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离得近了,萧霆努力回忆几位公主见到皇后行礼的动作,生涩地屈膝福礼,幸亏他常常进宫见得多,勉勉强强也能糊弄过去。皇后呢,自然看得出四公主这一礼的毛病,不过想到身后的人,皇后也就理解四公主的“紧张”了。

  待景宜也行过礼,皇后没问两人怎么会凑到一块儿,侧身给两个孩子介绍那布衣妇人:“景宜,霆生,这是护国公夫人。”

  景宜浑身一震,强忍着才没有露出任何失态之色,随即上前,如普通晚辈那般朝护国公夫人高氏,也是她的亲外祖母,浅浅行了一礼,“晚辈萧霆,给国公夫人请安了。”

  高氏却一眼都没看“他”,只盯着公主身的萧霆看,对上那张酷似女儿的脸庞,对上小姑娘眼里的茫然与疑惑,高氏再难压抑心中的想念与酸楚,上前就抱住了萧霆,抱得紧紧的,“景宜,我是你外祖母啊……”

  萧霆傻了。

  景宜垂眼看着外祖母身上的细布衣裳,面上平静,心里翻江倒海。

  “霆生……”皇后轻声唤她。

  景宜抬眼,皇后朝上房扬扬下巴,再对被高氏抱着的、看起来还算镇定的萧霆道:“国公夫人久不进宫,肯定有很多话想跟你说,景宜安心陪着,等你们叙完旧再来拜见太后也不迟。”

  说完先朝上房走去。

  萧霆双手抗拒地扶着高氏,歪头向景宜求助。

  景宜没办法,歉疚看他一眼,目光隐晦地扫过高氏,这才转身随皇后离开。

  ~

  “国公夫人来了?”太后在榻上逗淳哥儿呢,听说高氏来了,她震惊不已。

  皇后点点头,柔声解释道:“母后,国公夫人见到景宜就落泪了,儿臣斗胆做主,让景宜先陪她在走廊叙叙旧,一会儿再让她们来给您请安。”

  “应该的,应该的。”太后并不计较那些虚礼,偏首看看琉璃窗,心中一片唏嘘。

  大周开国三百余年了,到了先帝与儿子这两代,国力大不如从前,太后虽然身为妻子、母亲,却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先帝与儿子在治国上都没什么建树,儿子还好点,先帝玩物丧志,致使边疆连年战乱,全靠老护国公徐英、与现护国公徐广能征善战带兵有道,才屡次救大周于危难。

  徐英病故后,徐广成了大周第一勇将,可惜徐家子嗣不昌,徐广与高氏成亲这么多年,只生了一儿一女。皇上糊涂,痴恋徐家女的美色,用手段逼迫人家进宫,封为庄妃,想方设法地哄庄妃高兴,讨她欢心。过了三四年,皇上大概觉得庄妃给他生了女儿,多半真心待他了,竟趁徐家父子、展扬抵御匈奴时,派人放暗箭除了展扬。

  结果呢,庄妃非但没有忘掉故人,反而伤心之下跟着去了。

  就在庄妃轻生时,战场上因为少了展扬这员猛将,徐广唯一的儿子也战死了。皇上连忙派她娘家侄子萧伯严去增援,同时下令不许任何人将庄妃“病逝”之事告知徐广。徐广忍着丧子之痛与匈奴交战,三个月后凯旋,回京路上终于得知他唯一的女儿也没了。

  展扬前脚刚死,庄妃就跟着走了,“病逝”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徐广夫妻。回到京城,徐广一身铠甲进宫面圣,没等皇上论功行赏,徐广先提出辞官去爵,再也不想为皇上效力。皇上不允,徐广便命人拆了护国公府门前的匾额,从此不再上朝,自己做了布衣。

  徐广不来上朝,皇上又不能押着他来,只得免去徐广的官职,但爵位依然留着,便是徐家门前不挂匾额,也要人人称那是护国公府。

  这十来年,徐广夫妻从未踏进皇宫一步,太后怜惜四公主,以四公主的名义请高氏进宫陪陪亲外孙女,请了好几次,高氏一次都没来,据说是徐广拦着,不许妻子认他们皇家的孩子。

  这次应该是听说四公主落水了,高氏才坐不住的吧?

  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徐广是大周的功臣,如果可以,她是真的希望能通过四公主,让徐广重返朝廷。边疆隐患太多,大周文臣一堆,能拿得出手的将才却寥寥无几,要不是侄子他们爷仨争气,恐怕……

  思绪纷杂,太后摸摸淳哥儿脑袋,又看向了地上的少年郎。

  景宜默默站在榻前,眼帘低垂,静寂如深山老林中的一根青竹。

  “霆生要用功读书,切不可再顽皮了。”太后再次嘱咐道。战场危险,她由衷希望三侄孙一心从文,别再学上面两个兄长,凭着一腔热血去沙场上拼命。

  景宜心不在焉地应了声。

  院子里,最初的无奈过后,萧霆很快冷静了下来。他家里有祖母有母亲,宫里有荣妃姑母也有太后,这么多年下来,如何应付长辈的各种喜怒哀乐,萧霆早已驾轻就熟。

  高氏若是普通的老夫人,萧霆绝对懒得搭理,但高氏是四公主的外祖母啊……

  既然四公主喜欢他,他也看了四公主的身子,将来身体换回来,萧霆肯定会对四公主负责,到了那时候,四公主的外祖母,便也是他的外祖母了。早晚都是一家人,他当然得哄哄。

  “外祖母,我扶您去那边坐坐吧?”高氏哭得泪流不止,萧霆摸出帕子帮她擦泪,顺便轻声提议道。他现在是姑娘身,柔声细语地说话,声音好听极了,又是诚心孝顺,听起来特别让人熨帖。

  高氏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止住眼泪,抬头看外孙女。

  丈夫恨皇上,连带着也不肯认有皇家血脉的外孙女。女儿刚走时,高氏对外孙女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但一年一年下来,高氏虽然听丈夫的话没有进过宫,却总是忍不住派丫鬟打听四公主的一切。

  外面都说四公主性子冷,高氏用绝食的方式逼迫老头子放她进宫探望落水的外孙女,路上却担心四公主不肯认她,哪想到……

  “景宜,我冷落了你这么多年,你不怪我吗?”高氏泪眼模糊地问。

  萧霆闻言,脸上的笑容立即淡了下来。

  看在四公主的面子上,他愿意把高氏当长辈,但想到甘露宫冷冷清清的陈设,想到四公主一个大美人却养成了冷若冰霜的性子,里面多少都有徐广夫妻的“功劳”,萧霆就不太高兴了。

  扶高氏坐好,萧霆沉着脸站在一旁,望着远处道:“您找我何事?”

  外孙女生气了,高氏哪还坐得住,连忙又站了起来,扶着萧霆手臂道:“景宜,我听说你落水了,怎么样,都养好了吗?有没有伤到哪儿?”

  萧霆嗤笑,推开她手道:“还好,我命大,没死。”

  他与四公主前天晚上落的水,昨日整整一天高氏都没出现,现在才来,可见也不是太上心。

  高氏听出了外孙女的怨气,可她有苦说不出。她昨天得信儿后就想来的,老头子死活不准,她若如实告诉外孙女,至亲的外公不疼她,外孙女得多寒心?不对,十几年不闻不问,外孙女肯定早就寒心了,哪还用等到今天?

  “景宜,外祖母对不起你……”话没说完,高氏眼泪又落了下来。

  萧霆见她哭得自责,应该是真心悔过了,便有些不忍,重新扶高氏坐下,叹道:“您别哭了,这里风大,别吹干了脸。”

  高氏连连点头,擦完眼泪,眼巴巴地望着萧霆,好像要把过去的十来年补回来似的。

  萧霆坐在一旁,闭着眼睛给她看。

  “长得跟你娘一模一样,怪不得他不喜欢你。”终于看够了,高氏苦涩道。延庆帝,当今皇上,强要了她的宝贝女儿,却又害她红颜薄命,外孙女容貌酷似母亲,皇上看一次恐怕就会想起一次他造的孽,当然不待见。

  庄妃的闲话萧霆听了不少,他是男人,能理解皇上,宠爱的女子心里装着别人,换成谁都不会舒服,更何况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九五之尊。但那是以前,他只是看热闹的外人,现在变成了“四公主”,萧霆就有点埋怨皇上了。

  再怎么说,四公主都是他亲生女儿,四公主落水皇上都不来看看,心也太狠。

  他的四公主……明明那么招人疼。

  第010章

  萧霆很擅长陪长辈们说话打趣,但他没什么话可对高氏说。

  见面就哭,高氏看似非常悔恨,可高氏能狠心这么多年都不进宫探望四公主,足见她对四公主的感情有限,既然如此,凭什么高氏一来,四公主就要乖乖当个好外孙女?

  太自降身份。

  四公主早晚都会嫁给他,萧霆便觉得他有资格替四公主做些决定,因此他面无表情地坐着,高氏问话他就半真半假地回答,高氏停下来,他也不会主动打听护国公府的事。

  高氏看出了外孙女的冷淡,但她并不介意,外孙女肯认她,肯给她关心的机会,高氏就满足了。

  “景宜,前晚你到底怎么落的水?真是自己不小心掉进去的吗?”高氏本就是为了这事来的,自然要问一问,“还有那个萧家三公子,我听说他是个纨绔,为何愿意冒险救你?刚刚你们……”

  说到一半,萧霆突然扭头,丹凤眼冷冷地盯着她。

  高氏下意识闭上嘴,目光却茫然,不懂自己哪里说错了。

  萧霆又盯了她片刻,这才重新看向走廊对面,暗暗平息胸口的怒火。纨绔纨绔,他承认自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可他从未做过任何伤天害理之事,怎么就不会见义勇为了?太后莫名其妙误会是他推四公主下水,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护国公夫人居然也这么以为,着实气人。

  幸好四公主知道他是英雄。

  想到皇后等人过来之前,四公主对他的一番情真意切的关心,萧霆顿时舒服很多,瞄眼一旁正忐忑观察他的高氏,萧霆想了想,脑袋里忽然冒出一个主意,随即低下头,小声解释道:“外祖母,三公子虽然偶尔顽劣,但他品行纯良,那晚我没看清路失足落水,幸得三公子及时相救,不然我恐怕,再也见不到您了……今日三公子进宫,我特意过来道谢……”

  再怎么说,高氏都是四公主实打实的亲外祖母,萧霆想提前改变老人家对他的偏见。

  不过第一次在陌生长辈面前这么自夸,萧霆多多少少都有点心虚,一心虚声音就低了,白嫩嫩细豆腐似的脸庞也飞上一抹惹人遐思的浅红,像春日绽放的第一朵桃花,粉的鲜妍。他自己知道那是臊的,旁人……

  高氏愕然地看着外孙女的侧脸。

  一个姑娘家,如果提到一个男子时会脸红,那多半是,动了情。

  外孙女看上萧家三公子了?

  高氏努力回忆方才跟随皇后转过来时看到的情形,那会儿外孙女被一个高挑少年挡住了身子,高氏不得不多看了少年背影几眼,修长挺拔如竹,单看背影,就觉得仪表必定不俗。

  容貌俊朗,又侠义心肠,对外孙女有救命之恩,果真如此,外孙女动情也是情理之中。

  有心问问外孙女究竟是怎么看待萧家三公子的,转瞬又觉得祖孙俩刚相认,关系还没亲密到那个地步,高氏艰难地把疑问压了下去,顺着话夸道:“看来谣言也不尽可信,等下见了三公子,外祖母可得好好谢谢他。”

  三公子救了外孙女的命,高氏是真心想谢,顺便也看看那个三公子到底生的如何。

  萧霆一听,终于找到了摆脱高氏的借口,望着上房道:“外祖母,咱们早点进去吧,别让太后久等。”

  高氏最后擦擦脸上,点点头。

  萧霆如释重负,引着高氏去给太后请安。

  太后对高氏十分礼遇,不顾高氏自称布衣,坚持请高氏到暖榻上与她并肩而坐,高氏屡次婉拒,太后就朝萧霆使眼色。萧霆随口劝了句,高氏看看“外孙女”,没舍得再拒绝。

  此时此刻,于高氏而言,外孙女的话比什么都管用。

  坐好了,高氏先恭声朝太后道谢:“听说这次是三公子救了景宜,民妇既感激三公子,也要多谢娘娘您教导有方,教出了三公子这样敢于舍己救人的好后生,使得民妇与景宜还有团圆之日。”

  太后摆摆手,笑着道:“国公夫人过奖了,霆生、景宜是表兄妹,景宜出事,霆生身为兄长,于情于理都该出手帮忙。”

  萧霆闻言,微微皱了下眉,悄悄看向景宜,眉宇间隐含担忧。当时为何会冒险救她,萧霆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他不希望景宜被太后牵着走,以为他是因什么狗屁表兄妹情分才救的她。她那么喜欢他,一旦信了太后所说,肯定会伤心吧?

  而就在萧霆望过来时,景宜已经走到太后、高氏对面的榻前,恭敬行礼道:“姑祖母说的是,几位公主在晚辈眼里都是妹妹,那晚无论哪个妹妹出事,晚辈都会舍身相救,还请国公夫人莫再将此事放在心上。”

  太后的话大有深意,景宜也不希望太后误会她有借此“高攀”萧霆之心。

  她简单几句就撇清了这桩英雄救美,太后面露赞许。她怜惜四公主,却从未想过撮合四公主与她的娘家侄孙。四公主冷冷清清的,绝非温柔贤妻那块儿料。

  高氏瞧着对面俊秀清隽、内敛如潭、彬彬有礼的少年郎,却是越看越满意。什么纨绔子弟,这明明就是个翩翩佳公子,丰神俊朗气度卓然,将来必定大有作为,若外孙女真能尚了三公子做驸马,那才是真正的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对三公子来说是小事,对景宜而言却是救命之恩,景宜人在宫中,帮不上三公子什么,他日三公子有什么需要,尽管来跟我说,景宜外公虽然辞官了,好在还有些人情可用。”

  高氏欣赏地看着少年郎道。

  太后强调三公子对她的外孙女只是表兄妹之情,暗暗提醒她与外孙女别肖想太多,归根结底,还不是觉得外孙女在皇上面前不受宠,配不上将军府的三公子?可自家外孙女哪里差了?

  论相貌,不用看其他公主,高氏也有信心她的外孙女是最美的。论母族背景,二、三公主不提,便是荣妃所出的五公主,也要差外孙女一截。家里老头子辞官了,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百姓口中的大周第一勇将,边疆将领们大多数都跟随过老头子,无论自身功夫、领兵打仗还是在军中的威望,威远将军萧伯严都差老头子一截,就连皇上,每年都会登门拜访求老头子出山,指望老头子替他抵御外敌。这样的母族,太后凭什么觉得三公子给外孙女当驸马是低就?

  以前是她糊涂,任由老头子关了她十来年,现在外孙女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老头子不当官可以,他再敢对外孙女不闻不问也不给外孙女撑腰,她就搬出府来,不跟他过了!

  看不惯外孙女被太后轻视,高氏又抛出了一个诱饵,笑着对景宜道:“对了,听闻府上大公子剑术高超,二公子使得一手好刀,不知三公子有没有意向学武?我们家老头子这几年闲的慌,最近想收几个徒弟,若三公子对枪法有兴趣,到时候也来试试?”

  护国公徐广要收徒,还要教授弟子徐家枪法?

  太后震惊地攥紧了手。

  徐家先祖乃是江湖上的一个门派,自创徐家枪法,祖传的虎头流云枪更是高居兵器排行榜前三。高祖皇帝揭竿起义时,偶遇当时徐家家主,两人性情相投结拜为异性兄弟,从此共打天下,最后高祖皇帝登基,封那位徐家家主为护国公。

  大周建国三百年了,护国公的爵位也传承了三百年,可悲的是,大周朝渐渐现出颓败之势,徐家子孙也越来越少,到了徐广这代,高氏年迈,徐广又不肯纳妾,如果徐广坚持枪法父子相传的规矩,徐家枪注定要绝迹人间。

  现在徐广收徒,侄孙哪怕能习得徐家枪法的几分皮毛,也是大福运。若徐广肯倾囊相授,便是让侄孙给四公主当驸马,侄孙也赚了!

  这么一想,太后有些坐不住了,看着傻愣愣站在那儿的少年郎,连忙打趣道:“霆生是不是高兴傻了?徐家枪法可谓是咱们大周的镇国之宝,难得国公夫人有心引荐你去拜师,还不快谢过国公夫人?”

  高氏唇角翘了起来,她就知道,太后是个识货的人。

  景宜看看自己的外祖母,一时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今日是她记事后第一次见外祖母。过去的十几年,她怨过外公、外祖母吗?景宜说不清了,只是亲耳听到外祖母对她的维护,知道这世上还有人关心自己,她心底某个位置,就好像吹进来一丝春风,慢慢地暖了起来。

  景宜感激外祖母,可那是徐家枪法,是徐家的独门绝学,景宜不想外祖母因为疼她,便去劝外公认了萧霆当徒弟。外公决定收徒,肯定有外公自己的择贤要求,景宜感激萧霆救了她,但从萧霆平时的懒散作风看,便是外公收他做弟子,将来她与萧霆魂魄归位后,外公怕是看不上真正的萧霆。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