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瑞玫露,调神饮

    法柱峰东面的路与西面不同,并不呈现出有规律的三十六弯,就是一条沿着山势的蜿蜒小径。这里的树木植被与山那边也有所不同,可能地气环境以及朝向的原因。像这种洞天福地中当然分布着不少药田,种植着世间罕见的奇花异草,但大片的地方就保持着原始的千年风貌,生长着外界几乎已经绝迹的珍贵名木。

    比如几人合抱粗的古檀仍然绿意葱茏,在法柱峰东面成天乐就看见了不少株。他还发现这里有很多可炼制灵药的奇花异草,并非是单独开辟药田特意成片的种植,而就是散布在各种不同的野生环境里生长。

    在法柱峰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处很大的平缓山坡,绿树掩映中楼阁房舍依山而建,就像隐藏于深山不为人知的宝刹宫观。这里是正一门弟子平常聚集习法之处,也是他们参加门内各种交流活动的地方。成天乐在此接连遇到了几十位正一门传人,他们纷纷稽首彼此见礼。

    在一座幽静的小院外,站着两名中年道士,履世上前行礼打了个招呼,便把成天乐领进了院内,见到了和曦真人。这位前辈形容看上去不过四十多岁,长得白白胖胖没有留胡须,弯弯的眼梢翘翘的嘴角,不笑都像在笑的样子,样子非常和蔼可亲。

    和曦真人听见院外的通报,就已经站起身走到门口笑呵呵的拱手,成天乐等人赶紧站在门槛外躬身行礼。这位前辈摆袖道:“都进来坐着歇会儿吧,三位小道友,你们一大早就赶到了青漪湖。然后又翻过了法柱峰来到这里,一定都累了。”

    成天乐:“不累不累。一点都不累,在这仙家洞天只觉神清气爽。越走越有劲,怎么会累呢?”

    和曦笑道:“别人还好说,但是成总一定不太轻松,你在山那边已经见过我和光师兄了吧。那题心之壁,确实不好落笔啊!就算不累,现在也该渴了饿了,都坐下来喝一杯。”这位前辈隔着一座高峰,竟然很清楚山那边刚刚发生的事情。

    有一名小道童端来五个杯子,成天乐看见这杯子时怔了怔。并不是什么传世的名贵古瓷,而是精致又简单的玉杯,竟然已炼化为法器。杯中装的不是水,也不是茶,更不是酒,而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饮料?

    此饮微微呈淡紫色,清澈透明不带任何杂质,以神识感应其物性也是如此纯净,散发着透人心脾的清香。就连那半透明的玉杯也微微映透出淡紫色的光泽。和曦真人端杯道:“也到午饭的时间了,各位远道来拜山恰好走到我这里。山中条件简陋,此杯瑞玫调神露,既代茶亦代酒代餐。请用!”

    成天乐是来拜山的,又是一派之尊长,尽管是晚辈。在和曦面前也有座位,二人分宾主落座。其余弟子本应侍立一旁。但是和曦为人非常随和,招呼众人“吃饭”休息。于是履世、史天一、姜璋三人也都在两侧坐下了。

    成天乐举杯缓缓饮尽瑞玫调神露,他可是玄牝妖丹大成之修士,又服用过五枚陆吾神仑丹洗炼形骸,神气运转间自然擅化各种灵药。瑞玫调神露入喉而下,只觉形骸百脉形容不出的舒泰,全身一片暖洋洋也是一阵懒洋洋,舒服得简直想伸懒腰。

    他还真的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舒展形骸神气,感觉立时神清气爽。他在题心壁前写下那一篇法诀并与和光问论,确实消耗很大,假如在路上没有完全恢复的话,此刻饮下这杯瑞玫调神露,只要定坐调息完全化转了药力,也该精气神健旺如初。

    和曦正在笑眯眯的看着诸位晚辈端杯,履世等人的神情都有些凝重,却忽见成天乐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就像吃饱了发饭晕的样子。他不由得微有些发怔,紧接着眼中流露出惊诧以及赞叹的神色。这瑞玫调神露可不是凡品,但它的药性绵和不伤人,普通人也可以饮用。

    只是普通人饮此露,若无高手帮助化转吸收药力的话,可能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吸收灵效,而且这几天确实不用再吃饭了。而修士饮露,更知其灵效珍贵,想完全化转吸收也需凝神入定运转神气一段时间。可是成天乐倒好,缓缓一饮而尽,片刻之间就完全搞定了!

    又过了约一盏茶的功夫,履世与史天一才先后长出一口气缓过神来,而姜璋仍然坐在那里凝神入定连眼睛都闭上了。史天一叹道:“今天真是托成总的福,我来了正一三山好几次,还是第一次饮到这瑞玫调神露。”

    履世笑道:“史道友正好赶上饭点了,这也是机缘,你今天不也是第一次去了题心壁吗?”

    和曦也问道:“史道友在题心壁前,听我和光师兄讲述了题龙山祖师往事,不知有何感触?”

    史天一欠身答道:“感慨万千,一言难尽!”

    和曦收起笑容微微点了点头:“我理解你的感觉,三言两语确实说不清楚。你进正一三山,羡慕正一门千年气象传承兴旺,我都看在眼里。但道友可知我师尊守正真人当年,那一代守字辈弟子曾有几人?”

    史天一:“晚辈确实不知。”

    和曦答道:“只有他一人!”

    “啊?正一门守字辈弟子,居然只有守正前辈一人!”连成天乐都忍不住插话惊呼。那边的姜璋终于回过神来,一脸陶醉的神色,紧接着又被众人的谈话所吸引,他不敢乱插嘴,只有瞪大眼睛凝神而听。和曦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讲述了正一门的一段往事——

    和曦之师,正一门的前任掌门守正真人,生于清同治元年,曾于光绪年间考中举人,在当代人看来已经是古人了。和曦并没有见过师祖,当他拜在守正真人门下时,其师祖已坐化,但他还见过五位师叔祖。至于再晚一代的泽字辈弟子,都是见过守正的,却无人见更过上一代前辈。

    守正于新世纪的二零一零年飞升成仙,在世总计一百四十八年。这位老前辈经历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乱世动荡与各种纷争,那一度也是最为黑暗与令人绝望的历史年代。

    正一门守字辈只有这一名传人,守正拜师入山的时候,连他的师尊在内,正一门上代弟子共有十人。那是千年以来正一三山中修士最少的时候,两代正式门人总计只有十一名。

    当时有十位前辈在世,却只收了守正这么一个徒弟,“守正”这个法号看似简单却大有深意。不是他们不能收更多的弟子,但乱世之中这几位前辈确实已身心俱惫,如今虽不能确知他们的一生有着怎样的多舛经历,但也可以去想象。他们晚年则隐于山中清修,除了守护祖师当年立下的散行戒与共诛戒,已不愿多入红尘再问世事。

    在动荡的乱世中,人们看待世事的心境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眼光也太高了,总希望将一生的愿望都寄托在传人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想看中一个满意的传人就太难了,守正是独苗。另一方面,这一代前辈也一致认为,有守正在就足够了,足以在乱世中守护正一宗门。

    当然了,某方面也是因为守正成长得太快了,入门不到一年便破妄大成。这些前辈便乐得不再亲自收徒,而是让守正为师教授下一代和字辈弟子。守正和师父不一样,他一生有七名亲传弟子,先后为:和锋、和光、和阳、和曦、和霞、和尘、和卿。除了和锋是其师祖挑中的,其余六人都是守正从乱世中拣回山的孩子,根骨资质尽皆不凡。

    说到这里,成天乐又忍不住插话道:“守正前辈一百多年来,就收了七名弟子吗?”在成天乐看来的确太少了,他短短五年时间,小小的万变宗就有十八号人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将来的门下弟子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和曦答道:“传承贵在精专,那乱世之动荡可是你们这些孩子无法想象的。弟子要有守护宗门的大责大愿,而且能够证得了、担得起!”

    这话也很有道理,守正座下别的弟子且不谈,就如今山中和锋、和光、和曦这三位,任何人哪怕只能调教出一位来,就比那漫山遍野的乌合之众强太多了。再想想守正真人上代的十位正一门前辈,虽然只有守正这么一位传人,人家却能将千年大派发扬光大,而且本人一世修行也飞升成仙了,这是什么样的成就!

    见成天乐蹙眉而思,和曦又说道:“成总、履世、天一、姜璋,你们都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史天一说道:“可我一直觉得,这世道不是很好啊,虽宣称太平盛世,我看只是粉饰太平。”

    和曦微微一笑:“也许吧,你说的话有道理。但你还能神清气爽的坐在这里,抱怨世道种种,就是历史年代的幸运了。你没有经历过另一种年代,感到无力挣扎看见的全是绝望,如果内心中的信念支撑,立身世间就会被绝望吞没。

    当然了,你们有你们的时代,有你们的困惑也有你们的幸运,还有更多你们要去解决的问题。比如成总立万变宗,开千年以来昆仑修行界气象之先,也是因为如今世道新的趋势潮流。成总当初可能无心,但如今已是有愿,贫道也乐见其成。”(未完待续。)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