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这完全是…上位者的作派。

这小姑娘。难道是在慈宁宫呆久了的缘故?

赵啸脑子里这么想,心里却隐隐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太肤浅。

嘉南郡主,就像一个谜宫,她所表露出来的和她心里深藏的相比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她是怎样的,只怕是太皇太后、镇国公也未必知道。

赵啸觉得自己现在犹如面对着一座宝山,想办法找到进入宝山的途径,小心翼翼地探寻,最后得到掩埋在地底的瑰宝…那种只有一个人知道的隐秘,让他跃跃欲试,蠢蠢欲动。

金宵也好,邓成禄也好,都不足为惧。

重新的是嘉南郡主,她是怎么想的。

只要她同意了,这门亲事就成了。

不然当年曹太后早就下旨将嘉南郡主许配给了曹宣,哪里还能等到今天太皇太后亲自为嘉南郡主选婿。

赵啸笑着对太皇太后道:“听说太后娘娘身体违和,皇上要去万寿山探望太后娘娘,这几日都不在宫里,宫里也很冷清。我从福建过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家奴,大鼓说得还不错。要不让她们进宫来给您唱两天大鼓?”

太皇太后闻言不由皱眉,道:“你们家还养这种家奴?”

赵啸很坦然地道:“我们家来往应酬多,不仅养了唱大鼓的家奴,还养了唱昆曲和唱南戏的家奴。我母亲很喜欢听戏,我从小跟着,也很喜欢听戏。不过如今年长,这些都是场面上的来往,倒很少有时候静下来欣赏了。这不就想借着您的东风也跟着歇息两天吗?”

邓成禄不由在心里暗骂赵啸狡猾。

他肯定是在家里养戏班子,知道太皇太后会去查他,这道坎绕不过去,索性自己说出来,在太皇太后面前搏个“君子坦荡荡”。

可恨自己从小就言短,想说什么也不说不出口…

他低头猛地喝茶。

姜宪在心里暗暗叹气,示意情客照顾邓成禄一下。

情客几不可见地颔首,悄悄地吩咐给邓成禄续杯的宫女不要再给邓成禄续茶了。

金宵看在眼里,心里很是着急。

家在京城就这点好,常来宫里给贵人们请安,有什么事也有人照应。

看来,他总是这样呆在边关也不行啊!

金宵长长地透了口气。

那边太皇太后面色渐渐和煦。

赵啸心弦微松,继续笑道:“不知道太皇太妃喜欢些什么?我若是有机会寻了,也好哄您老人家笑一笑。”

太皇太妃就抬眉对太皇太后笑了笑,道:“我进宫就和太皇太后一块儿,这么多年了,喜好也差不多。”

“那我后天就送了那两个家奴进宫,”赵啸打铁趁热地笑道,“明天皇上去万寿山,怕是要来慈宁宫辞行。”

第129章 支招

连着两次提及皇上的行踪,那就不可是随口聊聊了。

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对视了一眼,慢慢地捻了捻手中的珠佛,沉默起来。

赵啸也不说话,静静地喝着茶。

一时间屋里的气氛有些凝重起来。

金宵看着眼睛珠子微微转了转,笑容就扬在脸上,打破了屋子的寂静:“太皇太后,京城大鼓是怎么唱的?我还从没有听过。从前我们那里有人娶了江南的媳妇,唱评弹,弹的是三弦,京城大鼓,是不是用打鼓?是哪种鼓?应该不大吧?不然也不好带进宫来。肯定也不是腰鼓那样的,不然就不会另取个名了…”

太皇太后没有作声。

太皇太妃看着只好笑道:“不是西北的大鼓,西北的大鼓,那是舞狮用的。京鼓就这么大,”她比划着,“也有三弦伴着,所以要两个人…”她尽心地解释。

邓成禄此时也回过神来,在一旁暖着气氛,对金宵道:“我们这里也有唱评弹的,不过他们说的是吴语,不太听得懂。江南籍的人家有喜事的时候喜欢请了去唱,有几家还特别的有名气,我曾经遇到过。不过当时没有注意,不知道叫什么。若是金大人感兴趣,我去帮你问问。”

明明知道太皇太后不喜欢,就是赵啸都干整撇清了,你还问我喜不喜欢。你这不是想帮我问问,是想推我入坑吧?

金宵腹诽着,面上却丝毫不露,笑道:“我也听不懂那些人唱的是什么啊!我自幼在西北长大,家里又是行伍出身,舞刀弄枪的见的多,这听曲唱戏还真不是太懂。家里也管得紧,不让做这些…”他原本想指桑骂槐地多说几句的,转念想到在座的就没有一个是糊涂人,他要是说过了,反而让人觉得居心不良,还不如就这样半遮半掩地说了就罢手。“不过,我听人说邓世子的读书得很好,已经过了院试,还准备继续下去吗?”

邓成禄知道,京城里很多人见他读书都说他傻。他是功勋后代,不是世代耕读世家的子弟,他自幼被立为世子,就算是考中了状元,也是要继承爵位的,不可能走仕途。这样刻苦地读书,只会惹了人笑话,觉得他不本份而已。

可他偏偏启蒙之后就特别的喜欢读书,去参加科举也不过是想知道自己到底读得怎样了…

他不由看了姜宪一眼,喃喃地道:“以后自然不会再去参加科举了。秀才还好说,举人三年才三百余人,占了别人的名头又不入仕,太不把科举当回事了。很多人十年寒窗苦才有个这样的机会。”

姜宪暗暗点头。

邓成禄虽然像个小白兔似的没经过什么风雨,却心地善良,本性纯厚,难怪他能入选。

金宵颇为赞同邓成禄的做法,和他说起武举的事来。

屋里又热闹起来。

太皇太后突然道:“那就这样决定了。赵啸,你后天把人带过来吧,我没事的时候正好听听。”

赵啸忙笑道:“那可是她们的福气。知道能进宫给太皇太后唱大鼓,只怕几天都睡不着。”

太皇太后笑了笑,对赵啸就没有刚开始那么热络了。

赵啸也不放在心上,依旧笑语殷殷地哄着太皇太后开心。

眼看着到了午膳的时候,太皇太后客气地留他们用膳,三个人知情识趣地恭敬婉拒,出了宫去。

太皇太后也不瞒着姜宪了,直白地问太皇太妃:“你觉得哪个好?”

这种事谁敢随便建议?

“我瞧着都好。”太皇太妃迟疑道,“要我挑一个,我还真挑不出来。要不要让镇国公夫人也进宫来看看。”

太皇太后徐徐地点头。

姜宪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

但她也不好问,只能大家瞎子吃汤圆,各自心里有数。

等姜宪走后,太皇太后就和太皇太妃说起自己的困惑:“皇上待保宁格外的不同,想必赵啸也听说过了,可他还是执意要送家奴进宫,你说,他这是在告诉我们他不怕和皇上对上呢?还是想提醒我们保宁的婚事最大的阻碍就是皇上,让我们趁着皇上的心思全都在那个庶长子身上的时候快点把保宁的婚事定下来呢?”

“您老人家都想不透的事我怎么想得透呢?”太皇太妃犹豫道,“要不,我们试试他?”

“怎么个试法?”太皇太后道。

只要赵翌不罢休,不管谁娶了姜宪,都要面对皇上的阴阳不定。

这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太皇太妃想了半天,道:“要不,我们把这件事跟三家都说清楚了…也免得到时候赐了婚对方不敢悔婚却冷落保宁的好!”

太皇太后担心道:“要是这三家都打退堂鼓呢?”

“那就再给保宁选一家好了。”太皇太妃觉得这个比较重要,道,“原本不是只选了安陆侯世子和金将军吗?赵啸也是自己跳出来的。这三个人无论是人品、家势、相貌都是万中选一,可男人也不能只看相貌、家势,只要人品好,其他的不一定要强求。我就不相信,就选不出一个和保宁相配的。”

太皇太后思索着,好一会儿才下决心道:“那就照你说的,这三个人要是不行,我们再挑。总之,要在皇上大婚之前把这件事定下来。”

太皇太妃闻言欲言又止。

太皇太后见了很是不悦。

太皇太妃忙道:“我看保宁的婚事,您应该知会曹太后一声。她肯定不愿意保宁嫁给皇上。有她从中做梗,保宁的婚事肯定更顺利。”

“是啊!”太皇太后听不禁击掌,道,“我怎么把她给忘了!你说得对,这件事就这么办!”

两人欢欢喜喜各自歇息。

第二天,赵翌果然前来辞行。

太皇太后态度冷淡,照例问了问他的吃穿用度,生活起居。

赵翌的兴致却很高,不仅没有感受到太皇太后的异样,还兴致勃勃地邀请太皇太后天气还暖了和他一起去万寿山探望曹太后。

有婆婆去看儿媳妇的吗?

都是曹氏,教得孩子一点规矩也没有!

太皇太后在心里吐糟,原本想一口回绝,转念想到昨天太皇太妃和她说的话,立刻就改变了主意,笑道:“如此甚好!我和你母亲也有些日子没有见着了。”

赵翌没有想到太皇太后这么爽快地就应下了,他非常的高兴,忙喊了小豆子进来,让他去钦天监挑日子,安排太皇太后去万寿山串门。

第130章 千秋

太皇太后想早点把姜宪的事定下来,道:“也不用那么正式,就三天后好了。到时候保宁和我一块去。我还是在保宁出生的前一年去过万寿山。”

自从姜宪出生,太皇太后为了照顾她,再也没有出过京城。

赵翌高兴地去安排了。

太皇太后却在私底下和太皇太妃冷笑:“我看他这么急切,恐怕是想去看方氏吧?”

太皇太妃闻言面色也有些不虞,低声道:“曹太后还留着那位吗?这样要是传了出来可怎么好?”

太皇太后不以为然地道:“它些日子不是各地封疆大吏都进了京吗?我看曹氏纵然想处置方氏可能也会等到这些事消停下来。我听阿瓒说,皇上让那个福建总兵李长青做了山西总兵。”

太皇太妃也是宫里的老人了,何况她进宫的时候就服侍着太皇太后,两人也是经过很多事的人,比寻常的后宫嫔妃多了几分见识。

她一听就知道这是曹太后和赵翌做了交易,说不定赵翌让步就是因为方氏还被曹太后捏在手里呢!

只是可惜了保宁。

如果没有这桩,她安安稳稳地嫁进宫里,做个皇后,她们也不用替她操这个心了。

“但愿曹太后最后不要弄巧成拙。”太皇太妃感叹道,“方氏这么大的胆子,只怕也不是个好相下的。”

“不管怎样,她难道还敢向外宣称赵玺是她生的不成?”太皇太后不屑地笑,“你看看他给那孩子取得名字,‘玺’,国之重器。有这样给庶长子取名的吗?我看他是被那方氏迷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这就和他娘是一个得性。想当初,先帝给辽王取名‘翊’,给皇上取名取名‘翎’,结果她觉得‘翎’不好,非要取名‘翌’…最后还是内阁议事,让皇上叫了‘翌’。皇上登基后,辽王上书要改名字,她却不阴不阳地说这名是先帝所赐,改了不好…她这是要辽王日日夜夜寝食难安呢?她惯会用软刀子杀人了。秦贵妃另外几个孩子不就是这样没的…如今皇上也跟着曹氏有样学样,我看以后他生了嫡长子给取个什么样的名字…”

太皇太妃不好评论,只能劝太皇太后宽心,说起了明天请人进宫大鼓的事:“您看要不要请几位命妇进宫?”

“请镇国公府夫人和亲恩伯夫人就行了。”太皇太后沉吟道,“保宁的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别这个时候被人传出些什么不好听的就烦人了。”又想了想,道,“让白愫也过来玩一天。他们姐妹有些日子没见着了。我也想看看掌珠有没有受委屈!”

太皇太妃笑盈盈地应“好”,亲自去吩咐孟芳苓让人给三人派送贴子去。

镇国公夫人是知道她进宫做什么的,等到姜镇元回府,就拿了这几日打听到的消息去见姜镇元:“赵啸除了听戏,倒没有什么其他不好。就是靖海侯赵廷,自夫人去世之后也没有续弦,只是提拔了夫人在世时给他抬的一个姨娘管家,保宁要是嫁过去,没有婆婆,还是宗妇,可以立刻接手管家。

“安陆侯家就不用我说了。

“老安陆侯在世的时候擅长打理庶务,京城里的这些勋贵算起来,他们家是数一数二的富足。安陆侯又是个老实厚道的,什么花花心思都没有,和安陆侯夫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家里是连个小妾通房都没有的。出入都很是谨慎。两个孩子也都教得好,又听话又懂事又孝顺。安陆侯夫人虽然不想让邓成禄娶保宁,可架不住邓成禄那孩子喜欢保宁,苦苦求了安陆侯夫人来我们家提亲。

“千金难买心头好。保宁又不是那不懂事的孩子,安陆侯夫人性子温婉,家风也好,保宁嫁过去吃不了亏。

“倒是那个金宵让我吃了一惊。说起来他们家也是行伍出身,金家兄弟六个,他是嫡长。这都不说,家里居然管得十分严厉,小的时候身边服侍的都是大个十岁的丫鬟,孩子们大了就全是小厮。家里的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没一个出入烟花之地的。难怪他们家听了消息敢来求娶嘉南的。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