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子丹不禁愕然,对荆轲拜了两拜,跪倒在地,默默流泪,过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就座,说道:“我之所以嘱老先生万勿泄密,是想成大计罢了。现在田先生以死明志,这哪是我的本意啊!”

荆轲坐定后,太子丹又离席,对荆轲叩头说:“田先生让我见到您,对我能有所指教,这是上天怜惜燕国。窃以为:能得到天下最勇之士出使秦国,以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利,我们就能如愿以偿。如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诸侯之地,那就更好了;如秦王不从,就杀掉他。列国可趁这个机会合纵而起,必能破秦。此乃我之大愿,但不知将此使命托付给谁才好,望先生帮个忙。”

荆轲完全明白,太子丹这是在道义上施压,于是说:“此国之大计,我才能低下,恐不能胜任。”

太子丹又上前叩头,坚请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安排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丹每天前去问候,供给牛羊猪“三牲”,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向荆轲进献车马、美女,让荆轲放手享用。

据说,一次荆轲偶然说到太子丹的爱马:“千里马的肝一定很肥美吧?”

结果,这千里马的肝,当天就成了荆轲的午餐。

还有一次,太子丹陪荆轲在华阳台喝酒,旁边有美女弹琴助兴,荆轲不经意地赞叹了一句:“好一双巧手!”

未等酒樽放下,太子丹就悄悄下令将那美女的手砍下,用托盘呈献到荆轲面前。

在这样的道义压力下,不容荆轲不答应献身。

这样的事,令人惊骇。但考虑到战国末期奴隶制的残余犹在,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这事也就顺理成章了。即使在今日,弱小者被砍掉别的东西的事,也是经常发生。因此,我们就用不着对太子丹的冷酷感到特别惊诧了。

就在太子丹着意笼络荆轲的时候,王翦麾下的10万秦军已灭掉了赵国。秦人的脚步,已经踏在了易水之滨。燕国边境之南,满眼已是所向无敌的黑穗旗了,但荆轲仍无动身去刺杀秦王的意思。

太子丹非常恐惧,向荆轲请求道:“秦军就要渡过易水了,我虽愿长久奉陪您,但哪里还有可能呢?”

荆轲这才正色答道:“就算太子您不说,我也想去拜见您了。但是有个问题,现在去秦国,要是没有足以让秦王相信的信物,就没法子接近他。现在秦王正以千金和万户封邑悬赏,缉拿逃到燕国的秦将樊於期。如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定会接见我,这样我才有下手的机会。”

这里提到的樊於期,是因得罪了嬴政才逃亡到燕国的。至于因何故得罪,史料不详。反正嬴政终其一生,只通缉过他这一个叛臣,可见他所犯的事很大。据《东周列国志》演绎,樊於期曾经帮助长安君成蟜造反,这也算聊备一说吧。

太子丹颇为犹疑:“樊将军在困厄中来投奔我,我不忍心为自己的私事而伤害这位忠厚长者,还望您另想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就自己去见樊於期,说道:“秦王对待将军,何其狠毒!您的父母与族人,或被杀或被收作奴婢,现在又悬赏千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将军打算怎么办呢?”

樊於期仰天长叹,泪流不止:“我每次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思之再三,只是不知如何才能报仇!”

荆轲说:“我现有一计,不但可解燕国的祸患,且可以为将军报仇,将军以为如何?”

樊於期立刻移席上前说:“我该怎么办?但说无妨。”

荆轲说:“我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拿去进献秦王,秦王必定乐于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以匕首刺其胸膛。如此,您大仇得报,燕之耻辱也可雪洗了,将军以为这办法如何?”

樊於期一听,眼里精光一闪,袒露出一条臂膀,扼腕走近荆轲说:“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彻心肺的事,今日才听到您的指教!”

说完,他就自杀了。

太子丹听到消息后,匆匆驾车赶来,伏尸痛哭,直哭得天昏地暗。但事已至此,太子丹也只能收起樊於期的头颅,装入匣子封好。此前,太子丹已花费百金,从徐夫人那里买到了天下最锐利的一把匕首,命工匠用毒液加以淬砺,以人来试,见血即可毙命。

现在,武器和诱饵都齐备了,太子丹便为荆轲打点行装,准备送荆轲启程。

荆轲此行,要带一个助手,太子丹决定派秦舞阳去。这秦舞阳,是燕国名将秦开的孙子,勇悍过人,12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但荆轲却一直在等另一个人,这人是过去他在榆次认识的盖聂。他与盖聂仅有短暂的交往,却是情投意合。这次荆轲特地派人去邀约,只是迟迟未见回音。

第二十五章逆潮流而动的绝世英雄(3)

荆轲很耐心地在等候,但太子丹却等不及了,他看荆轲磨磨蹭蹭,就有点怀疑荆轲要反悔,跑去央求道:“时已无多,你难道不打算去了?请让我先派秦舞阳去吧。”

荆轲圆睁双目,喝斥太子丹说:“我今日去了倘若不能回来,大概就是因为秦舞阳之辈!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莫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么就诀别吧!”于是他把给盖聂准备的行装弃之一旁,决定出发了。

太子丹和少数几个宾客,都身着白衣白帽前来为荆轲送行。一行人到了易水岸边,祭祀了路神之后,诀别的时刻就要到了。

易水这条河,宽不过十丈,在中国历史却是大大有名。它的盛名,就来自我们正在讲述的故事。

易水在荆轲出发的时候,已成了秦燕的边界,跨过它,无异于跨过生死界。

人在理性中等待死亡已属不易,而主动去迎接死亡,就更需要有超人的勇气。

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心中惨痛,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乐曲放声高歌。情景一如往日,但今日实有不同。歌声凄厉高亢,送行者闻听无不泪下。

筑声突然变调为悲凉的“清商”,荆轲踱上前几步,仰天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调”,竹尺击于弦上,如急雨、如奔马,人们莫不嗔目奋励,怒发冲冠。

歌声余音未止,荆轲便一掠衣襟,登上车,疾驰而去,连头也没回。

今人未可笑古人。古往今来,自诩为英雄豪杰的比比皆是,但敢于这样放声一歌的,寥寥无几!

荆轲到了咸阳后,撒出大把的钱来砸路。他先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奉上千金巨贿,请蒙嘉在秦王面前美言几句。

蒙嘉收了钱,还真就办了事,他对嬴政说:“燕王是怕了大王啦,不敢发兵抵抗大王,情愿让燕国人都做大王之臣民,就像秦国的一个郡县那样进奉贡品,只求能让他们奉守宗庙。燕王是没胆了,不敢来向大王面陈,特地派出使者,献上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封在匣中。燕王还亲自在朝堂上隆重送行,现燕使就在驿馆等候,请大王明示。”

秦王听了,喜上眉梢,于是忙不迭地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传谕在咸阳宫接见燕使。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双手托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进咸阳宫。

那咸阳宫壁垒森严,刀枪剑戟四处闪光。此行哪里是谒见秦王?在荆轲他们看来,分明是踏进了有去无回的鬼门关!

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舞阳因太过紧张,脸色忽变,浑身颤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目光都集中到这位脸色发白的副使身上。

荆轲心知不妙,但仍保持镇静。他笑着回过头看了看秦舞阳,上前向秦王谢罪道:“他是北番蛮夷的下等人,从未见过天子,故而发抖,望大王稍微宽容,让他能完成使命。”

秦王听了,方才释然。其实他对樊於期死不死的不大关心,关心的是不劳而获的土地,便吩咐荆轲:“把舞阳所持地图取来。”

荆轲走下台阶,从秦舞阳手中取过地图,呈递上去。秦王激动不已,展开卷轴细细观看。当地图完全展开时,就出现了一个经典成语——“图穷匕见”!

这是秦廷有史以来罕见的外交事故!

没等秦王有所反应,荆轲左手死死拉住秦王衣袖,右手抓过匕首,猛地向秦王刺去。

可惜荆轲太过紧张,没有刺中。秦王大惊,急切中抽身而起,因用力过猛竟然挣断了衣袖。

刺客贴身,命在旦夕。秦王一边闪避,一边伸手拔剑。他这剑,名叫鹿卢,长达八尺,情急之下竟一下子拔不出来!

咫尺之间,哪有什么天子与平民之别,全是以勇气相搏。荆轲挥舞匕首,追赶秦王,秦王只得绕着柱子躲避。群臣完全被突发事件吓呆了,束手无策,各个失态。按照秦国法律,大臣在殿上,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宫禁卫兵“郎中”虽然持有武器,但只能立于殿下,秦王不下令就不能上殿。

秦王跑得气喘吁吁,哪里能分神命令卫兵上殿?于是在秦廷上,就出现了卡夫卡式的幽默——在警卫最森严的地方,秦王的安全最无保障。

大臣们想找点砖头瓦片来投掷荆轲,可是殿上哪有这些东西?只好徒手去抓荆轲。荆轲此时已进入忘我状态,神勇非常,几个大臣怎能拦住他。

此时,御医夏无且(音“拘”)回过神来,他手上正捧着一个药箱,连忙把药箱向荆轲砸去。荆轲没防备,用手臂一挡,也就分了一下神。

第二十五章逆潮流而动的绝世英雄(4)

秦王正绕着柱子跑得晕头转向,此时有了一个喘息机会,连忙拼命拔剑,但这剑实在太长,还是拔不出,惶急中不知怎么办才好。忽然有人对他大喊:“大王背剑,大王背剑!”

秦王被提醒,忙把剑鞘移到背后,右手从头顶伸到背后一拔,利剑果然出鞘。

这才是“扬眉剑出鞘”,既然要较量匹夫之勇,那就来吧!

荆轲的匕首,不过一尺八寸;秦王这剑,可是有八尺之长。嬴政的功夫也是了得,一剑就斩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受重伤倒地,知道此番休矣,但又于心不甘,遂使出全身之力,将匕首向秦王投去,可惜偏了一点,投在了铜柱上,“砰”的一声火星四溅。

秦王这下来了精神,举剑连连击刺,眨眼间荆轲身上就连受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败,便倚柱而笑,坐在那里大骂:“事所以不成,皆因我想活捉你,逼迫你签下契约归还燕地,以回报太子。”

这时,侍臣们一拥而上,将荆轲击杀。而站在阶下的秦舞阳,早就被宫禁卫士们剁成肉泥了。

这一惊吓,可是不小,秦王闷闷不乐良久。

过了不久论功行赏,群臣受赏赐的和负有责任的,分别视当天表现而定。秦王还特别赐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护我,所以才用药箱砸荆轲。”

“荆轲刺秦”,不幸以失败而告终。

这次失败是一种必然。秦的强大,以及它问鼎中原的趋向,是积累了几百年的历史能量,不是说挡住就能挡住的。再说,华夏大地上诸侯国割据、关塞林立,这个状况与民族的期待也有巨大悖逆。因此,强秦的脚步,不可能因为一次暗杀而终止。

当然了,荆轲所表现出来的抗暴精神,也有它独立的文化意义,并不一定要受上述“政治正确”的检验。

正因如此,后世对荆轲的评价,也就有了两种意见,正统派史家倾向于否定,说他是轻率行动、以卵击石,而讲究性情的知识分子则认为其忠勇可嘉。

至于说到细节,则所有的人都很惋惜,觉得行刺失败的一个具体原因,是由于荆轲“剑术疏”——这倒是真的。

回过头来,再说秦王嬴政吃了这一吓,头晕了好几天,不由对燕国恨之入骨,立刻增兵赵国旧地,援军与在那里的王翦部会合,集中了40万大军,跨过易水,要立时扫灭燕国。

燕太子丹与代王嘉联手,与秦军斗了几阵,完全不能抵挡。次年十月,秦军长驱直入,围住了燕都蓟城。燕王喜没了主意,要学赵王开门投降,太子丹坚决不同意,主张逃跑。因为燕国是个边缘国家,邻近的边疆地域大得很,往外跑总没有什么问题。

父子俩便纠合了几千精兵突围而出,辗转千里,来到了辽东的襄平(今辽宁辽阳)。此地远离中原,可负隅顽抗一时。

秦军攻陷蓟城,实际上就算灭掉了燕国。此时嬴政对天下这盘大棋,已经可以闭着眼睛来下了。六国倒掉了三国,按“远交近攻”之策,剩下的三个要先干掉楚与魏,剩一个齐,最后来玩。

但是燕还有残余势力,不干掉它,解不了心头之恨,于是嬴政派大将李信,带领原王翦一部,去征辽东。

燕王喜又慌了,竟然写信向千里之外的代国求援。那代王嘉,是原来的赵太子嘉,算是燕王的晚辈了,又是蕞尔小国的国君,能有什么好主意。代王回信,果然是一馊主意:“大王若杀太子丹以献秦王,则秦王必消气。”

燕王喜想想,这馊主意还真是唯一的好主意,就决意实行。太子丹此前被李信追缉,已经跑到衍水藏了起来,没料想他父王派了秘使去把他杀了。

可怜一场惊天动地的谋杀行动之策划者,此时自己的脑袋也被装进木匣里了。

嬴政得到太子丹的首级,心理平衡了一些,在大殿上拔不出剑的耻辱,总算是血洗了。由于这时秦军准备去收拾强大的楚国,所以捉拿燕王喜的行动有所放缓。

燕王喜在辽东苟延残喘了五年,秦灭楚后,嬴政腾出手来,就派军中新秀王贲,去辽东把燕王喜生擒了回来。名义上的燕国,到此彻底终结。

此后,“荆轲刺秦”还有一个尾声。嬴政统一天下后,曾经下令缉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闻讯全部逃亡一空。

荆轲最铁的哥们儿高渐离也改名换姓,给人家去做酒水师傅。时间长了,干得很劳累,有时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就流连不忍离去,常常品评道:“这琴弹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有仆人就把这情况告诉了主人,主人觉得新奇,便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都说弹得好,赏了他不少酒喝。

高渐离想:这么躲藏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于是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取出来,打扮一新,来到堂前。这一下,举座皆惊,大伙儿都站起来向他行礼,尊他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

高渐离一弹起琴,就想起荆轲,直唱得客人泪流满面而去。

这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了他有这一手,就轮流请他去做客。

名气一大,渐渐地嬴政也知道了,下令召见这位奇人。有认识他的人,就汇报说:“这是高渐离呀。”

嬴政怜惜高渐离的才华,就特别开恩,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做宫廷琴师。高渐离每次击筑,嬴政都说好。就这样,高渐离成了嬴政身边的红人。

时间能磨灭是非,但磨灭不了仇恨。高渐离忘不了的还是密友荆轲的未竟之志。他悄悄把铅块放进筑中,当再次进宫击筑时,便举起筑猛击嬴政,可惜没有击中。

嬴政终于明白了:仇恨是不能化解的,狼就是狼,羊永远是羊。于是下令杀了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易水悲歌,到此才成绝响。

什么叫做信念?荆轲、高渐离的前仆后继就是。相比较之下,古人大概对信念要更执着一些。

第二十六章王氏父子横扫天下(1)

嬴政二十一年,强秦对剩余三家的总清算,开始了。这一年,由小将王贲领军,试探性地伐楚,一口气拿下了十余城。

这王贲,是名将王翦的儿子,此时“尚未及冠”(未成年),小孩儿一个,但智勇不下于其父。嬴政非常看好年轻一茬的将领,这一时期很愿意使用新人。

伐楚的成功,使嬴政心里有了底,这华南虎并不可怕,还是先把大门口蜷缩着的魏国收拾掉再说吧。少一个是一个。

第二年,他令王贲率军转向魏国,包围了孤城大梁。

魏国两年前刚死了国君,太子假即位,他知道这一天早晚要来,又不想投降,可是满天下连个求援的主儿都找不着了,只有困守。

魏王假把大梁城的城墙加固了、雉堞加高了、护城河挖深了,又把城中精壮全部集中起来,配上强弓劲弩,日夜巡逻。

反正不能不战而降,毕竟也曾是七雄之一雄啊。

少帅王贲到这儿一看,硬攻是不成,魏国人说这城池“固若金汤”可不是吹的,于是就仔细察看,看出了破绽——大梁城地势低洼,黄河与汴水皆从城西而过。

王贲笑了:这就是我的两支“水军”呀!

于是他下令挖渠引流,不到一个月,就把沟渠挖到了大梁城下。看准了时辰,王贲下令破堤灌水,滔滔洪水狂泄而出,大梁顿成泽国,人或为鱼鳖。

这样泡了三个月,大梁城多处崩塌,秦军趁势破城而入,魏王假不得已出城投降。秦军入城后大开杀戒,屠了城,没屠干净的居民,后来都迁移走了。

六国中的第四家,也倒掉了。

这真是天命在秦,一个尚未“大学毕业”的小将军,轻轻松松就能灭国。

司马迁后来到过大梁,在城里对老住户访谈,居然还有人记得水淹那会儿。他抚今追昔,也直叹“天方令秦平海内”,换了谁来守大梁也不成。

那么下一个是谁?肯定是楚国了。

嬴政在摆弄天下的棋局中,玩到现在,是处处得心应手了。灭魏之前,他对楚做了试探性的武力警告,结果在灭魏的过程中,楚国一动没动。

与此同时,秦国又派出卧底把齐国君臣也摆平了——我要灭谁,你齐国不要管,自然就没事。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