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佟妃先到是有原因的,老实不客气地向皇太后请示:“今年的秀女初选已过,过两天就是下一拔验看了…”

原来说的是这件事。淑嘉未免悬心,于这件事情上的发言权又不是很大。决心晚间探一探胤礽的口风,再作打算,此时却是竖起耳朵来听。小胖子的早课时间也到了,苏麻喇姑处的一个小宫女悄悄走了过来,淑嘉见了便使嬷嬷带小胖子过去:“向苏麻妈妈道声辛苦。”

佟妃多看了淑嘉一眼,心说,你算是找对看孩子的人了。心中有数,却不多话。她如今正有事需要上头点头答应,没事也不愿意结仇人。昨天已经向康熙请示,是不是可以给今年参选的佟家女孩儿一个好归宿,今天佟妃有个堂妹要参选——死鬼佟国纲的女儿。

当今态势,判断一个家族是否兴旺、是否有前途,从其姻亲上就能看出来。不外是:内有主位、外有王妃、子弟尚主。佟家主位有了,佟妃的姐姐已经是皇后了,她自己也是主位的待遇,下次评职称也是十拿九稳的,余下的两条是需要再努力的。其中王妃比尚主还要容易些。

皇太后发话了:“照咱们说好的,还是延晖阁那里选看。”

宫妃们陆陆续续都到了,说的话题也比较集中,大多是选秀。娘家有女孩儿参选如佟妃的自是关心,而有儿子要娶媳妇儿的如宜妃也不放松。宜妃这些日子已得了康熙的口风,还是先给胤禟指个侧室,再徐徐查看满洲好女为媳。

既然康熙已经答应了,这回的儿媳妇比五福晋要好,宜妃也轻松。爽朗劲儿一回来,透露出的消息也就多了:“这回给老九指个侧室也是好的,先收收他的心。”

淑嘉自然要问:“既这么着,九弟也就要从兆祥所里搬出来了罢?那可得给我们爷收拾件衣服,预备着喝九弟乔迁的喜酒了。”

从兆祥所里搬出来,也预示着成年的开始。宜妃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心情也好:“内务府已经着手收拾屋子了,他这两天乐得跟什么似的。”胤禟高兴,乃是可以搬出来自己胡天胡闹,隔壁还住着他家八哥,真是件舒爽的事情。

“唔,说起这个来,咱们也要合计合计,”皇太后贡献情报,“他们外头王府里也有长成的半大小子,也是要娶媳妇儿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选前递话儿了?淑嘉越发留意了。

不料宫妃们都很矜持,这种走后门的勾当,除非是明摆着圈地,否则当然要暗箱操作跟皇帝吹枕头风去了。皇太后左看右看,没有应声的。

佟妃终于接话了:“这个却是没有,不过我倒听到个新消息。”

惠妃接话:“什么消息?”

“听说,这一回的秀女里倒真有一两个长得水灵的呢,过两天,咱们能见着了。”

“是么?”皇太后发问。

德妃一寻思:“是不是小半个月前儿,初选的时候。我听他们说,有个瓜尔佳氏的姑娘,看着着实可人。”初选,把关的是太监嬷嬷们,妃子们都没有亲临,这么些个人,她们看着也累。不过调去当差的太监口中,倒有可能被主位们问出些情况来的。

荣妃就问淑嘉:“太子妃知道么?”

我哪儿知道啊?又不是咱们家的。“姓瓜尔佳的人不少,我还真不知道呢。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眼福了。”

三福晋开口了:“既大家都说是个可人儿,想是能留宿宫中的。到时候,怎么着也能见着了呢。”

这倒是个好主意。先看一看,掂掂斤两。

估计在场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她们再掂斤两,最后的决定权却是在一个男人手上的。

——

康熙此时正在检查封王诏书,一排几个卷轴,五色织锦为底。旁边是几枚新铸的印章,满汉合璧的篆文。确定没有什么纰漏了,康熙才放下手中的东西,转问一旁的胤礽:“看着如何?”

胤礽帮他把印与诏书一一对应着放好,神色从容:“就等汗阿玛用玺,再叫乾东乾西那里备好仪式要用的东西,即可下诏。”

康熙点头道:“是该叫他们也有所准备才好。”

“下诏的日子与万寿节相近,可是双喜临门。”

康熙捻须一笑。

“哦,恐怕是三喜。”

“哦?”

“前儿听太子妃说,三弟又要做阿玛了。”

“是么?”康熙对些消息也是很欢迎的,反正他已经起好了一堆的名字准备着了。不过等一下要吩咐准备给新孙子的赏赐呢。

说到了万寿节,就想起来前两天得到的消息,从三月初一开始,太子就隔天送一份亲手抄的经文到佛前供着,也没宣扬。康熙算算日子,到他生日那天,正好是一九之数,心情大好。

唉呀呀,工作那么忙,还要查儿子的功课,还要抽空抄经。康熙曾经悄悄溜到苏麻供奉的佛像前伸手翻看了一回,抄得字迹是相当的工整。两天抄一份,实在是不小的工作量。

想到这里,心里就熨贴了:“对你还有一喜呢。”

“嘎?”

“傻小子,弘旦就快三岁了。你这个做阿玛的难道不要给儿子过生日?”

胤礽一拍脑门儿:“几乎忘了,他小孩子家,生日不好做得太大。”

“也不能俭省了。纵使俭省,也不能从朕的孙子身上省,”康熙非常慷慨,慷慨完了,还要提醒儿子,也算是解释,“今年秀女大挑,要给老九、老十指侧室,老大、老三那里也要有,你不要多心。”

胤礽有点了迷惑,老大他们纳妾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康熙只好点明了:今年没你的份儿!

痛快地点头:“听汗阿玛的。”

康熙郁闷了,这种话本来应该是做母亲的跟儿子说的,仁孝皇后偏偏早逝,难道让她托梦?只好他自己说了,这个话题由父亲跟儿子说,真有点儿尴尬了。

不得已,康熙又加了一句解释,这一句才是重点:多跟太子妃亲近亲近啊,给你选的的多好的老婆啊,康熙已知了太子妃教子一事,认为这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该做的事情,挺识大体的。既然是个合格的母亲,就要担起承认,多生几个,不要浪费了大好资源。

胤礽大悟,继而作腼腆状:“儿子知道了。”胤礽本在焦头烂额之中,实无心再去搞三搞四。再者,与太子妃结婚三周年纪念日还没过,两人精神交流也很舒坦,石家的感情他也要顾及。话又说回来了,多生几个嫡子,也是多一份保障不是?

父子间的情份很好,胤礽也就不去纠结兄弟们羽翼渐丰的事实。既然已经是事实了,生闷气是没有用的,不如想想怎么应对。与父亲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正是应对的一个方面,而今天的谈话里又得出另一个应对的加分项,多生几个嫡子。

说来也巧,等他回到毓庆宫。晚间夫妻说话,他媳妇儿居然也说到了这个话题。

淑嘉心里拧着酸汁,嘴里发苦,还要问胤礽:“要大挑了…你…要不要…”

胤礽失笑,一把搂了老婆过来:“你要不要?”

淑嘉瞪眼,左右为难。这表情取悦了胤礽,喜欢她,什么表情都好看,做什么事情都能为她找借口。胤礽此刻心想:嘿,还是有点酸呢,还是舍不得我。

淑嘉期期艾艾地道:“问、问你呢,说、说我做什么。”身上没来由的燥热。

胤礽扳着人往床上一躺:“我倒想,”看着对方有些勉强的笑,捏着淑嘉的下巴,望进带着难过的眼睛,可怜巴巴地说,“可惜汗阿玛不给,夫人就勉强陪我一道胡混了罢。”

靠!

“喂,不带咬人的啊。汗阿玛不给,我只好来烦你的么…”

也许是这烦人战术生了效果,太子殿下造人成功。在被康熙谈话要求他‘努力’之后的第二天,太子妃确诊再次有孕了。

“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儿?”

月信不至,淑嘉也略有所觉,口上却道:“这不是才知道么?这种事儿,不上两个月,哪能说得准?”

“嘿嘿,要是个闺女就好了。”胤礽觉得儿女双全才是圆满,揣小胖子那会儿是形势所迫,需要个儿子。现在吧,忽然觉得,他想要一个可爱的女儿。夭折过两女,未尝不是太子的一件憾事。

生个女儿吧,这样的人生就圆满了。女儿是小棉袄,贴心又温暖,不像某个已经开始露出不良习性的臭小子,昨天居然拿他那小胖爪子扯他阿玛的脸,一边一只手,往横向拉!

太子君完全忘了,小胖子的这个动作纯属模仿,模仿的还是他。他就是这么拉过儿子的脸的。

——

胤礽心情好,他的兄弟们的处境却不怎么好。这些兄弟,说的不是即将封王的,而是还在念书的。

康熙爷不知道怎么地,把徐元梦给调走了,入部当差。然后,给皇子们弄了个新老师来。

此君名叫——法海!

这位跟金山寺的那个光头没什么关系,倒与康熙有些关系。他是佟国纲的儿子,康熙的表弟。这位当老师,身上还隐约带着一层‘长辈’的光环,康熙对佟家的偏袒是有目共睹的。这个事儿…有点儿不妙了。

以往,皇子们只要把功课学好,见了老师都不用行礼的,还要老师反过来向学生行礼。遇到一个有礼貌的学生,对老师比较客气了,那可真是侥天之幸了。现在这一个,他向你行礼,你倒是‘坦然受之’试一试。

小皇子们很苦逼。这种情况与弘旦小朋友面临的情况很像,一直有人帮你穿衣服,突然让你自己穿了,不是什么大事吧?依旧觉得心里很委屈、不大适应。

他们的哥哥们却顾不得他们的痛苦,大号的几个忙着试衣服呢。尤其是胤祉,侧室田佳氏的产期又近,称得上是双喜临门。这不,三月初八,田佳氏给他生了个儿子。胤祉喜不自胜,对这个儿子不由高看了一眼。

这一眼看坏了,第二天,孩子挂了…

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孩子,又在要分封的大日子之前夭折,几天后还是康熙的生日,丧礼就只有非常简单了。虽如此,却给乾东二所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

康熙的万寿节,自是热闹异常的,大家默契地不提三阿哥次子夭折的事情。把这事儿往心上一放的大概就是荣妃、田佳氏、胤祉都只能算半个。女眷们陪着皇太后开席,席间董鄂氏脸上淡淡的,心里不是不松一口气的,却要表现出悲恸来,又因是万寿节,还不能太过份。这个度掌握得实在是辛苦。

淑嘉识相地不去多招惹她,反多与大福晋说话:“大嫂好了许多,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呢。”

大福晋这两年日子倒好过了些,行事也去了焦躁,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也是汗阿玛恩典呢。倒是太子妃,又怀上了,才是遇上了喜事呢。”一语双关,还带着点儿俏皮。

淑嘉但笑不语,心里却想,正好给小胖子断奶!

小胖子不知道已经被狠心的妈算计上了,他还乐呵呵的,胤礽亲自领着三个儿子给康熙拜寿。他已经跟着兄弟那一拨拜过了,这回不过是因为小胖子太小,小短腿儿走得慢,他又有点儿被迫害妄想症,非眼盯着儿子不可。

把儿子们领到场地,嘱咐道:“弘暘,打头儿走。弘晰看一下你弟弟。弘旦,仔细着别跌跤,不要怕。”他才溜回来。

出乎意料的,弘旦一点也不怯场,大大方方地跟地哥哥们身后,到了位置站定了,迈着小短腿,与弘晰一左一右站到弘暘旁边,像模像样地给康熙行礼,恭祝他们的祖父万寿无疆。直把康熙高兴坏了!

胤禔脸颊抽动了一下,他儿子弘昱现在还叫保姆抱着上前行礼呢。本就比小胖子小半岁,对于小孩子来说,半岁是小胖子生命的四分之一、弘昱生命的三分之一,你就知道六个月其实是个很大的差距了。又叫老二抢风头了!真是要闪瞎人的狗眼!

闪人眼的非止一桩,比如说,小胖子就被康熙留下来抱着了,真是引人侧目!直到底下人过来上寿进酒,康熙才把小胖子交给乳母。再比如,小胖子压根不要乳母抱,自迈着小方步,晃悠悠地踱到他爹那里跟他爹会合,乳母只能弯着腰跟着,显得矮豆丁气势十足。

太讨厌了!

——

太讨厌了!

胤礽老大不高兴,老大封王了,宫里喜气洋洋。胤礽还要面上装作很高兴的样子给胤禔道喜!康熙封皇长子胤禔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俱为贝勒、皇八子胤禩为贝子。后面这四个就没有吉号了。大家私下称呼起来,标准的说法就是禛贝勒、祺贝勒,等等等等。

当然,如果你想拍拍皇子阿哥的马屁,也可以尊称一句‘四王爷’、‘五王爷’等。

不过就是有人不买账!

胤禛的脸黑得像锅底,严肃地瞪着来人:“汗阿玛并未封我为王,我今为贝勒…”

马屁拍到马腿上,真是件倒霉的事儿。倒霉催的是,你还不能说他说得不对,还得老实听着。旁边路过一人,你都恨不得把脑袋钻地缝里去…

不严肃的人也是有的,胤禔对于大千岁啦、王爷啦这样的称呼倒是坦然受之。他心里在扒拉着小算盘。封王分府,不但有正在建设中的邸,还有一次性的安家银子二十三万,此外还有京郊不远的庄子数座,又有铺子若干。

胤禔有些手痒,琢磨着,手上有钱了,是不是要修座庙?不能总叫老二讨好卖乖的。就叫报恩寺好了,为汗阿玛祈福用来的。

第125章 选秀引发的问题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放到康熙三十七年的紫禁城里,似乎不那恰当。许多喜事一齐涌来,也许某一件事对此人是好事对彼人却是坏事,然而加加减减地平均下来,居然有很多人都能摊上个两三件。

首先,秀女大挑。已知的九阿哥、十阿哥是必有个正式的侧室的,这还保不住康熙一时兴起给其他的儿子再添几个侍侯的人。淑嘉虽不用担心,不过在一众有些脸色不太好的妯娌堆里,还是要克制一下不要表现出来的。而据不可靠消息,康熙也有可能再添一二妃嫔。

其次,诸王分封,雨露均沾,乾东五所与乾西的八阿哥处都是喜气洋洋。

再者,八阿哥的大日子也要到了,封爵加上娶媳妇儿,也是双喜临门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集体怀孕’事件了。说来也怪,这一年年初,从太子妃到三福晋,还有五阿哥的侧室刘佳氏,前后脚地诊出了身孕来,实实在在地为皇宫平添了几分生气。

在这样喜庆的时光里,秀女大挑的复试开始了。通常来说,皇子福晋,哪怕是太子妃,对于大挑这事的事情也是没什么发言权的。淑嘉只是每天到宁寿宫的时候,听大家说起,今天看了正黄旗的秀女,模样儿倒好,明儿再把她们看一回,定下留宿的名单,云云。

她倒不甚在意,只要自家后院不起火,怎么着就成。她还有一虑:如果真指了人来,也是要放到撷芳殿那里去的。她管不着后宫分配什么样的人给她,撷芳殿离得又远,所谓天高皇帝远,一个不留神怕不就要出差错?如今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可不就放松了么?

留神听佟妃向皇太后报告:“这回秀女人数不少,可挑拣得也多,外头王府里适婚的孩子倒是不少,也要拿人来配。初定了两百一十三人留宿查看,满洲一百零七人,蒙古五十四人,汉军五十二人…”

汉军旗果然前途黯淡的哩!

皇太后听得很认真,又问:“内里可有宫里主子的姐妹亲戚?”有时候这样的候选人不当妃子也可以指到王府等处当媳妇儿的。宫妃们在宫中的表现,直接影响BOSS对其家教的评判,这个评判可能会影响一家子人的前程。

佟妃的堂妹就在其中,大大方方地说:“奴才的堂妹,佟国纲之女也在其列。”

皇太后又问淑嘉等孙媳妇:“你们呢?可有姐妹亲戚待选的?”大福晋拿眼睛看淑嘉,淑嘉道:“近支的还没有,再远一些儿的我们还年轻,也闹不大清楚呢。”大福晋这才道:“我们这回也没什么熟人。”三福晋、四福晋、五福晋、七福晋本次也无近支在选。

皇太后有点遗憾地瘪瘪嘴,几个孙媳妇她看着都不坏的,要是家里有姐妹就好了。却不知几个孙媳妇不免啼笑皆非,当初她们参选的时候祖宗八代、街坊四邻差点儿没叫都翻出来,这才多久啊,皇太后就忘得差不多了。

德妃轻声道:“这回的姑娘有点儿多了,怕住不大开呢,房舍得仔细筹划了。”可不是,空出两所宫殿来给秀女们住,一座要住上百号人呢。

不过这不是淑嘉要头疼的,她乐得旁观。皇太后是没有主意的人,她就适合当个橡皮图章,很适时地发问:“你们怎么看的?”

妃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插话,惠妃道:“要不就把年纪小的先留了牌子,叫她们明年再来。”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宜妃倒宁愿再多看一看,除了九阿哥,她还希望给五阿哥再添一侧室,此时反说:“不如再叫进来看一回,拣略有不足的撂了牌子。不然今年留的人,过三年又回来了,一样得挤。”

底下的嫔、贵人,都没有发言权,成嫔一如既往当背景板,心里却如宜妃那样,希望能够多留一点人,给七阿哥添一两个。心里盘算着,等会儿散了场之后可以去宜妃那里探探口风,顺便请托一下。

无子的妃嫔们,更关心有没有新来的竞争对手。佟妃倒是不须太担心,虽无正式册封,地位已隐隐高于诸妃之上,她的父亲、兄弟都很有出息,现在她所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等康熙凑足了人头集体晋升。别人就有点不是滋味了,尤其是近几年新蒙圣恩的,年纪还没有大到足以淡定。莫不分析着几个主位透露出来的信息,暗暗判定了竞争对手。

皇太后也经过数次选秀了,对流程倒是熟悉,想了一回,转过脸问坐在身侧的淑嘉:“你说呢?”

一群妃母们看着太子妃,淑嘉微微一笑:“怎么着都好,不过是要住得不太挤。把她们都叫进来看一看,年纪小的、看着是好苗子的不妨留一留,实在不中用的就撂了去也是省心。”

有说等于没有说,皇太后却听进去了:“这样也成。”

淑嘉又道:“要是到时候还觉得挤了,还有一个法子。”

“怎么说?怎么说?”皇太后抓着孙媳妇儿的手,一叠声问着。

“皇室繁衍,不特子孙众多,女儿也多,下嫁各处,又有子孙。若是生女,也在参选之列,不如把这些孩子单列出来先看一看,也是照顾亲戚,也是…别岔了辈份儿。秀女是供皇家的,有血脉之亲,辈份就不好乱。单列出来了,对着她们母亲的辈份,就是指婚,也方便些。您看呢?”

佟妃的反应最快:“这可是好。难为太子妃想得周到。”

淑嘉抿嘴微笑,低头抓着皇太后的手,作羞涩状。三福晋适时接话:“可不是,这么些年一直是这样,要不是太子妃说,我们都疏忽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其实各有心事的,有女儿的一想,这主意倒好,外孙女儿可单列出来,也算是个后门。没女儿的也不反对,倒是其乐融融。便是大福晋,她的女儿也是宗室贵女,嫁得不会低,外孙女儿也是要参选的…

皇太后的反应是这一群人里最慢的,最后闹明白了,也觉得好:“对对对,对自家亲戚就是该好些。”

佟妃又请示道:“这事儿,咱们议定了,却是作不了主的,还得跟皇上说一说,再跟内务府打声招呼。往后都照着这个例办了,才是大家的造化呢。”

皇太后喜道:“你们要是不便说,我来说。这是好事。”大家齐声把事儿推给皇太后,她老人家明摆着想搀一脚,谁好把她的脚给顶回来呢?

“那就这么着了,你们回去,把咱们家出嫁在外的女孩子们列出来,看看有谁的女儿是在选的。”皇太后发话,大家作鸟兽散。

淑嘉要等小胖子一道回去吃饭,故而留了一会儿。皇太后自觉办了一件好事,非常关心出了个好主意的孙媳妇儿,关切地问:“今儿可辛苦你想主意了,累不了?”

淑嘉摇了摇头:“我并没有出什么力,不碍的。”

第二次怀孕,也有了经验了,淑嘉倒不觉得很辛苦,换上平底鞋,穿上略显宽松的衣服,头发也不梳得那么紧,居然另有一番柔和的风情。依旧是四处闲逛,只是这回多了个小小拖油瓶。

弘旦是个不缺爱的孩子,对于未出生的不知道是弟弟还是妹妹的小家伙倒是很宽容期待。每每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他额娘还没有明显变化的身材,小小的脸蛋上透出敬畏的表情来,仿佛这样就可以瞪出一个二包子出来给他过一过当哥哥的瘾。

淑嘉哭笑不得,看着弘旦有样学样地学他阿玛:“看好她,走道儿的时候不要踏到水上跌跤,不要在正午日头下晒着…”

儿子嗳~你要是不说两句就打个小喷嚏外加一副口水要出来的样子,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这不,又来了,按奈住了激动,先来请安。皇太后一手抓着怀孕的孙媳妇,一手想拉趴在地上的重孙子,两头都放不下,左右为难的样子实在可爱。急了半天,终于说:“你快起来,过来过来~”

就是嘛,把人叫过来就好说话了。

——

康熙正在乾清宫里看折子,他旁边坐着的是胤礽。

胤礽气定神闲地端坐不动,唇角微翘。他心情正好,哈哈,老大被封进了镶蓝旗。镶蓝旗是什么地方?那是简亲王家的自留地。本来,简亲王是镶蓝旗的大旗主,影响力非凡的。镶蓝旗下旗丁,纵使不是他的直属奴才,对他也要巴结个三分。

现在呢?来了个皇子,还TMD是个大千岁!最可恨的是,还是个不安份的大千岁!这以后的日子里,简王一家要是能跟胤禔好上了,那才真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呢。更何况胤礽还在镶蓝旗有雅尔江阿这个钉子,哦,雅尔江阿小朋友在镶蓝旗称得上是中流砥柱了。

你说,镶蓝旗下的包衣人…有没有可能被雅尔江阿安排进几个到胤禔家后院儿听房的?呃,错了,是听壁脚。回头要跟雅尔江阿好好沟通沟通了。

与胤禔相比,一同封入镶蓝旗的胤祉就显得平和无害得多了。可惜了,老大的臂膀老八封入了正蓝旗,那是他老婆的舅舅家,不然…唉~

老四、老五、老七都被封进了镶白旗,啧啧,可以预见,以他的兄弟们都会各封入旗,而活动范围受到了约束的诸王未必是个个都心甘情愿的呢。

康熙也在微笑,老八封入正蓝旗了,马上就要娶媳妇了,可以接手安王家势力了。一回头,看胤礽也在笑,康熙顺口问道:“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胤礽笑得更灿烂了:“八弟的好日子近了,听说这两天一个劲儿地在偷偷地试衣裳。”

是了,他们爷儿俩现在的议题是老八的婚事。娃娃亲订了多少年了,也该履行合同了。但是讨论事情的两个人都没把重点放到婚事本身上面。

康熙有心打趣胤礽两句:“我倒记得你娶媳妇那会儿不光试自己的衣裳…”

胤礽嘟囔了两句,然后忍不住地道:“他们议礼议了多长时间,先前没有太子妃服色的定式,儿子那是检查…”

康熙淡定地另起话题,把胤礽憋个半死。只听康熙问道:“你媳妇近来如何?”

“妇道人家,过日子罢。”胤礽知道,康熙不喜欢强势的女人,提起老婆也只是说她平淡贤惠而已。

其实太子妃这些日子一直在折腾小胖子,每天跟苏麻喇姑上个辅导班还不算,回来吃完饭就学着认字。三字经搭配唐诗,小肉爪子不太灵活,也会划拉几十个字了。最惨的是下午,骑射课是没有了的,先学几句简单的蒙语对话,然后可怕的事情来了——他要学数数儿。

据太子妃说:“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他就算不精通,也得都懂些毛皮,才不致叫人当傻子哄。”太子妃甚至打算教小胖子买菜砍价,咱不能当冤大头。以上,大家可以当作孕妇综合症。

数学从来都是学生的大敌。可怜的小胖子,掰着指头数数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很熟,接下来也还行,“十一、十二、十三、…十八”,再下面就开始混乱了,“十九、十、十一…”

太子妃很愤怒!你复读机啊你?!

当然,这些胤礽打算自己偷着乐。儿子他还想多留在身边过一两年,大概有个样子了,康熙要抱去养再去养。现在可不能给康熙说他儿子泪眼汪汪的样子有多可爱,坚决要多养两年。

这时,宁寿宫的卢云来了:“给万岁爷请安,给太子爷请安。”

康熙有点意外:“皇太后差你来的?”

“回万岁爷的话,是皇太后差奴才来的。皇太后叫奴才来看看,要是万岁爷不是很忙,请移驾宁宫,皇太后有件事儿想与万岁爷商议。”

康熙与胤礽对望一眼,皇太后不是个多事的人,这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么?皇太后又不是一个很沉得住气、拿得出主意的人,看卢云这样子又不像很急,到底是什么事呢?

康熙直接问了:“究竟何事?”

卢云道:“今儿一早,各位主子到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说到今年大挑…(省略)…太子妃说(省略)…大伙儿都说好,皇太后就叫奴才来请万岁爷商议。”

胤礽小有不安,却也觉得这提议不坏,不过呢,如果说这话的是皇后,完全没问题,说话的是太子妃,稍微有点多事了啊。是以他略带埋怨地说:“她偏又多事。”

康熙对卢云道:“当时是怎么个情形,你再细细说一遍。”让卢云从头又把对话复述一回。

卢云干的就是这个活,基本上一字不漏地又背了一回。

康熙沉思了一下:“你去回皇太后,朕这就过去。”

“嗻。”

胤礽看康熙的脸色没有变差,轻声道:“汗阿玛?”

“哦,这主意不坏,先前多少男人竟都没想到,真是糊涂。”当然啦,这种伦理大妨上的事情,皇帝是一想就明白的。万一,打个比方啊,万一,皇帝的姐妹下嫁了,生的女儿也是在选的,那是皇帝的外甥女儿。众所周知,皇帝啃嫩草是常态…这个,哪怕只是在选,也是有辱体统了,其情形堪比当爹的娶了女儿的同学。虽然目前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太大。

康熙的脸色严肃了起来,内务府真是白痴!大学士枉为学究!他忘了,大学士里满人重翻译、汉人不好搀和满人的事儿,谁去提醒?满人规矩渐渐有些僵化,祖宗家法四个字越来越被提啊提的,祖宗定家法的时候,还没有外孙女儿应选呢。

康熙能想到的,胤礽也想到了,口中还假意多埋怨了一句:“女人事情就是多,要不怎么说婆婆妈妈,不说公公阿玛呢。”

康熙被逗笑了:“你不要怪她了,她倒是提了个醒儿。这些事儿上头,还是女人心细些呢。”不好意思明着表扬太子妃,那就是承认之前大家都疏忽了。

不管怎么说,太子妃在康熙心中又被加了一分——唔,考虑周详(?)。

——

等到晚些时候,胤礽与淑嘉碰面的时候,却仍是有些埋怨的:“白出这个头做什么?不过是揭人伤疤,显得他们办事不仔细。”

淑嘉悠悠地横了他一眼:“这又不是这一、二年新办的差,就是问罪也没个问罪的人。”

“嘎?”

“她们那时候,一人一个说法,偏着谁都不行,和稀泥又怕她们不依不饶。再者,我要是不有个说法,又显得像个呆子了。”

“嗯,”胤礽很淡定地总结,“你到最后也没说,她们两个谁的主意好。”果然是个歪楼的高手。

“你怎么猜到的?”惊奇的语气。

“卢云请汗阿玛的时候,什么都说了。”白眼一下。在外面压力太大,跟老婆这里再不能原形毕露的话,人生就太苦逼了。

“…”

“说起来,这一回给老九、老十挑媳妇儿,虽说是侧室,到底是给皇子挑,究竟有什么章程没有?”有没有什么借力啊、纠葛啊、暗箱啊…

“我光听她们说了,秀女的头发丝儿都还没看着一根儿呢,要是想见,怕是得到她们里有留宿宫中的,机缘巧合了才能见上一见。”

“听说…佟国纲有个女儿是今年的?”

“是,也没见着呢,看起来不会低了,也不知道是谁的造化了。”

“凭他谁,别跟老大他们闹一块儿就成了。”

——

太子殿下的‘心想事成’技能,目前等级为0,灰色的,小括号内写着‘未领悟’。

佟国纲的闺女转了三道弯,还是跟老大挂上了钩。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秀女大挑,皇太后其实并不忙,她老人家统共出现在秀女面前两回,就是考一考你女红什么的那一回,还有亲阅时陪皇帝出席。其他的时候,她顶多心情好了拉几个秀女来考查一下。

而淑嘉,其中一两次,也有机会与秀女们同处。这其中就见到了佟国纲的女儿佟佳氏,虽然父亲死得早,家教却还看得过去。长相也不坏,想想她姑妈、想想她两个堂姐,也就知道了她的长相至少是中等偏上的。

举止也端庄娴雅,很有气度。一身粉色旗妆,小两把头,戴着绒花,首饰样式简洁大方,没有堆满了宝石珍珠,却自有一股贵气。脸上挂笑,笑不露齿,一张鸭蛋脸、细长眉眼,往窗户框子里一站,露出上半身就能当仕女画欣赏。

皇太后一看就喜欢上了,一个劲儿地夸:“真是个好姑娘,”又看佟妃,“你们家的女孩儿,看着都有造化。”

有造化也不行啊,辈份在那儿呢,她比淑嘉还要小,却跟佟妃是一辈儿的,都是康熙的表妹。皇子们,要不起她!要不就是康熙收了,要不就只能往外指。佟妃为这个,急得头发都快要白了。

因为佟国纲之女的辈份儿,淑嘉对她非常友好,这样的家世,就算是有谁想把她弄到毓庆宫里来,也是不能够的。宜妃有些扼腕,这个女孩儿,年纪虽比胤禟大了一岁,但是家世还是不错的,怎么就…差了一辈儿了呢?

又有妃嫔想到了,万一…万岁爷又想来一出表哥表妹恋怎么办?对佟国纲之女格外关注。

而另一位受到关注的,则是大家都说过一回的瓜尔佳氏了。都是瓜尔佳氏,淑嘉与她却没有八代以内的血缘关系。从面相上也看出来了,心里酸溜溜的,也得承认,人家长得真好看!

满族女孩儿,带着一丝残存未灭的爽朗,居然还有着江南水乡的婉约。她不是那种娇小可怜、小鸟依人式的长相,确切地说,是气质。细嫩的肌肤白里透红,水漾明眸,弯月眉,这一位,站哪儿都能当画儿看。

看到真人了,诸妃心里都咯噔一下。资格越老的,咯噔得越重!坏了,强敌!

果然,在宫里住了一阵儿之后,五月初,旨意下了,瓜尔佳氏被康熙看中了。

而佟国纲之女却没有跟康熙一段亲上加亲,她的牌子被留中了,却一直没有下落。

康熙很是惆怅,他亲近母家,对于逝在战场上的佟国纲更添一份敬重,自然不会亏待他的女儿。卡就卡在辈份上了!要是佟国纲的孙女儿,指给胤禟或者胤俄都好。偏偏是他女儿。

眼下倒是有一个人合适,康熙又有一丝犹豫了。谁呢?安郡王玛尔珲!

对的,这家伙是未来八福晋的舅舅,按年纪呢,比佟佳氏大一轮。巧了,他媳妇儿年初刚死,正好腾了个地方儿。可怜博尔济吉特氏,好好的安郡王福晋,养大了的外甥女儿,没等到看她出门子就挂了。

宗室中其他的人,更不合适。要么是辈份不合(这是最大的问题),辈份合的年纪还有比安郡王更大的,辈份合、年纪差不多的又没出息,三样都合上的…人家有媳妇儿了!

佟佳氏要不是撂牌子自行聘嫁(这个未免丢脸),就是去当八福晋的舅妈。康熙是不会让舅舅家没脸的,于是,佟佳氏从八福晋的姨妈(从佟妃这里算,佟妃是老八庶母),摇身一变,成了她舅妈了。

考虑到安郡王的情绪,还有皇家的体统,虽然指婚了,还是要求婚礼暂缓,明天再过门儿。不过,事情算是定下来了。博尔济吉特氏又一重可怜,她养大了郭络罗氏,比亲妈也差不了多少了,她死了,郭络罗氏该嫁人还是得嫁人,没有为了舅妈不出嫁的道理。最囧的是,新娘子还是从安郡王府抬出来的——娘家没人了。

我勒个去!淑嘉忍不住对天比了个中指!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