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地笑笑,睿王妃扭头,一个人生闷气,扫眼四皇子恭王的新房,睿王妃现在就一个心愿了,希望恭王妃像她一样命苦,不被恭王待见,否则四个王爷,三个都偏爱王妃,唯独她这个睿王妃被冷落,传出去太丢人。
抱着这个念头,新郎官接了新娘回来要挑盖头时,睿王妃比恭王还紧张,手攥着帕子,紧紧地盯着盖头。
恭王举着金秤杆,手有微微的颤抖,他没见过李木兰,只听说李木兰从小被李家当男儿养,习得一手好功夫,只在母亲惠妃那边看过一次李木兰的画像。画中的李木兰长着一双凤眼,嘴角带笑,没有三嫂那样柔美,却也是个美人。
作为一个男人,恭王只希望自己的王妃貌美温柔,她会不会功夫,毫不重要。
喉头滚动,十八岁的恭王,慢慢挑起了盖头,目光却盯着盖头以下,最先看见的是一截下巴,肤色偏黑……一个黑脸蛋的王妃,恭王心中一沉,待盖头全部掀开,发现李木兰脸蛋清瘦却冷峻,唯一可取的凤眼美丽却英气逼人,丝毫不见女子该有的温柔,恭王嘴唇一抿,不悦之色溢于言表。
李木兰看出来了,不甚在意,目光从恭王脸上一转,径直看向了不远处的几个女人,见到宋嘉宁,李木兰笑了,大方爽朗。
宋嘉宁可有点笑不出来,木兰姐姐怎么没装扮呢?虽然这样也不丑,可是新娘子,还是打扮打扮更好看吧?但想到木兰姐姐的脾气,宋嘉宁很快就想通了,笑着朝新娘子点点头。此时恭王背对她,宋嘉宁看不到恭王的脸色,等恭王转身坐到李木兰旁边,看清恭王严肃的脸,宋嘉宁不由地替李木兰捏了一把汗。
恭王,该不会不喜木兰姐姐吧?
恭王确实不喜。三嫂最美,美得不像人间女子,倾城之色可遇不可求,他不跟三哥比,可李木兰连大嫂、二嫂都比不上,又黑又不温柔,出嫁的大喜日子连妆容都不化,哪里像个女人?父皇竟然赐婚这样的女人给他,心也太偏了!
心中郁闷,恭王只能借酒消愁,一碗一碗与人拼酒,最后喝得酩酊大醉,被两个小太监架回了新房。恭王满身酒气,李木兰十分不喜,叫丫鬟们伺候恭王去沐浴,她一个人坐在内室等。那边恭王吐过了,喝了醒酒茶再泡个澡,人清醒了几分,回到内室见李木兰居然在看书,还是兵书,恭王哼了声:“洞房花烛夜,是让你来看书的?”
李木兰看他一眼,想到母亲的嘱咐,便放下书,去床上躺着了。
恭王虽然不喜这个王妃,但他敬佩李老将军,也没有不喜到连大婚当晚都不碰李木兰,既然李木兰躺好了,他便脱下外袍,走到了床边。李木兰闭着眼睛,似乎倒有点嫌弃他,恭王抿抿唇,解开她衣裳,学她那样,什么都不说,直接洞房。
李木兰自小练武,什么苦没吃过?虽然极度不适,但也一声不吭地忍了下来。恭王见她木头一样,不会像两个通房宫女那样抱他讨好他,连声哀求都没有,他突然没了兴致,草草结束,躺到旁边闭目就睡。李木兰默默躺了片刻,觉得能动了,她坐起身,绕到屏风后自己收拾一番,然后重回床上,拉过一半被子背对男人侧躺。
对面龙凤喜烛静静地燃着,李木兰目光空洞,耳边再次响起家中母亲的话:“木兰,你是女子,终究要嫁人为妻相夫教子,忘了那些功夫吧,早点生个儿子,你过得好了,娘才安心。”
李木兰闭上了眼睛。
父亲早逝,母亲为她操了十几年的心,所以母亲要她乖乖选秀,她就去选秀,母亲劝她嫁过来,她也做了这个恭王妃。可是,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的,是像祖父、父亲那样,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而不是躺在一个男人身下,徒为鱼肉。
~
宋嘉宁再次见到李木兰,是恭王夫妻进宫给李皇后请安,宋嘉宁坐在冯筝身边,听宫女禀报恭王夫妻到了,她立即扭头看向门口。恭王先进来,宋嘉宁往他身后看,就见李木兰穿着王妃冠服,面色如常,脸上没有任何新嫁娘的羞涩。
宋嘉宁隐隐担忧,跟着敏锐地发现,这对儿夫妻行礼时,一眼都不曾看向彼此。
请过安,李木兰随恭王去惠妃宫里了,宋嘉宁与冯筝一道往宫外走,妯娌俩窃窃私语。冯筝小声道:“我怎么觉得,恭王似乎不太满意四弟妹?”
连嫂子也这么说,宋嘉宁更替李木兰发愁了。
傍晚赵恒回来,宋嘉宁偷偷地跟丈夫打听:“恭王有什么喜好吗?”
赵恒看她一眼,问:“为何问他?”
宋嘉宁叹口气,也不瞒他,把她与冯筝的猜测说了出来,末了道:“我与木兰姐姐相交,王爷告诉我恭王喜好什么,我找机会再转告她,他们夫妻或许会和睦些。”在宋嘉宁心里,李木兰是个豁达爽朗的好女子,理该得到男人的敬重与喜爱。
赵恒并不了解李木兰,但恭王……看着面前为好姐妹凝眉担忧的小王妃,赵恒突然想到了他第一次在宫里见到她的情形,当时他们兄弟要比箭,比试之前,四弟捡石子丢到她脚下,比试之后,四弟更是追着她,一口一个嘉宁表妹。
四弟喜欢什么样的女子,赵恒大概能猜到,只有她傻乎乎的,平时总妄自菲薄,根本不知道她有多招人。
“不知。”赵恒淡淡道。
宋嘉宁面露失望。
“安心养胎,不许多想。”赵恒将人抱到怀里,大手隔着衣衫轻轻贴住她平坦的小腹,命令道。
他这是怕她多虑影响养胎,宋嘉宁笑笑,靠到他肩膀道:“王爷放心,我有分寸的。”
赵恒揉揉她眉头,暂且信了。
第121章 121
恭王大婚后, 四月底, 宣德帝突然在早朝上与臣子们商议,他要北伐辽国,夺回曾经属于中原的幽云十四州。
殿下的文武大臣皆是一愣, 这次的震惊比正月宣德帝提出伐晋时更胜,毕竟晋国只是大周北面的一个小国,如颗小小的鸽子蛋,但再北面的辽国却是一块儿大石头, 且辽国草原广袤骏马成群, 骑兵所向披靡, 大周, 能打得过人家吗?
宣德帝也没想一下子就灭了辽国, 他只想先把幽云十四州抢过来。伐晋之前, 宣德帝对北伐辽国并无信心,但韩达、郭骁等将领一战便斩杀三万辽兵, 足以证明大周将士并不输给辽国,宣德帝便有了底气。
“众卿说说,辽国可伐不?”坐在龙椅上,宣德帝看着底下的臣子们问, 特别是武官那列。
文臣以宰相为首,武官以枢密使为先,然而枢密使曹瑜却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曹瑜身后,殿前司指挥使郭伯言, 亦是沉默。
宣德帝皱了皱眉,就在此时,郭伯言身后,品级仅次于他的殿前司都虞候程翰突然出列,朗声道:“皇上圣明,我大周将士刚刚攻下晋国,士气正盛,此时北伐辽国,必如破竹之势,一举收复幽云之地。”
他一出声,大多数武官都附和起来。
宣德帝摸摸胡子,笑着转向文臣。
宰相徐巍低着头,上次伐晋他都不同意,虽然宣德帝打了一次胜仗,但这次北伐辽国非同小可,他还是不支持,只是,徐巍早就看透了,龙椅上的帝王武断专制,一旦决定了什么就再也听不进去旁人的劝,既然说了皇上不听,那他何必再多嘴讨皇上的嫌?
宰相不开口,大多数文臣跟着垂头不语,二皇子睿王回头看看,出列道:“父皇英明,辽国派兵支援晋国遭受惨败,后再未出兵,定是畏惧我大周军威,敌军士气低迷我军军心大振,正是发兵的绝佳时机。”
宣德帝颔首。
中书舍人范平也附和道:“睿王所言正是,值此之际,我军乘胜追击,伐辽便如探囊取物。”
“好一个探囊取物。”郭伯言站在原地,侧首,笑着对范平道:“辽国铁骑一兵可抵我大周十数步兵,范大人将伐辽说的如此简单,想来是胸有成竹,已有克敌良策,既如此,不知可否说给我等听听?”
范平不过是看透宣德帝的心思,出来说点讨皇上欢心的话,如今被郭伯言一个猛将询问战术,登时僵在了那里,白皙的脸庞一会儿红一会儿青的。郭伯言见了,递给范平一个武将蔑视,然后出列,拱手道:“皇上,书生意气说来简单,然战场千变万化,若无必胜把握,万不可轻易出兵,伐辽之事,臣恳请皇上从长计议。”
是,大周打了一场胜仗,将士们正高兴呢,但他们高兴的是立了功劳可以得到朝廷犒赏了,如今皇上未犒赏三军,却要三军继续攻打强敌辽国,将士们只会抱怨,如何能有抗敌的气势?身为宣德帝的心腹重臣,郭伯言知道宣德帝现在最想听什么,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皇上犯错。
宣德帝嘴角的笑容消失了,换个人出来反对他,他都不会像现在这么不悦,可郭伯言是谁?郭伯言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怎么能跟他唱反调?
“朕既然决定北伐,自有必胜把握,爱卿无需多虑。”宣德帝平静地道。
郭伯言一听,默默退回原地。他已经尽了忠臣的本分,再说,便是愚钝了。
武官们支持他,文臣们一个个都跟哑巴了似的,但不说话就是默认,总之他的北伐之计算是得到了文武大臣的赞成。宣德帝笑了笑,道:“既然你们都赞成,那……”
“父皇,您若出兵,此战必败。”
一道清越的声音突然传来,其言犀利,如盛夏之夜一道突如其来的雷鸣,震耳欲聋。文武百官齐齐抬头,想看看是哪位王爷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说皇上必败,然后他们就看见三皇子赵恒站在大殿当中,仰头直视龙椅上的帝王,背影修长挺拔,恍似黄山之巅不畏风霜的一棵青松。
所有人都震惊了,难以置信过后,各有所思。
楚王皱眉看着自己的亲弟弟,不懂向来不问政事的弟弟为何一开口就说那么难听的话,在他看来,这次父皇决定北伐再英明不过,弟弟张口就咒父皇打败仗,父皇生气处罚弟弟怎么办?楚王是又着急又担心,咳了咳,频频朝弟弟使眼色。
睿王面无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老三与大哥是一体,现在老三触怒了父皇,一旦父皇责罚,大哥必然会出来求情,那时父皇能不迁怒?虽然一次小小的不快不会改变什么,但能看见老三自找麻烦,睿王便觉得很爽。
两个王爷一担心一幸灾乐祸,枢密使曹瑜、殿前司指挥使郭伯言以及宰相徐巍、副相陆询等人,却都不动声色地看着平时神仙一样独来独往的寿王爷,好奇寿王爷接下来会怎么说。
“寿王,何出此言?”
好好的心情被亲儿子一个“必败”毁的一干二净,宣德帝脸沉了下来,肃容质问道,愤怒的同时,心底亦有一丝不忍。老三说话结巴,如果可以,宣德帝不想儿子自取其辱,可眼下这种情形,他又必须问个清楚。
赵恒看着自己的父皇,缓慢而坚定地道:“原因有四,其一,犒赏未发,将士不满。”
郭伯言点了点头,就算两场战连着打,前面伐晋的犒赏也应该先发下去,将士们拿到好处,才更愿意为朝廷效命。说句难听的,百姓使唤牛种地,犁完一块儿地还得好好喂一顿,牛老实,少喂一顿可以凑合用,将士都是人,人心好利,没有好处就不愿意干活,硬是逼着去了,打得也不尽心,战场可不比耕田,一个疏忽便是惨被。
“其二,路途遥遥,长途跋涉,将士疲乏。”
枢密使曹瑜微微颔首。北伐辽国,要翻过一座太行山,将士们已经打了四个月,急需休整。
“其三,酷暑时节,不利作战。”
宰相徐巍面露赞许,两国发兵,天时地利人和都得考虑其中,不给犒赏将士不愿打,这是失了人和,辽国占据山脉险要易守难攻,这是没有地利,盛夏酷暑便是缺乏天时。
“其四……”
“够了!”宣德帝突然喝道,瞪着下面的结巴儿子道:“幽云十四州乃我中原之地,如子女之于父母,大周百姓人人都盼望朝廷早日收复失地,幽云黎民饱受战乱之苦,归心似箭,朕伐辽是民心所向,待幽云十四州归我中原,朕自会犒赏三军。寿王才学过人,有这吞吞吐吐的功夫,不如为朕写篇北伐辽国的檄文。”
吞吞吐吐……
众臣倒吸一口冷气,谁人不知寿王有口疾,至今不敢公然议论,皇上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狠狠地撕开了寿王从未愈合的伤疤。寿王反对伐辽,皇上却叫寿王写讨伐辽国的檄文,无异于又在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亲弟弟先得罪父皇再被父皇训斥,楚王无法责怪父皇,却受不了弟弟当朝受辱,不知不觉握紧了一双铁拳,就连之前幸灾乐祸的睿王,都面露同情,走上前去拉他傻得可怜的老三。赵恒却在睿王靠近之前,转身自回了文官之列。
皇上的亲儿子都被骂了,文武百官谁都知道皇上心意已决,再没一个敢出言反对。
散朝之后,宣德帝叫曹瑜、郭伯言等人到崇政殿商议伐辽战策。
赵恒与暂且被宣德帝冷落的文官们一同往外走。
“今日王爷所言,字字珠玑,微臣自愧不如。”宰相徐巍故意走得很慢,别的臣子都走远了,他才跟在赵恒身后,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道。寿王所忧,亦是他所虑,但他却没有寿王的胆量与胸怀,敢为朝廷顶撞皇上。
他微微低着头,眼睛看着前面寿王的衣袍,然后就见寿王不缓不急地离去,对他的赞誉,未作任何反应。徐巍慢慢挺直身体,望着已经走远的寿王,他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天妒英才,若寿王没有口疾,倒是……
可惜没有如果,徐巍慨叹一声,朝中书省那边去了。
红日西垂,赵恒回了寿王府,衣服也没换,直奔书房。福公公一直跟在王爷身边,虽然没有上朝,但他从别人口中听说了王爷被皇上当众扫了颜面之事,知道主子现在正在气头上,他一个字都不敢多说,屏气凝神地在书房外间等候。
后院,宋嘉宁听说王爷去了书房,猜到有大事,便继续坐在海棠树下纳凉,等着王爷忙完了过来用饭,可是一直等到夜幕降临,前院也没有任何动静。宋嘉宁突然不安起来,以前就算王爷忙,也会派人告知她的。
宋嘉宁派刘喜去看看,刘喜出自寿王府,与前院的大小太监都熟。
刘喜去了,可是前院空荡荡的,一片鸦雀无声,只有侍卫宗择守在书房前。发现刘喜,宗择远远地比划了一个手势,刘喜心中一凛,忙去回禀王妃,低声道:“王妃先用膳吧,王爷今晚有事,应该不会过来了。”
宗择的手势是说,王爷生气了,而刘喜记得清清楚楚,上次王爷生气,还是小时候与顽皮的四殿下打架,因为四殿下故意学他结结巴巴地说话,年幼的王爷气得,将自己关在房间,整整一个月都没出门。
第122章 122
晚上寿王果然没来后院。
宋嘉宁自己躺在床上, 默默猜测是不是宫里出了什么事, 但她人在孕中,躺着躺着就睡了过去。隔壁卫国公府,林氏哄完茂哥儿回来, 就见郭伯言赤着胸膛坐在床上,一双狭长眸子盯着斜对面她的梳妆台,仿佛在忧虑什么。
“有烦心事?”林氏走到男人身边,轻声问。
郭伯言看看妻子, 叹了口气, 将林氏扯到怀里抱着, 低声说了今日朝堂之事。于公, 他赞成寿王的话, 寿王颜面受损与他无关, 但皇上一意孤行,万一伐辽失败, 影响的将是大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期间与辽国的强弱形势。于私,寿王是他的女婿,寿王被皇上扫了颜面,在宫里表现的平平静静, 回到王府定会发作,他那老实巴交的女儿会不会受委屈?
林氏一听,急得就从他怀里挣脱出来,愤愤道:“皇上怎么……”
话没说完,被郭伯言捂住嘴。
林氏美眸瞪着自己的丈夫, 好半晌才将火气咽下去。一个女婿半个儿,她虽然不敢真把寿王当儿子看待,但寿王对她的女儿体贴,林氏就喜欢这个女婿,哪想到宣德帝居然那么无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羞辱她女婿?
先是气愤,气完了,林氏才想到女儿可能面临的困境,登时坐立不安。
郭伯言安慰她:“安安有孕,王爷应该不会迁怒到她身上。”
林氏根本不担心寿王会欺负女儿,就凭去年胡氏夫妻进京时寿王对女儿的维护,林氏便知道寿王是个真正的君子。林氏在意的是,现在寿王受了委屈,他肯定不会主动将此事告知女儿,女儿一直蒙在鼓里,就无法及时安慰寿王了。这么大的委屈,王爷自己憋在心里,憋出伤怎么办?
“明天我给安安送个信儿?”林氏低声与丈夫商量道。
郭伯言摇头:“你派人过去,然后安安安抚王爷,便是告诉王爷你也知道此事了,王爷反而不快。”哪怕此事注定会闹得京城百姓人人皆知,但郭伯言相信,寿王一定不会希望亲耳听到旁人在议论他的事实。
林氏一点就透,发愁道:“那我该怎么办?”
郭伯言拍拍她手,叹道:“用不了几日,此事肯定会传遍大街小巷,王府的下人出去办差,听到三言两语,自然会传到安安耳中。”皇亲国戚、大臣之中从不缺多嘴之人,寿王被皇上斥责,瞒不住的。
林氏瞅瞅东边,黛眉紧锁,就算女儿听到风声,那个傻丫头,知道该怎么安慰受委屈的寿王吗?
“三日后皇上御驾亲征,我也要同行。”看着妻子一心扑在出嫁的女儿身上,郭伯言忽的道。
林氏大惊,半颗心登时回到了丈夫身上。
~
寿王府,赵恒连续两日没有踏足后院,回府后便一个人去书房待着,一句口信儿也不往后院送。宋嘉宁便猜到自家王爷肯定出了大事,叫刘喜暗中打听。宗择、福公公都没主动给他递信儿,那肯定是不方便说,刘喜就叫后院的粗使太监们仔细留意各种消息,发现什么要立即告知他。
又过了一日,一个外出采办的小太监偷偷对刘喜说了一件事。
刘喜心中大骇,立即去禀报王妃。
宋嘉宁惊得掉了手中的书卷,想象自家王爷被皇上当众斥责的情形,她眼中一下子转了泪儿,替他心疼,替他委屈。王爷素来话少,没事别人让他说他都轻易不肯开口,在朝堂上一口气讲了那么多,必然有他的道理,便是说的不对,皇上私底下训斥两句就是,怎么能……
怪不得王爷不来后院了,她被鲁镇嫌弃的时候,也是觉得丢人,恨不得一辈子都不出门,就想一个人待着,最好连丫鬟们都不要待在她身边。
宋嘉宁完全能体会王爷现在的心情。
只是,她能做什么?
宋嘉宁望着窗外,呆呆地出了神。她曾经嫌弃自己胖,弄了裹胸布出来,王爷夸她是珠宝损三姐姐是木椟,她便开心起来。可她开心,是因为他是王爷,是未来皇上,皇上夸她好,那她肯定是真的好。如今反过来,便是她狠狠夸王爷一通,也不可能抵消宣德帝带给王爷的委屈。
也就是说,夸王爷这条路走不通,归根结底,王爷的口疾是比她的胖更碰不得的逆鳞。
既然无法劝王爷别在意他的口疾,那就努力哄王爷开心起来吧?心情好了,再想起不开心的事,也会轻松很多。
那她该如何哄王爷呢?
宋嘉宁摸摸稍微鼓了一点的肚子,忽的计上心头。
傍晚赵恒回府,在内室换身衣服,照旧一言不发地去了书房。福公公在书房外间站着,想到王爷自那日朝堂被斥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一个字,沉默地像一块儿人形冷玉,福公公便心疼地不行。王爷轻易不在人前开口,当时一口气说了一大串四个字,为的全是朝廷社稷,一片赤子之心,却被皇上给浇了一桶冷水。
“属下拜见王妃。”
外面忽然传来宗择的声音,福公公眼睛一亮,要说谁最有可能哄王爷再露欢颜,非王妃莫属啊。宛如溺水的人遇到了救星,福公公放轻脚步赶了出去,看到门外穿着一条淡粉褙子的王妃,福公公就跟大热天看到一朵水灵灵的荷花似的,心都跟着舒坦了起来。
“王妃来了。”福公公轻声道,眼睛暗暗观察王妃的神色。不是他不想报信儿,实在是王爷受的气太大,福公公一怕王妃哄不好白白被王爷迁怒,二也怕王爷看出是他偷偷给王妃递的消息,降罪于他。
福公公紧张小心,宋嘉宁看眼书房窗子,就用平时说话的语气,不高不低地笑道:“我有一事请教王爷,王爷在忙吗?”
“王妃稍等,我去问问。”这次福公公都不敢直接请王妃进去了,倒退几步,低头进了书房里间。见王爷手持书卷垂眸看书,仿佛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福公公用更低的声音问道:“王爷,王妃有事相求,正在门外等候。”
赵恒看眼门口,又垂了下去,过了会儿,将书放到桌子上,端起茶碗。
福公公懂了,出去请王妃进来。
宋嘉宁轻轻松了口气,里面什么声音都没有,她还真怕王爷见都不肯见她。
福公公将她送到门前,他止步在外面等候,手为王妃挑起帘子。宋嘉宁低头进去,抬头,一眼看到她的寿王爷坐在书桌之后,穿着一件墨色长袍,神色清冷,而非她熟悉的淡漠。见他视线投向她手中的画卷,宋嘉宁微微笑,一边朝他走去一边柔声道:“王爷,我这两日突然想学画,今儿早上画了一幅,我自己觉得还算满意,王爷帮我评评?”
赵恒盯着她看了几眼,点点头。
宋嘉宁腼腆一笑,走到他身边,一点一点地展开画卷。画未露出来,她白皙细嫩的纤纤指头无声捻动,倒也成了一景。视线不由自主地沿着她小手往上移,赵恒又看到了她白嫩嫩的手腕,左手腕上戴着他去年送的那支血玉镯子。
她手在动,镯子跟着晃动,赵恒看着那镯子,有些走神。她真的很喜欢这镯子,白日晚上都不离身,夜里她抱着他的时候,那镯子就沿着他脊背一直往下蹭……念头一起,赵恒便再也打不住,脑海里是数不清次数的疯狂缠绵,素了三个多月的身体,瞬间蠢蠢欲动。
只是一支镯子……
上次她来书房,送了一次羹汤,他也情不自禁失控,这个女人,根本就不能踏足他的书房。
宋嘉宁已经展开了画,发现他不知为何闭着眼睛,她谨慎地保持沉默,可是男人一直闭着,她明明看见了却不说话,似乎又容易暴露她已经知道了他的事。心念飞转,宋嘉宁看眼自己的画,咬咬唇,然后懊恼地问:“王爷闭着眼睛,是我画的太丑了吗?”
赵恒正在压制那突如其来的欲望,闻言睁开眼睛,视线下移,看到了她的画。淡黄的宣纸上是一幅莲花图,莲花画技普通,此时的赵恒完全没有点评的兴致,倒是莲叶下的三条鲤鱼虽有不足,却有几分灵动。赵恒专心看这三条鱼,很快便发现这三条鱼应该是一家三口,两大一小。大鱼里面,一条鱼身修长,一条短了很多,胖乎乎的……像她。
既然小胖鱼像她,难道那条修长的……
赵恒再去看旁边疑似自己的那条鱼,看了一会儿,视线挪到小鱼上,见她把小鱼也画得胖胖的,赵恒脑海里登时浮现一幅场景:她坐在书桌旁给孩子讲《史记》,大的脸蛋肉嘟嘟的,小的与她娘一模一样……若真像她,那应该是女儿。
他浮想联翩,宋嘉宁站在一旁偷偷地观察他,见王爷俊脸上的那层薄霜渐渐融化,又恢复了平时的淡漠,甚至更平和些,宋嘉宁就觉得自己这幅画应该是画对了,小声问道:“王爷,我画的怎么样啊?”
赵恒抬头,对上她水汪汪的装满期待的杏眼,他肃容道:“丑。”
……这也忒不留情面了。
宋嘉宁不自觉地嘟起了嘴儿,要知道她整整画了半天,废了多少宣纸才画了一幅能拿出手的,费心费力讨好他,却只得了一个冷冰冰的“丑”。
“多谢王爷指点,我会继续练习的。”宋嘉宁强颜欢笑,伸手要把画收起来。
赵恒却提前收起画卷,随手插在了一旁的青花瓷画缸中。
宋嘉宁呆呆地张开嘴。
“研磨。”赵恒吩咐道。
猜到他要教她作画,宋嘉宁喜出望外,小丫鬟似的忙活起来。察觉男人在看她,宋嘉宁扭头,目光与他相对,她满足地笑,甜美单纯的笑容恰似一缕春风,吹散了赵恒心头盘旋多日的寒凉。
他知道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可他不能明知北伐时机不对而选择明哲保身,所以,赵恒不后悔那日所为。他只是……
“王爷,好了。”
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看着身边最容易满足的小王妃,赵恒笑了下。
他改变不了父皇的决定,但至少,他可以指点他的小王妃,她有画鱼的天分,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下去,假以时日,或许也能留下几幅墨宝,流传千古。
第123章 123
赵恒是个很好的先生, 他给宋嘉宁讲解《史记》时, 话不多,却字字都在点子上。宋嘉宁听得多了,猜他的意思也越来越准, 现在王爷提点她画技,言行并用,宋嘉宁更容易领会,就是王爷从背后握着她手教她运笔时, 宋嘉宁有一点点分心。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明明怀孕期间不宜行房, 她却常常特别渴望, 现在被多日不见的王爷半扶半抱, 感受着他手上的温度, 听着他低沉的简单提醒,他的胸膛不时地贴上她后背, 宋嘉宁就又开始心痒痒了。
赵恒注意到了她手腕的僵硬,偏头一看,入眼是她绯红的脸颊,杏眼一撞上他, 就立即垂了下去,微微往另一侧扭头,刚刚在惦记什么,不言而喻。
赵恒方才看她镯子就动了一次欲,如今被她无意一勾, 那股火就又冒出来了,手指掰开她虚虚攥着的小手迫使她松开画笔,然后将她转过来搂到怀中,急切地去亲她嘴唇。小别胜新婚,两人虽然都住在王府,但三四日没见了,赵恒想的全是宣德帝的斥责,宋嘉宁一直在琢磨王爷出了什么事,见不到面加上关心,现在抱在一起,亲得就更火热。
“胖了。”赵恒埋在她脖颈,揉着她道。
宋嘉宁软软地靠在他怀里,任由他的手乱动。
但赵恒也只能占占小王妃上面的便宜,她怀着孩子,他想的再厉害,也不能做什么。可是又想做,明知不可为依然舍不得松手,呼吸越来越重。宋嘉宁是女子,再想也不会多难受,听着他粗重的呼吸,神仙似的王爷馋成了这样,宋嘉宁就又心疼了。
宋嘉宁有办法帮他,但她不好意思说,红着脸靠在他怀里,心想再数到十,如果数到十王爷还不肯停,她就帮帮他。闭上眼睛,宋嘉宁默默地数,数地很慢,才到五,耳边忽然响起他暗哑的声音:“又来勾我。”
像是数落,却更像怪她勾了又不能满足他。
宋嘉宁脸更红了,被他惩罚似的攥着,再想到他受的莫大委屈,宋嘉宁突然决定豁出去了,埋在他怀里,细不可闻地道:“王爷,我,我有一个办法……”
赵恒手一顿。
宋嘉宁就听见他喉头滚动的声音,跟着却道:“孩子要紧。”
他把她跟孩子放在前面,宋嘉宁心里一暖,登时也把他放在了矜持前头。扫眼门口,宋嘉宁低下脑袋,拉着王爷往书架后面走,一直走到最后一排书架,才让他靠着书架站着,她重新埋到他怀里,手却缓缓地解他腰带。
赵恒不知道她要做什么,只是隐隐猜到她会做一件让他很快意的事,他仰起头,看到对面的一排排书架,那些书好像又变成了一位位圣贤,你一言我一语地斥责他。赵恒欲火稍退,就在此时,她的小手贴了上来。
赵恒身体一僵。
宋嘉宁面颊通红,忍羞帮他。
赵恒眼睛依然睁着,依然看得到那些书架,但那些圣贤的身影与指责却越来越模糊,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听不见了,闭上眼睛,双手重新抱住了她。五月时节,即便傍晚屋里依然笼罩着一丝暑气,寿王宽敞明亮的书房,最后一排书架这边好像更潮更热,至少被寿王靠着的那几本书卷,书脊已经被汗水打湿。
一刻钟,两刻钟,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宋嘉宁两只手都要废了时,赵恒突然抱住她不叫她动,他飞快解下她松松垮垮的兜儿,当成巾子用了。宋嘉宁伏在他胸前,他心跳如鼓,急促的呼吸告诉她,王爷很满足。
宋嘉宁就觉得自己立了一个小功劳,先是让他心情好了,又让他身体放松了下来。
两人就这样抱着待了一会儿,最后赵恒扶她站好,他弯腰捡起地上散乱的中衣褙子,一件件帮她穿上,唯独最里面的兜儿被他借用,不能穿了。少了一件,宋嘉宁总觉得不妥,趁他穿衣时,她走远几步低头查看,夏日衣衫薄,她怕被人看出来。
肩膀上突然一重,宋嘉宁眸光似水,羞羞地转身。
赵恒也先看向她衣襟,确认看不出来,他才将人抱到怀里,低声审问道:“跟谁学的?”
宋嘉宁目光微黯,然后撒了一个谎,倚着他小声道:“出嫁前每个新娘子都会从家中长辈那儿得到一本册子,上面,都教了。”那晚母亲走后,她偷偷翻看过,确实有这样的。
赵恒嗯了声,想到兄长送他的书,他虽然只随便翻了一页,却也能猜到其他页都画了什么。当时赵恒无心风月,今日竟然被她上了一课,赵恒忽然觉得,这种书册,也不是一点用途都没有。
“晚上,拿给我看。”亲亲她红红的耳垂,赵恒哑声道。
宋嘉宁一边羞一边想笑,他看了又如何?至少接下来大半年,他都用不上的。
夫妻俩说完悄悄话,才发现窗外天色已暗,宋嘉宁瞅瞅地上沾了他东西的兜儿,羞臊道:“那个怎么办?”
赵恒扫了眼,再看看东边的多宝阁,他走过去取下一个瓷瓶,宋嘉宁见了,越发臊得慌,躲到另一排书架后不肯见他。赵恒本想让她收拾的,如今小王妃躲了,赵恒也没特意喊她,自己将那粉色的兜儿捡起来塞进瓷瓶,然后再交给她拿着。
宋嘉宁躲了前面的差事,这个再也无法躲,只得老老实实接住,跟在他后面往外走。
里面昏暗,外间福公公早就上了灯,主子出来时,他飞快瞧了眼,看到神色平和的王爷与娇羞可人的王妃,福公公虽然猜不到两个主子在里面做了什么,却能肯定王爷已经消了气,顿时也变得神清气爽起来。
这晚赵恒在后院用的饭,然后也睡在了这边,从始至终,赵恒没提一句朝堂上的事,宋嘉宁也没有表现出她已经知道了。夜里拥在一起,宋嘉宁只拉着他手,叫他摸她微微鼓起来的肚皮,柔柔地问:“王爷希望是儿子还是女儿?”
赵恒思忖片刻,道:“都可。”女儿像她,定会娇憨可爱,儿子的话,像她也不错,知足常乐。若是结巴,再似他这般不想搀和又放心不下,反倒疲累。
不受控制的,心思又回到了朝廷大事上,父皇御驾亲征,不知结果究竟如何。
~
宣德帝突然要北伐辽国,这个决定毫无预兆,不仅大周的文武百官没料到,辽国那边也没想到大周居然这般野心勃勃,才打完晋国便直奔他们来了。因为辽国没有准备,大周将士一路北上,还真势如破竹地攻占了大大小小几处州县,短短半月,宣德帝便亲自率军抵达了幽州城外,十万大军将幽州城团团围住,随时准备攻城。
帝王主帐之中,宣德帝坐在主位,一众将军分列两侧,商量攻城之计。
此次北伐如他预料般顺利,宣德帝十分地意气风发,扫视一圈眼前的臣子们,目光落到了郭伯言身上:“幽州城远远不如晋阳城坚固,伯言觉得几日可破?”
郭伯言走到中间,沉声道:“守城之战,城池坚固固然重要,但只要守城之将应对有方,小城亦能坚守数月,此为谋事在人。亡晋君臣昏庸,无御敌之术,幽州守将耶律雄却是辽国猛将,皇上万万不可小觑。”
心腹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宣德帝不爱听,冷声道:“朕问你几日可攻下幽州城。”
郭伯言低头道:“若辽国无援兵,臣最快也要两个月,若辽国派兵增援,臣不敢妄言。”
兵贵神速,宣德帝要的就是在辽国援兵抵达之前攻破幽州城,因此立即派韩达、郭伯言分别带兵攻城。话音刚落,年轻将领那边突然走出一人,朗声道:“启禀皇上,幽州城东南五里地外驻有八千辽兵,乃二月援晋退守的辽国残余兵力,郭骁愿率五千人前去围剿。”
宣德帝急于拿下幽州城,并未将区区八千残兵放在眼中,否决道:“虾兵蟹将,不必理会,平章骁勇,还是助你父亲攻城罢。”
郭骁皱眉,还想再劝劝宣德帝,旁边郭伯言暗暗朝儿子摇了摇头。有寿王的前车之鉴,郭伯言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白白被宣德帝骂。
帝王有令,谁敢不听,郭伯言、韩达等将领立即开始攻城。
幽州城内,辽国大将耶律雄身穿铠甲站在城墙之上,亲自指挥守城之战。他是辽国赫赫有名的战神,有他在的地方将士们便无不心安,尽管大周攻势勇猛,城上的辽兵们却也不惧,拼命抵挡大周士兵登上城墙。
僵持了半个月,耶律雄正在督战,忽见一眼生的士兵匆匆赶来,到了面前便扑通跪下,自称五里地外的败兵,乃通过日以继夜挖的地道而来。地道有人证明,耶律雄当下不再怀疑,展开密信,看完信上内容,耶律雄忽的朗声大笑,走到城墙之前,目光如炬,直接盯上了远处大周皇帝的王帐。
宣德帝那个老贼,这次他要他有去无回!
五日之后,大周将士正在攻城,东南侧突然冲出来一股辽国骑兵,正是之前郭骁要带兵围剿的那八千残兵。宣德帝得知后大怒,犹如虎豹被蝇虫挑衅,当即下令停止攻城,转去对付那八千残兵。大周有十万军队,八千辽兵自知不敌,扭头就跑,辽国骏马擅奔,大周这边一时半会儿还真追不上。
追追逃逃,四面八方突然传来阵阵擂鼓,宣德帝骑在马上扬首一看,只见远处黄沙滚滚蹄声如潮,竟是辽国援兵已到!
第124章 124
围攻幽州城, 大周这边连攻半月都没有打下来, 又是酷暑时节, 将士们身心俱疲斗志萎靡,此时辽国援兵突然气势汹汹地围剿过来,马蹄溅起尘烟滚滚,一眼望去辽兵蜂拥不断仿佛看不见头,大周这边登时乱了阵脚。
与此同时, 一直逃窜的八千残余辽兵突然勒马,调过来从东南侧攻打大周, 幽州城内, 看到援兵已至,守将耶律雄满眼血丝, 立即带领五千精兵杀出城来, 直奔茫茫大周军队中最显眼的帝王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