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却和刚出嫁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太皇太后不免有些忌妒,私底下和太皇太妃道:“你说保宁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也连着生三个儿子呢?”
太皇太妃抿了嘴笑,道:“您这也太贪心了!有谁像保宁这么有福气,儿子聪明又健康,夫婿一表人才又能干。你小心犯了贪念!”
“呸!”太皇太后笑道,“大过年的,怎么能说这话。”说完,不由和太皇太妃感慨起来,“我记得安国公府的太夫人比我还小两、三岁的样子,怎么说不行就突然不行了呢?”
人上了年纪,就特别听不得丧事。魏氏千里迢迢地赶回来探望祖母,就是因为安国公太夫人已卧病多时,据说挺不过夏天了。
太皇太妃想着那安国公太夫人自嫁人之后就从来没有过过一天的安生日子,不禁也为她伤心。
两人就决定过了节后每逢初一、十五开始吃斋。
姜宪觉得两位老人家年事已高,吃斋毕竟有伤身体,劝了几次,但两人主意已定,任她怎么说都没有用。
三月初三那天,安国公府太夫人病逝了。
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不免都落了泪。原来的那些恩怨也清了,太皇太后让印霞送了一对太皇太妃亲手写的挽联过去。
魏氏磕头谢了恩。
知道安国公府大势已去,娘家再也没有能支起这个家的人。
为了不卷入娘家的那些纷争里去,她给祖母守了头七就带着孩子启程回了榆林。
第1000章 两年
太皇太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心情不好。
姜宪和白愫少不得要常进宫去陪伴。
好在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欢喜的事。
过了端午节,左家派人来报喜,说是李冬至于四月二十八生了次子。
姜宪自然是很高兴,准备了很多礼物派阿吉送了过去,郭氏甚至特意发了封信来,说起何夫人的欢喜。
李谦这边的事情也很顺当。
因去年的那些政令都有了好结果,今年他借了都察院的名义派人四处巡查,要求各地府衙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征收赋税,不得多征或是少征。
等到了夏天,江南那边暴雨连连,嘉兴、湖州、淞江都受了灾,一时间粮价飞涨,逃难的人到处都是,反倒是北方因各地官员都怕被李谦揪了典型,成了杀鸡儆猴里那只被杀的“鸡”,因此个个都战战兢兢的,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不仅又是个丰收年,各地还很安定,就连匪患都不多,百姓们都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和江南的喧嚣完全不一样。惹得很多江南商贾跑到陕西等地买粮。
皇城根下的百姓向来就喜欢议论议论朝政,不多时,酒楼茶馆就编出许多的段子来,讲李谦怎样会治理朝政,朝廷南下之后继续没粮吃,如今求着李谦南下,拜相入阁,要让李谦来做阁老。还有些则编出什么朝廷不过是在金陵设了一个行宫,如今江南不太平,皇上、太后和那些朝中显贵们马上就都要回京城来了。
百结和情客听了笑得不行,回来讲给姜宪听。
姜宪又讲给白愫、石氏等人听。
白愫少见的有些幸灾乐祸,道:“活该!当初我们家国公爷就劝汪几道等人不要轻易南下,结果他们不听,现在好了,这是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在帮我们呢!”
她这话说了没几天,福建和两广就有大量的倭寇上岸抢掠,赵啸从金陵紧急赶往福州抗倭。但由于福建和两广这些年来都以赵啸马首是瞻,他人在金陵,好些将领没有得到指令,应对起倭寇来不免有些畏手畏脚的,以至于福建和两广有很多地县州失守,战火一时间波及到五十几个县,六、七个州府,百姓死伤无法估算。
靖海侯府还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败仗。
赵啸回到福建后立刻重整山河,到了十一月,各地的战乱都陆续平息下来,可很多地方也已十室九空,死去的人活不过来,活着的人伤心欲绝,白纸纷飞,新坟遍地,十分的萧条。赵啸又捉到几家与倭寇勾结的大商贾,请了朝廷的旨意,全部收没家产不说,或是流放千里,或是抄家问斩。有那不服的,从福建徒步至金陵喊冤,写了血书挂在城墙上,全家碰死在衙门前,局面一直乱糟糟的。
几大书院的士子又纷纷上书,有人觉得乱世当用重典,有人却觉得赵啸凶狠暴烈,不宜为官,还有人则说赵啸是在打击异己,想独掌海上贸易。
直到次年的五月,赵啸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老天爷却好像格外的垂青李谦。这两年北方风调雨顺,庆格尔泰屡战屡败,不知道是谁提醒了他,他突然改变策略,派了人来和李谦和谈,要求开放榆州和大同两处的边市,彼此和平共处,永不再战。
李谦觉得这样也不错,写了奏折给赵玺,希望朝廷能同意和庆格尔泰签署议和协议。
汪几道这两年被赵啸折腾的有气没地方撒,接到了李谦的奏折冷笑连连,道:“历朝历代,哪份协议是遵守了的?!他是不是这几年在北方呼风唤雨的,就自以为天下第一,不知道轻重了?!”
李瑶和左以明都没有说话。
因为朝廷上的事,两人和汪几道几乎是公然撕破了脸。
已经十三岁的赵玺还没有亲政,但已感觉到了这种局面的微妙,并不想打破这种平衡,有时候帮着汪几道说话,有时候帮着李瑶说话。
此时他静静地听着,觉得还不是自己说话的时候。
汪几道见了就越发的嚣张,冷笑道:“我听那些去北方的商贾说,过了长江,除了路引,还要拿到京城守备发的过境文书,不然就不能在北方随意走动,更不要说经商了。他李谦这是要做什么?想做那无冕之王不成?”
这件事赵玺也听说了。
他不安地欠了欠身。
从前他最信任的人就是李谦,可这几年来李谦对他却不如赵啸恭敬,也不像赵啸那样亲昵,他心中隐隐有些忐忑,怕时间长了,李谦想自立为王。
他看了左以明一眼。
左以明一直观察着赵玺的举动,见状虽然看上去不慌不忙的,实则心里已有点惴惴,道:“汪大人这是又要乱扣帽子了!前些日子还说靖海侯想一家独大,这几日又说临潼王要做无冕之王。也不知道两位肱骨之臣要怎样讨好我们的汪阁老,汪阁老才不会在皇上面前随意攻讦他们?也难怪我听别人说,北方的官员到了江南,不去拜访汪阁老就做不成事。恐怕在北方的官员心目中,不给汪阁老府邸递帖子,就算是白来了一趟金陵了!”
言下之意,是指汪几道贪墨。
他还从来没有这样直白地指责过汪几道。
汪几道气得脸色通红。
赵玺也听说过这个传言。
说是汪几道家的门房是按着官品收红包的,若是红包的数额不对,是不给递帖子的。
他有点想换了汪几道。
却没有合适的人选。
他看了李瑶一眼。
李瑶这个人有本事,也会处理关系,就是有时候脾气太硬,若是让他当了首辅,只怕自己指使不动。
赵啸倒是好,力挽狂澜,可就是身份不好,是皇室宗亲,又是以功勋子弟的身份出仕的,没办法做阁老。
左以明他从前也考虑过,但左家和李家是姻亲…他总觉得不放心。
不过,这些他都可以慢慢考虑,反正都是他亲政以后的事了。
想到这里,他就想起赵啸昨天进宫和他说的话。
皇上是否能亲政,最主要的是看是否成了亲。
成了亲,就是大人了,就可以提亲政的事了。
但娶谁,就成了很要紧的事。
韩同心虽然不是摄政的太后,却时不时地闹上一场,插手朝政,和蔡如意一起吃喝玩乐,逍遥得很,从来不曾提过他的亲事。
他怀疑韩同心和曹太后打着一样的主意,并不想让他成亲,这样就可以拖着不还政给他。
赵玺也曾怀疑过赵啸跟他说起这件事的初衷。他甚至开玩笑地道:“若是侯爷有合适的人选,不妨和简王商量商量。”
这两年还好有简王约束着韩同心,不然韩同心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的笑话。
第1001章 盼着
谁知道赵啸却想也没想的就拒绝了。
不仅如此,他还很委婉地对赵玺道:“皇上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却素来持重稳沉,臣看了很是欣慰,就盼着皇上亲政之后领着臣等收拾乱局,重振河山。有些事,臣不说,皇上心里也应该明白。北人直率坦荡,南人却千回百转,说的未必就是心里想的,皇上要想在南边站住脚,需要下很多的功夫。皇上的婚事,既关系到后宫的安稳,也关系到朝廷社稷,臣担心皇上,这才多嘴说了一句。还请皇上不要责怪才是!我并没有什么人选,只是想着先帝早早就去了,很多该安排的事都没能安排上,皇上一个人,若是能有个人相伴,皇上欢喜,臣等也高兴。”
赵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为他着想的话,他顿时心中一暖,忍不住道:“若是还在宫里时,这件事还可以和太皇太后商量商量…”
如今他孤家寡人的,难道还让他去跟韩同心讨着要成亲不成?
落在那些有心人眼里,十之八九会觉得他这是要亲政!
韩同心知道了,还不得闹个天翻地覆啊!
赵啸闻言沉思了片刻,道:“若是皇上信得过我,不如让我去跟简王说说如何?”
赵玺面露感激之情。
赵啸就抽了个时间去拜访了简王。
简王知道他的来意之后非常的惊讶,道:“皇上今年才虚岁十三,用不着这么早成亲吧?怎么也要等到皇上十六岁。这亲事,慢慢看着就是了!”
赵啸无功而返。
赵玺却在心里算着他什么时候才能成亲。
阿福则在私底下嘀咕:“皇上的婚事又不仅仅只是为了开枝散叶,简王这么说,是不想皇上早点成亲吧?不然皇上亲政了,还有他简王什么事?你们是不知道,我听说那简王世子到了江南之后就沉醉温柔乡里乐不思蜀了,还和江南一些名士争风吃醋,名声坏到了极点。大家不过都是看在简王的份上,当不知道罢了。不说别的了,我们皇上亲政了,就容不得简王世子这样胡闹。皇上的婚事,简王自然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说不定等到皇上十六岁的时候,他又说皇上年纪还小,要等到及冠呢!”
自有人把这话传到赵玺的耳朵里。
赵玺思来想去,还真觉得很有道理。
他偷偷地找了个女官去探韩同心的口气。
韩同心压根就没有想过赵玺的亲事,在她看来,赵玺还小,最少也要等到十五、六岁了才应该说亲,而且赵玺是皇上,看中了什么样的女人娶不来,根本不用着急。但那女官的话提醒了她,她仔细想想,自己和赵玺毕竟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现在赵玺不能亲政,自然要听她的,等到赵玺亲政了,她未必就能管得住这个儿子。
她想到家里的几个侄女,随口就说了句“皇上就算是要娶妻,那也应该从韩家的女儿里面挑一个才是”。
那女官笑盈盈地应“是”,把韩家的闺女狠狠地夸了一顿,直到韩同心面露笑意,这才长吁一口气退了下去,思忖着,还好今天蔡如意不在宫里,如果蔡如意在宫里,只怕早就识破了她的心思。
想到这里,那女官站在院子里发了会儿呆。
那蔡如意也是个奇人,一年四季带着儿子住在太后的行宫里,就连靖海侯人在金陵时也不回去和自己的丈夫聚一聚,那赵建童也不小了,她也不让儿子避避嫌,这行宫里的女人一辈子就在这块方寸之地讨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小心思,这若是闹出什么丑事丑闻来了,孀居的太后的名声也会跟着受损,太后怎么就不想想这其中的厉害呢?
不过,如果太后知道这么想,也许就不会被蔡如意牵着鼻子走,蔡如意说什么是什么了!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背着人悄悄地去回了赵玺。
赵玺听了差点没忍住把手边的茶盅给扫到地上去。
韩家几个姑娘里除了最小的七小姐是嫡出,其她的都是庶出。而这位七小姐今年才五岁。
难道让他去娶一个比自己小九岁的小姑娘?
那内宫的事务岂不是还继续掌握在韩同心的手里?
说不定这正是韩同心的目的!
或者是让他娶个韩家旁支的嫡女?
念头闪过,他气得脸色发青。
他是正正经经的皇家贵胄,韩家算什么东西?要不是娶了东阳郡主,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的角落里刨土吃呢?什么时候轮到韩家来挑剔他了?父皇怎么就没有娶嘉南郡主呢?
如果是他,就算是先斩后奏,也要想办法把嘉南郡主娶到手。
镇国公府姜家才是真正的功勋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