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作为一个即将成年的皇太子,弘旦的生活很“充实”,所谓“充实”就是一天到晚,只要动作慢上一慢,工作就做不完,必得加班加点,还没人付他加班费。他还没结婚、没监国,所以要上课。他又被父亲寄予厚望,那就得听一听政。他还有了自己的僚属,要日日与他们联络感情。

饶是如此,他居然还默默地执行了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硬是抽出时间来多陪一陪母亲。

胤礽最坑儿子的措施就是把自己当年的经历都搬来用在了弘旦身上,待遇同样很高,爱护也很给力,还吸取了自己当年没钱花的教训,给儿子发零花钱。你说这些不坑儿子?那么照搬了工作量与日程表呢?

胤礽母亲死得早(非常早!),自从断了奶,乳母、保姆陆续退出他的视线,生活里几乎没有年长女性的身影出现。当年孝庄还活着的时候,连上当时的皇太后,用得着他见的女性长辈也就是两个人,还不用天天去请安,时不时跟着康熙走一趟就行了。

当然,清宫里皇子也不是天天都能见着母亲的。可胤礽愣是比别人少了这一道手续,别人去见母亲的时候,他要么在努力学习、要么在努力工作、要么就在努力打人(==!心情不好又拥有特权,可以理解)。

到了弘旦这里,就被坑得很惨了。康熙在的时候,他跟着康熙过,与母亲见面就少。眼下自己算是能作主了,又被工作压得抬不起头来。每每请安,都是压缩了许多别的工作硬挤了时间来的。

眼下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媳妇儿,再淡定也要冒个泡来听听消息不是?他虽心中取中了赫舍里氏,还是想知道父母的意思:这事情他做不得主。再者,大家都明白的潜规矩,宫中要取中谁,都会事先相看一二的,许能碰上呢?就算不是巧遇,相信他额娘也会安排一两次让他看到,那就更得讨好讨好额娘了。

淑嘉对儿子的心意看得明白,都是打这个年纪过来的,有什么好不明白的?因笑道:“看来我儿子真是长大了,也做得事了,嗯?”

弘旦笑得憨憨的:“是阿玛抬举儿子。师傅们教得好,詹事府肯用心,”说着居然还摇了摇摇淑嘉的胳膊,“说到底是,是额娘把儿子生得好么~”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跟亲妈撒娇是多么地顺畅啊!

“你也知道你是我生的?知道了还跟我弄鬼!”

“儿子这不是彩衣娱衣么。”

母子俩对答如流,听得一众宫女、太监闷笑不已。

淑嘉终于松了口:“你乖乖听话,我就高兴了。”

弘旦站起来长长一揖,颇有几分戏曲天份地道:“遵懿命。”

淑嘉嗔笑一声,要说什么,忽地闭上了嘴。她原是想着千秋节前让赫奕之妻把女儿带过来看看,旗号就是请安。然后让儿子悄悄地看上一眼,合与不合,再定一主意。

弘旦选妻,也是波折重重。三年前的大挑,那才是多少人尽心竭力。不巧的是遇到了意外,接着又是先帝之丧与新帝登基,多少大事,生生把这一件给冲了!这让淑嘉颇觉对不起儿子。

让儿子婚前先看一看,她也是愿意的。

正要吩咐儿子某日腾出空来,却看到了弘旦身边跟的人。弘旦身边跟的都是妥贴人,有淑嘉选的,也有胤礽定的(他又学他爹了)。都是稳妥的人,事情又坏在了稳妥二字上:个个都能拿去当门神一样的板正脸庞,令淑嘉想起了自己的疏忽。

大家小的时候,父母总爱让你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在一起玩,这是人之常情么,促进带动什么的,这是正理。然而,如果一直不接触一点阴暗面,一旦进入社会,这能不能扛得住可就是两说了。

淑嘉现在担心的就是这个。她儿子以后是要跟人耍心眼儿的,可不是给人当道德楷模感动中国去的。还有,儿子要结婚了,做母亲的再不情愿也不能多管他屋里的事儿,到时候儿媳妇万一手上漏那么一漏,就坏大了——弘旦身边人的长相,那就是对照组级别的。

淑嘉觉得,他得跟胤礽好好谈上一谈了。就压下了要让弘旦偷窥的话,又问他几句起居,就让他回去了。

胤礽的改革计划还没启动,苦逼的生活还没达到顶点,听老婆说要讨论儿子的教育问题,马上就表示别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认真跟老婆开会讨论起来了。

听了淑嘉的担心,胤礽也有些发怔,他还真没考虑到这一点。光想着别让坏人教坏了儿子。

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养孩子,对他寄予厚望,胤礽才知道自己当年的某些行为、念头,对于他爹来说是多么的令人吐血。对于自己年少时的那叛逆行为有了深刻反醒,自然在教育儿子中用上了。

他给弘旦挑的詹事们,那都是“端正严明”,年纪必须在三十以上。最让他担心的是弘旦身边的太监啊、哈哈珠子什么的,嗯,对比他自己的青年时代,这个担心实在是有道理的。

于是,哈哈珠子、侍卫拣四肢发达的,活脱脱一座移动铁塔,美其名曰可以好好保护太子。太监鉴于有准入制度长相都还凑合,那就要年纪大的。最早跟着弘旦的那一批小太监如今都有三十好几,脸上开始长褶子了,更不要提郭朝用这样的老资格。

东宫升格,许多太监、宫女都跟着原来的主子移宫,或入乾清宫、或入坤宁宫又或者跟着茂妃、谦嫔等人,弘旦的班底就缺了很多人。胤礽也不给补年轻小太监,直接把吕有功给调了过来,让他跟郭朝用满宫里找长得五官端正又大众脸的稳妥太监来能弘旦用。

这还不算,他老人家还在工作之余不停地给儿子洗脑:身边的人不要长得好看的,那样会显得你轻浮,他们要会办事就好了。对了,他们要是跟你说什么什么好玩儿,千万别理他们,那些都是没意思透了。你小时候喜欢玩的东西,现在还喜欢的有多少?就算现在喜欢,你缓两个月再回头看,还是那个样子的么?

玩过了的东西,真没什么意思,我告诉你啊,再好吃的东西,上顿吃下顿吃,你也吃得想吐了。就这么回事儿…

阴暗一点地想这位父亲:大概是自己冷水澡洗得太多了,咳咳,大家领会。

最初的惊讶过后,胤礽很快恢复了过来:“你不要想得太多,儿子不是那样的孩子!我不过是防患于未然罢了,娶了媳妇,自然就懂事了。赫奕的女儿,你不是也看着很好么?”

他是“娶个老婆就会懂事派”的信徒,反正他娶了老婆之后日子就顺了很多。

“可也不得不防,”这事真得看人品,“给他几个平头正脸的使人吧。”

这个倒不很费事:“要品行端正的!疑神疑鬼的,都不像你了,信不过别人,也要信得过自己儿子才好呢。”

“他再长大了,在我眼里也还是孩子,能不操心么?他学走路,你也围着团团转,生怕跤倒来的。”

“罢罢罢,我说不过你,你就操心吧。”唔,回去继续给儿子上堂思想教育课。

淑嘉用的却又是另一种方法。

弘旦往坤宁宫跑得勤快,终于让他额娘为他向他阿玛争取到了每天半个小时的“与家人联络感情时间”,主要对象就是母亲和姐妹们。

乌云珠处在会提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的阶段,从“母鸡为什么不长鸡冠”到“鸡蛋为什么不是黑色的”,等等等等,层出不穷。弘旦一直疲于应付,今天看到妹妹又要说话,头大了一圈不止。

乌云珠问:“君王为什么不能沉湎于美色?”的时候,弘旦感动得差点要哭了,这个问题他会回答啊,嘴巴刚张开,他妹妹接着问,“难道当了皇帝要喜欢长得丑的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她哥哥。

弘旦:“…”这丫头这都是谁教的啊?!

淑嘉一直冷眼看着,此时笑着问乌云珠:“你要喜欢一个人,会不会对他很好?”

乌云珠点头。

“会给他想要的东西么?会把你珍贵的东西给他么?”

乌云珠想了一想:“我不会把阿玛额娘和哥哥姐姐们送人的。”

弘旦还是忍不住笑了。

淑嘉横了他一眼,又温言对女儿道:“你想一想,君王有什么?他最宝贵的又是什么?”

乌云珠喃喃地道:“江山社稷?有拿来送人的么?这么傻!”

〔有!〕弘旦差点儿跳了起来,〔李显还要把江山送给韦玄贞呢!汉哀帝那货还要把天下让给董贤呢!〕他开始发散思维了。

“不明着送,还不许暗着送?喜欢人,会给他荣华富贵,给他的亲人加官晋爵。你们生下来就是主子,待下的道理是一样的。”淑嘉又慢慢地举了唐玄宗的例子来。杨国忠身兼四十余职,难道全是凭的真本事?

“那我…以后跟与好人亲近。”乌云珠说出了她的办法。

“安禄山在唐玄宗眼里也是好人,嗯,造反之前是好人。”和蔼地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

弘旦的脑子里有点儿乱,道理他全明白,就是没有人把这些凑到一起这么明摆着跟他说。师傅们讲课没有这么直接的,他爹说话更多是从正面教导。

耳边又响起了母亲教导妹妹的声音:“真要看中一个人,也不要把人家弄得太高了。’骑虎难下‘可不是什么好境况。”

淑嘉暗自叹息。

到了眼下这个年月,跟皇帝没有五代以内血缘关系的世家旺族,都快要绝种了。

这里说的是血缘,还不是亲缘。努尔哈赤刚起家那会儿,不但自己从蒙古、满洲娶各家女子,还把自己家的女儿、侄女、孙女批发似的往外嫁,大多嫁给了得力助手。得力助手从龙有功,大多又都成了现在的名门。太子妃、皇子福晋、诸王福晋多是从这些人家里选。

坑死子孙了!

也就是赫舍里氏比较合适了,淑嘉取中的也是她与弘旦没有过近的血缘关系。两个瓜尔佳氏的女孩子不是不好,不过费英东娶了褚英的女儿,他的孙子又娶了皇太极的女儿(这辈份乱的),缘有些近了。

胤礽列在单子上的名字,都是他觉得比较合适的,大方向他已经定了,下面的主要参考意见就是淑嘉的,也许再加上一个弘旦。可以说,眼下淑嘉定了赫舍里氏,那赫舍里氏也就几乎是太子妃了。

但在公布之前,她还有事情要办。

赫舍里氏这小姑娘今年才十三,说句良心话,人品不错。如果是做普通的儿媳妇,也就够了。当应征的职位是太子妃的时候,就不是寻常“贤妻良母”的标准了,总要有个大局观才好。

可这是最难试出来的,淑嘉只能从各种侧目来评估,从许多人的口风中来探听。十三虚岁的小女孩儿,还是养在深闺的,谈吐也还都使得。赫奕一枝虽说也不是小户人家,但是不算特别出挑。

这事儿就像赌博,你可以根据手上牌的好坏来推测对方手里的牌,然后选择下注或者不下注。除非作弊,你也只能是“推测”,永远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

淑嘉有一秘诀:对付女人要先卡住男人。对丈夫是这样,对儿子也是这样。不是挑唆着儿子对媳妇不好,可也要先提个小醒。万一一时看走了眼,弘旦也好心里有数,不致对政治前途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婆媳关系里,儿子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得清醒一点儿。赫舍里氏或许不会不孝,这是条大罪,她应该不会犯。但是,新旧两代外戚,难说会“合同如一家”。他们之间的相处,也要看皇帝怎么调节。

当婆婆的,就是这么个小心眼儿,改不了的。寻常人家婆婆还好,换到皇家,号称至尊,也就是说“极端”,做事没有退路的。儿媳妇家跟你家不和,你死了,全家不玩完也要被搞残。

先小人,后君子,总比弄到最后一地鸡毛要好。

淑嘉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总喜欢把娘家侄女、侄孙子一类的人物嫁给皇帝。万分理解!她方才的话,不只是针对未来儿媳妇,也是捎带上了自己娘家。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只盼着如果娘家人有本事就被重用,没本事,那就放到一边荣养。可千万别因为姻亲面子等等关系,被捧到了一个与能力、声望不相符的地位上,到时候既耽误了丈夫、儿子的事儿,也给娘家招灾。媳妇儿娘家要是有能人,咱们就让,不用等人来赶,免得面上难看。唔,得把这个话透给兄弟们。

母子二人都在沉思,乾清宫那里来人传话:“皇上叫太子过去呢。”

弘旦到了乾清宫,左脚刚跨过东配殿的门槛儿,就从空气里嗅到了一丝紧张。

胤礽正不爽着呢!前面噶礼与张伯行互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派了人下去,一个月了还没掰扯清楚,齐世武被参又连出了托合齐。这两桩公案同时发作,又牵扯出另一重大问题:满汉之争。

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恨得胤礽大骂:“穆和伦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揆叙也是,都在忙些什么?”穆和伦是被派去南下处理督抚互殴的,揆叙被拎了出来审理齐世武案。都不能轻易下结论,正苦逼着呢。

“富达礼几个,还有多长时间出孝?”

弘旦一怔,旋即道:“要到明年呢。”石文炳去世比康熙还晚。

倒是石文焯还在朝,他的两个儿子石礼图、石礼哈也入仕了。只是石文焯用胤礽的话来说“非宰相器”,顶天也就是个督抚,他的儿子们现在还年轻,暂时还不能大用。

胤礽沉默了一会儿,把齐世武的案子给扒拉了出来,扔给弘旦:“你看呢?”

弘旦想了想,说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赵申乔这样大才,放到都察院里可惜了。”

赵老先生第二天就接到了调职通知书:去工部做尚书。他的位置由揆叙来坐。

第252章 弘旦的乌龙偷窥

弘旦最终还是见着了他默选的未婚妻子,却不像当年他的父母那样当面锣对面鼓地看了个清楚。淑嘉见胤礽,当面见的时候是不小心遇上了。胤礽当年正式看老婆,也是窝在一旁偷窥来的。

这活儿要是让太皇太后来干,也许就是个水到渠成的正式见面了,淑嘉也是打的这个主意。正好,从程序上来说,老太太才是后宫最大的官儿,哪怕淑嘉过生日受朝贺,在受礼之前也要先到老太太那里问过安,才能轮到自己受礼。

可惜老太太越来越没精神,本是说得好好的,赫奕之妻带着女儿都进了宫门儿了。原本坐在炕上说话的老太太等得不耐烦,居然又闭上眼了。真实地向大家展示了什么叫做“等得打盹儿”。

两个人见面,一个人等得睡着了,拍醒了就是。睡的人如果换成了太皇太后,那还是把人扶到屋里躺下吧。弘旦彼时正在帘后猫着呢,看着一群太妃跟他的庶母都围着太皇太后,连搭把手都不敢冒出头来。

太皇太后被人扶着,一路都没醒,这次是没法儿见面了。赫奕之妻带着女儿到了宁寿宫,就遇着了这么个情形,皇后笑容可掬:“太皇太后春秋已高,耐不得久坐,已经睡下了。”

赫奕之妻吓了一跳:“是奴才们腿脚慢,累主子久等。”赫舍里氏也跟着母亲请罪。

趁着这个功夫,弘旦瞄了一眼赫舍里氏。小姑娘梳着小两把头,戴着时令的绒花,很是干净清爽的模样。赫舍里氏的女儿家教还是不错的,这小女孩儿的长相也比较正室。

再仔细往前扒一扒,细看一看。小姑娘略显圆润的脸,还没长开,倒也讨喜。说话间颊边似乎会有一个小酒窝,隔得略有些远,看得不太真切。跟他父亲一样,弘旦对老婆这样的长相也就满意了。

家族传统,挑老婆就是挑岳父。赫奕出身不错,祖上也算看得过,本人颇有文化造诣且不很张扬,这就很好。弘旦不需要锦上添花,只求别来个猪一样的队友就好。

要知道大家族发展至今,人口多了,难免会有极品,很多家族不用扒开房顶就能看到一出一出的豪门恩怨。阿灵阿、鄂伦岱,那都是跟亲兄弟干仗的主儿。遇上这样的岳父,吹不得打不得,只好气自己了。

赫奕在朝为官,弘旦算是知道的,本人有点能力,家族关系也还算和睦,家族不算极盛,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传闻。谢天谢地,这就够了。

外面女人们还在说话,淑嘉已经让大家都坐下了:“老祖宗还嫌这两天冷清呢。”

茂妃跟着凑趣儿:“老祖宗最乐得最着儿孙绕膝了。”

赫奕之妻只好干笑。又有傅尔丹之妻带着女儿瓜尔佳氏到了,不用说,也是太皇太后叫的。呃,命令是太皇太后下的,名单却是皇后拟的。

瓜尔佳氏比赫舍里氏大上一岁,看起来也是个不错的姑娘。行完礼,也是乖乖地往母亲身边一站。用余光瞥了赫舍里氏一眼,大家年纪相仿,论出身瓜尔佳氏还强上一点点,小姑娘之间也起了一点攀比好胜之心。

这么想着,就往赫舍里氏那里看去,赫舍里氏恰也在看她,两人都是偷偷地看着对方,又努力作正直状。淑嘉在上面看得分明,也不点破,对两人也是一般地说话。

傅尔丹之妻也是告罪:“奴才到得迟了。”

也有来得比她还晚的,比如马武之妻带着女儿富察氏,就是晚了一脚。当然,这也是皇后叫来的:多看几个总是不坏的。

都是前后脚的功夫,宁寿宫里已经有了四、五个小姑娘。连同小姑娘的母亲们,也都压低了声音说话。这不是你到亲戚家串门儿,你是太皇太后叫来的,不能不经过太皇太后就走了。

淑嘉也不好越俎代疱让大家散去,互相说话说得很是辛苦。淑嘉心里已经暗暗抽了自己好几巴掌了,什么事儿扯上老太太,总有突发状况,我怎么就忘了呢?比她还不自在的是诸诰命,都惴惴于太皇太后叫她们来又不露面。

小姑娘多了,又是一番暗中评估对方。

别装了,这个岁数、这个时间被叫到宫里来扎堆儿,为的是什么,谁还不知道啊?可上头就是不松口,淘汰至今,也没见对哪一个有特别的偏好,真是让人心中不安。

赫舍里氏尤其如此,这里面赫奕家目前家世最不显赫。仁孝皇后一支是混得好些,但是在康熙朝后期也是受到抑制的。比起瓜尔佳氏与富察氏,还是略有不足哩。只比这回没有被叫来的年氏等人好那么一点。有时候就想,与其这样担心,还不如想着搁个牌子或者退而求其次呢。先帝儿孙多,大把的正室位置等着呢。

弘旦腿功了得,一面站着,一面观察,对比一下,不见有水平明显比众女高出一截的,也就维持了原判。

外面淑嘉已经坐得不耐了,小小声说话,又说不畅快,问了小姑娘读了什么书、喜欢什么娱乐活动之后,就在思考怎么结束谈话了。终于,她忍不住了,午间点心的时间也快到了,正想喊太皇太后。

里面突然有了响动,到了饭点儿,老太太自己醒了。

淑嘉起身,众诰命也忙不迭站了起来,目送皇后去扶了太皇太后出来。老太太擦了脸、漱了口:“我又睡过去了?”

淑嘉道:“到了用点心的时候啦。”

太皇太后可能是还没睡醒,一手搭着淑嘉的胳膊,往外走,到了次间一招手:“你怎么站到这里来了?前头不忙么?你汗阿玛很辛苦,你也要多多努力才是。”

太皇太后招手的对象:皇太子。

众人:“…”

“哈哈哈哈~弘旦就出去了?”胤礽笑得很大声,“他当时是个什么样子的?”无良爹本性发作,一副恨不得当时能够观察儿子出糗的模样。

“他一把把郭朝用给推了出来,”淑嘉伸手捉住胤礽的袖子,上头晕了一小块儿黑色,看着像是墨,又放下了,“这里染了,换下来洗一洗罢——我只好说,老祖宗,这里不够敞亮,您看岔了…”

当时的场景极是热闹,外面的诰命与小姑娘都是一脸紧张,等到郭朝用大声请安,又说:“方才皇太子见您安歇了,不敢打扰,使奴才留下来告罪。”外面才略略放了心。

郭朝用又上来接了淑嘉的工作,殷勤地把太皇太后扶了出去,一面走还一面说话,证明刚才就是他。太妃们跟着打回场,唉呀,老祖宗,您这里的窗纸该换成新的啦。

太皇太后道:“你们去把我的眼镜匣子拿来。”她真当是看花了眼了。

只苦了弘旦,还在继续罚站。太皇太后叫这些人来,本就是为了给曾孙偷看的,现在听说曾孙走了,戴着眼镜看了一回小姑娘,就叫人家回去了。弘旦这才僵硬地走了出来:“给老祖宗请安。”

老太太还吓了一跳:“你是怎么变出来的?”

大家又请了一回罪。

太皇太后花了五分钟才理明原委:“原来是这样啊。”

一片安静,又过了两分钟,太皇太后忽然笑了:“哈哈哈哈,你怎么就躲到那里去了呢?刚才心里着急不着急?来来来,我瞧瞧,你看哪个好啊?”后知后觉地取笑起弘旦来了。

“…”胤礽大为无语,“这老太太!”

的确,反射弧有点长。

淑嘉想了想,趁势又问:“那这个事儿就这么着了?”

胤礽道:“差不多了罢。”这回应该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

“那——”

“怎么?”

“我估摸着,诸王福晋该来讨情了,你还有什么要嘱咐的没有?”要是有什么别的打算,我好回了她们。

“她们搀和个什么劲儿?我还能少了她们的媳妇儿不成?”

淑嘉呷了口茶:“你可看了玉牒?目今光看册子都是二十年前的好几倍厚,她们能不急么?老五老七家长子,可都到年纪了。”老五家的比老三家的还大一点儿呢,不过上一届被暗箱操作,年纪略小些的弘晟倒比弘昇还早指婚。

胤礽想了一下:“这个我有数儿,弘曈也不少了,你也留意着!对了,还有弘昱,不能忘了他。要给他个端正大方,又老实本份的媳妇。”

“这个我也想着了,就是不知道,要什么样的品格儿?”

胤礽说的是女孩子的素质,淑嘉问的就是对方的家世了。“你照着贝子夫人来挑。”

标准也不算低了。

淑嘉点头:“我知道了。”多选几个,到时候让胤礽来决定就好了嘛。

胤礽对于妻子处理人际关系极是放心,又说了一些要求,便转回乾清宫去继续办公。

四月了,该殿试了,他忙着出题目呢。考试也是吹风的一种形式,如果国家想改革,那就出与此相关的题目,这是制造舆论。有时候,皇帝也可能借殿试题目来放烟雾弹,一切端看他心里怎么想了。

胤礽想考的还不是改革,他也知道这事说出来过于刺激,他考的是大家对整治的看法。

李光地是个人精儿,看了胤礽出了题目,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是吏治,这个总比直接让士绅也当纳税人光荣一把要强。

饶你精明过人,抵不过“一力降十会”。皇帝口含天宪,他打定了主意,你能奈他何?

李光地的学生杨名时杨同学终于丁完忧了,杨同学比较有个性,他没报到。按照规定,丁忧官员守制结束之后要到京城吏部报到。通常情况下,大家是一完事儿就跑过来报名,等着补缺的。你跑得勤快了,还不一定有位置,除非有人替你说话,又或者皇帝记着你了。

杨同学不去吏部报到,当然就没有官做,他乐得清闲。正在逍遥间,一道圣旨下来,又把他拎到了京城。

杨名时自己都诧异:不报名还能中选?

当然,只要叫皇帝惦记上了,你喊破喉咙都没用,从了他吧!

杨名时只得打包行李过来见胤礽,他与胤礽没见过什么面,谈不上什么阶级感情。不过这一面见的效果却是非常好,胤礽问了他许多问题,多是关于治国的,什么吏治啊、民生啊。又问他在家丁忧时的生活,知不知道米价几何、四口之家一月生活费是多少一类。

杨名时听到这个就颇感兴趣了,皇帝看起来是个肯干实事的。

一一回答了,还加了注释:“臣籍在江阴,属江南,尚算丰饶。若边陲之地,小民生计又是一变。”

胤礽对杨名时的印象倒是不坏,当下拍板:“直隶巡道还空着,你去那里罢。”

清沿明制,直隶以巡道任按察使事,不是搞经济的。李光地又放一重心。皇帝要真让杨名时去搞经济,跟官僚士大夫收税,以杨名时的性情,他是真能努力去收的,到时候事情就搞大了。

李光地不知道,胤礽这是在试杨名时,看皇帝不乱搞了,他很高兴,鞍前马后地为本次殿试作准备。

殿试是在太和殿举行的,将近两百号人,也是济济一堂。这是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殿试,胤礽极为重视。场面也摆得很不小,这一天他放了儿子们的假,把他们拎过来当监考,无形中增加了考生们的心理压力。

本次考试,戴梓之子戴亨也位列其间,受到了胤礽的重点照顾。戴亨年纪也不小了,倒也悠然。他对自己的学问是有信心的,而且…他的秀才是皇帝给的,举人是自己考的,会试的主考还是赵申乔,即使不屑于提关系,他也知道自己只要不抽风就能被选中。

这份悠然让胤礽更欣赏了几分。

考毕,胤礽亲自闷头改卷子。这回也不怕考官收钱胡乱选人了,也没有密封卷子、更没有誊抄这一道工序,逮哪儿看哪儿。足足一百七十多份卷了,胤礽看了三天。

最后给了戴亨一个状元,相当之高调。

状元定了,谢恩簪花游街之后,就被扔到翰林院学习去了。惯例,进士中的精英要进行岗前培训,没被选中的,才能补官。所以说,皇帝要指望新科进士顶用,还得等上三年。

拍拍巴掌,胤礽满意于自己摆下的阵,回过脸去把戴名世给办了!殿试考完了,也不怕舆论了,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该流放的还得流放!

砍完了人,他跑去给老婆过生日了。

长泰时期一大特色:皇帝家里,他祖母、他老婆、他儿子的生日从来都过得比他本人都热闹!

今年最出彩的一样礼物是九爷允禟送的,红珊瑚的如意,殊为难得。其余种种不须复述。

坤宁宫里,福晋、命妇济济一堂,内中一个比较与众不同的却是荣宪公主,她是送女入京结婚来的。大家夸赞了一回皇后的福气,说一说格格们的懂事乖巧,也就说到了荣宪公主此行的喜事。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荣宪公主脸上一直挂着浅笑:“她有了着落,我也就放心了。这还要谢皇上、皇后的恩典呢。”

三福晋正看着四格格出神,闺女好像又长高了一寸了,越发出挑了,不知道会指给什么样的人呢?冷不防九福晋道:“今年喜事儿可真不少,除开公主的女儿配给了显王为妃,裕王家和三嫂也要做婆婆了呢。”

喜事都挤在了今年是不得已的事情,前头大家都带着孝,不能办;明年就是大挑了,到时候又是一堆的事儿,只好今年把事情都搞定算完。

于是,显王先结婚,接下来就是裕王世子,然后是诚王家的弘晟。

一堆女人,说着说着就说到了选秀上来了。五福晋、七福晋出于嫡母的身份,也要对自家儿子的事情提上两句:“还请皇后给他们留意一下。”

淑嘉也笑着回道:“这是自然。”

八福晋抿抿唇,心下有些犹豫。自打宫中已经事先相看明年的秀女的事情在京城传开之后,惠太妃的焦虑她就看在了眼里。她看得分明,惠太妃这是担心自家孙子。

八福晋有些矛盾,从自家立场上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又有些同情惠太妃,不知道要不要在皇后跟前提上一提。脑子里各种想法翻腾着,终于,惠太妃欲言又止,最后什么都没说的形象定格住了。

惠太妃这是不愿给自己惹麻烦吧?

八福晋故意留了一步,为的就是向皇后稍提一下请求。

淑嘉听了八福晋的话,有一丝惊讶:“惠太妃有什么想法么?”

八福晋笑着摇头:“她并没有说的,不过是我的小心思。弘昱也不小了…您和皇上何不卖这个面子呢?孩子也会感激您的。”

淑嘉也微笑:“这事儿皇上早就想到了,且放心,不会差的。”

八福晋也真放心了,这位二嫂不像是在这种事情上会下阴招的人。行了,这下回去也好有个交待了,惠太妃会念着自己的好。弘昱娶了妻子就不能长住宫里,哪怕爵位低一点,也会封爵,宅子建好了就要搬出去,惠太妃就可以申请跟孙子一块儿住。

良太嫔年龄快到了,五十岁一出来,正好到自己家里去。彼时惠太妃已搬出去了,家里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婆婆。婆婆、丈夫都要念着自己的好。

八福晋心满意足地告退了。

第253章 这个皇帝会报复

“她管得倒宽!”胤礽哂笑一声,“从来就数她最是掐尖儿好胜,着实可厌!”

既然八福晋专程跑了这么一趟,淑嘉也就没理由不把这事情跟胤礽透个气儿,两人也好商量一下:这究竟是八福晋自己的想法呢还是老八自己的意思?惠太妃的意见被皇帝夫妇一齐忽略了。

胤礽心里是不痛快的,从一开始他就不太喜欢这个弟媳妇,从嫁进宫里开始就有些嚣张。她丈夫又不受胤礽待见,连带着她就更不喜了起来。老八积年无子,好容易弄出个庶子来,又没了下文。自己不能生,还拦着不让男人生,真是反了天了!

不过总算是有了儿子了,这一条也抹过去了。除此之外,要说大恶呢,也不算有,可就是不招人喜欢。她总是一脚踩在妇道人家该守的规矩上,没有出格,也没有乖乖呆在格子里面的时候,她喜欢踩线!猫弄老鼠似的逗你玩儿!罚她没理,不罚她心里膈应。

眼下正该胤礽表现出新君慈爱的形象,不计前嫌的胸襟,把允禔的儿子接过来养,让他读书、给他封爵,还准备给他娶媳妇儿。一切都想得好好的,八福晋来卖好来了!

皇帝的心眼儿从来都不大,死记仇,胤礽当然要生气。

淑嘉也是小有不快,然而胤礽生气了,她就不能火上浇油,只道:“你跟她个妇道人家怄得什么气呢?再气,她话都撂下了,就是不知道这是她自作主张呢,还是老八也答应了的。”

胤礽反问道:“有什么差别么?老八那个家里,阴阳颠倒!老八像个木偶一样,由着他老婆摆弄!”

“说这话,你自己信么?老八难道是个由人摆布的人?”淑嘉笑道,“眼下咱们既没有先跟弘昱说,现在也就不用巴巴地再跟他说了,到了明年直给他指了婚就是了。”

“不错,”胤礽对这样的冷处理表示赞同,“心里有数儿,再往宁寿宫里说一声。”老太太的CPU处理不了太复杂的问题,只要皇后现在到她那里一说,往后再有人掰扯什么’谁先提起给弘昱指个媳妇‘的事情,她也只能记住是皇后先到她那里提的。

淑嘉含笑道:“好。”

两人此时正在坤宁宫东次间里说话呢,外面忽然有了响动。不等淑嘉出声发问,红袖已经喜滋滋地过来了:“格格们放学回来了。”

过略过了一小会儿,格格们才到了帝后跟前。大格格已是成人身量,五格格还是个学前班的个头儿,步幅有大小,礼仪有规定,大家只能一齐小步过来。淑嘉与胤礽都耐得住性子,也是习惯了她们这样的出场,住了口,等她们过来。

五个女孩子依次排开,给父母请安。

对于女儿,胤礽就很是宽容,不像对儿子,拎过来先是训话、然后是考问功课。以上步骤做完了,才能得到温语安慰。对于儿子,他的好爸爸形象只存在于四岁以前。

也不是考问功课,只是顺口关心一下大家都学了什么,说话的口气也很柔和。

格格们也脸上带笑,只是这笑容里带着点儿古怪,仿佛背着家长和老师做了什么“坏事”,有了小秘密一般。

这个时候胤礽是不好开口问的,淑嘉只觉有趣:“今儿你们可有什么趣闻?”

格格们互相交换了几个眼色,由于高度差的原因,满场眼神乱飞,一个个要笑不笑,不能回答又不好回答的模样儿。淑嘉就直接看向乌云珠的嬷嬷:“我把格格交给你们伏侍,今儿个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么?”

乌云珠小声道:“四哥真呆。”被四格格顺手戳了一下肩头,又闭了嘴。四格格此时想的也是:四弟呆了。

嬷嬷此时也是笑,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方才几人的遭遇。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