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进入青年时代,另一个人代替了斯维尔德洛夫,他就是罗马尼亚的小提琴家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这源于我看了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影。波隆贝斯库被称为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他也曾在监狱里度过很长时间,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时年三十岁。在影片中,波隆贝斯库谱写并用小提琴演奏的《叙事曲》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时候没有录音机,我就一连看了三遍电影,而且用最大的心力记住了《叙事曲》的主旋律。我不会拉小提琴,但那个旋律却每天回响在我的心里,那是只有我自己才能听见的演奏。每当很困苦的时候,我总会看见波隆贝斯库站在监狱的铁窗里,深邃的眼睛凝望着我,他双手握着铁棂在对我说什么,他说的是什么呢?我一遍遍地猜想,然后心里就有一种遥远而缥缈的力量激荡着,于是我到处寻找有关波隆贝斯库的一切,我几乎翻破了《辞海》的音乐分册,我在小提琴和叙事曲等词条下划上红线,我甚至对五线谱着了迷……
精神之恋冲击着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那段时间,我丝毫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与他人不同,更不去想自己的病痛,我的致早已超越了世俗对我的看法——残疾的海迪还会有爱的向往吗?精神之恋是任何局外人都看不见的,那是我心中的美好,也是我不同时期的精神支撑和鼓舞。
23.生命的追问 第五辑(23)
可是多年之后,有一天,我先生让我曾经的一个精神支撑倒坍了。那天他在看一本德语书《共产国际的黄昏》。我忽然说起斯维尔德洛夫,说起他的死,我的语调有点伤感。我先生却说,其实斯维尔德洛夫是一个阴谋家!我非常震惊,连说不可能不可能。我先生头也没抬,目光仍在书上。他平静地说,这是一批前苏联解密档案披露的,当年是斯维尔德洛夫让卡普兰刺杀列宁的!我久久没再说话,只觉得失落又怅惘。我不能不相信我先生,他曾做过好几年国际共运研究工作,翻译过几十万字的英语和德语的国际共运史料,而且他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从不传播不可靠的消息……我眼前,是列宾油画铅灰色的天空,克里姆林宫的旗杆上,苏联国旗缓缓落下来,如同一簇红烈烈的火焰渐渐熄灭……
此刻,悠远厚重的咖啡味儿在飘散,波隆贝斯库《叙事曲》不朽的旋律又在回响……我先生的博客
我先生的blog是一个静悄悄的blog,就如同他这个人,从没有什么声响,但我喜欢他的blog的内容。有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故事,有他在乡下的生活,有在加拿大学习的见闻,还有他对学习外文的见解。
我先生属于那种沉默寡的人,思考多于语。他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直到现在,不论每天工作多忙,也坚持读书读报。一九六九年,他从上海下乡到安徽当知识青年,那一年他还不到十八岁。他不像我们村的知识青年十个人在一个村里,他去的村里只有他自己,是一个知青户。他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七年。他说在那里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受过。但是无论怎样就是没有放弃学习。他在那个小屋里的油灯下学习哲学数学和外语,他说读书的时候就不觉得苦了。
我先生很少说起在乡下的生活,我也想象不出他说的安徽最穷的无为县会怎样贫穷,因为我们下乡的村子已经够贫穷的了。过了些年他才说,自己很少说是因为很难描述那些吃不饱饭的日子,也无法描述当年的寒冷和孤独。而他们很多同学就在那里坚持着每一天。
一九八八年夏天的一天,我先生忽然烧,他一般很少生病,可那天却高烧,我给他试体温,结果水银柱走到了头,这是真正的高烧。我们刚要给他吃药,却现他全身颤抖起来,上下牙齿也碰得格格响,他只说盖上被子,可是那正是三伏天。我觉得不对,就让他去医院,他拒绝麻烦朋友,坚持自己走着去了医院。医生说他患了恶性疟疾。
我先生说,在农村时很多知青都得这种病,他们离家很远,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他说,有一次他病倒在小草屋里,高烧寒战,全身抖的时候就盖上所有能盖的东西,渴了就爬到水缸边喝水,就这样挣扎了一个星期,他居然好了,可是脸却变成了灰色的。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从不在信里说自己生病的事。
后来,像很多地方的知青,那一年我先生也被推荐上大学,却被人顶替了。后来又被招工到县城。他说那一天,他告别了乡亲,自己挑着担子出了村子,一路不断回头张望,以为再也不会来了。他走了九十里路,到了县里,招工的看见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说,回去吧,你太瘦了。我先生说那年的秋天他的疟疾也作过,怎么能不瘦呢。第二天他又挑着担子回到了村里。他在那里的农村生活了七年。
尽管遭受过很多磨难,我先生和他的同学见面时还是怀念青年时代。他们说虽然生活很苦,却铸就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他们说那些艰苦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艰苦,不是哪一个人个体的艰苦,而在艰苦的日子里奋斗的也是全体中国人民。我先生从不抱怨生活,他告诉我要以历史和辩证的观点看待生活,假如懂得了社会展的规律就会以旷达的胸怀对待一切。抱怨、困惑、彷徨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重要的是保持自我,为了将来更好而努力每一天。
那天我问他,自我到底是什么?他说,自我就是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它完全属于自己,不会被别人的诱惑所左右,也不会被别人的权威和恐吓所吓倒。过去,那些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奋斗牺牲的人,他们为着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奋不顾身地去战斗。在他们身上,自我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理想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而他们为实现社会平等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在今天显得更加珍贵了。
我于是就想到他的blog,虽然没有很多的人到那里去,他还是那么认真地写着每一篇文章,他说,我们既然要写blog就会面对读者,无论谁看了都应对别人有益,而不是有损生命的尊严。我很赞同,一如我先生,我也在认真写自己的blog,还是那句话,我只有一次生命,我愿意留下美好的一切。这就要保持自我,纯净的自我。
1.生命的追问 后记(1)
那一天编辑告诉我,作家出版社将出版一套共和国作家文库,我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也收入其中。在此,感谢编辑一直关注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再版了十几次。我也感谢读者,他们对这本书的喜爱让我感动。有一位父亲曾对我说,海迪,你知道吗?每晚睡觉前我都要给我的女儿读《生命的追问》;还有好几位妈妈也这样说过。我很高兴,书里那个童年的我和现在的孩子成了朋友。有一位年轻的军人寄来书让我签字,他说要把这本书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亲爱的她。还有很多志愿者让我在书上签字,送给自己帮助的病人。这本书的出版给我了数不尽的感动。
多年来,书中的二十多篇文章被选进了中小学课本和各种课外读物。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的读书节目中,一群中外小朋友一起朗读我的文章《口哨》,他们稚嫩的声音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在我的口哨声中,窗外小树的叶子绿了,又黄了。在我的口哨声中,树叶飘落了,窗外的白雪盖满了大地……
疾病总是袭扰着我,不分昼夜,而我写作着,也不分昼夜,在写作中病痛消解了,我眼前是无边的海,思绪如同一排排美丽的浪花不断涌来,当一个个文字凝聚成《生命的追问》的时候,我感到了无限欢欣。在这次修订时,我增加了几篇近年写的文章,比如《关于活着》、《麻雀喜鹊和山雕》、《我的精神之恋》等等,我愿意与读者分享生活,无论是友谊、爱、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
在此,我要将这本书献给我的祖国,尽管经历风雨,走过坎坷,我一直都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她……
海迪
2009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