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殷氏道:“这…”

“?”

颜神佑心说,怪不得你们家被挤到这里来了,要都你这样儿的,装X装成SB,你不被淘汰谁被淘汰啊?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当然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啦。这种杀只鸡都要问时辰的做法,真当是讲究呐?

腹诽着,面上还要挂着得体的表情,即既不冷着脸,也不能总笑得像个傻瓜。颜神佑模仿着姜氏的样子,表情淡淡的,偶尔听到有趣处才微一翘唇角。

见面的时间也不很长,卢家离县城也不算太近,到达的时候都已经到中午了,姜氏正好留殷氏用饭。酒洁,虽是常见的食材,炮制出来却又别有一番滋味。殷氏觉得好吃,又觉得自己这半天下来似乎气势全无,便也说些本地的特色菜。

姜氏听说蛇也是一味的时候,不由吃惊:“还真吃么?”原以为安氏这样的,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去吃的。哪知殷氏这样的居然也会吃。

殷氏道:“这是自然啦,山民蛇虫鼠蚁都吃,很是令人作呕,唯有他们唤做长虫的这一样,剥皮去骨,滋味鲜美。”

姜氏的表情就有点僵硬。

颜神佑点头道:“这倒也是,天生万物以养人,何物不可食呢?”

姜氏已调整了表情:“这么一说,也是呢。”

殷氏心道,这小娘子小小年纪,倒是会接话呢。便也顺着道:“娘子在这里多住些时日,只怕到回京的时候,反而要惦记这里的美味呢。”

姜氏道:“既如此,待安顿下来,还真要细细尝一尝呢。”

殷氏道:“我自进门,见府内秩序井然,若这样还不算安顿,什么样子才算安顿呢?”

姜氏笑道:“我们一家是住下了,只是心里终有些不安呢。来时不知城池如此狭窄,住不下这许多部曲,正筹划着往外另建房舍呢,这么些人,本地又匮乏,不若命他们开荒屯垦,自给自足了。”

殷氏将姜氏说的,与城门口所见一相印证,暗道:原来如此。倒也好心建议:“只恐初垦的田薄,收成不多。”

姜氏道:“我听郎君说,头五年是免租税的。”过了五年,这田要是挂颜肃之名下的,不好意思,他是个官儿,还有特权。

殷氏也只是提一提借罢。因见颜神佑已悄悄眯了好几回眼睛了,故意一看日头,托辞路远,退行告辞。

姜氏也不多留,只说:“我在此地,也无甚熟人,娘子若有空闲时,不妨往来一叙。”

殷氏痛快地答应了。

姜氏起身,携着颜神佑的手,将殷氏送到了房门口儿,站房檐下目送她穿过了一道门,即带女儿回房了。

颜神佑掩口打了个哈欠,道:“这人可真没趣儿。”

姜氏挑眉道:“又胡说了。”

颜神佑又打了个哈欠:“是是是,我说错了,她太有意思了,跟以前见过的大家主母都不一样呢。”

“哦?怎么个不一样啦?”

颜神佑眼睛一亮,扭过头去:“阿爹!”

颜肃之大步走了进来,姜氏吩咐给他打水洗脸的时候,他又问颜神佑:“说说看。”

颜神佑道:“与京中主母不一样,虽然也是行止有度,然于细微处,却总觉得有微妙的差别。京里不少人也是带着些傲气的,然与这位一比,嗯,譬如唐伯母就显得十分自然又自信,这一位像是在拿着劲儿,”想了想,还是添了一个字,“装。”

颜肃之大笑:“他们久离京师,说是士人,比起寒族,也不比人有钱、也未必比人有才,只胜在一个姓氏了。为了维持这一点优势,自然要…”

说到最后,他闭紧了嘴巴,颜神佑偷笑两声,给他铺了台阶:“嗯嗯,跟咱们京里见的全不一样,她到阿娘面前一站,气势就弱了。”

颜肃之道:“对对对!”父女俩一样的狗腿!

姜氏嗔道:“饭也用过了,都去午憩了罢。”据说君子是不昼寝的,奈何这里太湿暖,春天的午后,不想睡都不行,抗不过生物的本能。

颜神佑午睡后爬起来,照例是先练字,然后给六郎编写教材。语文课本被姜氏划掉了,不用她来写,给六郎还是按照大家常用的步骤来教。颜神佑就编了点数学课本之类的,兴致来时,她还给六郎画了点常识什么的,比如马、牛、羊、小麦、水稻之类的。又因她爹看样子是想在这里扎根了,颜神佑还默了两首唐诗文,什么“锄禾日当午”伪称不知道是哪本书里看到的,写了来让六郎来背。

总之,她弟弟不能当纨绔!

六郎也不是纨绔,一首诗,教了三天,全无基础的情况下也背下来了。

颜肃之却将颜神佑拎到书房:“你是哪本书里看到的?”

颜神佑眨眨眼睛:“我记得诗就行了,作者名字忘了,佚名了罢,”又恐颜肃之再盘问,胡乱指一图纸问道,“阿爹,这是什么?咦?”

颜肃之头疼地道:“是啊是啊,就是将来的城池坞堡。”

颜神佑道:“小了点儿。”

颜肃之一瞪眼:“怎么小了?归义才有多少人?咱家部曲又才有多少人?归义地方又偏僻,招俫流民人家也不乐意来呢,这也够用了。”

颜神佑所谓小了点的坞堡,也有颜氏坞堡那么大了。颜肃之的计划里,能盛一千户人家就够了,再大,现在建也不好建,工程太大。以后如果人少,守也不好守呢。

颜神佑想了一想,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个算小了。现在造得大一点,省得将来再翻修。”所有改朝换代的大动荡,想几年里就安定下来,那是不可能的好吗?现在虽然说有乱相,可是等打起来,也得是皇帝死了之后了。打了再太平,少说也得十年呢。当然要计划得长远一点。

颜肃之皱眉。

颜神佑努力地撺掇:“说是人少,旁的不说,咱们家部曲便有千户,他们也要生息繁衍。像六妞她们,兄弟好几个呢,比好些都快成年了,这又兹繁出人口来了,照原来的,不够。”

颜肃之道:“这倒也是,幸而如今才刚动工,再扩大也来得及。”

颜神佑趴在桌案上,下巴搁在手背上:“是时候把部曲都迁过来了呢。人多才好干活儿呀!”

颜肃之道:“不急,先让这些人建城、开荒,到了秋天,囤了些粮食了,才好搬迁。我须得做些准备,再有,他们原先的田,种一种,秋收之后,可携粮糗上路。”

颜神佑被打开了思路,续道:“还得有理由跟伯父说,原来的村子空了,他可拨人开春去耕种!也得看看此地垦荒效果如何。”

颜肃之忽然石化了:“老子干嘛跟你商议这些呀?!”这不科学!

颜神佑笑得十分可恶:“谁叫阿爹也没个商量的人呢?就先凑合着拿我来顶缸了罢。”

颜肃之:…变态!

不过颜神佑也给他提了个醒,他得开始搜罗人才了。好在如今春耕已毕,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打听。方章因为跟了个踏实肯干的甘县令,作为左右手,对于本县的情况十分了解,听颜肃之问本县可有贤者,也不得不提供了一份…与本县土豪名单百分之八十重合的名单来。

颜肃之看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时节本来就是这样的,穷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非有大毅力,不可能读书。这跟学手艺还不一样,学手艺的,再糙,还能打个杂。学文化的,开始就是个纯消费者。

不过颜肃之却对名单里的一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卢慎?”

方章道:“正是卢湛长子,学生见过他,风姿特秀,见识过人。只是他如今读书已毕,往还家中了。”

颜肃之想,自己若想在此地立足,必要笼络士绅的,卢湛识趣,又有投诚之意,其子甚真有材,何妨取而用之?

又翻翻其余人员,也有马家子弟,还有一些寒族士子,都一一记下了。决定过一时往县学里去,亲集三老并县内学者,披沙拣金,取些有用之士以作臂膀。除此而外,他还计划着出巡,趁着此时四乡不甚忙碌,看看民风是否彪悍,百姓身体素质如何,有没勇士一类。

又有山民,也当见一见其头人。只是是招其前来,还是亲往去见,还须见机行事,仔细斟酌。

此时他对自己的定位,乃是在乱世有立足之地的一方势力,其经营之道,自然不同于甘令。

颜肃之与方章聊完了天,何大又来禀报:“地基又重丈量过了,放大了一倍。”

颜肃之道:“倒也够用了。”应该…吧?闺女应该觉得够用了吧?

颜肃之又问屯垦,何大道:“地也不算多,一千亩地,一人才划三亩多,就是不舍得用骑的马来犁地。要是牛马够了,小人们都是壮劳力,一人垦四十亩也不在话下。”

颜肃之道:“且垦这些罢,时令可还合宜?”

何大道:“行的,这里天气暖和哩。”

颜肃之笑道:“好好干,到了秋天,粮屯足了,可搬取你们的家眷来,再多开些荒地…我与你们分田,我只取三分租。”

何大憨厚地笑道:“郎君真是厚道人——还能再开?地不够肥哩。”

颜肃之道:“我们初来,只得先如此啦。”

何大听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答应一声,又去组织生产了。

颜肃之取了坞堡平面图来,看了又看。这图比原先面积大了一倍,是个长方形,分为居住区、商业区、主人家居住办公的中央区等等,布局已相当合理。前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瓮城。

颜神佑抱着编好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的时候,颜肃之已经在看上下水工程图了。颜神佑看不大懂,忍不住问道:“阿爹,这是甚?”

颜肃之道:“管道。本地湿润,夏季多雨,排水便很重要了。”

颜神佑:“…”卧槽!这种下水道工程,也太先进了吧?还一路通到河边去了。她以前还真没注意过这些细节来的,以为盖房子就是打个地基砌墙加房顶啊!

颜肃之给女儿讲了一回土木工程,收获小变态惊诧眼神数枚,心情大爽:我就知道我闺女不可能这么变态,也有很多她不懂的事情呢!

忽然有了一种养成的成就感!

然后就被京中的消息给轰成了渣渣!

颜孝之传话曰:郁四死了,你那份儿奠仪我给出了,你自己出门在外也小心。

颜肃之:…

十分不开心地准备去见上司郡守去了。

本郡名曰湓郡,顾名思义,治所也在水边,颜肃之逆流而上,往见郡守去了。留下姜氏主持这筑新坞堡的大局。姜氏也管过家,更将坞堡的模子已经有了,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先盖几十间房子,将部曲安顿下来,然后垦荒而。建堡的事情,只要在秋天部曲们到的时候先建好粮仓与部曲的住宅即可。

颜肃之见郡守的过程十分顺利,因为郡守既不姓姬,也跟姬家没有八代以内的亲戚关系。湓郡郡守出身寒微,是以甘令在他的手下才能存活这么久。据说,你只要经过六次转折,就能联系到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两人叙一回话,才发现郡守跟颜肃之的老师居然认识!

郡守一看颜肃之十分养眼的一个小伙子,礼仪也好,又有这一份香火情,对他格外宽容。颜肃之汇报了他的工作计划,郡守也没有挑剔,只说:“其余尤可,山民尤难教化。你愿管便管,若无闲暇,不理也罢。”

颜肃之摆出他闺女最近常挂在脸上的腼腆表情,轻声道:“受教了。”

弄得郡守也摸不清他的底细了,说是在京里闯了祸来的,可看这样儿,不像是个能闯祸的人呐!

这世上,以貌取人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的。便是郡守,也不能免俗。是以颜肃之这次见上司就格外顺利,还从上司那里得到了一些新的消息:京中再次派兵去镇压乱民,这一回颜肃之他弟也被派了去了。

这个消息让颜肃之格外担心,下了狠心,回去根据地建设要加快进度了。

颜肃之忧心忡忡地回到了归义,却不告诉妻女颜渊之也被派去平叛了。自己想了一回,认为这也不算什么大事,颜渊之应该是跟着去捞点功劳的。他自己外出,家里应该想着扶植一下颜渊之,好与颜孝之做臂膀。

纵如是想,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少时年时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颜肃之与颜渊之倒是心理上更亲近一些,不得不为这个寡言的弟弟捏一把冷汗。但是想领军的是楚源,应该会照顾一下颜渊之?

他这一担心,吃饭也心不在焉,睡觉也辗转反侧,弄得姜氏不得不开口问:“郎君可是遇到了甚么难事?是使君为难于你?”

颜肃之胡乱找了个借口搪塞了:“非也非也,是想山民的事情呢。”

姜氏这才不问了。

一连三日,颜肃之都有些坐卧不宁的。姜氏便想着法儿来开解他,巧了这卢家殷勤地送了帖子,道是卢湛做生日,请郎君赏光前往。殷氏也附了帖子,道是各下了当地特色的精致吃食,请娘子携小娘子、小郎君去品尝。

姜氏寻思着,颜肃之心情不好,出去散一散心也是不错的。卢湛是地头蛇,与他关系好了,有关山民的事情,也可多问问不是?便撺掇着颜肃之去赴宴。

颜肃之一想,他也要与卢家打好关系的,便也一同去了。

颜家一家四口是被一百部曲护送去的,排场十足。到了之后,发现卢家宾客盈门,不特有马、牛、羊等本县大户,连殷氏的哥哥也过来看妹夫——卢湛今年居然正好做五十大寿。

颜肃之到的头一句话便是:“老翁看着委实年轻。”五十岁,正常人孙子都能早恋了。叫一声老翁,是抬举他。

卢湛喜道:“承郎君贵言。”又为他介绍自己的大舅子之类的人物。

男女这里是分席,殷氏也接待了姜氏,又为姜氏介绍自己的嫂子。颜神佑就跟着姜氏,保持着矜持的节奏。殷氏有两个女儿,一个与颜神佑同龄,一个比她小上两岁,给颜神佑的感觉与殷氏也有丝相似。小孩子总应该有共同话题的,可惜颜神佑是个伪儿童,与这两个小朋友在一起,颇有一点郁闷。问她们俩归义之趣事。

殷大娘道:“乡野之事,我们如何得知?小娘子难道可以常往外走的吗?”

颜神佑:…好像也有一定道理的。却也回道:“我前几年随父母守孝,可见过他们耕种蚕桑呢。”

殷二娘道:“若说这个,咦?好像也没见过。”声音就低了下去。

正有一搭没一搭说话时,前面忽然嚣闹了起来。

殷氏不豫道:“怎么回事?”

不消片刻,便有侍女急匆匆去而复还,凑近了道:“前面…阿翁生气了。”

阿翁说的便是卢湛。

姜氏也有些不安,怕颜肃之又犯病,对阿圆使了个眼色,阿圆会意,带了两个小侍女,轻手轻脚到前面偷听去了。回来便附在姜氏耳畔,如此这般一说。姜氏听了,面上变色,颜神佑对阿圆眨了眨眼,阿圆不得回了个无奈的微笑。

不多时前面又传来乐声,殷氏强笑道:“没什么,他们许久未见,喝高了。”又请姜氏品尝蛇羹。姜氏的笑容在灯火摇曳之下,变得有点高深莫测了。

阿圆附在颜神佑耳边道:“这位娘子命她家大郎青衣小帽,把盏待客”

颜神佑愕然:“士人何至于此?”这画风不对啊亲,不是全家装逼风吗?怎么成了谄媚风了啊?谄媚也不应该对她爹谄媚啊。

阿圆低声道:“大郎不是殷娘子亲生的,却比旁的都争气,殷娘子便…连她娘家兄长都生气了。”

原来,卢湛二十岁成婚,十五年也没生出一个儿子来。殷氏少他三岁,此时也三十好几了,眼瞅就要生不出来了,不得不默许了卢湛蓄婢,生下卢慎。生完了,这奴婢就被殷氏处理掉了,儿子抱走去养——这在当时也算常见。坑爹的是卢慎还没过周岁,殷氏就怀孕了。

好在卢湛还算是个及格的父亲,殷氏也是个…勉强及格的嫡母,卢慎健康长大,也读书识字。归义虽是小地方,条件有限,卢慎却是天纵聪明,如今十七岁,连郡里都知道他的才名了。且行端方,相貌出众。

如果殷氏自己不能生,有这么个庶子,也能母慈子孝。如果卢慎是殷氏亲生的,那是正好。可恨殷氏亲生的两儿子一个比一个软糯,卢慎又十分有出息。殷氏的心理便不平衡了起来,有事无事,有意无意,要给他点小鞋穿。

这种家里来了客人,小郎君应该待客的时候,让卢慎当小厮的事儿,干得不止一回——就是要羞辱他一下,敲打他一下。卢慎相貌又好,又是姓卢,学问还好。归义再寻不出一个比他强的人,宾客哪敢让他侍候?见他出来,都行礼规避。殷氏又不死心,下回还是这个招数。弄得她的儿女都哭劝她:“阿娘,奈何对阿兄这般苛刻?”完全被亲妈蠢哭了。

殷氏当时气哭,过不多久又不忿——如此往复。

卢慎却毫无不豫色,让换上衣服洗碗,就从容换了衣服来收盘子去洗。更得称赞了。

这一回,殷氏又下了这个命令。

颜神佑:…我要是她闺女,也得被她蠢哭了!

第79章 丝萝托乔木

因为有了这么一出,卢湛这个生日都做得有些没滋没味了。原本卢湛在颜肃之面前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矜持自傲的。虽然是要用得到颜肃之打通上京的关系,但是颜肃之本身并非士人,卢湛却是旧族,这样的出身对比,使得卢湛虽然对颜肃之十分客气,心里却未尝没有那么一点点夸耀之意的。

士人旧族,自觉比土鳖暴发户高在哪里呢?在于历史,在于姿仪,在于礼法。当然,卢湛此时是不会承认,世家应该是世卿世禄的——卢家说世禄,还有那么一点,世卿么…有好多代没有出过高官了。

可就是这他在颜肃之面前最拿得出手的礼法姿仪,眼下却丢了个大丑!

殷氏这样做,算是“不慈”了。这是世家不应该有的举动,要不你别认,认了就是你的儿子,就得差不多一样对待了。哪怕不开心,不特殊照顾,也别这样虐待啊?这拿儿子当小厮使,祖宗八代的脸都丢完了!哪怕这会儿来的是皇帝,都能这样掉份儿。哪怕来的是鸿儒名士,顶多执弟子礼,也不能当小厮好吗?自降身份的事情,不是能随便做的。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的,比如礼贤下士。又或者实在是太仰慕这个人了,但也不能…这样啊,你怎么连衣服都换了呢?如果是一方割据军阀求谋士,可为之牵马执蹬,以示自己求贤若渴——比如刘备对张松。这也就牵了一回而已。

所以不但卢湛脸上不好看,殷氏的亲哥哥也险些翻脸了——老婆/妹妹怎么就能这么二?!

卢慎长得太好,哪怕穿着小厮的衣服,跟小厮还是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止是身高的问题,连气质,都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赶脚!想不发现都难!如果是不起眼的庶子,为了家族的面子,大家装不知道就好了。卢慎这种发光体,根本掩不住!

颜肃之对卢家事也听到过一些,来源是方章。然而甘县令都不能踏进的卢家,方章更无从接触了,一切都是道听途说。能知道这些消息,还是因为卢家孩子也会在县学里挂个名,上些课,这才有些风闻。如今一看这卢慎,颜肃之也不免颜控一回。

真是…美人如玉。

卢慎今年十七,身形颀长,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目疏朗,丝毫不以操执贱役为忤。从从容容而出,哪怕客人规避,他也面不改色,萧萧肃肃,君子如玉。

卢湛平素以此子为荣,却又不能不顾及妻子的感受。殷氏呢,平常大事上倒也不算糊涂,只是对这卢慎有心结。不是卢湛不维持长子,盖因殷氏也是卢慎的母亲,母亲有命,儿子如何能不遵从呢?不然就算忤逆了呀!不是每一个儿女都像颜中二,或者像小变态,敢对父母说“小受大走”的。

可就是这一点疏忽,闹得卢、殷两家,在颜肃之面前丢了脸。卢湛不能在舅子面前发这样的火,殷大舅却在颜肃之意味深长的目光中老脸通红,还要抓着外甥的手:“大郎休要这般忙碌,快去更衣入席。”

老舅发话了,卢慎领命退下,换了身白衣入内,广袖飘飘,动如行云流水。颜肃之也不得不赞一声:“好风仪!”又问,“此是何人?”

卢湛含羞解释道:“此乃犬子。”

颜肃之笑道:“如珠如玉。老翁得此佳儿,当善自珍惜呀。”又问卢慎读了什么书,县学有没有去一类。

卢慎答曰:“生束发读诗书,于今十年矣。”

颜肃之学问是不错的,问他喜读何等样书,答曰喜读史。颜肃之随口问他一些史书上的内容,只拣他擅长的来问,又问他喜欢哪一段。卢慎皆对答如流,颜肃之对这人也产生了兴趣。两人互相看着对方都长得相当不错,灯下互观,印象皆是良好。一个问、一个答,都且出了不俗的见识,颇有一见如故之意。

颜肃之与卢慎说了好一阵话,才对卢湛笑道:“是我失态了,本为贺老翁佳诞而来。”卢湛见他绝口不提什么仪礼之类,也松一口气,笑道:“郎君看得上他,可见他这些年的书不曾白读了。”

颜肃之打了个哈哈对他一举杯,卢湛忙举杯。单就颜肃之这看到跟没看到一样的水平,卢湛与大舅子两人,对他的评价就上了一个层次。然后就忽然想起来——这货的亲妈,可是楚家的女儿呀!肿么对儿子没有影响呢?

又饮一回,女眷那里姜传出话来:“时候不早了,还请速回。”

卢湛苦留颜肃之:“天色已晚,道上又黑,不如权在寒舍歇息一晚。”颜肃之自进了卢家,一口酒都没喝,连酒多了不好赶路的借口都没有。颜肃之不喝酒这事儿,如今差不多天下人都知道了,谁也不敢拿这事儿去讨个没脸。

后面女眷堆里也是如此。姜氏要走,殷氏等苦留。还是颜神佑笑道:“六郎年幼,择席。”

坑爹的是六郎坐在她旁边儿,已经要打盹儿了,又被她伸手在胳肢窝里挠了两下,给挠醒了。卢家两个女儿,自听到前面骚动之声,就猜出可能又是为了大哥的事儿,皆羞得抬不起头来,根本没发现她的小动作。晚上光线又差,颜神佑袖子还宽大。

只苦了六郎,小嘴一扁,眼神十分迷茫,看起来还真有点像要哭了的样子。

殷氏等不便再留,姜氏趁机脱身。别说姜氏了,就是颜神佑,也觉得跟殷氏再相处下去就要掉智商了。颜肃之要用到卢家不假,可也用不着跟殷氏多打交道——处得好了,才掉份儿呢,除非殷氏肯改。

大门口儿,卢湛等人来送颜肃之。颜肃之携着卢慎的手,一路走到门口才松开。又对卢湛道:“今蒙老翁招待,十分快意,来日我当为老翁解忧。”

卢湛心说,你要解什么忧啊?我还没说我要什么呢?也含糊地答应了。

颜肃之火把下忽一抬手,部曲肃立,一挥,骑手一齐上马,步卒列队,看起来很是彪悍。将卢湛等都镇住了。因与山民杂居,又是后来者,卢湛的部曲也有相当的战力的,只是不如颜肃之手下这般整齐了。

车上点了支蜡烛,照着母子三人上了车。六郎没人挠他,又睡了,这回不靠着他姐了,改靠着阿方——睡得十分香甜。六郎已断奶,阿方也回到了姜氏身边听用,不过明显的,阿方比他姐靠谱一点呢。

姜氏却在问颜神佑:“你与卢家两个小娘子说了甚么没有?她们说了甚么不曾?”

颜神佑道:“也没什么有趣儿的。”

姜氏干脆切入正题,严肃地给颜神佑上了堂新娘课程:“似卢家娘子这样,是无礼了。”

颜神佑眨眨眼,姜氏道:“你与阿圆嘀嘀咕咕,难道不是说这个?还与我装傻。”

颜神佑不装傻了,开始装老实:“阿娘说的是。”

姜氏不得不给颜神佑加开了一堂“当家主母应该怎么对待庶出子女”这样的课程来,颜神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道,头一样,难道不是应该找一个老实一点的丈夫吗?

可是她也觉得奇怪:“说起来,她自幼难道无人告诉她这个么?”真的,特别不能理解,尼玛都让他活着这么有出息了,还要做这种小动作,这人真是有病啊!如果说颜启与吴氏样的,属于世界观形成的时候没人教,脑子天生缺了那么一块的脑残。殷氏这样的,就是脑子里被浇了滚烫的开水,都焯熟能蘸料吃涮脑花儿的另类脑死亡了吧?

姜氏哑然:“这个我便也不清楚了,总之,若是卢家小娘子与你说甚么贬低庶兄的话,你必定不要听的。”

颜神佑道:“阿娘,我明白的。”

姜氏得了她的保证,看一眼已睡熟了的六郎,便不在说话了。颜神佑看到她的动作,对她道:“我编集摘录了些课本,好给六郎使,阿娘放心,六郎能学好的。”

姜氏想的也正是此事,六郎是她长子,期望自然很大。然归义这个地方,一无名师,二无书籍。颜肃之学问不错,也不能专职给儿子当老师,这让姜氏十分发愁——男孩子与女孩子,还是有些不同的。颜神佑如果学问不好,还能够在诸如女红、贤德等方面下手。六郎这个,头一样是学问,是智商,男子出仕是要有好名声,可入了官场,你要蠢了,就只好被那精明的耍得团团转了。

伸手摸了摸颜神佑的脑袋:“明天将书拿来我看。”

“好嘞。”

“你那是什么语气?这般古怪?”

颜神佑狡黠一笑,对姜氏道:“兴许,六郎要多个小老师,也说不定呢。”

姜氏道:“你又要说什么怪话了?”总有种灵异的赶脚!

颜神佑道:“说不定呐,阿爹要将那个卢大郎给弄到衙里去,嘿嘿。”

姜氏犹不肯信:“他纵聪敏旷达,又有多大的年纪?且在这偏僻地方,能有什么样的造诣呢?”

颜神佑道:“那可不一定,阿爹今天晚上在卢家这么长时间,出来还拉着那人的手,阿娘又不是没看见。还说了那样的话,我看,他是相中那个人了。”

“相中”二字直击姜氏心房,暗道:那小郎君生得也不错,又知礼,当女婿,似乎也是不错的?

颜神佑完全不知道她娘已经想偏了,兀自在想:能让殷氏忌惮整蛊的人,水平应该不错的吧?六郎才三岁,应该能够教得起来的吧?

次日一早,颜神佑就捧着课本去见姜氏。姜氏由着她去整理课本,也是因为她起意编过《典故大全》。接过来这几本一看,觉得条理分明,分门别类的也很齐全。姜氏还尤其赞扬了自然课等副科编得不错,问了颜神佑今天依旧要读史之后,便亲自教导六郎去了。

其实学习这种事情呢,同世界上许多事情一样,你得相信它是靠天份的,天份不够,再努力也好比让潘长江跟姚明比赛灌篮。有天份的人,即使条件艰苦一些,还是比条件差的学得好,天份这种东西,有时候是勤奋也无法弥补的。

典型案例就是卢慎。

这孩子生在归义这等地方,不但经济不好、文化也是贫瘠之地,居然就靠着老师领进门、靠着家中藏书,读成个博学之人。

颜肃之说到做到,说要为卢湛解决难题,第二天就出手了。他十分高调地宣布,他要聘请卢慎同学做他的主簿。没错,把卢慎从卢家调走,不就省得殷氏再犯蠢了么?与此同时,他派方章去卢家送信,请卢湛将次子卢元送到县学里来读书。

卢慎这个,算出仕,卢元这个算栽培。当然,如果你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算是合作的人质?

然而卢湛想的,本来就是让儿子出仕,质不质的,离家五十里,人质个大头!

卢湛痛快地答应了。

而卢慎,也遵从父命,拜别父母,往县衙报到来了。颜肃之开出来的职位是主簿,是他能拿得出手的最高的职位了。卢元却有些不大开心,私下对卢慎道:“以阿兄大才,至少得府君那里相辟。”

卢慎道:“休要胡言,莫看郎君眼下不如府君,他日如何,未可知也。”

卢元比哥哥小两岁,虽然母亲不太厚道,他却是个正常的孩子,且素知兄长颇有能耐,听卢慎这般说,只得答应了下来。口上应了,心里还是有些不解的:“为何?郎君也非世家子,仕途未必就比府君好上多少呢。”他这说的,也是实话。

卢慎笑道:“前程非止看家世,还要看人。你我往拜见郎君,须得恭敬才好。”

卢元半懂不懂,他倒相信他哥,点头道:“好。”

兄弟二人带了奴婢仆人,起了个大早。时已四月,趁着早上清凉,一气赶到县城,辰时才过。投了名帖,先来见颜肃之。颜肃之正在接受妻子的质询,姜氏还在怀疑卢慎的水平,认为将一个年未弱冠的少年辟为主簿,实在于礼不合。

颜肃之道:“你未亲见,他一到,宾客避让为礼,这可不是寻常少年能做得到的。”

姜氏道:“那——你是否想他教导六郎功课?”

颜肃之愕然:“你从哪里听来的?我总要带到身边,先看上一两年,若是人品好了,这样的人物,当然要让六郎与他相交,熏陶熏陶。”

姜氏心说,真是邪门儿,又让丫头猜着了。

猜着了也是正常的,姜氏固然不笨,也会因势利导,却又被礼法所局限。颜肃之是个前中二,脑洞大得到现在还没合上。颜神佑与颜肃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丫头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也够呛。是以父女俩的脑电波频率十分契合。

听得外面回报,道是卢家二位郎君到了。颜肃之便去前面书房接见,卢慎兄弟两个又与饮宴时不同,面上神情更肃穆了几分。颜肃之对卢慎道:“我已移文入京,你此来便上任罢,这里空房子还有几间,便住在前衙。”又问卢元可有住处。

卢元道:“家父在城中也置了一处所在,学生便居于彼处。只是——”县学里还有很多土鳖,他一点也不想跟土鳖在一起学习!

颜肃之道:“你还太年轻,”又指卢慎,“你与他说。”

卢慎想了一想,道:“这天下,非止有士人啊。”

颜肃之似笑非笑地看着卢慎,将卢慎看得有些手足无措起来。卢元却没有感觉到这氛围的变化,无论是颜肃之还是卢慎,两人的变化都很细微,似有一种旁人无法感受的默契。

颜肃之欺负够了小朋友,才说招待他们一起用个饭。活活把话题给切断了,又乾坤大挪移到另一个上面。这里他最大,他要这样干,卢元也只有干瞪眼。卢慎唇角微翘,心道,果然如传说中一样呢。

——这学习要有天份,眼光,也是天生。

自此,卢慎就在县衙住下了。卢湛为了弥补妻子的失误,给来了许多生活用品与钱帛,由着卢慎使用。卢慎将衣物铺盖该用的用,钱帛都扔到箱子里,一点也没动,反而抱着一抱卷轴去见颜肃之。

颜肃之饶有兴味地看着他,卢慎放下卷轴,郑重拜舞。颜肃之道:“我只辟你为主簿,是要你来干活的,干不好,你再恭敬,我也不会勉强留你的。”

卢慎抬起头,诚恳地道:“于郎君,是不是要一个能听用的主簿,无可不可。于晚生,恩同再造。”

颜肃之道:“令尊不是糊涂人。你乃旧族子弟,前途不可限量。”

卢慎干脆利落地道:“丝萝愿托乔木。”【1】

颜肃之好笑地看着他。

卢慎的表情一点也不像在开玩笑,反而主动请缨,想帮颜肃之去督造新坞堡,以及指导开荒事宜。

颜肃之这才严肃了面孔:“哦?你会?”

卢慎从容地道:“奉父母之命,学过。”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