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记前史,一套厚厚的《十六朝简史》到此收笔,顾夕颜却掩卷巧笑。
李朝阳,李朝阳,天下间哪有那么多的巧合……那个五百年前兴起的基督教也要抽空去拜访拜访才是,说不定,又有什么有趣的发现也不一定哦!
墨菊隔着竹帘又向里面望了望,二姑娘这次闭着眼睛倚在秋香色的大迎枕上,嘴角含笑,整张脸如幽幽生辉的白玉般透着让人舒心的光华。
杏红跟在后面小声地问墨菊:“还在看书吗?”
墨菊摇了摇头:“好像睡了!”说完,轻轻地撩开了帘子,蹑手蹑脚走了进去,将一床薄薄的七彩绢绸夹被盖在了二姑娘的身上,复又蹑手蹑脚走了出来。
闭着眼睛的顾夕颜美目微张,又轻轻合上。
看了一天的书,她的确累了。
太阳渐渐偏西,屋子里的光线一点一点地被黑暗蚕食。顾夕颜再张开眼睛的时间,屋子里已是一片暗黑,她睁着眼睛,半刻后就适应这样的光线。
李朝阳,最后在剑南郡的旧皇宫失踪了,和那个叫沈希言的一起,是阴谋,还是另有隐情……不管怎样,这个前辈都值得尊敬。做了皇帝,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剽窃的那样彻底,还能生产出玻璃、水银镜这样方便日常生活的东西,也能造出织机、海船这样复杂的机械……真是个天才!
他以前到底是干什么的呢?理科博士?文学爱好者?大商人?……
顾夕颜一边假设,一边否认。自己是读中文系的都背不全一本《诗经》,更何况海船这样需要极高技艺和创造力的东西。而现,这个叫李朝阳的人创造了这一切,改变了夏国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最主要的,还是他为这个古老的帝国加入了新的文化……
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吧!
顾夕颜微笑着。
自己的位置又在哪里?
第二十章 盛京秋夕(上)
夏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帝国,以农为本,象征着播种和丰收的传统节日迎春和秋夕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有意义。
迎春节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它标志着严寒的结束,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播种的季节到了。迎春节的前三天,天子开始斋戒,到了迎春日,还要亲自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到祈年殿祈春,祈求全年风调雨顺。
但在民间,八月十五的秋夕节更受欢迎。在火耕刀种的年代里,秋夕代表着丰收,只有丰收了大家才可能度过漫漫的寒冬,继续生存下去。所以每当秋夕节来临之时,大家都会大肆庆祝一番,这也是在寒冬前最后族人相聚的机会。这一天,也是掌管生育和姻缘的月神娘娘的生日,家家户户还会设香案摆祭品为月神娘娘庆生,希望它能保护家族人丁兴旺,平安顺利,繁荣昌盛。每年的这个时候,官府就会组织灯会,一些杂耍艺人也会在集市上表演舞火龙、采莲船、砌宝塔等传统节目,教坊还会选一名绝色美女扮演月神娘娘进行游花车,平常一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士族闺秀们也会放下矜持,和贫家小户的姑娘们一样出门游玩、观灯赏月。这一天还流行把自己的心愿写在灯上到河边去放天灯,祈求月神娘娘能给自己牵一桩好姻缘,结了婚的妇人也喜欢放天灯,希望月神娘娘能看到自己的祈求,保佑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或是生育男嗣为夫家开枝散叶……当然,这也是才子佳人偶遇的好机会,因此而促成了不少的好姻缘。有一曲流传甚广戏剧《花亭会》就是以此为蓝本进行创作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狂欢的节目。
这些都是顾夕颜在那本《绿轩夜话》中看到的。
熙照皇朝的现在,有点像历史上的明朝中叶,虽然商业贸易活跃,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统者下意思地限制下,商人的身份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迎春节通常他们是没有资格出席或是参加的,这样,不分男女老幼尊卑普天同庆的秋节夕就渐渐变成了身怀巨资的商贾们炫耀资本的好机会。他们常常会以家族的名义组织灯会或是杂耍班子进行表演,扩大声誉。所以虽然离秋夕节还有二十几天的时候,家里的丫头嬷嬷都在谈论着今年的秋夕节晚上的表演,谈论着去年谁家的花灯最新奇,谁家的杂耍班子最好看,去年秋夕节流行的是怎么样的衣饰,今年可能会流行怎么样的衣饰等等……顾府也开始大扫除,挂花灯,布置祭拜月神娘的祭品,府里各房的丫头嬷嬷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地收到秋夕节的秋裳。
顾夕颜已经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秋夕节的气氛了。
宋嬷嬷亲自来商量端娘顾夕颜秋裳的事:“……老爷上半年光是买欢陵进来就花了一千两银子,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了……库里还有一匹四季团花的绡纱,是前年的贡品,你看行不行?”
端娘听了的的确确吃了一惊,没想到顾府里的日子已经过成这样了,不禁问道:“一个小童,怎么花了一千两银子,这也是太……”
宋嬷嬷的神色间闪过一丝不自然,忙岔了话题:“我听柳儿说,姑娘这几天一直在看书,还没有歇会吗?”
端娘笑道:“姑娘年纪大了,比小时候坐得住了,更有姑娘的样子了。”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寒暄话,宋嬷嬷就告辞了。
顾夕颜在屋里也听了个只言片词,不停抚书沉思起来。
端娘进了屋,看见顾夕颜正倚在靠窗的大榻上发呆,又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顾夕颜复新翻开书页,夹着一张小纸条,写着几个简短的字,“黄昏,溶月斋树林”。这是丁执事的小童送来的。
要不要带个人去呢?毕竟是在古代,讲究的是男女授受不亲,万一……
吃了晚饭,顾夕颜还是决定一个人去。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伎俩鬼魅的事。
她吩嘱横月:“我到外面散散步。”
横月她们几个要等顾夕颜吃完了饭才开始吃饭,听顾夕颜这么一说,横月立刻放下碗要跟她一起去,顾夕颜笑道:“我只是在内院随便走走,还会丢了不成。”
她出了勿园,慢慢走进了树边的树林,到了角门处,果然是虚掩着的。
顾夕颜冷冷地笑了笑。
看样子,顾家的这些角门开起来也不是难事!
出了角门,小径上正有一个人长身而立,正是丁执事。
他听到响声回头看见顾夕颜,立刻上前恭敬地行了礼:“不知道姑娘找我有什么事?”
顾夕颜开门见山地问:“你常在外面走动,说说你听到的关于当今皇室的事。”
丁执事脸色微变,语气慎重地问:“市井传言,大都不符……”
顾夕颜打断他的话:“我又不是去立书写传,要它那么符合干什么?你直管说来就是。”
丁执事犹豫了一会,问:“不知道姑娘要问哪些事?”
顾夕颜问:“当今皇上有几位皇子?都有多大年纪?娶了王妃没有?……”
丁执事沉默半晌,才轻声地一一回答。
两个人的谈话持续了大约十来分钟,丁执事的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看样子,怕是宫里有什么消息传来,姑娘是想了解一下情况。
这样一想,两个人的谈话更加轻松。
两个人正说的兴头上,树林里传来一阵折枝断叶的声音。
顾夕颜和丁执事面面相觑,两个人非常有默契地收了声,互相点点头,各自散去。
顾夕颜刚走了几步,就听到一阵低低的求饶声,声音仓皇而悲切,好像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她不由好奇地四处张望,发现就在不远处的一片灌木丛中伸出了一双白嫩的小脚来,它正朝着天空乱登。
顾夕颜犹豫了一下,快步朝角门走去。
谁知道是些什么事呢?有时候装不知道,大家见了面还留着三分情,面对面的坐实了话柄,只能逼着大家撕破了脸做决定……
回到屋里,顾夕颜很快把这件事甩到了脑后,她躺在床上细细地在脑海里整理着丁执事的那些话。
熙照王朝的第十一位君主杨涛今天四十四岁,是当朝皇太后方氏和先帝的独生儿子,所以没有任何异议地登基为了王。按照熙照王朝的规矩,后宫配有皇后1名,妃子4名,嫔6名,婕妤9名、宝林18名、美人36名、选待若干名,可熙照的历任君主中没有一个将此名额填满的,当今皇上也不例外。他有1名皇后李氏,是凤国公的嫡女嫁过来的,2名妃子王氏和顾氏,顾氏就是顾朝容,王氏是皇太后方氏的亲姨侄女;1名嫔连氏,是顾夕颜母亲的堂妹,说起来还是顾夕颜的姨妈;1名美人吴氏,是皇上在当太子时的女官,江南湖州吴家的姑娘,还有几名选待。在熙照的历任君主中,不算是多,也不算是少的。他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还没有定太子。其中大儿子是吴美人所生,二儿子和大女儿是康嫔连氏所生,三儿子、四儿子和二女儿都是贤妃王氏所生,皇贵妃顾氏没有生育,最小的儿子和女儿都是皇后所生。五个儿子中老大、老二、老三都娶了王妃,老大生了3个儿子,老二生了1个儿子,老三生了5个儿子,四儿子去年和梁国公郑鹏飞的女儿定了亲,婚礼就定在明年的春天……
选妃?给谁选,皇主还是五皇子吗?
顾夕颜思忖着。
那嫁给了皇帝的顾朝容又算什么?怪不得说世上最龌龊的地方就是皇宫了……她不由得撇了撇嘴。
接下来的几天,顾夕颜埋头背那本《声韵启蒙》,她订了倒计划时间表,一定要在去崔宝仪那里上课之前把这本书背会。
很快,顾夕颜过秋夕节的衣裳做来了,白色的裹胸,宝石蓝色的高裙拽地石榴裙上整齐地散满一朵朵的团花,团花上用金银丝线勾勒出图案繁杂的忍冬花、百合花、莲花、石榴花和牡丹花,非常的漂亮。
端娘看着裙子却叹了一口气,大家的脸色也都不好,没有一个流露出平常女子见到新衣时的激动。
顾夕颜有点奇怪,把裙子拿在手里左看右瞧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顾夕颜装作偶然间地问起陪寝的墨菊,墨菊才忿然地告诉她:“秋夕节的衣裳是有讲究的,未出阁的姑娘要穿百花不落地花式的裙子,告诉别人这位是姑娘家。姑娘这裙子不合规矩。”
顾夕颜问:“非常不合规矩吗?”
墨菊犹豫:“也不全是。只有那些寒门祚户的买不起新裙也会互相乱穿的……”说到这里,她又觉得失言,赶忙转移话题,“要不姑娘那天穿我们从舒州带来的那件百花不落地的绡沙。”说着,埋头在衣柜里把那条裙子拿了出来。
顾夕颜只觉得眼前一花,真是百花不落地啊,没有一点缝隙,没有一片叶子,全是手工绣的大朵大朵的花朵,五彩缤纷,形态各异,像晚霞,像披帛,在幽幽的灯光下泛着绚丽的光华,显现出一种奢华的美丽。墨菊神色愉悦地说:“小姐,我们就穿这一件吧!”
顾夕颜抚摸着裙上凹凸不平的绣纹,沉吟道:“把它收起来吧,就穿夫人给的那件。”
墨菊失声道:“二姑娘……”
顾夕颜微笑着坚持:“就这样了。”
墨菊神色黯淡地将裙子收了起来,回头一看,顾夕颜眯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似的。她轻轻地喊了一声“二姑娘”,顾夕颜没有动静,墨菊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顾夕颜听到墨菊出去的脚步声后微微地张开了眼睛,望着屋子里那尊青花梅瓶发起呆来。
第二十一章 盛京秋夕(中)
秋夕节很快就要到了,在这之前,顾府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的事。
欢陵因为偷了顾老爷的一块砚台被夫人屋里的宋嬷嬷发现了,夫人作主将其仗毙了。横月墨香等丫头们当时都被宋嬷嬷叫到外院的去观刑,回来后大家都脸色苍白,战战兢兢了好几天才略略恢复了一些常态。
行刑的时候顾夕颜并不知道,事后才听说。
端娘很担心,商量顾夕颜:“那书是趁着还回去还是……”
顾夕颜眼宇间有点悲戚,沉吟:“只有欢陵一个人偷了东西吗?”
端娘奇道:“当然只有他一个人,胆子也太大了些。”
顾夕颜说“书不用还回去了。”
端娘不解,顾夕颜却呆呆地望着窗外葳蕤的大树发起呆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端娘心想:也是,欢陵已经死了,有什么只管往他身上推就是了。
大家受了告诫,说话行事要比以前谨慎得多,屋子里常常是静悄悄的,秋夕节的气氛也好像受到了一些影响。
秋夕节的前一天,宋嬷嬷来请顾夕颜,说是顾夫人要事叫她。到了顾夫人屋里,原来是为了秋夕节送节礼的事:“虽然说没有正式拜师,但崔大姑那里你还是要亲自去一趟,东西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让宋嬷嬷陪着你去。”
顾夕颜一一点头应下,又和宋嬷嬷去了崔宝仪那里。
崔宝仪那里已经堆满了礼物,看样子顾夕颜她们并不是唯一想到要在秋夕节给崔宝仪送节礼的人。
顾夕颜在崔宝仪那里象征性地坐了一会就告辞了,崔宝仪也没有多留她们,让一个称为伍嬷嬷的中年妇女送她们出门。走在庭院的林荫道上时,有人领了两个少女迎面而来。走在前面的少女容色绝美,发如鸦青,面如春花,目如秋水,身材颀长苗条,穿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褂,神色清逸脱俗,犹如独自盛放在角落的一株水仙般淡然自若;紧跟在她身后的女子比她矮一个头,穿着一件粉红色的罗衣长褂,手里提着一个小小带盖竹篮,看不清里面装的些什么。她弱骨纤形,桃面杏腮,虽然比不上走在前面的少女,但也是个花肌雪貌的美人儿。
伍嬷嬷远远看见这两个少女就停下了脚步,恭敬地低头侧身让步,顾夕颜却微笑着打量来人。
那身材高挑的少女感觉到了顾夕颜的目光,不由在她们面前停下了脚步,笑道:“好标致的小姑娘,不知是哪家的姑娘?”说话的语气虽然亲切,却隐隐露着股优越感。
伍嬷嬷立刻上前谄媚地回答:“回梳月姑娘的话,是顾家的二姑娘,刚从舒州回来,过了秋夕节就要到崔先生这里来上课了。”
叫梳月的少女倨傲地朝顾夕颜点了点头,然后步履蹁蹁而去。
宋嬷嬷好奇地问:“这是谁家的姑娘?”
伍嬷嬷一边带着她们往外走,一边笑着解释:“是方姑娘的贴身婢女。”
顾夕颜微笑。
真是宰相的门房七品官,方家一个贴身婢女就能对大臣的女儿这样,可见在庙堂上的盛焰了!
两人回到顾夫人那里回话,远远的,就看见几个丫头嬷嬷都姿态小心地站在小花园里。
宋嬷嬷见状脸色一变,对顾夕颜道:“我送姑娘回勿园吧,夫人这里我去回话就是。”
顾夕颜微笑着:“那就麻烦嬷嬷了。”
宋嬷嬷心不在焉地朝顾夕颜点了点头,就疾步朝那群丫头嬷嬷奔去,顾夕颜趁机躲在了路边一棵合抱粗的大树后面。只见宋嬷嬷一去,那群人中就走出一个和宋嬷嬷差不多年纪的中年妇人,两人单独走到一边低声细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