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雪神色一凛。
赵谷秋已经死了,她怎么自己吓起自己来!
想到这些,她忙收敛了心神,道:“这种话不要乱说。反正,我嘱咐你的话你一定要记住了。千万不要让寿姑和姐儿搅在了一起。”
胡嬷嬷疑惑地点了点头。
窦世英折了回来。
王映雪换上了副温柔的笑容:“三太太和丁姨奶奶走了?”
窦世英“嗯”了一声,道:“寿姑还小,只知道喜欢了就要去摸了摸,抱一抱,你以后别再这样大惊小怪了。”
“我…”王映雪欲言又止。
窦世英从小大到没有受过什么挫折,这样的人只能顺毛摸。
“是妾身太紧张了。”她大方地认错,让乳娘抱了女儿过来,“七爷您看,姐儿的眉毛长得像不像您?”
窦世英仔细地看了看,微笑道:“是有点像。”
王映雪就叹了口气,轻轻地抚了抚女儿稀疏的头发,红着眼睛道:“您不知道刚才有多凶险…姐儿差点不活不下来了!还好有三太太…七爷请老太爷给姐儿娶个乳名吧?让姐儿也沾沾老太爷的福气。”
窦世英点了点头,语气温和:“我知道了。这些事你都不用操心,好生休养,身体要紧。姐儿这边不仅有三伯母派来的人,还有丁姨娘,不会有什么事的!”
王映雪温顺地颔首。
窦世英站了起来:“你也累了,先歇着吧!我回书房了。”
王映雪微愣:“您,您不在这里多待一会?”
“我还有功课没做完,等会再来看你。”
王映雪只得让胡嬷嬷送窦世英出门。
窦世英站在栖霞院的门口,不知道去哪里好。
看见王映雪,他就会想到谷秋是怎么死的。
他就没有办法若无其事地和王映雪说笑。
那就去父亲那里给次女讨个乳名吧!
窦世英去了鹤寿堂。
窦铎躺在书房的醉翁椅上,手里拿着卷书发着呆。
知道了窦世英的来意,他蘸了笔,写了两个大字:“寿姑就取名叫‘昭’,小的就取名为‘明’吧!”他说着,深深地叹了口气。
窦世英没有说话,让人把写着“明”字的宣纸送去了栖霞院,他则拿着写了“昭”字的宣纸去了正房。
窦昭不在。
玉簪道:“四小姐去了小佛堂。”怕窦世英责怪她没有在窦昭身边服侍,忙解释道,“妥娘跟在四小姐的身边。”
窦世英去了小佛堂。
窦昭一个人坐在小佛堂高高的门槛上,托腮望着母亲的牌位。
夕阳把她的影子投射在屋里,拉得老长。
窦世英眼睛发涩,胸口像被人揍了一拳似的,又痛又闷。
“寿姑!”他挨着女儿坐了下来,“你怎么坐在这里?”
窦世英的声音,温柔如三月的春风。
窦昭转过头来,凝视着父亲:“我想娘亲了!”
她从前不懂母亲为什么要自尽。
母亲看见父亲和王映雪其乐融融地在一起时的心情,应该和她听见魏廷瑜扬赞窦明时的心情一样吧?
女儿清澈澄净的眼睛,倒映着他的影子。
窦世英突然间自惭形秽,有点不敢直视女儿。
既然父亲不说话,窦昭也没兴趣彩衣娱亲。
她的心情十分郁闷。
看到刚刚出生的窦明,她想到了过两年即将出生的窦晓。
自己已经努力挽救了,母亲最终还是自缢了,难道这世间的事是早已注定无法改变的?
前一世,母亲去世,父亲即刻续弦,其后和王映雪生儿育女,母亲的死,对于他来说又是什么呢?
风轻轻吹过,小佛堂庑廊下挂着的铜铃当当作响,悠远而宁静。
窦昭想到身边的这人曾经做过的事,却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她烦躁地站了起来。
耳边却传来父亲低沉的声音:“寿姑,我也想你娘亲,很想…很想…”
然后她看见父亲把脸埋在膝间,无声地哭了起来。
第二十五章 挑唆
回到正房,父亲告诉窦昭写自己的名字。
窦昭前一世跟着祖父请来的一位老儒读过几年《烈女传》、《女诫》,看帐本还可以,学问却谈不上。
看见父亲端正秀丽的小楷,她很是羡慕。
父亲呵呵地笑,弯腰在多宝阁格子底层找了几张描红的纸铺在了书案上,握着窦昭的手告诉她怎样运笔。
含笑进来禀道:“王姨娘那边的琼芳过来,问七爷什么时候过去用晚膳?”
父亲看了看窗外的夕阳的余辉,笑道:“王姨娘在月子里头,五小姐也要静养,我一过去,又要重新摆桌,麻烦得很…我就不过去了,晚膳就在正房和四小姐一起用。”
含笑笑着退了下去。
窦昭有些意外,但也没有放在心上。陪父亲用过晚膳,含笑移了灯进来,两人又写了会儿字,父亲就在正房内室歇了。
过了两天,冯保山来拜访父亲。
他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剑眉星目,乌黑的头发用羊脂玉簪子绾着,穿了件墨绿色菖蒲纹的杭绸直裰,清雅中透着几分矜贵。
这就是母亲口中那个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冯保山?
坐在大书旁案描红的窦昭张大了嘴巴,片刻后才合拢。
冯保山是来找父亲玩的:“…应城家的荷花全都开了。你在孝期,我们也不惊动旁人,就你、我和应城三个,赏赏花,聊聊天,你也出去透透气,散散心。”
父亲摇头:“天气太热,不想出去。你的心意我领了。”
“这还没进入六月,热什么热?”冯保山说话,像突然间想起了什么似的,语气一顿,目光疑惑地望着父亲,“你,你不会是想为赵氏守一年吧?”
父亲没有做声,垂下了眼帘。
“真是这样啊!”冯保山非常没有形象地跳了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
半晌,气呼呼地在屋里子转了几个圈,道:“算了,我懒得理你了。我去找中直玩去。”然后“啪”地一声甩着竹帘出了门。
父亲不恼不怒,面色如常地温声喊着“寿姑”,叮嘱她:“不要东张西望,练字!”
窦昭忙低下头,小心翼翼地描着红。
整整一个月,父亲都没有踏出家门半步,在家里读书作文章,告诉窦昭写字。
窦明的满月礼因为母亲的孝期,只在家里摆了两桌。
王家送了些小孩的衣饰做为满月礼,没有派人到贺,而做为外家的赵氏,既没有来喝满月酒,也没有来送满月礼。
窦家的人有些尴尬,王映雪则是又气又恼、又羞又怨。
等到蝉鸣匝地的时候,从京都传来消息,舅舅赵思谋了延安府甘泉县县令一职。
前世,舅舅做到了庆阳府知府,正四品。
这一世,舅舅还是谋了西北的缺。
窦昭既为舅舅高兴,心里隐隐又有几分失落。
祖父评价舅舅:“看不出来,还有这样的手段。甘泉县虽然贫瘠,可一去就是主政官,虽然没有入选庶吉士,但起点还是很高的。”
三伯父更为不安:“元吉也这么说。”
元吉是窦昭的五伯父窦世枢,这个消息就是他从京都传回来的。
如三代看穿四代看吃五代看文章一样,窦家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的光芒全集中在了窦世枢的身上。
他十三岁进学,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庶吉士在吏部观政,之后从吏部给事中做起,窦昭生病前,已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是窦家第一个入阁拜相的人。
又因和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行宜、文渊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的陈荣均是北直隶人,被人戏称“北半边”。
祖父淡淡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倨傲:“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元吉和你一母同胞,你有什么好害怕的?”
三伯父擦了擦额间的汗,苦笑道:“我这不是因为自己读书少,在进士面前就有些心虚吗?”
祖父大笑。
窦昭则吩咐妥娘清点自己屋里的东西。
看样子,舅母很快就会来接她了。
按照前一世的经验,事情会很快暴露,到时候肯定有番周折,她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父亲笑她:“寿姑小小年纪就知道藏东西了。”
窦昭趁机将父亲书案上的翡翠笔洗抱在了怀里:“这也是我的。”
反正到时候新继母进门,这些公中的东西都会重新登记造册,以便和母亲的陪嫁区别开来,还不如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收起来,混淆视听,变成自己的。
父亲笑得不行,指了自己多宝阁上的两件玉石器皿:“这个喜不喜欢?”
“喜欢!”窦昭不住地点头。
父亲大手一挥:“也给你搬去藏起来!”
窦昭笑得眼儿弯弯如月牙,指了父亲炕几上的锦盒:“我还要那个红色的石头!”
那里面是两方上好的鸡血石,颜色鲜艳,自成山川雾峦的模样,窦昭很喜欢,琢磨着以后找个名家帮着刻方印章。
父亲刮着窦昭的鼻子:“你这个小机灵鬼,那可是爹爹的私藏,你要来干什么?等你嫁人的时候,我亲手雕块闲章送给女婿,当做是你的陪嫁好了。还有几方好砚,到时候一并都给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