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众叛亲离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左传·隐公四年》

西出关中无故人

半年的光景一晃而过。眼看汉军在韩信的调教下操练得有模有样了,眼看粮草军备都已就位,有备无患了,眼看舆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了,刘邦再也坐不住了。他把韩信叫来,柔声问道:“我什么时候起兵最好呢?”

“现在暑气将尽,中秋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用兵的最佳时机。”韩信答。

“该用什么样的计策呢?”刘邦接着问。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的回答很简明。就在刘邦疑惑时,他马上又进行了解释:“当初张良火烧栈道,意在迷惑项羽,认为我们永无东归之心。但是,据我所知,自南郑通向三秦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因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军可以悄悄沿此道直抵三秦。与此同时,大王再派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去修栈道,以做掩护麻痹敌人。如此一来,我们一定能打他们个出其不意。”

“好计谋!”刘邦大喜过望。这时,他突然想起张良当日临走时赠给自己的锦囊。“他不是说等东归时就可以打开吗?此时不开更待何时!”刘邦一想到这,就赶紧打开珍藏已久的锦囊,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明修栈道,暗取陈仓”八个金黄大字。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和韩信击掌而笑。

公元前206年,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终于整装出发了。历时四年半之久的楚汉争霸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楚汉争霸精彩纷呈,气势磅礴,各种明战暗战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各种阴谋阳谋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为了方便读者观战,笔者将楚汉争霸归纳成主线和支线两条战线。

主线共有四大战役:彭城战役、成皋战役、荥阳战役、垓下战役。

支线也有四大战役:三秦战役、安邑战役、井陉战役、潍上战役。

刘邦欲出汉中,首先要踏平的自然是三秦之地,因此,三秦战役是刘邦开始争霸之旅的试刀石。

三秦战役虽然是楚汉争霸的支线战役,但此役关系重大,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刘邦能否顺利突围,能否有机会站在项羽面前。好在大将军韩信早已胸有成竹,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

明面上,刘邦派樊哙、周勃带领两万多名兵卒中的老弱病残,大张旗鼓地去修栈道。

暗地里,汉军的主力在韩信的带领下,以曹参为先锋,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关,越过秦川,直抵陈仓。

出发前,刘邦将自己最为倚重的萧何留在了南郑,委托他管理国家大事,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为了鼓励士兵,刘邦还顺应形势,提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口号:中秋月圆之日,打到关中与家人团圆!

荣归故里,家人团圆。这个口号对久困汉中的汉军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顿时让他们热情高涨,士气大增。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旧都咸阳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据项羽的命令设在废丘(今陕西省凤县南星镇)。于是,当年秦朝的大将军变成了如今的雍王。

当年,章邯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终只是白打了几年工,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和分封,甚至还差点成为大权在握的赵高的替罪羔羊。最终,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了投靠项羽。

其实在投靠之前,章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因为项羽的叔父项梁当年就是自己杀死的,项羽会不会拿他开涮呢?结果,令他意外的是,一向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项羽这一次却显得很大度,不但接纳了他,而且还重用了他。当时的章邯很感动,认为这才是自己要找的明主。

后来,项羽坑杀了他手下二十万降军,虽然他极为不满,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对项羽很忠心,毕竟那时候的他已无路可走了。被封为雍王后,章邯的心里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这是项羽拿他来当挡箭牌,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因此,他尽职尽责,很好地遵照项羽的意思去做了,时时刻刻监督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然而,张良火烧栈道,不但迷惑了项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邦再无东归之心,于是慢慢地放松了警惕。前不久,听说刘邦似乎有举动,他还是紧张了一回,但当他听说刘邦正在派兵修栈道时,乐了,心想:“这漫漫栈道,不是你想建就能建好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也得费个百八十年。”

当听说修栈道的主意是大将军韩信提出的时,章邯笑了:“这幽幽山谷,可不像钻裤裆那么简单,岂是随随便便就能钻过的?”

饶是如此,章邯还是派了重兵守在隘口,坐等汉军修好栈道后,马上再烧上一把火。所以,当汉军突然空降陈仓时,章邯愣住了。“这是从哪里来的天兵天将啊!”章邯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震撼归震撼,当章邯得知汉军的开路先锋是樊哙和曹参,而带兵的将领是韩信时,原本惊慌失措的他顿时觉得风轻云淡,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一一点评了刘邦帐下这三员文武大将:樊哙,一介武夫,有勇无谋;曹参,一介小吏,有谋无勇;韩信,一介乞丐,无勇亦无谋。这样的将领,这样的军队,何足为虑?

章邯二话不说,带兵就往陈仓方向赶。那架势似乎马上就可以立下功绩,向项羽交差了。然而,他一到陈仓城下时,就知道自己的判断又错了。汉军早已摆开队形在那里等他了。训练有素的士兵,一丝不苟的阵形,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章邯与韩信的较量,是一个武夫与一个谋士的较量,是一名老将和一位新人的比拼,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对手戏。

硬碰硬原本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这样炼成的。然而,此时的他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手下那二十多万由囚犯组建的“敢死队”,早已被项羽活埋在新安了。他现在手下的士兵已不再是铁打的,而是一群众叛亲离的乌合之众。

二十多万兵马被活埋,关中人除了痛恨项羽,更痛恨领军的章邯、司马欣、董翳。在他们眼里,正是因为这三人投靠项羽,才使得他们做父亲的丧子,做妻子的丧夫,做儿女的丧父。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丧子、丧夫、丧父之痛。此时,章邯手下的士兵个个都对他充满怨恨,又哪会为他卖命呢?

一边是思乡心切奋不顾身的汉军,一边是心存恐惧无心恋战的章军。这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很快,在这首场战役中,章邯面对樊哙、曹参等人的轮番攻击,很快便招架不住了。

打不过,只有逃这一条路了。章邯毕竟是章邯,他不愧是一名优秀的将帅,在溃逃之中居然还是有条不紊,显得异常平静。只是一向心高气傲的他不得不修改对韩信的评价,变为了四个字:用兵如神。

一路狂奔,章邯退到了好畤县(今陕西省乾县)。这时候汉军自然不会轻易放虎归山,马上选择了穷追不舍。章邯没辙了,只好选择了再次和汉军进行一次大比拼,结果毫无悬念,章邯再次大败。

退守好畤城的章邯进行了第一次反思。他与韩信交战两场都以失败告终,这让章邯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以前他认定自己的克星是项羽,他甚至这样认为,如果项羽自称天下第一好汉,那么他就是天下第二好汉。然而,今天的韩信却给了他迎头一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看来我是真老了!”章邯叹息道。

然而,他不会明白,即使自己没有碰到用兵如神的韩信,也注定会失败,因为他身上背负着一份沉重的血债。二十多万秦军的性命不单单只是一个数字,他们被埋在地下后,生出的是仇恨的种子。在血与泪的灌溉下,这粒种子终究会破土而出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章邯当时虽然没能明白这一点,但韩信的表现已吓破了他的胆。思忖良久,他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走之前,他的弟弟章平被派上了用场。

“你好好守在好畤城。我去商丘,咱们互为掎角,互为依靠,互助友爱!”章邯说完这句话,便一溜烟地逃回了大本营废丘。他采取的战略很无新意:死守。他采取的方针很有创意:待援。

汉军留了一小部分士兵在好畤城外大力宣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主力部队则直追章邯而去。对汉军而言,章邯是条大鱼,只要擒住了他,其他小鱼也就不足为虑了。

穷追不舍,千里大追踪的人咬人战术是章邯用兵的精髓。然而,此时的韩信却剽窃过来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率大军追到废丘,把废丘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即便是鸟儿也插翅难飞。

眼看废丘一时半会儿是攻不克的,刘邦在韩信的建议下,采取了缓攻废丘,强取好畤,佯攻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的策略。

于是,以曹参、樊哙为主将的军队主攻好畤城。只要拿下好畤城,消灭了章平,就等于斩断了章邯的一翼。同时,刘邦还派出两路人马装模作样地去攻打司马欣和董翳,以起到切断章邯后援的目的,最后集中兵力进攻废丘,啃下这块硬骨头。

事实证明,韩信的战略是极为成功的。

此时的好畤城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坟墓,而章平奉行的战略与章邯的如出一辙:坚守不出。

汉军最开始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他们进行了劝说,大力宣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但事实证明,章军都是老油条了,软硬不吃。

眼见无计可施了,樊哙等武将急了,准备强攻。这时,曹参拍拍樊哙的肩膀说:“兄弟,别急,杀鸡焉用宰牛刀,咱们得从长计议啊。”接下来,汉军也来了个以静制静。他们不再叫骂,也不再挑衅了,远远地只围不攻。

章平终于松了一口气,城里那块巴掌大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变得敞亮起来。“只要这样消耗下去,汉军的粮草就会不足,到时候便会自动退兵了。”章平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有坚固的城墙,有充足的粮食,有足够的士兵,有了这一切,将士们开始松懈了。如此又过了几天,原本一直泛晴的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守在城上的士兵冷得实在不行了,只得躲到城楼的军帐里去。紧张了多日的守将也太疲劳了,嘴里虽然叫士兵们严加防备,自己却倚在火边呼呼地睡着了。

夜,漆黑的夜,漆黑的夜色笼罩了世上万物。雨,冰冷的雨,冰冷的雨声遮住了所有声响。

半夜时分,当汉军冲到城上时,章军都还在睡梦中。最先摸上城的樊哙威不可挡,一声怒吼吓倒了几个守城的士兵。他一刀砍断了城门,早就等在门口的汉军顿时蜂拥而至。此后的战斗毫无悬念,抵抗的人都成了刀下鬼,要想活命只有投降这条路。而章平则趁乱逃到了哥哥章邯所在的废丘。

丢掉了好畤城,章邯心凉了半截。紧接着坏消息不断传来,汉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攻城略地,似乎只在一夜之间,废丘便成了一座孤城。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被困在废丘的章邯再次发出苍凉的感慨。此时,眼看汉军兵力全部向自己这里集中,他不知道还能坚守多久,但他此时必须坚守,也唯有坚守,才可能等来希望。

给章邯希望和出路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项羽。

剪不断,理还乱

此时,刘邦在三秦之地闹翻了,那西楚霸王项羽又在做什么呢?

项羽最近比较烦,他左支右绌,焦头烂额,正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你问他在忙什么,他肯定会说三个字:“在路上。”

在路上,在忙着平乱的路上,在忙着救火的路上,在忙着“剿匪”的路上……

而这一切,都是那场封王大会惹的祸。除了刘邦,还有很多人心有不甘。

在这些人中,头一个就是楚怀王,也就是现在的义帝。项羽把郴县那荒野凄凉之地给了义帝,本意上是让义帝从此归隐山林,不再过问天下事,做一个不折不扣的“隐帝”。但是,义帝当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怎么甘心一辈子遁隐空林呢?不过,项羽的命令他不敢违抗,只能在唉声叹气中上路了。

由于心怀不满,义帝走一阵歇一脚,边走边骂,把项羽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到了。也就是这样磨磨蹭蹭,好几个月才走到了长江边。

而相对义帝的不满,项羽对他更不满。义帝是项氏家族一手扶正的,但他却总是不识时务。项羽尤记得,他叔父项梁尸骨未寒,义帝便落井下石,剥夺了他的兵权。他也记得,自己进入关中后,要求义帝收回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结果遭到了义帝的直拒。

现在天下唯我独尊,义帝早已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而且他的存在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威胁。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决定对一路游山玩水、磨磨蹭蹭的义帝痛下杀手。

项羽派出了手下的“第一职业杀手”英布。九江王英布干了三件配得上这个绰号的事。一是曾经在巨鹿城外一夜之间烧毁了章邯重兵把守的粮道,二是曾经在一夜之间活埋了二十万秦军俘虏,三是曾经在一夜之间攻克了刘邦派兵严守的函谷关。

总而言之,英布烧杀抢掠、攻城拔寨无所不能。同时,项羽还为英布加了两道双保险,派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为助手,协助他行事。

吴芮是英布的岳父,在长沙郡一带雄霸一方,是个威风八面的人物。共敖也是南郡革命队伍中的一个领袖,颇具实力。

派出如此重量级的斩首小分队,项羽算是对义帝高看一眼了。

接到命令后,英布提起战刀就去追赶义帝。当可怜的义帝站在船上发出“面朝江水,春暖花开”之类的感慨时,英布追上来了。他二话不说,一刀就把义帝的人头砍了下来。

这个叫熊心的义帝就这样被永远地遗忘在了寒冷的江水中。他内心藏着的雄心也定格成了永恒。

就这样,项羽神不知鬼不觉地拔去了义帝这根刺,消除了潜在的威胁因素。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项羽指使英布暗杀义帝的事被世人所知晓后,项羽又多了一条不仁不义的罪名。

其次,咱们来说说辽东王韩广。

韩广本是燕王,现在被项羽封为了辽东王,但他怎么也不肯去辽东。他的祖祖辈辈都在燕地,他怎么舍得离开燕地呢?项羽在分封时,肯定忘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国土家园有特别的依恋之情。不去,那就是违令,这不仅惹恼了项羽,也惹恼了臧荼。

臧荼本为燕大将,但从楚破赵有功,后又追随项羽征战立下汗马功劳,被项羽封为燕王。韩广不往辽东,他这个燕王就没什么用。这时,他见项羽似乎也对韩广不满,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他率军偷袭了韩广。韩广哪里料到自己人会对自己下毒手,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成了刀下鬼。

干掉了韩广,项羽居然对臧荼赞赏有加,除了已封的燕王外,还加封他为辽东王。项羽这种纵容很快就得到了其他诸侯的效尤。齐国的田荣很快也灭掉了齐国三王。

再次,咱们来说说田荣。

如果刘邦的不满是主动逃,而义帝的不满是主动死,那么田荣的不满则是主动干。

田荣之所以敢主动干,那是有原因的。

田荣是田儋的堂弟。我们都知道,最早在齐国复辟的是田儋。然而,田儋很快就被章邯给干掉了,于是,田荣接过了革命的接力棒。然而此时,齐国后院起火,故齐王建的弟弟田假被齐人公推为齐王。

面对这样突来的变故,田荣不干了,马上进行了窝里斗,结果成功把田假赶出了齐地。田假势单力孤,马上找到了楚怀王这把庇护伞。楚怀王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收留了他。田荣一下也拿田假没办法了,于是便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王,继续革命。

而这时的项梁刚好大败章邯,追他们到了定陶。这时章邯选择了死守,而项梁则一心想早点拔掉章邯这颗革命军的毒瘤。于是,他一边围城,一边向附近的齐国求救。齐国自然是田荣说了算。田荣对项梁说:“要我出兵相助那是小菜一碟,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得交出田假来。”

出卖盟友的事,正直的项梁是不会干的,结果田荣以此为理由拒不发兵增援,最终导致项梁被章邯偷袭成功,喋血沙场。

“如果不是你田荣唯利是图见死不救,我叔父又怎么会死呢?”家仇不共戴天,项羽对田荣是恨得牙痒痒。

巨鹿大战时,各路诸侯都派兵来救赵国。尽管他们都是虚张声势,见风使舵,但好歹人家也出来撑场面了。唯独田荣不发一兵一卒,连作秀的过场都直接免了。在章邯等秦将投降后,各路诸侯王都追随项羽入关,唯独田荣还是头脑不开窍,没有任何表示。

也正是因为家仇和国恨交织着,项羽非常憎恨田荣。因此,在分封时,田都、田安、田巿这些小字辈都得到了分封,唯独没有田荣的份。不过,当时田荣还是心存幻想的,选择在家静候佳音。

很快,他就接到了一封田都亲笔写来的“拆迁令”,命他即日起搬出临淄,临淄从此归田都使用,谢绝讨价还价,令到即行,不得有误。

田荣看完后暴跳如雷:“你田都算个什么东西,只是我们田家的一条哈巴狗,现在居然敢骑到我头上来作威作福了,真是无法无天,目中无人!”

田荣马上带兵去攻打田都。田都哪里是田荣的对手,很快,他就以败军之将的身份逃到了楚国,投奔大哥大项羽去了。

田荣保住了临淄,心里很得意,还把田巿召回了齐国。他对田巿说:“你不要怕,有叔叔在,没有人能把你的地盘抢走。”

但是,对田巿来说,田荣的话并没有起到定心丸的作用,反而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在田巿眼里,尽管田荣很残暴,但项羽更残暴;尽管田荣很恐怖,但项羽更恐怖。因此,就在田荣说完这句话的当天夜里,田巿就趁着夜色逃回自己的封地即墨了。

田巿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我田巿何德何能,只要能苟活于世,只要能有个一王半侯的当,只要能混口饭吃,其他的我都不讲究,都不奢求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不敢得罪项羽。

得知田巿跑了,田荣气得想吐血,心里骂道:“田巿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当初是我把你扶上了齐王这个宝座,你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忘义。你只怕得罪项羽,就不怕得罪我吗?”

田荣一怒之下,便率领大军讨伐田巿。田巿有几斤几两,田荣一清二楚。很快,田巿就只有丢盔弃甲的份了。

这回田荣没有手下留情,连跑的机会都没有给田巿,就直接把他送佛送上了西天。到了这时候,田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王。

很快,田荣就体会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齐地百姓对他的行为感到很心寒,私下议论纷纷,谣言四起。田荣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百姓不足为虑,只是逞一时之口舌,而济北王田安才是自己的心头大患。

田安是故齐王建的孙子,跟田假可谓一脉相承。既然田假都被赶走了,这个田安的存在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啊。于是,田荣大手一挥,田安就遭殃了,最后也掉了脑袋。

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制约,相互抵触,确保不添乱,确保西楚长治久安。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半路杀出来一个田荣,把齐国搞得一团乱。

短短三个月时间,田荣就一举破了项羽在齐地布下的珍珑棋局。项羽会饶过他吗?田荣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对此,单干的田荣决定走联盟的路线,并很快把目标锁定在了彭越身上。前面已经说过,彭越原本是一个山大王,后来刘邦在西进入关时,他主动帮助刘邦攻打昌邑,结果昌邑没有拿下来。最后刘邦选择了绕道昌邑继续西行,而彭越不愿背井离乡,于是带着手下人马潜伏于巨野一带。很快,他原本只有一千多人的队伍,就壮大到了一万多人,扩张迅速惊人。

然而,项羽在分王时,并没有对彭越有所表示,原因是彭越没有参与救赵,没有追随他入关,跟他也没有任何交情。

“彭越恒难封!”田荣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找到了彭越的命门。他马上派人给彭越送去了一件礼物——一枚精致的将军印,并捎了一句话八个字给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对此,彭越回了一件礼物,一个大大的同心结,也捎回来一句话八个字——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两人都你情我愿,于是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联盟,共同起兵反楚。

项羽知道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马上派萧县县令萧公角去平乱,但萧公角却被彭越打得一败涂地,满地找牙,狼狈而逃。

最后,再来说说陈余。

张耳已被封为常山王,为何陈余没有被封王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张耳和陈余当年是忘年交,自出道以来一直形影不离,但后来却因为巨鹿解围的事反目成仇。

本来巨鹿之围被解后,陈余主动去张耳那里负荆请罪,送上了自己的军印。陈余原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张耳的原谅,岂料张耳竟然当仁不让地收了陈余的军印。最后,陈余含恨而去,两人自此彻底决裂,各奔东西。

但客观地来说,陈余在巨鹿之战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他成功牵制了秦军,而且后来又写出绝世佳信劝降章邯。单从这一点来看,他的功劳也不小。

然而,在封王时,项羽还是把陈余给“遗忘”了。事后,虽然有人提醒他,说封了张耳不封陈余实在说不过去,但那时大局已定。项羽只好把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等周围的三个县封给陈余,算是做了个了断。

人家都有封有号,唯陈余只有三个县,这算哪门子王嘛!陈余恨得牙齿发痒。

项羽无情,张耳无义,陈余无奈之下,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他自然没敢把怨气发到项羽身上,而是直接找罪魁祸首张耳算账。

想打败张耳并不难,难的是陈余现在兵力不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悍将自然也难为无兵之战了。为此,陈余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借兵。

这一招,当年刚刚参加革命的刘邦就曾使用过,也正是靠这种“借”的方式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而此时陈余想到借兵的对象当然是正在齐地风生水起、人气高涨的田荣了。

田荣统一齐地,自立为王后,已经和项羽彻底决裂了,此时恨不得多找几个帮手,以便集中力量对付项羽。争取到悍将彭越的支持后,他尝到了甜头。此时,面对陈余主动投怀送抱,他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不就几个兵卒吗,要多少借多少,给你就是。”田荣大手一挥,马上派出了一队兵马去支援陈余。

陈余有了兵,雄心更旺了,信心更足了,马上向张耳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眼看陈田联军浩浩荡荡而来,识时务的张耳很识相地主动让出地盘,送给他们当礼物。

既然地盘给了别人,何去何从就成了张耳最头疼的问题了。其实,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投奔项羽,要么选择刘邦。

犹豫良久后,张耳最终还是选择投靠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原因很简单,据说张耳手下有一个“天文学家”,他算出关中之地的天空“五星聚斗”,有帝王之气。既然如此,那就投靠刘邦吧。

张耳的归来让刘邦大喜过望。张耳曾是刘邦的老师,刘邦在青年时曾投奔张耳门下求过几年学,两人是故交。他乡遇故知,刘邦自然欢喜。

与此同时,张耳还带来了一份情报和一个人。情报是关于项羽的,张耳告诉刘邦,项羽此时正和田荣等人上演窝里斗。正是这一重要情报,坚定了刘邦的东归之心。

至于张耳带来的那个人,确切地说,还是一个诸侯王——河南王申阳。申阳是张耳以前的宠臣,后来因追随项羽入关,被项羽所赏识,在封王大会时被封为河南王。此时,面对张耳的呼唤,申阳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着旧主走,追随张耳一起投奔了刘邦。天上掉将士,刘邦心中自然欢喜。

攘外先安内

此时,刘邦在三秦之地闹翻了,那西楚霸王项羽又在做什么呢?

项羽最近比较烦,他左支右绌,焦头烂额,正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你问他在忙什么,他肯定会说三个字:“在路上。”

在路上,在忙着平乱的路上,在忙着救火的路上,在忙着“剿匪”的路上……

而这一切,都是那场封王大会惹的祸。除了刘邦,还有很多人心有不甘。

在这些人中,头一个就是楚怀王,也就是现在的义帝。项羽把郴县那荒野凄凉之地给了义帝,本意上是让义帝从此归隐山林,不再过问天下事,做一个不折不扣的“隐帝”。但是,义帝当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怎么甘心一辈子遁隐空林呢?不过,项羽的命令他不敢违抗,只能在唉声叹气中上路了。

由于心怀不满,义帝走一阵歇一脚,边走边骂,把项羽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到了。也就是这样磨磨蹭蹭,好几个月才走到了长江边。

而相对义帝的不满,项羽对他更不满。义帝是项氏家族一手扶正的,但他却总是不识时务。项羽尤记得,他叔父项梁尸骨未寒,义帝便落井下石,剥夺了他的兵权。他也记得,自己进入关中后,要求义帝收回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结果遭到了义帝的直拒。

现在天下唯我独尊,义帝早已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而且他的存在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威胁。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决定对一路游山玩水、磨磨蹭蹭的义帝痛下杀手。

项羽派出了手下的“第一职业杀手”英布。九江王英布干了三件配得上这个绰号的事。一是曾经在巨鹿城外一夜之间烧毁了章邯重兵把守的粮道,二是曾经在一夜之间活埋了二十万秦军俘虏,三是曾经在一夜之间攻克了刘邦派兵严守的函谷关。

总而言之,英布烧杀抢掠、攻城拔寨无所不能。同时,项羽还为英布加了两道双保险,派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为助手,协助他行事。

吴芮是英布的岳父,在长沙郡一带雄霸一方,是个威风八面的人物。共敖也是南郡革命队伍中的一个领袖,颇具实力。

派出如此重量级的斩首小分队,项羽算是对义帝高看一眼了。

接到命令后,英布提起战刀就去追赶义帝。当可怜的义帝站在船上发出“面朝江水,春暖花开”之类的感慨时,英布追上来了。他二话不说,一刀就把义帝的人头砍了下来。

这个叫熊心的义帝就这样被永远地遗忘在了寒冷的江水中。他内心藏着的雄心也定格成了永恒。

就这样,项羽神不知鬼不觉地拔去了义帝这根刺,消除了潜在的威胁因素。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项羽指使英布暗杀义帝的事被世人所知晓后,项羽又多了一条不仁不义的罪名。

其次,咱们来说说辽东王韩广。

韩广本是燕王,现在被项羽封为了辽东王,但他怎么也不肯去辽东。他的祖祖辈辈都在燕地,他怎么舍得离开燕地呢?项羽在分封时,肯定忘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国土家园有特别的依恋之情。不去,那就是违令,这不仅惹恼了项羽,也惹恼了臧荼。

臧荼本为燕大将,但从楚破赵有功,后又追随项羽征战立下汗马功劳,被项羽封为燕王。韩广不往辽东,他这个燕王就没什么用。这时,他见项羽似乎也对韩广不满,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他率军偷袭了韩广。韩广哪里料到自己人会对自己下毒手,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成了刀下鬼。

干掉了韩广,项羽居然对臧荼赞赏有加,除了已封的燕王外,还加封他为辽东王。项羽这种纵容很快就得到了其他诸侯的效尤。齐国的田荣很快也灭掉了齐国三王。

再次,咱们来说说田荣。

如果刘邦的不满是主动逃,而义帝的不满是主动死,那么田荣的不满则是主动干。

田荣之所以敢主动干,那是有原因的。

田荣是田儋的堂弟。我们都知道,最早在齐国复辟的是田儋。然而,田儋很快就被章邯给干掉了,于是,田荣接过了革命的接力棒。然而此时,齐国后院起火,故齐王建的弟弟田假被齐人公推为齐王。

面对这样突来的变故,田荣不干了,马上进行了窝里斗,结果成功把田假赶出了齐地。田假势单力孤,马上找到了楚怀王这把庇护伞。楚怀王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收留了他。田荣一下也拿田假没办法了,于是便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王,继续革命。

而这时的项梁刚好大败章邯,追他们到了定陶。这时章邯选择了死守,而项梁则一心想早点拔掉章邯这颗革命军的毒瘤。于是,他一边围城,一边向附近的齐国求救。齐国自然是田荣说了算。田荣对项梁说:“要我出兵相助那是小菜一碟,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得交出田假来。”

出卖盟友的事,正直的项梁是不会干的,结果田荣以此为理由拒不发兵增援,最终导致项梁被章邯偷袭成功,喋血沙场。

“如果不是你田荣唯利是图见死不救,我叔父又怎么会死呢?”家仇不共戴天,项羽对田荣是恨得牙痒痒。

巨鹿大战时,各路诸侯都派兵来救赵国。尽管他们都是虚张声势,见风使舵,但好歹人家也出来撑场面了。唯独田荣不发一兵一卒,连作秀的过场都直接免了。在章邯等秦将投降后,各路诸侯王都追随项羽入关,唯独田荣还是头脑不开窍,没有任何表示。

也正是因为家仇和国恨交织着,项羽非常憎恨田荣。因此,在分封时,田都、田安、田巿这些小字辈都得到了分封,唯独没有田荣的份。不过,当时田荣还是心存幻想的,选择在家静候佳音。

很快,他就接到了一封田都亲笔写来的“拆迁令”,命他即日起搬出临淄,临淄从此归田都使用,谢绝讨价还价,令到即行,不得有误。

田荣看完后暴跳如雷:“你田都算个什么东西,只是我们田家的一条哈巴狗,现在居然敢骑到我头上来作威作福了,真是无法无天,目中无人!”

田荣马上带兵去攻打田都。田都哪里是田荣的对手,很快,他就以败军之将的身份逃到了楚国,投奔大哥大项羽去了。

田荣保住了临淄,心里很得意,还把田巿召回了齐国。他对田巿说:“你不要怕,有叔叔在,没有人能把你的地盘抢走。”

但是,对田巿来说,田荣的话并没有起到定心丸的作用,反而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在田巿眼里,尽管田荣很残暴,但项羽更残暴;尽管田荣很恐怖,但项羽更恐怖。因此,就在田荣说完这句话的当天夜里,田巿就趁着夜色逃回自己的封地即墨了。

田巿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我田巿何德何能,只要能苟活于世,只要能有个一王半侯的当,只要能混口饭吃,其他的我都不讲究,都不奢求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不敢得罪项羽。

得知田巿跑了,田荣气得想吐血,心里骂道:“田巿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当初是我把你扶上了齐王这个宝座,你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忘义。你只怕得罪项羽,就不怕得罪我吗?”

田荣一怒之下,便率领大军讨伐田巿。田巿有几斤几两,田荣一清二楚。很快,田巿就只有丢盔弃甲的份了。

这回田荣没有手下留情,连跑的机会都没有给田巿,就直接把他送佛送上了西天。到了这时候,田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王。

很快,田荣就体会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齐地百姓对他的行为感到很心寒,私下议论纷纷,谣言四起。田荣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百姓不足为虑,只是逞一时之口舌,而济北王田安才是自己的心头大患。

田安是故齐王建的孙子,跟田假可谓一脉相承。既然田假都被赶走了,这个田安的存在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啊。于是,田荣大手一挥,田安就遭殃了,最后也掉了脑袋。

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制约,相互抵触,确保不添乱,确保西楚长治久安。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半路杀出来一个田荣,把齐国搞得一团乱。

短短三个月时间,田荣就一举破了项羽在齐地布下的珍珑棋局。项羽会饶过他吗?田荣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对此,单干的田荣决定走联盟的路线,并很快把目标锁定在了彭越身上。前面已经说过,彭越原本是一个山大王,后来刘邦在西进入关时,他主动帮助刘邦攻打昌邑,结果昌邑没有拿下来。最后刘邦选择了绕道昌邑继续西行,而彭越不愿背井离乡,于是带着手下人马潜伏于巨野一带。很快,他原本只有一千多人的队伍,就壮大到了一万多人,扩张迅速惊人。

然而,项羽在分王时,并没有对彭越有所表示,原因是彭越没有参与救赵,没有追随他入关,跟他也没有任何交情。

“彭越恒难封!”田荣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找到了彭越的命门。他马上派人给彭越送去了一件礼物——一枚精致的将军印,并捎了一句话八个字给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对此,彭越回了一件礼物,一个大大的同心结,也捎回来一句话八个字——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两人都你情我愿,于是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联盟,共同起兵反楚。

项羽知道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马上派萧县县令萧公角去平乱,但萧公角却被彭越打得一败涂地,满地找牙,狼狈而逃。

最后,再来说说陈余。

张耳已被封为常山王,为何陈余没有被封王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张耳和陈余当年是忘年交,自出道以来一直形影不离,但后来却因为巨鹿解围的事反目成仇。

本来巨鹿之围被解后,陈余主动去张耳那里负荆请罪,送上了自己的军印。陈余原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张耳的原谅,岂料张耳竟然当仁不让地收了陈余的军印。最后,陈余含恨而去,两人自此彻底决裂,各奔东西。

但客观地来说,陈余在巨鹿之战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他成功牵制了秦军,而且后来又写出绝世佳信劝降章邯。单从这一点来看,他的功劳也不小。

然而,在封王时,项羽还是把陈余给“遗忘”了。事后,虽然有人提醒他,说封了张耳不封陈余实在说不过去,但那时大局已定。项羽只好把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等周围的三个县封给陈余,算是做了个了断。

人家都有封有号,唯陈余只有三个县,这算哪门子王嘛!陈余恨得牙齿发痒。

项羽无情,张耳无义,陈余无奈之下,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他自然没敢把怨气发到项羽身上,而是直接找罪魁祸首张耳算账。

想打败张耳并不难,难的是陈余现在兵力不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悍将自然也难为无兵之战了。为此,陈余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借兵。

这一招,当年刚刚参加革命的刘邦就曾使用过,也正是靠这种“借”的方式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而此时陈余想到借兵的对象当然是正在齐地风生水起、人气高涨的田荣了。

田荣统一齐地,自立为王后,已经和项羽彻底决裂了,此时恨不得多找几个帮手,以便集中力量对付项羽。争取到悍将彭越的支持后,他尝到了甜头。此时,面对陈余主动投怀送抱,他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不就几个兵卒吗,要多少借多少,给你就是。”田荣大手一挥,马上派出了一队兵马去支援陈余。

陈余有了兵,雄心更旺了,信心更足了,马上向张耳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眼看陈田联军浩浩荡荡而来,识时务的张耳很识相地主动让出地盘,送给他们当礼物。

既然地盘给了别人,何去何从就成了张耳最头疼的问题了。其实,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投奔项羽,要么选择刘邦。

犹豫良久后,张耳最终还是选择投靠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原因很简单,据说张耳手下有一个“天文学家”,他算出关中之地的天空“五星聚斗”,有帝王之气。既然如此,那就投靠刘邦吧。

张耳的归来让刘邦大喜过望。张耳曾是刘邦的老师,刘邦在青年时曾投奔张耳门下求过几年学,两人是故交。他乡遇故知,刘邦自然欢喜。

与此同时,张耳还带来了一份情报和一个人。情报是关于项羽的,张耳告诉刘邦,项羽此时正和田荣等人上演窝里斗。正是这一重要情报,坚定了刘邦的东归之心。

至于张耳带来的那个人,确切地说,还是一个诸侯王——河南王申阳。申阳是张耳以前的宠臣,后来因追随项羽入关,被项羽所赏识,在封王大会时被封为河南王。此时,面对张耳的呼唤,申阳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着旧主走,追随张耳一起投奔了刘邦。天上掉将士,刘邦心中自然欢喜。

如梦初醒

看到刘邦大军节节胜利,董翳和司马欣感到压力山大。他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及时派兵支援章邯。当时他们就从从容容地当看客了,似乎忘了章邯与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此时的项羽并没有及时救援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三秦,而是依张良之言,派兵全力围剿田荣,所以司马欣和董翳眼下只能自救了。

然而,仗还没开打,他俩就输了一半,因为他们手下的士兵纷纷逃到汉王那里去了。

两人一看风头不对,赶紧坐下来商量对策。

两人思来想去,得出了一个结论:与汉军作战必定会落得和章邯一个下场。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投靠汉军为妙。

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后,三秦之中除了章邯坚守孤城废丘外,其他地盘全被刘邦收入囊中了。

刘邦的喜事接二连三。这时,他的“超级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张良成功归队了。

原来,张良在给项羽写了“忽悠信”后,便不远千里,冒险找到了正在关中的刘邦。

刘邦看着张良,心里乐开了花,马上为张良做了一件出气的大事。他找来韩襄王的一个孙子——韩信(此韩信非彼韩信,为了区别,我们姑且称他为韩王信吧),让他带兵去攻打项羽新立的韩王郑昌。

自韩王成死后,韩国的地盘便被西楚吞并了。项羽派郑昌去当韩王,只是为了更好地镇守这块肥沃的土地。郑昌到达韩地后才发现,自己这个王并不好当,缺兵少将,人马不足,而韩地四处动荡,反叛风声正浓。

刘邦现在派韩王信来和郑昌抢地盘,这个战略部署显然是正确的。韩王信的军队刚到齐地,那些反抗郑昌的武装就纷纷前来投怀送抱,很快就打得郑昌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后还断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干掉了郑昌,韩王信当仁不让地成了真正的韩王。至此,刘邦总算为张良出了一口恶气,让张良愤怒的心稍稍平息了下来。

本着知恩图报的原则,张良马上给刘邦献出了一条大计——挥师东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

“擒贼先擒王,攻城先攻都。”张良陈述此计的意图,“彭城是项羽的老窝,一脚把他的老窝踹了,便是动摇了西楚政权的根基。到时候人心涣散,咱们再去收拾残局,就算项羽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了。现在项羽的主力部队在齐国,中原的防守必然薄弱,趁此良机挥师东进,拿下彭城指日可待!”

刘邦一听大喜。他此时出关便是为了和项羽争夺天下,张良的计谋让他仿佛看到了曙光。

随后,刘邦下令让大将军韩信继续围攻废丘,务必啃下这块硬骨头。同时,他令张良带领大部队挥师东征,定要突破项羽在中原设下的防线,直捣西楚的心脏彭城。

刘邦终于开始唱主角了,他信心十足。除了养精蓄锐积攒的班底,如今的他还获得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这五个王的鼎力支持。

接下来,刘邦还要突破项羽设下的五道关口,需要征服黄河两岸的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长江一线的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

第一道关口:西魏王魏豹。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西魏王魏豹,那就是刀锋般的钢铁战士。

当年,陈胜的部将周巿立魏国公子魏咎为魏王,但魏王咎福大命却不大,被“天下第一刽子手”章邯给杀死了。随后,魏咎的弟弟魏豹接过了哥哥手中血染的革命大旗,在楚怀王的支持下,又重新占领了魏地。再后来,项羽大军入关,他马上带兵相随,可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然而,令魏豹意想不到的是,项羽在封王大会时,为了达到霸占魏地的目的,竟然把他调到了山西西南,去当和黄河水试比高的“西魏王”。

对此,魏豹自然耿耿于怀,所以,他一听说汉王刘邦要进军中原打项羽,简直大喜过望,心里叹道:“刘邦真是好人,这是在帮我报仇啊!”

于是,就在刘邦大军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时,他们却受到了魏豹的热烈欢迎。迎接完毕,魏豹表态了:愿做先锋,共同伐楚。

总而言之,项羽布下的第一道关口形同虚设。刘邦没损一兵一卒就成功通关了。

第二道关口:殷王司马卬。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殷王司马卬,那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因为河内郡是司马卬平定的,再加上他有追随入关之功,所以项羽封他为殷王,定都朝歌(曾是商纣王的都城),势力不可小觑。

然而,此时的汉军有了魏豹的支持,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和一剂兴奋剂,呼啦啦地渡过黄河后,便对司马卬展开了围攻。

司马卬一瞧汉军这架势自己招架不住,马上就向项羽发出了求救信。

“什么,汉王在围攻殷王?他不是已经得到三秦之地了吗?”直到这时,项羽才如梦初醒,明白自己是被张良忽悠了。

当然,危急时刻,项羽还是表现出了身为霸王的才能和素质。他当机立断,给了司马卬一句简短有力的回复:“坚守、死守,援军马上就到!”

司马卬接到项羽的回信,就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他握着这张“免死护身符”,做好了坚守朝歌的准备。他当时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等项羽兵一到,汉军便会兵败如山倒,到时候他也会因为坚守抗敌有功而得到项王的嘉奖。

刘邦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才不会给司马卬立功的机会。趁项羽还没来,刘邦居然撤军了。

司马卬眼见汉军一夜之间撤得无影无踪,立功心切的他一声令下,手下的士兵便争先恐后去追汉军,追了一程又一程,踏了一山又一山。追了大半天,司马卬不由纳闷了:“这汉军难不成学了遁隐之术,怎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他想着想着,才发现自己已率军追到了一个险峻异常的山谷里了。

“此处山高路险,若有埋伏,如之奈何?”司马卬话音未毕,只听见一声炮响,汉军突然从四面八方拥出来了。司马卬明白自己上了汉军的当,后悔是来不及了,那就赶紧逃吧。

事实证明,逃跑也可以看出一位将领的素质高低。比如司马卬,他一路狂奔,也不知道踩坏了多少手下的士兵,后来终于一马当先,第一个到达了目的地朝歌城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樊哙早已在那里恭候他多时了。跑得筋疲力尽的司马卬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了。

大殿里,刘邦正在称赞张良的妙计,见司马卬押上来了,他赶紧迎上前,亲手为他松了绑,然后对他进行了攻心之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个败军之将,除非骨气硬得可以不在乎生死,否则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会和司马卬一样,拜倒于地,斩钉截铁地说道:“臣愿降于大王!”

刘邦等的就是这句话。

司马卬投降了,项羽怒了:“蠢货,我叫你坚守不出,你偏要出,这下被生擒了吧。还有,我待你不薄,你怎么能说降就降呢!”

项羽发完脾气,马上对一个手下说了一句话:“你去帮我把河内郡重新夺回来。”

这个被项羽钦点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陈平。

陈平的那些花花事儿

鉴于陈平在楚汉之争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里不妨先简单介绍下他的那些花花事儿。

韩信少年出名是因为胯下之辱,陈平少年出名则是因为“盗嫂韵事”。

陈平的父母早逝,他从小就与哥哥陈伯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了媳妇,陈平仍然与哥嫂同吃同住。

陈平虽然穷,但全身闪着光,因为他长得帅:身材高大,体魄雄壮,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皮肤白嫩得连女孩子都自叹不如,是一个可以与潘安媲美的美男子。

所以,倒追陈平的女子很多,个个都对他暗送秋波,眉目传情,开放一点的还主动投怀送抱。然而,情窦初开的陈平却对这些主动送上门来的妙龄少女并不感冒,因为他此时心里只装着圣贤书。

陈伯为了弟弟能出人头地,和老婆揽下了家里所有的活,每天拼死拼活,只为能支持弟弟游学读书。时间一长,陈平的嫂子就有怨言了:“我们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陈平却整天闲待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这算怎么回事啊!”

一次,有人嘲笑陈平:“你家这么穷,你却长得如此帅气,水灵灵的仿佛不识人间烟火,你嫂子都给你吃了些什么滋补美容圣品啊?”

这是一个尖酸刻薄的问题。陈平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在这时,陈平的嫂子出马了。她大大方方地回答道:“还能吃什么,肯定是吃米糠长大的喽。不过,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的好。”

本已受到外人侮辱的陈平,此刻听见嫂子还如此讥讽自己,内心更受伤了。好在他的大哥马上为他出了气,严厉训斥了自己的老婆。可是,一向乖顺的嫂子竟然誓不低头,和陈伯干起了架,并且放出狠话:“这个家有我没他,有他没我!”

陈伯也不是被吓大的,马上答道:“既然如此,那还是你走吧。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物。手足断了不能再生,衣物破了可以再买。”

就这样,一吵一闹之后,陈伯把妻子给休了,让她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陈伯的本意是好的,以这种方式为弟弟出气,为弟弟正名,然而,事情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很快,外人就传起了这样的谣言:陈平和嫂子通奸,陈伯怒而休妻。

从此,陈平“被背上”了盗嫂的恶名。对此,他也无可奈何:“我虽然没有偷我的嫂子,但我的嫂子的确是因我而离去。”

名声扫地的陈平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他马上选择高调反击,打出了一则火爆的征婚启事。但是,这婚不是为他大哥陈伯征的,而是为他自己征的。

征婚启事的大致内容是:“我叫陈平,陈是耳朵旁的陈,平是平安的平。我虽然穷,但我长得帅;我虽然瘦,但我有肌肉;我虽然是书生,但我能带给你足够的安全感……本人的择偶标准是:非白富美不娶,非诚勿扰!”

陈平的征婚广告打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十里八乡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虽然大部分人都把此事当作一个笑话来看,觉得陈平不自量力、异想天开,但这却引起了一个名叫张仲的富翁的关注。他马上托人传话给陈平,表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富翁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陈平,是因为他女儿除了白富美这个很明显的优点外,还有克夫这个很明显的缺点。

之所以说她克夫,是因为她连续嫁了五次人,而且五任老公都是短命鬼,都死得不明不白,稀里糊涂。从此,男人都对她望而生畏,别说娶,就连见一面都唯恐避之不及。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平接到张富翁的提亲后,竟然满口答应了。

“这么帅的一个小伙子,愿意娶我克夫的女儿,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生理有缺陷。不是脑子进了水,就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张仲很是纳闷。他决定亲自去摸摸陈平的老底,看看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于是,张仲不顾劳累,亲自跑到陈平工作的地方进行现场考察。当时陈平为了谋生,开始做起白事生意,专门替人办丧事。

就是在葬礼这个特殊的场合,这对未来的女婿和老丈人相遇了,只是当时陈平在明处,而张仲在暗处,陈平根本就不认识他。

“帅,实在是太帅了!”张仲第一眼看到陈平时,目光就被他完全吸引了,对他留下了非常不错的第一印象。

随后,张仲又不辞辛苦,亲自跑到陈平住的地方进行考察。虽然陈平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但他的心很快就凉了半截,因为陈平家果然如传说中的那样: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抬头见老鼠,低头见蟑螂。

“穷,实在是太穷了!”张仲的头摇得像拨浪鼓,“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好,如何组建并呵护好一个家?”张仲直言不讳地对陈平说。

然而,令张仲感到意外的是,陈平竟然一点儿也不在意,很坦然地回答道:“人不能只看眼前,眼光要放得长远些。”

“这就是传说中一个成功人士才具备的自信、睿智、从容不迫吗?”张仲心中有些疑惑。他把目光从房子移到陈平身上,又从陈平身上移到房子上,最后,目光停留在了门前那条路上。

那是一条很普通、烂得不能再烂的泥巴路,但路上却留下了许多车轮印。要知道,在当时凡是能坐马车的可都是些达官显贵啊!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时的陈平虽然很穷,又住在偏远地区,可还有这么多达官显贵登门拜访。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陈平不是一般人,他拥有超强的人脉。这样的人会一辈子蜗居在那破烂不堪的房子里吗?会一辈子穷困潦倒吗?会一辈子默默无闻地终老山林吗?

“这是一个超级潜力股啊!”张仲不再犹豫,立刻把女儿嫁给了陈平,还附送了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作为嫁妆。

这种倒贴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刘邦,但实际上,陈平走的是张耳的老路:富家女,二手货,倒插门,凤凰男一下子逆袭成功,变身成为闪亮的高富帅。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陈平有钱后,通过四处交游,马上将钱转变成了势,通过强强联合,又将势转变成了权。很快,他就从被人唾骂的“呕像”,变身成为被人追捧的“偶像”,甚至连十里八乡举行重大祭祀活动,都请他来主刀分肉。

每次分肉时,陈平都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刀法利落地将肉均匀分开。父老乡亲们对他很是信服,纷纷赞赏道:“小陈不错,天生就是分肉的料。”

“我不仅是分肉的料,还是分天下的料。”陈平笑道。

陈平未曾料到,自己刚说完这句话,机遇就不期而遇地降临了——陈胜、吴广吹响了革命的号角。

“士伏处于一方兮,以待天时。”陈平没有再犹豫,他舍小家为大家,毅然选择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投奔了革命。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陈平为了前程,甘愿冒这个险。

不过,陈平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他与韩信一样,先后跟了好几任老板。

陈平选择的第一任老板是魏咎。

前面已经说过,陈胜派大将周巿去平魏地,结果周巿在平定魏地的同时,也宣布“独立”,并拥立魏咎为魏王,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陈平本着就近原则,首先决定投奔魏咎。面对陈平的投怀送抱,魏咎很快做出了回应,任命他为太仆。

一来就当了官,陈平很感激。他知恩图报,积极向魏咎建言献策。然而,陈平的热情很快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因为面对自己层出不穷的妙计,魏咎的反应和项羽对韩信的反应如出一辙——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对此,年轻气盛的陈平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话,结果被人揪着借题发挥,告到魏咎那里去了,说他心怀叵测,野心极大。陈平百口莫辩。

眼看形势不妙,乌纱帽丢了事小,命丢了可就全完了,陈平不再迟疑,马上选择了开溜。

陈平的第二任老板是项羽。

陈平投奔项羽后,项羽把他把留在了身边当秘书。

一来就当了老板的秘书,陈平感动之余,很快就投桃报李,积极为项羽出谋划策,并且追随他一起入关。陈平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在封王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得到“王”的封号,但却获封了卿级爵位。

对出道较晚、略有功绩的陈平来说,这个封号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按理说,知恩图报的陈平自然会对项王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但殷王司马卬的捣蛋改变了这一切。

项羽大举进攻齐地时,刘邦趁机大举进攻中原,而司马卬是挡在刘邦面前的第二道关口。刘邦对他高度重视,司马卬竟然也很配合,出人意料地主动归降了。

项羽得到消息后,怒不可遏,于是派陈平带兵前去“剿匪”。陈平也不负项王重望,带兵到了朝歌。他没有摆开架势直接开打,而是和殷王司马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当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殷王幡然醒悟,立马绝了反叛之心。

搞定了司马卬,陈平凯旋。对此,项羽很是高兴,马上派自己的嫡系亲信项悍给陈平送去了一顶都尉的官帽,附加黄金二十镒。

应该说这一次项羽表现得还是很大方的。陈平感动得一塌糊涂,发誓一定要好好回报主子的恩情。

然而,陈平很快体会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他在发完誓后不久就后悔了,因为他很快接到了项羽的另一道“赏赐”——砍头。

事情之所以这么峰回路转,全是拜刘邦所赐。随着刘军大兵压境,司马卬又反水了。这一次他连抵抗都懒得做,直接竖起了白旗,又投靠了刘邦。

“一个小小的司马卬都搞不定,真是一群饭桶!”项羽越想越生气。他马上下达命令,让属下把办事不利的人全部捉起来问罪。

而陈平就是首当其冲的人。当他听到风声时,很是悲痛,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痛过,哭过,陈平决定好死不如歹活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命要紧。不过,在走之前,他做了一件事,托人把项羽封他的官印和赏赐的二十镒黄金如数奉还。同时,他还留下了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陈平的第三任老板是刘邦。

这时候的天下虽然诸侯并立,但成气候的只有两家:项羽和刘邦。既然项羽这里不留爷,那陈平就只能投奔刘邦了。

我们都知道,陈平因为天生俊美,在贫困潦倒时成功娶了白富美的老婆;而此时,在投奔刘邦的路上,也正是因为长得美,他差点赔上了性命。

陈平一路逃到了黄河边,上了一艘渡船。

河水悠悠,心灵荡荡。陈平心潮起伏,怔怔地望着河水发呆。物转星移,人生如水,他出来革命已到了第三个年头了,原本以为可以出人头地了,但转眼间,又被打回了原形,成了一无所有的光杆司令。“命运弄人啊!”陈平轻声叹道。

然而,陈平感叹完后,突然发现现场气氛不对。他回过头来,见船老大一边摇着橹,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那犀利的目光如刀子,似锥子,似要穿透人心,让人不寒而栗。

“我知道自己长得帅,但你也不用这么盯着我看啊!”陈平心想。

然而,事情似乎没有他想象的这么简单。那船老大的目光不是色迷迷的,而是贪婪的。

“他肯定怀疑我是一个携巨款潜逃的高官,想要把我抢了,下半辈子就可以衣食无忧了。”陈平再度揣测道。

船一点一点向江心靠拢,形势一点一点地严峻起来。陈平似乎都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再不出手,便是坐以待毙,船老大随时都有下手的机会。

为了钱财,人是可以做出疯狂之举来的,即所谓的谋财害命。陈平的心怦怦直跳,过了这一秒,下一秒他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我身上没有钱财,不能眼睁睁地等船老大下手啊。我心中藏有满腹经纶,怀有鸿鹄之志,还没有圆自己功成名就的人生梦呢,不能这样平白无故地死去啊!”陈平的内心煎熬着。

“啊,好热啊!”陈平突然站起身来,然后开始脱衣服,他的动作很麻利,很快就脱得一丝不挂了。既然跳进黄河都洗不清,那就不要盲目跳黄河,只要先脱掉束缚在身上的衣物就行了。因为脱和跳是两码事,一脱或许可以救命,而一洗或许就永远没有回头路了。

“喂,你这是干吗?”船老大眼看陈平身上并没有自己猜想的金银珠宝,心里很是失望。

脱掉,脱掉,统统都脱掉。陈平脱完之后,马上和船夫一起划船。他这一系列的超常举动只为了向船夫证明两点:首先,我不是传说中的潜逃巨贪,我一无所有;其次,我不是传说中的小白脸,我一身蛮力。

面对陈平如此的“坦身相见”,船老大相信是自己看错了人,于是打消了谋财的念头和害命的歹心。就这样,陈平靠急中生智保全了性命,安全渡过了黄河。

到了刘邦的地盘后,陈平并没有直接去找刘邦,而是先找到了刘邦手下的幕僚魏无知,请这位旧友去当中间人。魏无知马上找到刘邦身边一个叫石奋的侍卫官,请他牵线搭桥。

很快,陈平就接到通知去面试。与他一起面试的共有七个人,面试的内容是陪刘邦吃饭。

陪领导吃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尽管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但每个应聘者都提着心吊着胆,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被老板看出什么破绽来。

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担心是多余了。事实上,刘邦根本就没把这次见面当回事,他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吃完饭,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刘邦,静候他发言表态。谁料过了半天,刘邦抬起头,说道:“你们都回去休息吧。”

这是一句什么话,忽悠话?众人都选择了沉默,唯独陈平选择了爆发:“我是为了要事而来,要说的话必须今天说。”

“哦,什么要事这么急?”刘邦打量了一下陈平。

接下来,两人居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了,而且越聊越投机,竟生出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你原先在项羽手下任什么职务?”刘邦问。

“都尉。”陈平答。

“好,本王亦给你都尉一职。”

就这样,陈平凭着自己的胆识,获得了刘邦的青睐。

第二天,当刘邦当众宣布拜陈平为都尉时,众人一片哗然。这是继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又一件令刘军上下震惊的事。

“盗嫂这样的事都能干出来,有失伦理道德,一个恶贯满盈之人也配当都尉?”

“当逃兵这样的事也能做出来,有失为臣之道,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也配当都尉?”

众人议论纷纷,对陈平进行了一场口诛笔伐。

其中闹得最凶的是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人。他们都跟着刘邦征战沙场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怎能忍受陈平动动嘴皮子就捞到了好处?

一时间,反对之声满天飞,但刘邦却选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知而不发。形势愈演愈烈,但刘邦的应对之策竟然是下令赐予陈平更多的赏赐。

如此一来,大家彻底服了。刘邦做事就是这么出其不意,专治各种不服之症。再有不服的就只能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事实证明,陈平的智谋并不在张良之下,他在日后为刘邦贡献出的阴谋、阳谋层出不穷,而且质量一流。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辅佐,刘邦才得以数次浴火重生。

楚汉争霸已到了白热化阶段。人才的得失、人才的争夺成了谁将最终获胜的重要砝码。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