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燕修道:"卑职大胆插话,此时尚不是县衙刑房及仵作公务的时辰,大人劳累许久,更需沐浴休息,卑职可等白日再看。"

桂淳笑道:"是,是,卑职也是有些糊涂了。那先请大人歇息。"

张屏便着人先安排桂淳和燕修二人歇息,自先回到宅中。

知县小宅中的仆役们没想到有了菜窖那事,礼部侍郎大人竟还会屈尊至此,又齐齐懵住,幸而一回生二回熟,懵了一阵儿后立刻反应过来,迅速奉迎侍候。

兰珏与兰徽各自沐浴更衣,张屏便到县衙后堂的侧厢房草草洗了个澡,躺在临时搭的床铺上合拢双目,顿时沉入梦乡。

上午,刑部尚书陶周风早朝毕,缓缓步向宫门。

方才早朝上议举新相,云太傅竟亲自向皇上举荐中书令李岄为相,其党羽纷纷附和,令众臣大愕。李岄脸色青白,高声恳辞。永宣帝道:"朕尚年少,朝务多托赖众卿,丞相尤为朕所倚重,容朕思虑几日。"这才暂缓了此事。

陶周风一直未作声,出殿后,几位同僚拉他私语,请他同去相劝李岄,休要中了云棠的奸计,此时不当意气,应以社稷为重,慨然承担相位。

陶周风回想方才殿上李岄勉强挺立却仍不免微颤的后背,心中叹了口气,嘴上含糊应了,别过众人,独自穿过宽阔宫院。

似乎所有人,都已当曾尧是一纸翻过的书页了。

鸟雀遥遥欢快啾鸣,春意渐浓,幼枝新披青绿。

年少时,总慷慨立志要做参天巨木,成社稷栋梁。然多年后方才明悟,其实人人皆是朝廷这棵大树上的一叶,或因风吹雨打,或时节已至,凋枯落地,又有新叶再生。

行至宫门外,家仆上前,扶陶周风登上车轿,轻声道:"老爷,方才有人送来一封信,请老爷一阅。"

陶周风看着老仆捧上的素色信函,心中一震,抬手接过。

待老仆退下,车轿启行,陶周风拆开信,封内素笺上,只有龙飞凤舞的寥寥数字--

「老枝垂垂。枯藤逶逶。旷乎闲情。趣乎共杯。」

陶周风将信笺折好,收进怀中,过得一时,方才挑开车帘:"先不去衙门,回府。"

张屏这一觉睡得极沉,酣畅黑暗中,忽听遥遥有声音在唤"阿屏,阿屏……"张屏猛一睁眼,床边的无昧惊了个趔趄。

"无量寿福!阿屏呐,哥知道你需得多睡会儿,本不应该打扰你……但是,前段时间帮了咱们好大忙的那位姓柳的小公子又来了。原来兰侍郎是他姑父,他说他本当先拜见他姑父,然有要紧事儿必须同你说。衙门内外都在忙要紧的事务,他怕打扰,就说是来找我的,我就来找你了。"

张屏摸过衣袍迅速穿戴整齐,就着小衙役端来的脸盆抹了一把脸,随无昧穿过后院。

柳桐倚站在紫藤花架下,向他拱手,满脸歉意。

"芹墉兄,对不住。我奉邓大人之命,前来提调曲泉石相关案件的卷宗。"

作者有话要说:【注:本章中出现的俞明彻,是《张公案》出书版,第二卷番外《中元魇》中的人物。但是出版校对的老师可能手抖了一下,把俞明彻的名字删成了俞明……我交的稿子里是俞明彻哈~~不认识这个人没看过那个番外故事也不影响这个案子里的阅读,各位大大把他当成一个新出场的人物便可。】

最近更新的节奏又比较慢,非常惭愧。

☆、第二十七章

张屏凝视柳桐倚,没有说话。

柳桐倚神色则更歉然:“芹墉兄……”

张屏忽而开口:“柳兄要提谁的卷宗?”

柳桐倚道:“贵县衙在查案件中,凡与曲泉石案有关的,我都想看一看。”

张屏道:“大理寺如何知道丰乐县衙有曲泉石案的线索?”

无昧在心里跌脚,阿屏呐,人不能这么做事儿!柳公子前阵子刚帮了你一个大忙,特特地跑来给你送图纸,你才能破了那个古井案。而今要从你这里拿个案子,他上司吩咐他来,他也不能不来啊,你这就把脸子甩上了,让人家日后还怎么跟你处!

他忙打个哈哈:“阿屏,我大胆多嘴插句话,你跟柳大人都见谅哈。这里不是谈事儿的地方。柳大人到了之后连茶都还没喝一口。不如你陪着柳大人找间屋子慢慢说话?”

张屏仍盯着柳桐倚,纹丝未动,柳桐倚道:“我不可多透露与芹墉兄,只想查看卷宗。”

张屏道:“请柳兄先取公函与我一观。”

无昧捏了两手心汗,柳桐倚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公函在此。”

张屏双手接过,仍看着柳桐倚:“柳兄没带画像?”

柳桐倚一愣,双眼跟着亮了,却眨了眨眼:“芹墉兄,什么画像?听闻芹墉兄家中突现一具尸首,手握瓷片。前日挟持小殿下的妇人在丰乐县衙牢内暴毙,疑凶系丰乐县衙捕快,已失踪,家中留下两片碎瓷。冯大人与王侍郎现在查的蔡府,与曲泉石案疑有牵连。我这才过来的。”

张屏道:“瓷片我已上交与府尹大人。”

前天晚上,王侍郎与冯府尹方才各自从兰大人和何郎中处确认了瓷片是泉瓷,这件案子与大理寺曲泉石案相关。

即便王侍郎或冯府尹立刻知会了大理寺,他们也只能先传信回刑部或京兆府,最早昨天上午,邓大人才能接到消息。

但看柳桐倚的衣着及面容,并非连夜赶来的模样,应该睡了觉,洗漱过。

这时辰就对不上了。

“计算时日,府尹大人或侍郎大人若有文书知会大理寺,应在在柳兄动身之后,柳兄方才所说的案情,应是沿途及到达丰乐县境内后所听闻。所以柳兄前来,另有缘故。”

柳桐倚哦了一声:“芹墉兄以为是什么缘故?”

张屏的神色仍是肃然:“大理寺是否在寻一个人,与曲泉石案有关?”

柳桐倚彻底笑起来:“芹墉兄,你真是神了!怎么就猜出我是来找人的!”跟着又从怀中摸出一个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纸,展开。

“我的确是因此人前来,芹墉兄可见过他?”

张屏接过纸,看到了意料之中的那张脸。

“昨日在丰乐县与顺安县交界处的树下,发现了一具尸体,十分肖似画像。”

张屏再抬起眼,看向柳桐倚。

“画中人,是谁?”

柳桐倚的神情也转为肃然:“画中乃前御史台伉监察。芹墉兄能否立刻让我看看那具尸体?”

无昧打了个冷战,小声道:“阿屏,你和柳大人谈公务,我就先告辞了。”

张屏点点头,柳桐倚向无昧拱手:“多谢道长引我与芹墉兄相见。”

无昧忙不迭还礼:“无量寿福,这算啥事,柳公子不必客气。”小碎步跑开。

张屏再问柳桐倚:“这位伉监察与曲泉石案有何关系?”

柳桐倚道:“此人曾任九江察院监察使。芹墉兄,我们边走边说。”

张屏便引着柳桐倚往县衙后院的停验之所去,一路听柳桐倚简述他来此的缘故。

“前日,伉监察的长子找到邓大人报案,曰其父失踪了。张兄应该知道,我们大理寺一般不接报案。”

按本朝律法,大理寺一般只审理从其他衙门提调的案件。凡与在任官员有重大关联的案件,也统归大理寺查审,但亦须经过调档取证,并有吏部、刑部核准或朝廷的特别批文,方可受理。寻常人等不得自行前往大理寺报案。

“伉监察的长子托了一位熟人求见邓大人。”

那位熟人约邓绪出来吃酒,待邓绪到了,伉监察的长子突然从屏风后扑出来,求邓大人救救他失踪的老父。

“邓大人曰,如此乃越权上告,私约报官更是有违律法,大理寺不能受理。请他先报与地方衙门,待核审的确当归大理寺查,大理寺才能接案。”

伉监察的长子哭道,家严或已逢不幸,某方才不惜万死,相求大人。并取出一封信。

“原来这位伉监察,多年前就辞官归乡,一直住在秦州。其长子原为云中府通判,将迁调陇南,正忙于整理箱笼时,忽接到其父来信,信的内容十分蹊跷。”

信只有一张纸,两行字——

「为父已独往京城,汝速也跟来。」

“其实伉监察一直与次子同住。张兄可知那次子是谁?”

张屏摇头。

柳桐倚道:“冯府尹和王侍郎在查的那位十几年前亡于火难的蔡副使,伉监察的次子是他的女婿。”

张屏神色一凝。

柳桐倚继续道:“伉通判甚是疑惑,为什么父亲前往京城未让弟弟陪同,却写信令他跟随。他正要派人去家中询问,忽有一名从秦州的家仆前来,询问伉监察是否在此。伉通判大骇,家仆道,伉监察突然有一天不见了,只给二爷留了一张字条「为父去汝兄处,不日将归,勿念。」家里急翻了天,立刻派人赶来问问老爷子到了没。”

伉通判比照两张字条,懵了。

伉监察平日不苟言笑,教子严厉,所以,应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想散心解闷逗逗儿子。

伉通判猜测老爷子可能是被绑票了。

但两张字条都的确是伉监察的真迹,且运笔稳健。老爷子是如何在被绑之际从容写出这两张字条,并且将其中一张寄出?

究竟是老爷子临危不乱,绑匪另有企图,还是别有隐情?

虽有疑惑,有忐忑,伉通判仍是毅然地立刻动身赶来京城。

“伉通判到了京城后,伉家京城宅院的家仆却说,伉监察确实回来了。”

众仆从都说,当时伉监察是坐着一辆朴素的小马车回来的,从赶车人的衣服和马车的样式上看不出来历。

众仆从都以为,这马车与车上的仆役都是秦州那边家里的。

伉监察一个人进了宅中,吃了一杯茶,让管事的拿过账本来看了看,道,这次进京急促,未让下人预先预备,就不歇在家里了,另去朋友府上住。只吩咐好生打扫宅院,过几天大爷也会过来。又让管事的转话,让大爷在这里等着他。而后便又登车离去了。

有仆从觉得奇怪,暗暗跟随伉监察的马车,发现马车往淳和行馆去了。

众仆从十分激动,觉得老爷可能是要起复了。

伉通判听罢一肚子疑惑,在宅中住了两日,各处打探父亲消息,然从伉监察的旧友到淳和行馆看门的,都表示这段时间从未见过伉监察。

第三日清晨,伉通判接到了一封信,信封中仍是只有一张字条——

「陈曲折与大理寺,可见为父。」

柳桐倚道:“因伉监察是在京兆府失踪的,伉通判亦属外官进京,邓大人便让伉通判到吏部禀陈进京缘故,再到京兆府报案。此案起处在地方,失踪者其子是地方在任官员,且此案干系大理寺旧案。故可速速转到大理寺。”

张屏道:“伉监察本人并非在任,监察使一职极容易得罪人,何以断定此案与曲泉石案有关?”

只凭字条里“曲折”二字有个“曲”字?

牵强。

如果只看这些线索,就算伉通判接到的字条里说了大理寺,这也应该是刑部的案子。

柳桐倚不能说,其实邓大人一直有留意寿念山一案。结案之后,邓大人就意味深长道:“以王砚之急进,冯邰之惜时,结案之后竟还双双盘桓在丰乐县城,必各自另有所察。那个绑了殿下与兰珏之子的疯妇,是把俩孩子关在蔡府旧址的一个地室罢。或就是此地,要翻新土。”

于是当邓大人见到伉通判时,立刻就想到了伉家与蔡家的关系……

再看到伉通判在京城接到的那张字条中的曲字,更不难想到十几年葬身火海的蔡副使、而今失踪的伉监察这对亲家,与九江及曲泉石的联系。

为什么字条点名让伉通判违法越级找大理寺?

邓大人常曰,查案,需得抓住一丝虚空之气也能嗅出案情。

“此案简直腥气扑鼻。”邓大人望着字条说。

张屏又看看柳桐倚:“柳兄还没说,你为什么会来丰乐?”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