斗十分惨烈,厮杀持续了五个月,蒙古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终于攻下城池。哈只儿率领两万勇士退守内堡,每次从内堡内冲出五十人,与蒙古军拼死作战,只要一息尚存,便战斗不止。如此惨烈的战斗竟然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但蒙古军志在必得,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终于尽数杀死了两万勇士,俘虏了哈只儿。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让哈只儿“饮下死亡之杯,穿上永生之服”,将融化的银液灌进他的耳朵和眼睛,以此表示对贪财者的惩罚。之后,全部讹答剌城的居民要么被杀,要么被蒙古人掳掠成为奴隶,而讹答剌城则燃起了冲天大火,这座锡尔河畔的名城彻底变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

  在察合台、窝阔台攻讹答剌的同时,术赤负责攻打毡的(今哈萨克克齐尔—奥尔达东南锚尔河北岸),阿剌黑那颜负责攻打别纳客忒(今乌兹别克塔什干南、镐尔河北)、忽毡(今塔吉克列尼纳巴德城)。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忽毡之战。忽毡城堡修在锡尔河中间的一座岛上,河水刚好在这里分为两股,城堡高大坚固。蒙古军到达忽毡后,发现位于河中央的城堡刚好在箭的射程之外,不得不开始艰难地填河,打算逐步逼近城堡。

  当时忽毡守将是有花剌子模国民族英雄之称的帖木儿灭里,他造了十二艘密封的船,船上蒙上湿毡,毡上涂有厚厚的黏土,忽毡士兵躲在船中,可以通过小窗口向外射箭,但蒙古军的箭却射不透毡船,连火箭也起不了作用。帖木儿灭里不停地派这些船在夜间袭击蒙古军队,搞得蒙古军疲惫不堪。蒙古军只好不停地填河,费时费力。帖木儿灭里见蒙古军越来越多,城破不可避免,便率众在夜间乘船突围而去。蒙古军穷追不舍,帖木儿灭里的人马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武器也没有了,只剩下了两支完好的箭和一支没有箭头的箭。此时,三个蒙古骑兵追到了他身后,帖木儿灭里抬手拉弓,竟然用那支无头箭射瞎了其中一个蒙古兵的眼睛。帖木儿灭里说:“我还有两支箭,你们最好退回去,以免丢了性命。”说罢扬长而去。蒙古兵一时畏惧,竟然不敢追击,帖木儿灭里由此逃脱。

  很多年以后,花剌子模国早已经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侥幸逃脱的帖木儿灭里十分思念故土,便返回了家乡。就在他当年守卫的忽毡城,他遇见了自己的儿子,就问自己的儿子说:“如果你遇到你的父亲,你还认得他吗?”儿子说:“父亲逃走时,我还只是个吃奶的孩子,当然不认得了。但这里有个奴隶认识他。”于是把那个奴隶找来,奴隶一眼认出了帖木儿灭里,从此,英雄帖木儿灭里还活着的消息传遍四方。

  但帖木儿灭里不幸被窝阔台之子合丹汗捕获,合丹汗问起过去的事情,帖木儿灭里骄傲地回答说:“大海和山岳都看见了我如何跟蒙古的英雄们交锋。星星可以证明,因为我的英勇,世界都拜倒在我的脚下。”合丹汗勃然大怒,一箭射死了帖木儿灭里,但帖木儿灭里英勇抗击蒙古军的事迹却广为流传。

  成吉思汗和拖雷则率主力军直逼不花剌。不花剌是中亚最重要的城市,是当时的文明和宗教中心,但在蒙古军的武力下,这座城市陷落了,而且被夷为平地。曾有一个不花剌人逃出,有人向他打听不花剌的战况,他说:“他们(指蒙古军)到来,他们破坏,他们焚烧,他们杀戮,他们抢劫,然后他们离去。”

  之后,蒙古军开始进攻新都撒麻耳干。苏丹摩诃末见蒙古大军节节逼近,竟然不组织有效的抵抗,主动放弃首都,放弃天险,率众逃跑。

第48章 龙虎散,风云灭——宋与元(2)

  值得一提的是,撒麻耳干在唐朝称飒秣建国,即中国史籍中所称的康国,其内城东门就叫做“中国门”。唐朝著名僧人玄奘西行取经时,曾到过这个国家。当时这个国家的国民均信奉拜火教,因而对玄奘一行非常冷淡。不过,当玄奘为国王说因果报应、称颂佛祖功德后,国王态度开始转变,后来还主动提出请受斋戒。跟随玄奘的两个小沙弥到荒废的寺庙礼拜,被当地人用火驱逐。国王知道后,立即下令逮捕肇事者,还要当众砍掉他们的手,以示惩戒。还是玄奘出面解救,国王才免于刑罚,将肇事者鞭打后驱逐出都城。此后,国王大设法会,准许剃度僧人,全国也开始信佛。后来玄奘在其著述《大唐西域记》中还用了不少笔墨来记录这座宏伟的城市。当然,他没有想到,这座方圆二十多里的繁华城市会在六百年后彻底毁于另外一个来自东方的人物成吉思汗之手。蒙古大军进入撒麻耳干后,摧毁了城市的生命线——水利系统,这座城市由此陷入瘫痪,后被废弃。

  武力的确能够征服城池、获取土地,但却征服不了民心和信仰。成吉思汗以武功闻名于世,诚然是个人物,但人们崇拜他、敬畏他、惧怕他,只是因为他的杰出武功。在被蒙古军铁蹄征服过的土地上,成吉思汗没有赢得哪怕是一点点人心。只有像玄奘这样,完全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赢得了整个国家君民发自内心的礼敬,才是一个真正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

  逃离撒麻耳干的苏丹摩诃末并没有就此脱离险境。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摩诃末一路逃亡,一直逃到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的一座小岛上,不久听说幼子被成吉思汗杀死,嫔妃也被蒙古人霸占,又惊又气,很快生了重病,悲惨地死在那里。

  进攻旧都玉龙杰赤的蒙古军遭到了一定挫折,由于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驻守旧都玉龙杰赤的秃儿罕太后先是逃入山林,后来也被迫投降了蒙古。

  摩诃末之子札兰丁奉遗嘱即位,成为新一任的花剌子模国苏丹,他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三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国大势己去,札兰丁很快被蒙古军在申河(今印度河)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只带着四千残兵渡河逃入印度。一直到成吉思汗退兵后,札兰丁才从印度返回波斯,重新夺取波斯西部一些地区,被各地诸侯奉为君主,重建了花剌子模国,建都于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后来窝阔台即位后,再次派军西征,逼得札兰丁无处藏身,被波斯当地居民杀死。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国最终被蒙古消灭。

  成吉思汗家族有两名重要成员在第一次西征中丧生:其一是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忽察儿,在你沙不儿城下被射杀。拖雷为了给姐夫报仇,下令部队昼夜攻城不止。你沙不儿军民抵抗了一阵子,见情势不妙,要求投降,却被拖雷拒绝。城破后,蒙古人的大屠杀持续了四天,鸡犬不留。拖雷听说之前在马鲁屠杀时,有不少居民装死藏在尸体中从而逃过一死,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拖雷下令屠城时将你沙不儿城军民的头一律斩下,集聚成塔。四天中,鲜血染红了大地,整个城池都在刀光马蹄下呻吟,哭喊声和求饶声惊天动地,却丝毫没有打动拖雷的铁石心肠。

  另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蔑忒干,察合台的长子,在进攻巴米安时被射杀。成吉思汗十分宠爱蔑忒干,闻讯后怒气冲天,据说他不戴头盔,光着脑袋,亲自参加战斗,蒙古军由此士气大振,一举攻克巴米安。为了给蔑忒干复仇,所有的居民被赶尽杀绝,所有的建筑被彻底摧毁,一个无比繁华的城市,变得无尽荒凉沧桑。愤怒的成吉思汗还下令,今后不许任何人居住在“这座该死的城市”。这位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所发出的充满暴戾与仇恨的诅咒,从此笼罩在查理戈尔戈拉高地,阴魂不散,以致此地至今还是荒无人烟。

  最初察合台还不知道长子已死,因为他脾气暴躁,旁人也都不敢告诉他。有一天,成吉思汗和几个儿子一起吃饭,故意大发脾气,说儿子们翅膀硬了,都不听话了,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向察合台。察合台立即跪了下来,表示愿意一切听从父汗吩咐。成吉思汗说:“是不是我说什么,你都会听从?”察合台说:“是,我绝对不敢违命。”成吉思汗这才说:“那我要告诉你,你的儿子蔑忒干已经死了,我命令你不要悲伤。”察合台大惊失色,有如电击,但因为已经答应了父亲,只好努力忍住泪水,吃完饭后才跑出去大哭了一场。

  虽然蒙古军所过之处尽为废墟,但这次历时四年有余(1219年—1223年)的西征,对成吉思汗而言却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靠战争抢掠来的财物,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但世界上终究还有一些东西是无法靠武力征服,比如时间。宋朝以前,最负盛名的皇帝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他们均是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一代天骄。但这几人晚年生活均趋于神秘,尤其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可见越是处于权力巅峰的人物,到晚年便越惧怕死亡。也正是在这次西征途中,年届六十的成吉思汗感觉到老已将至,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他听说中原有位著名道士丘处机,懂得炼仙药金丹,于是派侍臣刘仲禄悬虎头金牌,到登州(今山东蓬莱)邀著名道士丘处机会面,以求长生不老之药。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幼年失母,由继母抚养长大。十九岁离家出走,入山学道,拜全真道创立人王(王重阳)为师。王□本是富家子弟,通文才,兼精武艺。丘处机起初为王□掌文翰,成为全真道“七真”之一,后继任掌门。先后隐居于稀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和陇州(今陕西陇县),广泛结交士人,声名日著。曾受金世宗之召到中都(今北京),颇受优遇。金末乱世后,丘处机离开金朝廷,隐居在栖霞山中,授徒弘教。因为他名声在外,后来金、宋两国均遣使征召,但均没有赴行。可是当成吉思汗的使者到来后,丘处机欣然答应,不顾七旬高龄,率弟子起程西行。丘处机独独选中蒙古,大概他已经看出金、宋两国腐败不堪,已经显露亡国之兆,而蒙古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一行人“出沙陀,至鱼儿泺,始有人烟聚落……皆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尽原隰之地,无复寸木。四望惟黄云白草”,跋涉万里,备尝艰辛,最终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

  丘处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成吉思汗一见之下大为倾慕,说:“其他国王(指金国和南宋)征聘,真人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我很是高兴。”丘处机说:“山野(长春自称)奉诏而赴者,天也。”又道:“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成吉思汗却对这番言论没有多大兴趣,只是点了点头,便立即直入正题,询问有何长生之药。丘处机回答说:“据山野所知,世间并无保永生的长生之药。不过,有养生之道,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成吉思汗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欣赏丘处机的真诚,便将他留了下来,不时请教。

  在后来的交谈中,丘处机除了向成吉思汗介绍戒声、色、欲等养身之道外,还特别针对蒙古军的屠杀和掠夺,一再讲述他的政治观点:为治之方“以敬天爱民为本”,长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选贤能,施仁政,这样才能长治久安。成吉思汗这样的人,是绝无可能清心寡欲的,对丘处机的建议虽然并不爱听,但还是令翻译耶律阿海把谈话都记录下来,打算传给子孙后代,并呼丘处机为“神仙”。

  一年后,丘处机要求东返中原,成吉思汗特意赐给他一纸诏书,任命他管理天下道众,并说丘处机的门人“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今后免除一切差发赋税”。此次丘处机的雪山之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赏识,也成为全真道转入贵盛的关键。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全真道成为北方汉地首屈一指的教派,显赫一时。丘处机本人在东归后,住于燕京太极宫(旧址在今北京白云观西侧),后病死在那里,恰好与成吉思汗死在同一年。

  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及全真道的礼遇,一度引起成吉思汗的近臣耶律楚材的不满,因为耶律楚材本人信奉佛教,后来还在其著作《西游录》中对丘处机大肆攻击。

  第一次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将新占领土封给他的三个儿子作为世袭领地:其中长子术赤封于钦察,据有花剌子模和康国故地,建都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称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死后,该国归其次子拔都;二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和畏兀儿故地,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北),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速里(今新疆额敏),称窝阔台汗国。

  其中,术赤的封地钦察汗国离草原故土最远,这自然与他广泛被人认为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有关。术赤本人一生都笼罩在“野种”的阴影下,内心痛苦可想而知,即使战功再高、封地再广,无济于事,以致四十多岁便抑郁而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血腥的西征中,蒙古的收获还不只是土地和财富。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大臣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医卜,在寻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时,他偶然发现当地的月食时刻和食分与金人重修的《大明历》所推算的不同,立即敏感地意识到不仅是因为《大明历》行用年久,误差积累渐大,而且跟观测地点有关,《大明历》只适用于中原地区,而寻思干城西距中原万里。根据这一情况,耶律楚材撰写了《庚午元历》,订正了旧历法的误差,并且创立“里差”(类似时区)一词,首次提出地理经度的概念。数十年后,元朝名臣苏天爵据《庚午元历》一书提出地方时的概念。

  《大明历》为南北朝时祖冲之编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郡(今河北涞水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地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对中国历法的贡献也相当卓越,集中体现在他编制的《大明历》及为《大明历》所写的《驳议》中。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进行长期的天文观测后,发现《元嘉历》对日月的方位、行星的出没和冬至、夏至的时间,推算得都不准确,存在很大的差误。于是他着手制定新的历法,经过潜心研究,精心编制,终于在三十三岁那年完成了新历的编制。此时正值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所以叫做《大明历》。《大明历》的最大特点,是改变“闰法”和采用“岁差”。它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在《大明历》中,祖冲之提出在391年插入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根据新的闰周和朔望月长度,可以求出《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1481日,现代测得为365.24219878日,仅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说一年只差46秒。直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杨忠辅制统天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确的数据。冬至点是制订历法的起算点,因此测定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对于编算历法来说非常重要。可是在祖冲之之前,历算家们一直认为冬至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历法制订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误差。祖冲之把岁差概念引进历法中之后,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大明历》的编制成功,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年),祖冲之上书,请求颁行《大明历》,皇帝不懂历法,下令先进行辩论。辩论的一方是祖冲之,另一方则是皇帝宠臣戴德兴。戴德兴思想保守,说:“日月星辰运动的快慢,不是普通人能够测得的。历法是古代传下来的,不能改动,改了就是亵渎上天,叛祖离道。”祖冲之反驳说:“日月星辰的运行并不神秘,有形迹可以检测,有数据可以推算。古人哪能做到精密细微,一点差错都没有呢?我们不应该信古而疑今。如果我们永远沿袭古人,那怎么行!”争论持续了将近两年,宋孝武帝终于决心改用新历,但是新历法尚未及颁行,宋孝武帝便撒手病死。《大明历》的使用因此又被搁置下来,在祖冲之生前始终没能采用。直到梁武帝天监九年(510年),在祖冲之之子祖暅三次上书之后,《大明历》才正式颁行,这已是祖冲之死后十年了。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同时也是一位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他一生著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