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眼尖并熟知京城流行的人,却很容易看出,那些首饰虽然华丽珍贵,但都是多年前的老式样了。

这个女人,有种年华老去繁华落尽,却依旧固守在自己的荣华和尊贵里的骄傲。

沈梦沉看见她的那一刻,眼神里却有了微微怔然,随即微笑。

“太皇太后。”

昔年的沈皇后,如今沈太皇太后沈榕,当初还是后宫之主时,只让人看见她的散漫慵懒,当繁华不再沈家败落,她反倒矜贵尊严,一丝不苟,端庄得叫人不敢亵渎。

这才是真正的骄傲,不肯如这莲花颓败的心气。

“你居然真的选择住在这里。”沈榕微微一笑,笑容看来竟也有几分熟悉,“不枉我等你很久。”

沈梦沉没有在她对面坐下来,倚着阑干,笑而不语。

“看见这里如今这般模样,可快意?可欢喜?”沈榕也不让他,自斟自饮,喝得很快。

“我不明白姑姑在说什么。”沈梦沉笑得温柔,眼神怜悯,“您喝得太多了。”

“沈家…”沈榕不答他的话,眼神惆怅环顾四周,“原来再煊赫的家世,败起来也很快,哥哥走了,在南方服苦役,前不久来信说,一身的老风湿,怕是活不久,想求陛下开恩,就近养老;侄子们死了三个,有两个被石头砸死,死得莫名其妙;侄女们为了生活,就近嫁了当地人,都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世家公子,千金小姐,贱起来连猪狗都不如…”她讥嘲地笑了笑,忽然转向沈梦沉,“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陛下,对于您这些陷身苦难的亲戚,你就不打算提携一把么?”

“这话太皇太后该问自己才是。”沈梦沉微笑,“我已经是别国人,远水救不了近渴,您却还是大燕之母,凭您的心智手腕,沈家虽败,想要东山再起,似乎也不是难事。”

“大燕之母…”沈榕冷笑一声,“是,我还在这里,但就是因为我在,沈家才遭受了这些,不是么?”

沈梦沉又不说话了,微笑,一脸云淡风轻。

“梦沉…”沈榕忽然站起身,将酒壶一推,一把抓住他的衣襟,“当年的事,不怪沈家,都是我心思太重一时糊涂…梦沉,事到如今,你要的也要到了,沈家也败了,我也几乎等于被幽禁,你…你还不解气么…”

沈梦沉淡笑着拨开她的手,轻轻道:“太皇太后,别激动…”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沈榕,忽然问了一个似乎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你今天带刀了吗?”

一句话便如重锤,轰得沈榕立即放开手,失魂落魄一坐,双手捂住了脸,“好…好…你果然一直记得…是我奢求了…我本就没有脸面再求你原谅我…但梦沉…”她放下手,露出一张被泪水冲花了妆容的狼狈的脸,“沈家无辜,求你一救!”

沈梦沉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好像没听见这句话。

“我可以死在这里,彻底泄你心头之恨!”沈榕推开桌面,抬脚就往荷花池里去,“恩怨了结,但求你就此放手!”

膝盖刚刚碰上花池边缘,她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一只手拎住了她的衣领,手指冰冷。

“别弄脏了我的花池。”

沈榕浑身一震,霍然在他手上软倒下来,一声嚎啕冲口而出,“你到底要怎样…”

“我到底要怎样?”沈梦沉将一张眉目如画的脸,凑近沈榕,像是在饶有兴致地观赏她的哭泣,慢悠悠道,“是你到底要怎样吧?太皇太后,你知道我最讨厌你什么吗?我最讨厌你活得没有自己,也没有别人,只有沈家,沈家的荣耀、沈家的富贵、沈家的百年承续、沈家的不替繁华…到了今天,沈家败了,你来求我,你还是满嘴沈家,沈家!”

“你…”沈榕似有所悟,抬头呆呆看了半晌,才一字字道,“我姓沈,有沈家才有我,才有…”

“闭嘴。”

清清淡淡两个字,沈榕却不得不立即闭嘴,沈梦沉的眼光,让她明白,只要她再说一个字,她也好,沈家也好,都会死得很惨。

两人僵在荷池边,沈梦沉嫌弃地将她扔到石地上,扯了一片荷叶,慢慢擦了擦手指。

“梦沉…”沈榕伏在地上,绝望地看着他美而毫无人间气息的脸,挣扎着道,“我真的从来不明白你要什么…你觉得你做这一切有意义吗?你反出大燕,建立大庆,看起来繁花着锦,立不世出之开国功勋,但你的疆土来自于别人百年经营,你掌控的权力镜花水月如此虚浮,无论是大燕还是冀北纳兰,他们要想夺回这块土地,比你费尽心思维持要容易得多,你的基业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水之萍,稍有狂风暴雨,必将尸骨无存…你值得吗?”

“那你值得吗?”沈梦沉冷笑一声,“你力保的沈家毁了,你的后宫之主也不存在了,哦,好歹你还是个太皇太后,听起来很尊荣,如此看来,你还是值得的。”

“梦沉…”沈榕颤巍巍要去拉他的手,沈梦沉淡笑缩手,沈榕怔怔地看着他,盛夏的日光如此炽烈,她却觉得心头发冷。

这冷意,其实很早之前就开始弥漫…

“太皇太后呆在我这里可有些不妥,还是命人送您早些回去吧。”沈梦沉衣袍拂动,从沈榕身边掠过,走出几步,淡淡回身,似笑非笑,手指对沈榕腹部一指。

“他很幸运。”他微笑,“比我幸运。”

沈榕软软瘫在地上,多年中宫之主,今朝太皇太后,委落尘埃,无人顾怜。

盛夏的日光,泼辣辣射下来。

盛夏的日光,照耀在尧国皇宫明黄的琉璃瓦上。

“庆燕结盟,沈梦沉愿以大庆为大燕属国,撤开定凌关,允许燕军驻入,两军以盟军二十万压上庆燕北线,定凌、诸海二关成犄角之势,遥对我尧国石界关,南线军团主将钟元易请求应战。”君珂展开一封密报,唇角一抹淡淡冷笑,头也不回地道,“太阳太烈了,你赶紧歇歇。”

纳兰述手一停,一堆书房侍臣手忙脚乱地捧走已经批好的奏折,还有一批人汗如雨下在写节略,七八个人跟不上纳兰述处理政务的速度。

听见君珂的话,他搁笔,挥挥手命侍臣都出去,才起身走近君珂的书桌,按了按她的肩,笑道:“娘娘不妨一起歇息。”

君珂反手抓住他的手,嗔了他一眼。

纳兰述笑意更深。

三年时光,两人都没有大变,君珂眉目间多了几分女子成熟风韵,却依旧姿态亭亭,宛然少女气息,偶尔笑起来,清越明丽,竟然和纳兰述看起来越来越像。

两年半前,纳兰述手术之后身体有所恢复后,两人便补办了盛大而别致的婚礼,当然,那场典礼官方称呼叫册后典礼。那也是明泰帝登基以来最为宏大和特别的一场仪礼,至今尧国朝廷和百姓都在津津乐道。

除了典礼之上有几件礼物有点煞风景之外,一切都很完美。不过随之不完美的事情来了,皇后居中宫多年,却一直无出。

这要换成任何一国皇室,风波事件必然层出不穷,可惜君珂也不是一般皇后,她掌兵权掌朝政,连天语都无法对她再形成任何干涉,还有谁敢啰嗦?

百官焦急,终究无可奈何,却不知道七宝殿后殿的花丛下,经常埋下一包一包的药渣。

君珂一直在避孕。

不是不想生纳兰的孩子,而是她不敢怀孕。

她和纳兰的大婚,是在纳兰述坚持之下举行的,那时手术后不过半年,一场操劳,劳心费力,纳兰述的身体险些又出问题,之后虽成亲,却根本不敢经常有夫妻之实,君珂每日都处在担忧和恐慌之中,害怕有一天会突然失去他。

这样的情形下,想怀也怀不了。又过了一年,纳兰述开始恢复,他向来心疼她,身体一有所好转,就把政事又接了回去,君珂时常和他争夺,以至于有段时间朝中都在流传“皇后野心勃勃,公然抢权”之类的流言。

于是君珂刚有点蠢蠢欲动,想要把十八个孩儿计划纳上日程的心思又被打灭了——她能怀孕吗?宫中无妃,大事小事都需她定夺,再加上朝务,加上练兵,加上对西鄂和羯胡一直以来的军事控制和政治防范,一大摊子事,如果她怀孕了,纳兰述定然心疼她不要她操持,定然强硬地要把政务给接回去,到时候那身体怎么能够支撑?出了问题,她哭都来不及。

术后五年,是个关键时期,君珂不敢让任何意外情况影响到纳兰述的生命,她时常宽慰自己——反正还年轻,女人最佳生育年龄是二十八岁,正好够熬五年。

柳咬咬倒是曾劝过她,皇室子嗣比天大,有子嗣才得皇位延续,否则万一纳兰年寿不永,她身后没有一子半女,以后日子怎么过?

君珂含笑听她劝,眼神很宁静——纳兰若不在,那还有以后么?

不,她不要抢着生育孩子,急吼吼地要为皇室留种,于她执拗的内心深处,仿佛这样做,便是放弃了对纳兰长久生存的期望,纳兰会活过五年,会活得长久,会伴她一生,他们会有大把的光阴去生一堆孩子,等几年算什么。

还没有子嗣,纳兰也会吊着一口心劲,更加珍重他自己吧?

君珂觉得一切都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纳兰述先活下去。

此刻她翻着密报,眼神里淡淡恼火,三年了,她如履薄冰地过日子,眼看纳兰恢复得不错,没有扩散现象,想着过了五年之期,真要一切无虞,那时军备完善,国力恢复,复仇和子嗣,都可以顺利提上日程。

不想沈梦沉竟然先下手为强,不惜俯首称臣于大燕,和大燕合纵连横对抗尧国!

密报纸张在手中沙沙作响,被君珂恼火地揉来揉去——她就不明白了,沈梦沉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费尽心思布下那么一个局夺来了一块土地做了皇帝,然后又那么轻而易举交出去?他以为天下是什么?他手里任捏的橡皮泥?

而尧国现在虽然军制完备,但真正足可定鼎的大杀器鹄骑却正好出了问题,君珂当初组建鹄骑时,没有考虑到鹄的寿命,她以为少说也该有十年,个头大活得长嘛,谁知道可能因为辐射的原因,鹄的寿命只有几年,偏偏纳兰述又罹患重病,君珂不愿开战,这使鹄骑最好的时段被生生浪费,年初的时候,接二连三得到报告,一些年满六岁的鹄,先后生病乃至死亡,其余鹄也受了影响,她前不久刚去了一趟云雷,在巨物沼泽里带出了一批幼鹄,重新训练培养,正是最关键的时刻。

也不知道沈梦沉是不是得了密报,在这要紧时刻出手。

“不理!”君珂冷笑一声,将密报一抛,“沈梦沉是要引我们沉不住气吗?我偏不理。”

“这可不是试探。”纳兰述一笑,“沈梦沉可能已经猜着了我们的打算,你想拖,他可不会成全,养虎为患嘛。”

“应战?”君珂雪白的牙齿咬着下唇,“沈梦沉这一手够阴毒,我没打算近期开战,一时只怕准备不足。”

“也不急。”纳兰述又一笑,“沈梦沉做什么,光看表面是不行的,不妨再等等。我们可以先做些别的。”

君珂不说话了,纳兰述和沈梦沉才是真正的一对对手,这也是两人继当初燕京事变之后,第一次以疆土为局,展开的复仇生死博弈,该怎么做,纳兰会比她清楚。

无论如何,看纳兰述依旧云淡风轻,不曾被仇恨冲乱步调,她心里便觉得安定。

“传令钟元易,不允接战庆燕联军,但也不允庆燕联军退走,可以小股接战,不可以擅自分兵,更不可以擅自出石界关一步。”纳兰述传来兵部和都督府都督,“务必把那二十万联军,牵制在边境沿线。”

“是。”

“调西北军团十万大军,”纳兰述沉吟了一下,“以天语子弟为主力的天语营为首,开拔南线,要求,轻装简从急行军,五日内到达金昌府,直接攻击大燕驻守在流花郡的守军,务必一战而胜!”他竖起一根手指,“杀人什么的不要紧,关键是要夺城,摧毁掉整个流花郡的商市!”

几位兵部大佬一凛,急忙躬身应是。

君珂有点不解,纳兰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钟元易那边面对挑战不打,这边却令铁钧的大军潜行往大燕狠打?

“把费亚召回来,之后需要用得着他。”纳兰述修长的手指随意对舆图上一点,吩咐。

君珂又纳闷了,费亚一直在鹄骑营地,纳兰述急调这个说话漏风脑袋也有点脱线的家伙干什么?他能起什么作用?

“照会西鄂出兵,传令云雷全军开拔,南北两线夹击羯胡,也不必再吊着他们了,在战争爆发之前,彻底解决草原。”

“是。”

“拿下羯胡之后,以云雷名义向东堂传书,求为睦邻之邦,开放草原边境互市,同意以人参黄金,交换羯胡名马。”

“陛下…”尧国朝廷对纳兰述的旨意从来没有质疑的余地,此时也不禁愕然,开放互市邦邻友好是大事,涉及两国政治军事外交诸多方面,怎么这么轻轻松松就定了?

尧国军政大权一统,皇帝就是一言堂,首辅嗫嚅了半天,才低低道:“陛下,眼见战事在即,此时对东堂开放互市,万一东堂心怀不轨…”

“东堂现今也是群雄割据状态,各地统兵将领各怀心思,不服朝廷管束,尤其靠近边境一线的西北驻军,原先由祖少宁管束,祖少宁在云雷死于柳咬咬手下后,他的亲卫强军陷阵营随之失踪,祖少宁的副将升为统帅,将现有军权牢牢把持在手,这种半割据状态的军阀,对于武器马匹最为渴望,对羯胡名马一定垂涎已久,只是碍于云雷横在中间,不敢出手而已,如今有个机会,如何舍得放过?”

“可是…”群臣还是不明白,这和马上可能展开的对庆燕的战争有什么关系?

“没听见朕刚才允许的只是互市么?而且只限于瓷器黄金?”纳兰述一笑,神光澹澹,智慧从容,“东堂边境可不盛产人参黄金。”

群臣长长“哦…”了一声,此时才恍然大悟。

东堂西北驻军面对的,是大燕的昀河郡,当地绵延呼喀察山脉,山林雄阔,物产丰富,正是以盛产人参毛皮黄金闻名,东堂西北驻军得到尧国这边互市的开放许可,但又拿不出人参黄金来换,必然会入大燕境昀河郡骚扰抢夺,大燕面对这种情况,也必然要调军防备,这就造成大燕两线甚至三线作战的恶劣情形。

这一招隔山打牛,实在妙到毫巅,连君珂都想不通,纳兰述脑子是怎么长的,仓促之间,竟然已经从羯胡算到东堂再算回大燕,一个来回,就把大燕给绕进去了。

这种脑袋,实在太可怕…

群臣们心悦诚服地下去办事了,纳兰述一转头,君珂在一边画圈圈。

好笑地将君珂揽进怀里,纳兰述拍她的脑袋,“怎么,还没想清楚?想想,大燕流花郡以什么闻名?”

“大商埠嘛,朝中大佬在那里都有自己的商行…”君珂说了一半,猛地一拍脑袋,“原来如此!”

纳兰述笑而不语。

“你让钟元易在南方拖住庆燕联军,然后北军急行军偷袭流花,彻底摧毁流花商贸,其实就是为了把大燕朝廷那些大佬打痛?”

“然也。”

“然后东堂也骚扰边界,大燕面临三线作战,那些胆小爱财的朝臣,一定会因此对庆燕联盟产生不满,劝阻纳兰君让不要挑起对尧国的战事。”

“那些臣子你是知道的,自家的身家性命,荣辱繁华比天大,逮着大燕军队狠揍一万次,不如把他们的饭碗砸一次,他们立刻就知道痛了。”

“他们会这样劝——”君珂躬下身,摆一脸诚恳沉痛表情,“陛下,尧国兵精将猛,但一直于我大燕相安无事,何必擅自挑起战端,令生灵涂炭呢?”

“非也!”纳兰述脸一板,学纳兰君让姿态神情,一掷衣袖,“尧帝纳兰述,和我大燕仇深似海,他现今按兵不动,不过徐图生息韬光养晦,我等若不及早措置,只怕养虎为患,到时求一生存之地亦不可得!”

“陛下此言诚居安思危之言,只是尧帝纳兰述,真正仇人却是那大庆皇帝沈梦沉,冀北沦陷沈梦沉之手,冀北纳兰满门被杀,便是要报仇,也是先冲着大庆来,我大燕何必抢先趟入混水,与大庆结盟?不如先和大尧罢战,让大庆和尧国先战个两败俱伤,我大燕再去收拾山河,将两国叛逆都收归我大燕铁蹄之下,岂不更好?”

“然后群情激奋,群臣死谏…”纳兰述微笑。

“然后纳兰君让不胜其扰,”君珂阴恻恻道,“他不是你我,不买遗老的帐。相反,以我对他的了解,这个人任何时候都顾全大局和平衡,当朝中大佬都异口同声要求拆除庆燕之盟时…”

“他就算心里拒绝,表面也会摆出考虑的态度…”纳兰述摆出一脸为难表情,“众卿所言也颇有道理,只是众卿却也忘了,纳兰述和大燕实也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大燕夺他藩地,他炸我大燕皇陵,这般为人子孙者不可容忍的仇恨,不死不休。朕不能当先向他求和,他也必不能首先向朕服软,众卿谏言虽好,却无实现可能。”

“然后大尧派使节来表示修好…”纳兰述微笑,“群臣欢喜,纳兰君让天雷劈顶。”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