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在后面姐妹堆里炫耀一番,她的肚子又挺了起来,对她姐讽刺的:“再生个像你的闺女,好与圣爱就个伴儿,姐儿俩一块儿带大了,不寂寞。我只有一儿一女,倒怕他们长大了,不能一处玩,还要再生一个呢。”也当成没听到。
陪着赵老娘说了一会儿话,就跟她生母回小院儿里哭诉了:“连他也瞧不起我!”赵氏的那些道行,虽然在楚氏那里完全是形同虚设,在两个嫂子面前不够一个回合,可别说,她犯蠢还真不是先天条件的问题,她的眼界是受后面环境所限。然而在揣摩上司的心意上,她还是有一手的,结婚两年多了,自然也能摸到一点丈夫的脉了。
却被她生母一巴掌糊到后脑勺上:“你懂甚么?!你是正经的正房娘子,谁又能越过了你去,你老实生个儿子是正经!这么大的人了,怎么分不清轻重?”
赵氏擦擦眼睛:“我算看明白了,他就是想要个身家清白的世家女!呸!也得人家看得上他!”
“嗯,换了旁人也看不上你!自己心里明白就好!赶紧给我拢住了他,生个儿子才能说话!”
赵氏埋怨道:“我岂不知这个道理?说正经的,阿娘…你,近来与阿爹如何?能给我添个兄弟不?”
她生母戳了她额头一指:“你说你呢,你倒来说我!”
赵氏道:“我说正经的,阿爹百年之后,您怎么办?我那些个哥哥,”说到这里,赵氏的口气十分诡异,“他们自有亲娘,还与您不甚对付。甭管怎么着,先抓着一个是一个,要不…您抱个小的来养着?小的养得熟,到时候,我再帮他争上一争。我那郎君,心里怎么想的不好说,面儿上,他得帮咱!”
“我再想想,且得筹划呢。”
“您快着些儿,时候可不等人。”
“知道了。”
打娘家出来,赵氏又换上了温驯的笑颜,对着颜平之,也还是一副柔顺的模样儿。颜平之从岳父家出来,也不能摆着脸子。两个都是强颜欢笑。
颜平之暗下决心,回去一定要加快实施既定战略了。对于皇家来说,什么及笄方议婚之类的,完全不重要!七、八岁的小娃娃,因为政治需要定了亲的大有人在。别说皇家的,就是民间,因着战乱,婚龄也是普遍提前的。一过年,他闺女就两岁了,争下任皇后,恐怕是个大工程,怎么着也要磨个三五年,尤其今上年纪也不小了,不至于不早早安排后手。三五年时间,够他们父子操作的了。
现在只恨他二嫂这个女人太精明,早早把二侄女儿早慧的名声宣扬了出去,弄得他要给自己闺女做点假,也慢了人家一步!
第21章 楚夫人出手
骑在马上,正一摇三晃想着一鸣惊人、从此翻身做主人的颜平之,正在脑补着要如何不着痕迹地散播着他女儿的各种不凡之处。忽地就想到,还有一样他二嫂没用过的招数:给闺女编个闪亮的全场姿势!究竟是梦到仙人赠玉比较帅呢,还是梦到天雨花比较潇洒?
回到了家,今天携夫婿儿女回娘家拜年的姐姐颜氏已经走了。颜氏的肚子月份儿颇大,算来正该在二月里生产,楚氏心疼女儿,便叫她早些走。颜氏这里呢,又有些愧对二弟,不大好意思见颜肃之。颜肃之实是帮了她的大忙了,徐杨这厮,被颜、唐二人结伴一顿乱打,居然打老实了!哪怕婆母心下不喜,颜氏的日子还是过得挺滋润。
听楚氏让她早些回去,正合她心意,特特将与二房那一份厚厚的礼物指出来:“这是与二娘、神佑的。”
楚氏会意,心道,有些事情也确是得用着这么个胡搅蛮缠的人——前提是得能控制得住他。
等去岳父家的三兄弟回来,楚氏便说:“忙了一天了,也乏了,都歇了去罢,往后便要吃年酒了,且有得忙了。都打起精神来,不要失了礼数。”说完,还看了赵氏一眼,将赵氏看得满面通红。楚氏却只看一眼,并不再指责于她,反而说颜氏带了些礼物来,等会儿叫人给他们各房送去。
颜孝之与母亲感情深,周到细致地问了母亲好之类,颜肃之早便不耐烦,颜平之亦然。只是颜平之比颜肃之表现得又稳重些,依然作恭敬的样子。楚氏看这两个儿子,一个装得像个好人,另一个连装都不装了,不由一阵糟心,摆摆手,让他们都回去了。
颜神佑跟着姜氏回到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上,颜肃之果然又没过来看老婆孩子。姜氏依旧是轻叹一声,照例吩咐给书房备下炭火被褥一类,转抱着女儿,教她些常识。这番且不认字了,却取出几幅画轴来,架到书几上,一一地指给女儿。
颜神佑只觉得自己这辈子的妈要是当老师,必须是个模范教师,大年初二啊亲!扭一扭头,画上的东西她都认得:牛、马、羊、那个好像是纺车?还有织机?这是要做什么呢?不是…还要学这个吗?那个传说里世家的男人见到马都说是老虎的传说呢?
一天晚上认了几样儿,颜神佑颇觉无趣。学习这种事,真心累!有个特别关心自己的亲妈,更累!颜神佑开口前都得思量着:这个教了吧?能说吧?这个没教吧?不能嘴欠吧?
不多时,把这些个都“学会了”,她也累得想打瞌睡了。姜氏看她蔫蔫的样儿,也舒了一口气:累了就好,睡吧,别想些乱七八糟的。
颜神佑要知道姜氏在想什么,必须喊三十二个冤,她才没有想乱七八糟的呢!
纵使不知道姜氏想什么,颜神佑也越来越老实了,除了功课依旧学得很快,话却渐少,人也更加安静了。看得姜氏十分欣慰,思忖,这过年的时候,各家走动得都比较频繁,颜肃之年前又长了一回脸,一家三口或者是随着府里应酬,或是自己走些亲戚,比如姜氏的舅家一类,正好为女儿扬个名。
她还真是与颜平之想到一块儿去了,颜平之觉得自己过年受了气,更是一刻也不想耽搁地布局。初二回家,晚上就去了颜启的书房,父子两个关起门来说了大半个时辰,颜平之心满意足地出来了。
自第二日起,不知怎地,就有些话传出,里外都是说颜平之的女儿聪颖大方。颜启更是亲自上阵,家中摆年酒,公然对着来赴宴的郁陶、赵忠等人说:“我这孙女儿是极好极好的,她生时,我还梦着仙人与我一块美玉哩。果然聪慧异常。”
赵忠自然是乐得听他外孙女儿的好话的,郁陶端着个酒盏,借喝酒的姿势掩了脸。还不敢真喝,他怕喝了会喷。暗忖:这不是…想订娃娃亲?不行,必须不行!他两家要亲上做亲便罢了,要打我家孙子的主意,那是一万个不答应的,要是另两个孙女儿,倒是欢迎。
郁陶决定,拼命灌自己的酒,争取在一刻钟内把自己灌得像醉了!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颜启这么天才,能把主意打到刚出生的皇子头上!
那一厢,姜氏也带着女儿跟颜肃之四处走些亲戚。颜肃之沾了霍老先生的光,四下走动,颇受了些礼遇,有效地遏制了病情,表现得像模像样儿。他本就生得好看,过年出去,姜氏将他一打扮,绛袍纱帽,宽袖长裾,骑在马上着实被围观了一回。少时他也长得好看,只是总有些瑟缩,如今整个人都会展开来了,越发显得玉树临风,飘逸洒脱。
姜氏看着,也觉得有了些面子。
更兼颜神佑比较给力,教的拜年的话儿、该行的礼,都一丝不错,十分得体。姜氏的舅舅、舅母等人看了,都说:“果然是你们,方得宁馨儿。”姜氏也暂时将颜肃之不靠谱的地方给忘了,轻快地笑了起来。
美中不足的是颜肃之,他外头逛一圈儿,颇为畅快,正思多走动几日。不幸大街上遇到旧日老师,这位老先生平日里因他用功,倒对他不错,自他犯病,还说过他两回,在他心里,这位先生比亲爹地位还要高那么一丝丝。今日一见着他,忽然觉得浑身不自在了起来,不知为何又生出一丝羞愧,掉头就走,跑得比他爹要揍他的时候还快。自此,便宅在家里不肯出门了。
除此之外,这一个年,诸人却是十分之忙的。
楚氏要跑的地方并不多,反比儿媳妇们轻闲。等闲小官儿家的年酒不须她去,她娘家又离得远,颜家也没什么亲戚,不过在家开几回酒宴而已。哪知这一日,颜氏又来看她。
楚氏奇道:“你大着肚子乱跑个甚么?”
颜氏道:“阿娘,我听着件奇事呢!怎么有人说,老三家的丫头倒聪慧起来了?还什么梦到仙人赠玉?我这做姑母的,好有二年了,怎地没听说过?”
楚氏冷笑道:“一起子蠢货想出来的馊主意,也值得你不顾身子巴巴地跑过来?我已知道了,这话还是自咱们家传出来的呢。”
颜氏道:“我岂不知呢?真够丢人的!神佑如何,我们有眼睛的都看着,便是福慧,也强她百倍。三个丫头,又不是没有旁人见过,他们怎么说旁人都不知道。如今这般做,真是叫人看笑话。”
楚氏喃喃地道:“自己作死,却须怪不得旁人。他们不好,与你何干?也值得你动怒?”
颜氏张张口,被楚氏一摆手,把话压下了,只得眼巴巴等楚氏训下。楚氏道:“你便只当有三个兄弟罢。哼!”
颜氏唯唯,依旧有些个不解:“那个,好歹也是…”
楚氏噗哧笑了出来:“傻丫头!你娘可曾说过无根的话?”
颜氏总觉得她这母亲有些个神秘莫测的,暗道,也不将话说明白了,却又畏于母亲积威,并不多问。楚氏道:“夫唱妇随,我总要帮他一把的。”
颜氏愕然。
楚氏冷冷一笑,颜启的想法,郁陶猜错了,楚氏却是一猜一个准的。寻常夸赞,用得着编这种神段子?颜启自发家,就好站队,楚氏看得真真的。这对儿父子,真是太天真了!旁的不说,拿这三个女孩儿一出来,不提颜神佑这个一眼就能看出聪慧来的,便是颜希真,也强出颜静姝八条街去。
“别看孩子还小,不到两年,能看出什么来呢?却不知道,这孩子打一落草,前程就已是定了的。你自家也要看顾好孩子,三岁定终身,谁好谁坏,一望即知。”
颜氏唯唯,只恨自己没胆多问一句。不过,很快,她就见证了楚氏的断言。
楚氏正月末要做生日,她还真不介意帮这对父子一把,给颜静姝一个展示的机会。祖母做生日,自然是孙子孙女儿一齐出来的。巧了,都是能走能站能说话的了。
楚氏生日之前,三家都在教儿女,教的是如何贺寿。纵以颜平之于楚氏有心结,赵氏与婆母十分不对盘,也不敢在这时节出乱子。赵氏一字一字地教了颜静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教她磕头。颜静姝也是一岁半,话能说了,虽然不甚清晰,这行礼磕头还是穿成个球的时节,太难为她了!
颜神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相差不到一个月的难姐难妹,天天趴地。倒是学话颜神佑毫无压力,如果不是怕被姜氏当问题儿童,她还能再自己加上一句“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到了楚氏生日这天,楚氏早放话,赵氏有身子,不须多操劳,只管带好孩子即可,将家务交与长媳与次媳。这两个做起来驾轻就熟,来饮宴的宾客自是看在眼里。柴家、姜家、徐家、赵家等姻亲也到了,郁陶夫人亦说楚氏:“得此佳媳,实乃一大快事。”
继尔拜寿,并非所有寿宴,都要将子孙拉出来当众拜寿的,多半是自家人先拜完了。到了正日子,晚辈皆要忙碌待客,至如小孩子,懂事又年长的方叫出来展示一二,幼小的为防其年幼不懂事哭闹,不抱出来都是有的。岂知楚氏偏偏要将孙儿孙女都叫出来,诸人便留神看这三个女孩儿。先上来的颜希贤,居然不如三个妹妹得人关注了。盖因颜启行动力非凡,将他三孙女儿吹上了天,不由人不好奇。
此事颜神佑并不知晓,只与堂姐堂妹摇摇摆摆走到楚氏面前,往拜垫上一趴。一齐说着贺词。
颜氏留神看着,便笑了,颜真希在正中间儿,往上走之前看了母亲一眼,及拜完,又看母亲一眼。颜神佑居左,自始至终,目不斜视,及拜毕,方冲着姜氏笑了一回。颜静姝却是时不时要看赵氏,话是说了,礼也行了,看似并无不足之处,却比这两个堂姐给比下去了。
直至此时,颜氏方才明白,何以楚氏说“孩子打一落草,前程就已是定了的”,孩子如何,得看母亲。一句粗话“爹矬矬一个,妈矬矬一窝”,小时候孩子不懂事儿,靠的是母亲言传身教。如果说颜神佑算是早慧的另类,不具备可比性,颜真希真真儿的反映出了亲妈的素质。小孩子定不定神,那是天性,却也是后天教的。颜静姝这般样子,与两个堂姐一比,往小了说是年纪小不定真,往大了说,就是性情不稳。与传说中那么高大上的形象,严重不符!
颜氏想此节,再看宾客,内里有明白人儿早看出蹊跷来了,再配着颜启放话一比对,就知道这又是那个偏心得天下人都知道的车骑将军要出昏招,都撇了撇嘴。心里又暗乐,未来三个月,就指着这个八卦过活了。真是难为颜启了,一把年纪,还硬要将最扶不起来的烂泥镀个金。真个为颜平之鞠躬尽瘁,不知道他有多稀罕颜平之的生母呢。
楚氏还没停手,唤三个孙女儿见几个“通家之好”的长辈,比如赵忠的老娘,比如郁陶的妻子蔡氏。此时,堂姐妹三人就显出更大的差别来了。颜神佑说话最清晰,与堂姐是一个梯队的,颜静姝也许是被母亲管得怕了,就显出怯来了。
如是者三,该看出来的,都看出来了。
第22章 结两姓之好
楚氏做一个生日,将三个孙女儿一齐捧出,孰优孰劣,人心自有公论。纵以“此时年纪尚小,日后或可调教”的厚道人,一看赵氏,也有些犹豫了。赵氏生得漂亮,一打照面儿丝毫不觉得她不好,然则联系起她的行为来,诸人又将那好感给压了下去。有这么个娘教着,难呐!
柴氏与姜氏对望一眼,俱各平静,吩咐了乳母将孩子抱下去。楚氏也不多拦,毕竟小孩子,设若呆得久了,万一遇事哭闹起来,反而不美。唯赵氏觉得有些奇怪,却又想不出哪里不对来。
楚氏心里舒畅,主人家心情好了,氛围也就活泼了起来。应邀来的就没几个没眼色的,赵老娘不算,然而她年纪也大了,颇闹不起来。赵氏心情是不太好的,她生母又没能得到邀请,偏偏颜平之还支持楚氏这般做法,令她只能把满腹怨气咽下。琢磨着,如何能将她娘给扶正了,想来这种有利益、出头露脸的事儿,颜平之应该不反对的。
这一席酒吃的,也是宾主尽欢。姜氏小有不足,盖因母亲席未过半便要回去——姜父丧未及三年,家眷不适合在这等场合欢乐。
一时宴散,回来车上,郁陶的妻子蔡氏便掩口而笑:“那家里,又丢人了。”
郁陶因装醉,被抬到妻子的车上,此时哼唧道:“休说人长短。”
蔡氏哼他一声:“你知道得真多。”
郁陶无奈地坐了起来:“下官失言,夫人恕罪~”
蔡氏“切~”了他一声,正色道:“颜车骑又想做什么了?”一面说,一面就手给他擦脸,“你今天又遇着他生什么事了么?我看着不大像样儿。”楚氏今日略使了些小手段,蔡氏倒是能看明白,只是暗自纳罕:何以忽尔如此?
郁陶伸了脸让她擦,擦完了,顺手取过车上备下的一壶蜜水来,自拿了个杯子倒了一杯喝了。咽下去,才郁闷地道:“可不是么,我这位颜兄弟,又要胡来了。”
蔡氏便问:“可是他整日没口子地夸赞他家三房那个孙女儿的事?恐怕不止这些个。”
郁陶对这妻子却是敬重的,更兼他猜的是颜启要为颜静姝寻个好婆家之类,不免将自己的猜测说了,言罢,又嘱咐道:“他也不是全然糊涂的人,怕是为了设若自己有个万一,给他家三郎这一家子好有个交代。结个好亲家,也是多条路。否则…”
蔡氏听了,冷笑一声啐道:“呸!他还不糊涂!他简直愚蠢透顶!他那个心爱的儿子若是有朝一日身败名裂了,都是他害的!”
郁陶因自己起自寒微,虽知自己有主意,然于许多细务上头,还是有些照顾不到,是以深敬妻子。又因妻子处事也颇为周到,愈发乐得听她在这些事情上头的见解。便问:“夫人何出此言?”
蔡氏叹道:“总有些个男人,自以是一家之主,自家做甚么便都是对的了。岂知…唉,我且问你,他四个儿子,为甚只管这一个?另三个他可管了?一样的儿子,细论起来,那三个人品还更贵重些儿,他为甚不管?”
郁陶有些尴尬地道:“许是怜他幼年丧母?”
蔡氏面上登时改了颜色,直啐到了郁陶脸上:“呸!你这是还没醒酒呢?阿楚现今活得好好的,他怎地丧母了?正是你们这些男人这般想,才将事情做坏的!颜三郎只有一个母亲,就是阿楚!似你那颜兄弟这等想法,平日里能不带出来?一带将出来,那三郎能掩得住心事?”
郁陶被老婆啐了一口,也不恼,却不由冒出汗来:“你是说?”
蔡氏嘲弄道:“打小儿怕阿楚待他不好,一丝手也不肯松,生生弄得母子离心。休要管三郎是打谁肚子里爬出来的,母亲只有一个。我知道你要说她杖毙了吴氏,那又如何?一侍妾耳,与小郎君何干?阿楚杖毙了她,就是存着保全阖家颜面的心思,也是为了保全三郎。她是当三郎做儿子的,若无人挑唆,礼法世情,三郎也只能与她母慈子孝,岂不两相便宜?前二年,阿楚连二郎的实职都允让与三郎了,做得还不够?现在可好了,离心离德,你那好兄弟还做梦呢。”
郁陶一点即透:“如今他又这般待这小三娘,岂不是…重蹈覆辙?”
蔡氏一撇嘴:“这人要上赶上寻死,拦是拦不住的。有那样的父母,又有一个不清不楚的祖父,我看她长不好,日后婚事怕是难了。他也怕自己一朝不测,留下颜三郎一房没人管?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都说他是个聪明人,我看呐,差远了。”
郁陶擦了把汗:“夫人说的是。”
蔡氏看他这干巴瘦的样儿,现在看他还是丑,可这男人,真不是靠长相的。当初都说楚氏嫁得不错,这几十年过得委实不好。另一位叫人羡慕的人,此时已身死家消了。忍不住拿手绢儿给他擦了:“郎君,他们的破事,你少管。最难断的是家务事,你便是与颜车骑好,也得看看道理才是。”
郁陶道:“夫人说的是,我便不管。我也不想与他做亲家了,不够乱的。”他与颜启、赵忠自是武臣派,平素关系不错,虽然有竞争,却也有些守望相助的意思。然而说到做亲家,那又是另一个标准在衡量了。
蔡氏笑道:“我却不这么想,倒想与他做个亲家,咱们五娘也到了及笄的岁数儿。你看?”
“颜家四郎?”
“正是。”
“好!”
“这般痛快?”
“哪能不痛快?圣上两个公主也到年纪了,他又养下了皇子,这…将来且有得乱了呢。”
蔡氏抿嘴儿一笑:“朝堂上的事情郎君看得明白,我便不多言了。”
郁陶忽然想起一事来:“方才夫人说…看着不像样子?”
蔡氏道:“阿楚将三个孙女儿一字摆开,我等看得明白。这一个真不如那两人个,如今我倒是有些明白她的意思了。孩子如何,各家自己看,免得为传言的好名声所误,结亲结出仇家来。”
郁陶苦笑道:“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蔡氏道:“休问旁人家了,你若答应了,我出了正月便向阿楚提亲。”
郁陶却又犹豫了:“四郎是她所出,会不会…咳,想求娶个世家出来的女孩子?”
蔡氏噗哧一笑:“你放心,我有数儿。”
蔡氏果然心中有数,猜也猜得极准,出了正月与楚氏打了个照面儿,将话头儿一递,楚氏便慨然应允。蔡氏回家说与郁陶,郁陶出面跟颜启再一说,两下都乐意,敲定。
两下里寻了人来占卜,定下了四月里的吉日定亲,当面儿却是楚氏拿一双羊脂玉簪插在了郁五娘的头上,定下了这个儿媳妇。郁五娘是楚氏常见的,虽是女儿,却长得不像爹,楚氏对她的家教放心,对她的长相,也是十分放心的。
柴氏与姜氏都略有些儿纳罕,以她们两个的出身,嫁入颜家算得上是低嫁。然而在她们看来,以婆母的心性,再艰难,也该与小叔子寻一名门淑女为妻。郁五娘母亲出自名门不假,可父亲他是个草根。完全不像是阿家的风格嘛!
两个人都不是没有城府的人,暗自嘀咕一下便罢,不管她们乐不乐意,除非郁五娘得急症死了,这个颜家媳妇,她当定了。
唯有赵氏颇为开心,无他,两个嫂子都是名门之后,她一个新贵的女儿显得十分另类。现在好了,郁氏也是草根出身呢。虽然郁氏父亲官职比赵忠高,这让赵氏有些别扭,然而郁陶的官儿不止比赵忠大,比颜启也大啊!赵氏暗想,这个弟妹可以拉拢一二,若有事,她娘家的身份或可一用哩。
只恨不知郁五娘脾性如何,不好预先应对。
颜启等一同起家的武人,做了高官之后,也弄个“通家之好”,然则楚氏、蔡氏心里明镜儿一般,是不肯令自己子女与赵家“通家之好”的。两人都养着女儿,不可能来个“通家”被赵家儿子随便看的。更不愿自家儿子与赵家养出来的女儿早见面,弄出不好的事来。
是以颜、郁互知,而赵不知颜、郁。
颜渊之要定婚,楚氏是母亲,必得忙。柴氏是长媳,要相帮。姜氏因此事场面并不十分盛大,见婆母与大嫂得心应手,每日但应卯而已。余者便是教导女儿。
颜神佑过年时候的神表现令姜氏颇为忧心,听取了母亲的建议,姜氏决定给女儿找些事做,免得她走个歪路。所教者,除开识字、念书,又多了些认物。姜氏自己,也从嫁妆里摸出了纺车,每日里摇几把,纺个线给颜神佑看着。
颜神佑初见纺车,十分惊奇。她是真没想到,在颜家这样的家庭里,姜氏还要纺线。更离奇的是,姜家也不是穷人家,姜氏怎么学会这些个的?还是…现在她们的生活必须要自己动手了么?
颜神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衣食住行,穿的不用说,光鲜亮丽。吃的,她如今不特吃奶,还可饮些流质食品。米汤都喝得少,常喝肉汤,内长牙,还吃烂烂的肉糜。大冷的天儿里,啃不了果子,却有真现在榨果汗喝。住的就是现在这个样儿了,点了炭不用说,还有熏香。行的是牛车…
完全不像是“劳动改造”的样儿啊!
姜氏见她对着纺车出神儿,竟松了口气,觉得女儿必定是能被教导成淑女的。至于女儿她爹,她爹又不见人影儿了,姜氏也不管颜肃之了,总之他做事虽然叫人哭笑不得,似乎还有些底线。
将女儿抱到身侧,一面摇着纺车,一面对女儿道:“这个是纺车,能纺线,线能织布。”又叫阿方去带人装织机取了来,与纺车、书箱等一齐放到西里间———这是姜氏平日里当做书房教导女儿的地方,正房三间,正中堂屋,东里间儿住人。
颜神佑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在教我啊?!卧槽!哪家规矩这么凶残?特么穿成个官三代、富三代,还要学纺纱织布?
不过,只要姜氏教了,她也就看着。反正吧,现在也不用她去做,她只要偶尔趁着姜氏歇手的时候吃力地摇着纺车,摇两下,姜氏就会开心,阿圆就会表扬她。然后就会被拦下来,每当此时,阿圆就会说:“人才与这纺车一般儿高呢。”
日子也便这么过了下去,到了二月里,一架小巧的织机已装好,姜氏每天都要织上那么一两寸布。这个颜神佑就只有旁观的份儿了,她的文化课程也变成了每天看各种瓶瓶罐罐——据姜氏说,这些是礼器。
有些是祭器,拿不来看,只好弄些图来看。姜氏还跟她讲些等级用器的不同,什么品级的人吃饭用什么东西。这么些个东西,后世只能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看,有些还只是仿品。阿米豆腐,什么鼎、鼐、簋、鬲…之类的吧,字她都认识,可样子她不认得啊!光知道个大小了!
颜神佑苦逼兮兮地学着这些据说十分有用的知识,还要学着分辨各种祭品。这会儿才知道,什么五谷、酒水、三牲…都能摆出来。
到得三月里,颜肃之生日,他终于回家了。楚氏也给他安排了一顿生日酒,他倒也回来吃酒了。神经病之所以是神经病,就在于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犯病,哪怕是他自己的生日,他也不在乎。思及此,颜平之父子也不生事,赵氏吃够二房的苦头了,也偃旗息鼓。
颜肃之这个生日全家居然过得虽不热闹却也和谐。
颜神佑认认真真给他拜寿,打心眼儿里觉得这个爹是个神奇的人物。这等神(经病)一样的男子,是绝不能得罪的。颜肃之估计当时没犯病,颇给她面子,听她念完简单的拜寿词,还很开心地从袖子里东摸西摸,摸了把小匕首给她!
东西摸出来的当时,姜氏脸都吓白了!一步就跨了出去,她这辈子就没跨过这么大的步子!结果她那个傻闺女还乐呵呵地接了,还说:“谢阿爹。”差点没当场拔出来!颜肃之还高兴呢:“这是我跟你唐叔父那儿抢来的,好东西,是他那倒霉舅舅给他的,便宜你了。”
姜氏摇摇欲坠。
除了这个小插曲,一切都还蛮正常的。便是已经生下了次子的颜氏念着二弟的生日,又送了重礼来,颜肃之听了,也没犯病。
直到四月里,颜、郁两家放了定,还是很正常。
更正常的是,国家缺了很久的大将军,终于有了人选了。米丞相建议,以骠骑将军郁陶,进位大将军。
颜启呆愣当场。
第23章 皇帝的心思
米丞相作为诸臣之首,向皇帝建言,通常情况下,皇帝哪怕不同意,也要委婉地拒绝。眼下,皇帝明显是要给米老头这个面子,他点头答应了!还让中书舍人就近拟旨。今日当值的就是颜孝之。颜孝之不敢拒绝,当时领命,根本不敢去看他脸的脸色。
颜启千没想到,万没想到,心心念念的大将军职位,确定了!
可他一点也不开心。
这种“女友结婚了,新郎不是我”的桥段真是见着伤心、闻者落泪,更憋屈的是,在颜启这里,还要加上一句“新郎不是我,是隔壁比我丑、比我穷的王二麻子”。
颜启惊呆了!捧着个笏板,他半晌没回过神儿来。直到周围的人都动了,颇有些议论纷纷的意思,他猛然醒悟——大将军之位已定!还有些人往他这里看来,他连忙调整了表情,对郁陶点头示意,表示恭喜。旁边的赵忠也有些郁闷,他也自觉是大将军的有力竞争人选呐!
难兄难弟眼神儿一碰,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不服气。颜启心道,你家里乱成那么个样子,还想什么好事呢?却不知,这米丞相等人的眼中,也是这么看他的。郁陶听了这任命,不得不离席请辞,请皇帝“另择贤者以当之”。
这也是应有之义,但凡这样的,多半要谦虚一点。郁陶这里更有一种顾忌:颜启、赵忠等可都盯着这个位子呢。
皇帝自然是不许的。
他是想过了的,郁陶忠厚耿直,当初先帝时,三个年长的儿子拉拢各种实力大将,唯有郁陶不为所动。这事儿就跟聊斋故事似的,甲有一妻一妾,乙总爱调戏人家,妾与他眉来眼去,妻不为所动。甲死,妻妾无所依,乙要从中择一人娶为妻。众人皆以他要娶有旧情的妾,他却娶了那个不理他的妻。问原因,不外一条:调戏别人老婆的时候,希望她是荡。妇,等自己娶老婆的时候,是绝不肯娶个荡。妇的。
皇帝自然也是一般的想法。赵忠略蠢,家里也乱,这个是客观事实,皇帝自然不考虑他。颜启么…半路从先帝那里暗搓搓地投靠了他。注:当时正经的继承人是哀太子,不是封王的今上。
皇帝最不厚道的地方就在于,他在培养弟弟们的时候,是保持克制地让弟弟们跟这些实权大将们接触一二的。郁陶还是一副贞洁烈女的样儿,跟谁都保持着友好的安全距离。赵忠是瞅谁顺眼就跟谁喝个酒,不顺眼就不理。颜启这货,四处投缘儿!说来这都是皇帝安排的,用意也挺明确,观察一下哪个弟弟受待见,也是个加分项。
一开始没想到要钓鱼执法的,这些弟弟的年纪足够当他儿子了,算算年龄,刚好接班儿。哪知他又生出亲儿子了呢?以前那些记录,就要换个角度来看了。
于是,郁陶胜出!
再者,今上也想得明白,武臣们这好有二十多年了,与诸王接触也得有近十年了,交情已经产生了。想扶植儿子,还得要世家,要名士,要清流,要那些守礼法的人。当然,谁拳头大了,谁就说的算,这个拳头大的人,他要好好选。就是郁陶这个有节操的人。
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想想他当初是怎么对哀太子和临川王的血脉的,皇帝就觉得自己儿子比较值得担心。无论如何,皇帝是除非没了儿子了,否则不会让别人儿子继位,继位,也要先过继才行。礼法如是,人心如是。哪怕儿子会是傀儡,弟弟可能是明君,那也不行!兄弟或者侄子当了皇帝了,他算什么呢?完全不符合画风好吗?
儿子年幼,世家或许还开心呢!这也是皇帝自我安慰的一个理由。只要活着,占据正统,总有翻身的一天,活着的人里,没有比他这一系更正统的血脉了!
无论如何,此事已成定局!
丞相建议,皇帝首肯,满朝也没有人有理由反对,颜孝之匆匆起草了委任状。接下来诸如将郁陶的行头、仪仗之类从骠骑将军的标准提升到大将军的标准,都是应有之义。又有其属员配备也是要扩招的,老婆的待遇也是要提升的等等,都不在话下。
郁陶还得在家里开个宴,招待大家开心一下。总之,大殿之上,充满了欢乐详和。
颜启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了,回来之后,死活不明白为什么!他还是有一点城府的,并不曾冲出去问外人,回来先召了儿子们——颜肃之白身、颜渊之未出仕,不算,召的就是长子和三子。
先问长子:“圣上可露出什么口风?”
颜孝之摇头道:“不曾,至少,不曾在儿面前提起。”
又问三子:“三郎怎么看?”
三郎…三郎要是能看出问题来,还用他二哥让个职务给他吗?
便是颜启自己,也没想明白,想问幕僚,才发现他的长史一直从缺。其他的人他比较熟,但是水平他又信不过。不得已,他决定去请教一下老婆。楚氏好歹是世家出身,大概能明白同是世家出身的米丞相的思路?
楚氏听了消息就笑了,意料之中的事情,自是要微笑以对的。
听侍婢回报,说颜启来了,楚氏皱一皱眉头,还是出迎了。先问颜启可曾用饭。
颜启道:“气都气饱了!”
楚氏一扬眉:“谁又气着你了?纵有气,也不能不吃饭的。”便命摆饭。
颜启胡乱扒了两口,听楚氏说着要给新亲家道喜的事,心里无限憋屈,忍不住把筷子往矮桌上一拍,饭碗往矮桌上一顿:“怎么就是他了呢?!”
楚氏看着他一面喷饭一面说话的样儿,心里一顿的恶心,声音还是不急不徐的道:“怎地不能是他了?他本就是骠骑将军,再升一升,也是应有之义。”
颜启瞪大了眼睛:“这话是这样说的?”
楚氏微笑点头:“不然呢?哦,对了,骠骑将军缺了,不知是谁顶上呢?”
颜启恨恨地道:“爱谁谁!”
楚氏这里问不到内容,颜启又回前面书房睡去了。颜孝之却来跟他亲妈道晚安来了,同时,他也问了跟颜启差不多的问题:“为何是郁骠骑?凡晋升,未必全是要循序渐近。赵不检点,也还罢了,何以阿爹——”
这就是当人儿子的跟当人老婆的区别了,哪怕是亲母子,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楚氏冷笑道:“他又检点了?他要检点了,那位想要记成嫡子的爱儿,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颜孝之哑然,忽然觉得他爹这是被皇帝给坑了。不是皇帝给吴氏站街,颜启也只是一个“年轻时不懂事儿,现在虽然不是完全靠谱但也还说得过去”的新兴草根,草根开始的时候不懂礼法,那是正常现象,不是吗?可皇帝一出现,颜启的形象就定格了。还有唐仪,去年还闹了一出…
“可郁骠骑,他…形容委实不甚伟岸。”
楚氏认真地道:“若有一人,必是郁大将军。”
颜孝之默然,跟楚氏告退,走了。
颜启再羡慕嫉妒恨,还得坐得特别阳光地给郁老弟道喜。来的宾客都说,这两家亲家结得好,郁大将军双喜临门。弄得颜启憋屈不已,更憋屈的是,他那讨债鬼的二儿子也来了,跟唐仪两个,一吹一捧,尽说郁陶的好话去了。
这两个货,都生得美貌,收起无赖相,那形象气质特别好!相当撑门面。
颜肃之做的这些个事儿,姜氏母女两个都不想知道,现在,她们面前摆着一道大难题——颜神佑要怎么办?
话说,作为一个伪儿童,还是个表现得相当聪明的伪儿童,为了光明的未来还不能装傻。颜神佑就与同龄人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这既让她的堂姐妹们显得相当地不聪明,也让她没有了玩伴。
照楚氏的计划呢,孙女儿是该一处养的,集中培训嘛,一般聚族而居的,大多如此,男孩子就去家学,女孩子就在老祖母这里。当然,如果颜启还跟当年似的,生怕三房吃了亏,特特找了其他人来看顾这心爱的小孙女儿,也由她。
可问题来了。
颜静姝因着颜启与颜平之的那点子计划,被看得像眼珠子一样地“悉心教导”。颜平之还特意从外面找了个有文化的女先生来教导她,这女先生来历也不凡,乃是今上登基后所立皇后娘家流落出来的。皇后娘家因事败落,她就出来胡乱教几个学生。
楚氏面前就只剩俩孙女儿,这俩也有意思。颜希真是真的不笨,架不住颜神佑这货开了挂。心智比较成熟就不说了,基因还特别好,基本上过目成颂!两个学生进度不一样,没法儿教啊!
比如背个九九表,颜希真背上三行,颜神佑就算打瞌睡也能全背下来。比如认个礼器,这个颜神佑开过小灶,一认即明。最坑爹的是,哪怕把她跟她堂哥堂希贤放一块儿,除了体能,其他方面她都稳压堂兄一头。
真是机智到没有朋友…
不得已,楚氏只好每天把两个亲孙女儿早晚弄一块儿玩耍,其余时间各找各妈,去学习!由于柴氏承担的家务比较重,颜希真很多时间就跟她哥一起,在楚氏这里了。颜神佑就跟着姜氏,回去一对一教学。
如果颜肃之正经一点,有这样一个闺女,真是不用愁。问题是,颜肃之不止是不正经,他还不正常!姜氏觉得,这女儿的婚姻,多半还得倚着大伯,让女儿跟颜希真姐妹俩一处相处,培养感情也是不坏了。可眼下,她还真舍不得让女儿扮蠢!
颜神佑…她苦恼的是,什么时候能上学呢?她比较倾向于早点有个正规的老师教一下啥的,可是不能单为她一个人请个老师。如果等颜希真,再等,十年之内也等不到一块儿去好吗?可是不等,她也没什么发言权呐!
就在母女俩为难的时候,赵氏要生了。她生上一胎,是颜平之的乳母照顾的,老乳母在颜静姝没过周岁的时候就死了,现在这一胎没个看护了,她的生母便吹枕头风,从赵家弄了个心腹的婆子过来。
颜平之与赵氏拜了许多神仙,算了好多回命,都说是男孩儿。没想到一生出来,居然又是个女儿!赵氏泄气不说,颜平之也是郁郁。
颜肃之却开心,听了消息之后,还跑回来恭喜了一回。颜平之只得忍气接下了。
好在颜肃之当时正开心,没再刺激他,反而来与姜氏说话:“阿唐要订亲了,我须去,你也带着神佑一道去!”
姜氏一口老血:“新妇何人?”
颜肃之道:“御史蔡家的。”
第24章 神奇的女人
唐仪其人,从来就没务过正业。读书,从不好好读,习武,几乎从没练过。倒是斗鸡走狗、寻花问柳,他是样样精通。相较之下,他的病友颜肃之在生命的前半截真是个好孩子。允文允武,恭谦有礼。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人,却是不务正业的那个一帆风顺,除了爹早死,再没任何不如意的地方。认真奋斗的这一个呢,有个爹还不如没有,从小被打压着长大。
长大之后,论官职,唐仪生是长公主的儿子,天生身上就带着品级。更不要提他还有那么个不肯吃亏的娘,他娘跟皇帝关系还特别好,轻轻巧巧,就做了个御史。越国长公主让他做御史的原因,乃是因为嫌别人唠叨,让儿子做御史,至少御史不好刻薄她儿子。要说这样肆无忌惮的安排亲信的行为,必须被参得头破血流。可谁叫他姓唐呢?
堂堂名门弟子,长得还特别能装门面,想打击他,不但要扛住一个泼妇长公主,还得扛住唐家!算了,就他吧…
反观颜肃之的仕途,真是一把辛酸泪…
便是这婚事上,颜肃之也是诸般不顺。唐仪倒好,十分顺利。他的前程是有的,他的姓氏也很高贵。之前没结婚,乃是因为他嫌烦,死活不肯结。他娘开始是由着他的,可眼下他都二十了,不能再由着他作反了。于是,越国长公主听取了唐仪他大伯、鸿胪寺卿唐证道的建议,压着他结婚!
唐仪这货本来不愿意的,后来见到了颜病友,一想,据说颜病友的闺女特别聪明可爱。心底就有点痒,也想生个可爱的闺女出来。转念一想,自己跟颜病友关系这么好,就算生个儿子,也可以做个儿女亲家,长长友友地相亲相爱下去。大好!
他就答应了。
他与颜肃之不一样,他是名门子弟,一旦要结婚了,至少门第上是不用被挑剔的。巧了,他常年作乱,但是跟颜病友恰做了一件好事——帮了霍老先生。他的顶头上司御史大夫蔡峰一看,这货真不愧是名门子弟,平素不拘小节,放荡不羁,然无亏大节。可嫁!把孙女儿嫁给他了。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颜肃之这里呢,也为好病友高兴,答应了病友,要过来帮衬。颜肃之到日,与这准新郎一处站着,比准新郎的堂兄弟们靠得还近。居然也无人提出异议,反是看颜肃之这货生得特别好看,与唐仪一处站,又吹捧一下唐家名门,再赞一下颜肃之他舅家。
唐证道一点也不避讳地说:“真是联璧啊!”连他侄儿一起吹嘘进去了。唐证道今年五十好几了,须发都花白了,看到唐仪结婚了,真是特别开心!他跟赵国长公主吵了三个月,终于将唐仪的定婚仪式摆在了唐家而不是长公主府。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