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自“六艺兼修”以来,身体好了不少,单看贾珠渐渐红润起来的脸色与不再风吹就走的小身板儿,贾宝玉就深深地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效的。贾珠身体好了一些,不代表就一直有铁甲护身,偶尔也会有点儿小毛病,几顿药喝下去也就没事了。贾宝玉头两回还心惊肉跳的,后来就淡定了,谁一年不感冒两回?这府里的太太、姑娘们谁不是闲来无事把药丸子当糖豆,没事儿就磕几粒的?更何况贾珠生病的频率是在降低的。
谁知道这回玩大了!
贾珠先是有些不舒服,因有元春离家之事,众人都不好过,上至贾母下到宝玉人人抑郁,贾母还喝了两天的药,贾珠的病情混在这些里头倒是不显了。孰不知贾珠这一回的情况比谁都严重——他不止是身上病了,更有一块心病,堵得胸口发闷。本来病情不算坏,偏他念着元春又念着前程。
自从接了元春入选的消息,贾宝玉就跟块膏药似的跟里跟外,离府入宫之时贾宝玉更是一路追着元春往府外跑,几乎没被门槛绊倒。贾珠对元春的手足之情,并不比宝玉为浅。贾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元春一个同胞骨肉,两人年纪相仿,今元春去宫里当差,还不是嫁人,他的心情更糟糕。在他看来,哪怕是当妃子呢,今上仍是壮年,能得圣上青眼,再有运气得个一男半女的,也比在宫里当女史熬成个老姑娘好。最要命的是,在旨意下来之前,明明已经开始给元春议婚了,结果却被卡在中途了。
贾珠非常自责,认为自己是长兄,居然没能让妹妹摆脱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称职得很。要是一开始没想到也就罢了,偏偏已经想到要议婚了,结果因为总觉得旁的事情更重要啊,元春的事情可以暂缓的,这一缓就搁下了,贾珠心里比想不到给元春议婚还要悔上几分。好比煮熟的鸭子飞了,总比一开始就看不到这只鸭子更让人懊悔。
虽则贾母等安慰说:“从宫里出来的,日后择婿身份也要贵重几分。”贾珠当然知道“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这句话,与皇家一比,凭你什么样的爵位,都是小户人家了。然而放到元春这里又有不同,毕竟与贾府做亲的门第都不是真正的小门小户,凭什么不娶年轻貌美的,偏要挤破了头要已经不算很青春了的姑娘?与元春年纪般配的,等元春能放出宫来,早已婚配了。比元春年纪小些的,会愿意娶元春么?
是要老婆管家、打理事务,从宫里出来的姑娘,样样必然出色,然而大家都是男人,贾珠非常明白,弄个老姑娘过来,除非是填房,否则,换了他也不干呐!且年纪大了,又恐生养不好,女人么,到底还是要有个家,有个自己的儿子才能算幸福安稳的,否则像大伯母那样,实在是人生一大悲。元春又不同邢夫人,邢夫人娘家式微,能嫁到贾家已算不错了,元春靠着国公府——我的妹妹怎能受这种气?贾珠将心比心,将男人的心理想了个通透,越发觉得这男人真不是东西!又恨自己居然不催长辈早为元春定个良配。
更兼皇帝内禅,今年要加开恩科,本欲一搏前程的,无奈自己只是个秀才,沾不上这回的光,好比拉磨的驴子鼻子前面挂的那根胡萝卜,看着鲜艳、闻着清香、度着也不远,可就是咬不到嘴巴里,不管你怎么使劲转圈儿,它就在你鼻子前面三寸——凭空又添一恨。看样子须得今年秋闱搏它一搏,闯过了,方能试试来年春闱。若是现在已是举人,因着内禅,多了一次恩科就多了一次机会,至少心里会觉得有退步的余地,现在,如果一次不过,只能再等三年。
贾珠郁闷了,郁闷得不轻。看着贾宝玉缩在墙角看着元春的钗子发呆,心里一抽一抽的,那是从小没受过亏的妹妹,连衣服首饰都没能全带进宫去,伺候的人也只带了一个抱琴!何其凄凉!
春闱又在换季之时,贾珠。虽有这一年来宝玉拉着他东奔西跑,身体上有所改进,到底不可能彻底从白面书生变成黑脸张飞,终是着了道儿。染上病又心情不好,一拖二拖,总是好不了。
李纨常劝他宽心,然贾珠道:“这府里千头百绪我帮不上忙,恩科居然错过了。这也罢了,今年搏一秋闱,有幸得中,明年春闱又至。然现已四月,竟还没好。秋闱竟无法准备周全,又要错过,还要再等三年。”反而又怨起自己的身体不争气来。
李纨欲言又止,劝他不住还不敢把这话告诉公婆,怕贾政等训斥贾珠,遂给他放下帐子,看贾兰去了。至夏季,天气炎热,贾珠的病越发重了。连番看了几个太医,皆说郁结于心,又道虚火太旺,幸而底子还不算很差,然要放宽心静养才好。养,贾府是养得起病人的,但是静,就不行了,因为贾珠心里不宁静!
贾宝玉到的时候,贾母与王夫人并李纨等皆在贾珠床前愁得抹泪,贾政、贾赦等也到了。贾宝玉见了,脸都青了,有什么大事能让这两位也一起过来?贾赦还说:“城外玉皇阁张真人道法高深…”贾宝玉手在抖,这是在商量后事么?贾政还说:“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这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贾政这么一说,王夫人哪里忍得住?哭得更狠了。
贾宝玉嗖地扑了过去,一看,贾珠还喘着气呢!贾宝玉的脸这回是气红了:“大哥哥好好的,你们都哭什么?”我还以为他挂了呢!贾母与王夫人一愣,也都止住了哭。
贾政正要喝问,贾母先道:“李嬷嬷呢?怎么叫宝玉一个人跑过来了?”李嬷嬷跑得喘吁吁地进来了,口中犹道:“祖宗,慢着点儿。”贾母道:“快把他带走,小孩子家的,怎能乱进这儿?”贾宝玉一听,这是怕过了病气,连弟弟都不让见哥哥了!从李嬷嬷臂间钻出,重又冲到贾珠跟前,仔细打量了一下,贾珠此时被他闹醒。面色苍白,嘴唇的颜色近乎于青了,唯一双眼睛,黑白分明。贾宝玉心道,眼珠还没浑,不像有事儿。见李嬷嬷又要过来,贾宝玉爬到贾珠床上,从脖子上扯下那块通灵宝玉来。
贾母与王夫人正要亲自上前拎他下来,见他此举,忆起他出生时衔玉的事儿来,心道或许有转机也未可知,两人手都伸出来了,也未缩回去,只待万一有事,便上去拎开小的、照看大的。一旁赵姨娘、周姨娘皆在,两人早吓得六神无主。便是赵姨娘,见二房之嫡长子样子不好,也如塌天一般,且想不到分家一类事务上头。到宝玉双眼通红地冲进来,两人又是一阵惊吓。周姨娘拉着赵姨娘的袖子悄声道:“眼见两个哥儿都这样,老爷统共这一点血脉,这可怎生是好?”赵姨娘抖了一回,忽想到若是这哥儿俩都…那就只有一贾环了…心中竟活络了起来。
贾宝玉也是病急乱投医了,他根本不懂医理,只记得这块玉似乎救过王熙凤与贾宝玉,虽然现在这瓤儿换了,倒不如搏一下。四下看了看:“挂到门楣上。”希望没记错。又是一阵忙乱。
贾珠扯开一抹笑:“你又淘气了。”
贾宝玉的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明明是你先淘气的,吓死我了。我还道要剩我一个了,我可怎么办?”这话一说,王夫人先要哭了起来。贾珠大惭:“都是我不争气,让老太太、太太伤神了。”贾母道:“你好起来我们就不伤神了。”王夫人更是点头。贾珠心道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他连闷加病,深觉眼前灰暗:“儿子无能,读了这么些年的书,眼见两科皆不能考…”说话间咳了三四次。元春的话题他不敢提,怕惹祖母、母亲生气。想起元春,贾珠心里一阵儿难过。
贾宝玉不知道他说的两科不能考具体有什么操作困难,仍是知道这是说的科举了,道:“这辈子只这一次能考么?”
贾珠一愣:“下次要三年后…”
“三年后养好了身子去考不就成了?三年后大哥哥就不考了?”贾宝玉这会儿才记起装正太来。
贾珠静了静,半晌道:“是我太着急了。”一歪头,又昏了过去。贾宝玉咽了口唾沫,伸手到贾珠鼻端下一试,一屁股坐在床上了松了一口气。揉着脸,看着王夫人与贾母一叠声叫太医来,太医一摸脉,道是脉相平稳。又灌了一回药,把贾珠给呛醒了,抬眼看看四下期望的眼睛,道是腹中太空。贾母又命熬老米汤来。
众人守着贾珠喝了两碗才罢。李纨拿帕子拭泪道:“现下可好了,大爷这些日子就没怎么进得下东西。”
贾宝玉黑线,不吃东西哪来的营养和抵抗力?好人饿三顿还头晕眼花呢!贾珠,你这是自己找死啊!他却是忘了,贾珠近来所虑之事,从妹妹到前程,样样堵心,哪里吃得下饭?又镇日汤药培着,肚子里满是苦汁子,胃袋里再没地方放正常饭食的。
因贾宝玉顽皮,且贾珠自己虽有志向,终是年轻,被宝玉拉着倒是多活动了许多,而不是一味静坐读书,底子好了些儿,更兼心结解了些,终是挺了过来。贾宝玉总结出贾府有一规律,四处游玩鬼混、或是在家里做某项运动、或是跑到城郊胡闹的…总之就是不干正经事的,倒活得久,老实上进窝在房里读书考试的偏短命。故而有事没事,就想法子拉着贾珠活动活动,这一年功夫没白费,虽心情抑郁,又染疾病,终是挺了过来。然病了三个月,瘦得厉害,仍须慢慢调养了。王夫人便不许通房等亲近贾珠。
贾母命把那块玉给收好,合家上下捧宝贝似的捧着玉给贾宝玉重新挂上,贾母又嘱咐宝玉一定要看好了它。这玉这回真没啥灵异的地方,不过是贾宝玉昏了头,捞根稻草都当能救命罢了。贾珠是有心结,因眼前大事不顺,又病得不好,自己先灰了心。后被宝玉问了一句,觉得事情还没那么糟糕,晕过去的时候真是因为久未吃什么能提供能量的饮食而饿的,饿晕之间犹觉自己刚刚看开了一点儿大限就到了。
然而没等他一觉睡得饿死了,又被药灌醒,一看那玉挂在内室门楣上直晃荡得刺人眼,自己居然活过来了,觉得是天意如此,心里也轻快了些。人有的时候,也就需要一根稻草来救命。给他一点点亮,他自己就能发光。
再后来,喝了米汤,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王夫人与贾母等又问贾赦先头荐的哪里的神仙,要去庙观里添香油许愿。贾政说一句:“子不语怪乱力神。”拂袖而去。
一路板着脸到了自己的书房,把门一关,方才出了一口气。忍不住双手合什,向东方拜了几拜,醒过神来,又觉尴尬。见小厮还在一旁看着,贾政脸上挂不住了,又佯装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似地来回搓了搓手。喝道:“还不去请詹相公来。”
小厮一道烟地跑去叫人不提。
第27章 李守中分说科举事
贾珠这一病,很费了一些时间来疗养。本来他这病就是从春夏之交得的,卧床三月终于有了点起色,然后就是静养,又耗了几个月,等到贾珠不用扶杖而行的时候,时已交冬了。非特贾宝玉今年五周岁(六虚岁)的生日被贾珠这一病冲得没人有兴趣过,就是贾兰的抓周,也是在六月的时候匆匆举行有个意思罢了。
贾宝玉对于自己区区一个五岁生日并不在意,他当时着急的是贾珠的命,虽则王子腾处并处自家亲戚也有例礼到手,这回却没了清点的心情。贾兰的抓周也是如此,贾兰虽说是贾政与王夫人之嫡长孙,然则一来生无异征嘴里没含着块能噎死人的石头,二来又是贾政这个次子从五品官的孙子、贾珠这个秀才之子,委实算不得太高的出身,三来小孩子不敢很娇惯重视怕养不活,更兼遇上亲爹半死不活眼看就要断气的危险时刻,也没人很有心情去办这个抓周。
王熙凤猜度众人心思,办了个不大不小的抓周仪式便罢了。贾兰这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当时荣国府上下主子都到齐了。最悲催的要数贾环,他比贾兰大不到两岁的样子,生来就因抚养权问题被祖母、嫡母不喜,等他周岁的时候正赶上皇家闹内禅、宁国府贾敬之妻之丧。皇家内禅对荣国府影响不大,贾敬之妻却是冢妇,荣国府也要一道沉闷一些。王熙凤更瞧不上赵姨娘母子,愈加对他不作理会,除了按例的生日份子一分不多的发到赵姨娘那里,只加了一炕桌的小东西而已。东府诸人因主母之丧便都没来,贾赦对弟弟的妾生子并不放在心上,贾琏亦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王夫人不好不出面,贾母却是懒得动弹,邢夫人心里一掂量到贾母跟前陪着说话去了。底下奴才看着主子们这等作派,有头有脸的管家娘子等再没一个愿意上前奉承的。
贾环的抓周仪式着实清冷,王夫人上头坐着,余者不过赵姨娘、周姨娘、王熙凤陪着王夫人而已。李纨因有身子,故此不令她到,王夫人怕她被冲撞了。最后贾环勉强抓了块砚台,一场抓周也就这么过去了。
因贾珠病愈是在冬季,贾母便道:“珠儿如今虽是大好了,天气到底不相宜,别再冻着了。”贾珠这个冬天没有法子四处走动了,只能猫冬长膘了去。期间拜访了一回岳父李守中。
李守中先接着信儿说女婿快要病死了,夫妻二人都怕女儿从此守寡,虽说李纨如今已有个儿子傍身了,这个儿子却是刚过周岁,不知道能不能养大,现在女婿熬了大半年却挺了过来,心里只有高兴的份儿了。贾珠与李纨都是坐车来的,入了正堂,拜过父亲,李纨就被李夫人着人请到后堂说话,留下李守中父子与贾珠说话。
李守中打量着贾珠看着略瘦了些,但气色还好,放下心来方道:“我看你如今气色好了些,自己身体当保重些个才是。”女婿与儿子又有些微不同,李守中对贾珠说话与贾政对贾珠说话的口气是不同的。
贾珠欠身道:“是小婿的不是,让大人担心了。”
李守中又问贾兰,贾珠道:“他还太小,天又凉,不敢抱出来。到过年带过来给您请安。”
李守中捻须不语,李守中之子道:“如今可好了,正可放下心来。”
李守中又把贾珠带到书房,说起进学之事。贾珠面有惭色:“因这一病今科秋闱又耽误了。”李守中久在国子监,什么样的落榜生没见过?国子监学生一大堆,自然不可能每年凡考的都中的,各种种样落榜生、因故不能考试而抓耳挠腮的人他见得多了。因考不中而寻死觅活的人也不是没有。
李守中思量着贾珠的情况,又想着他这一病,徐徐道:“我在国子监这么些年,见过的学生多了,误了一科两科的也不是没有,你如今年未弱冠,何忧之有?你们府上这两天的事情我也略听了些儿,你竟是没几日得闲的,虽则你没病的时候也是按时交文章来与我看,到底与静心做学问不同。且我们翁婿今日说话不用忌讳,自来一路顺着考下来的有几人?秋闱春闱不同府试院试,倒是稳妥些好。你如今毕竟年轻,依着我,这一科不考也罢,多读些书、多做些文章练练手才是正经。”
贾珠立着听了,也明白李守中的意思——与其这一科试运气,不如肚里有文章了,怎么考都不怕。忙应了:“是。”他也知道李守中说的都是实情,这两年贾府的红白之事还真不少,要都赶在一起连着办完了,还能余下些时日专心温书,可这些事都是断断续续的,按下个葫芦又起了个瓢来,没歇两日又有了旁的事,让人很难安静下来。有些事是要他出力的,有些事是要他出面的,在这种状下贾珠要是说“能考中”自己都心虚。
见贾珠的面色彻底放开了,李守中松了口气。他是知道年轻人的,尤其是开关顺遂惯了的,少年风光少有挫折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有个打击就很有可能让他爬不起来,更兼心思灵敏,极易从一头想到另一头,从此一蹶不振,心病更易引起身病,到时候就彻底玩完了。先头贾珠一病,受了惊吓的又岂只是贾府?李守中笑道:“你今日来得正好,我一同年如今外放,今年倒送了我些野味,昨儿刚到,正可尝尝。”开始有心喝酒了。
贾珠身体刚好,李守中父子不狠灌他,一人面前摆
一自斟壶,在旋子里暖着自斟自饮。席间李守中说些学业上并国子监中之事,一子一婿都认真听着,记下李守中所言秋闱、春闱要注意的事儿:“文章最佳者,当四平八稳,万不可太过清奇,否则识者惊为天人,不识者弃若蔽履矣。中平文章或不得拔为头筹,倒也不易落榜。”
贾珠道:“闻说每科主考各有喜恶,或可依之而作。”
李守中大笑:“痴儿,哪有那么容易?阅卷可不是主考官亲自一一检看的,须得先经各房阅卷子的手,如被黜了,除非运气好,否则主考未必能把你的卷再拣回来。虽阅卷之人也要琢磨主考之喜恶,到底不如你直做一篇平稳文章来得妥当,”又笑看贾珠道,“莫非欲独占鳌头不成?”
贾珠忙道:“岂敢?因心里没底,故多问些个。”
李守中又道:“却是憨了,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多少人想得,你道是轻易许人的么?进士为何叫天子门生?都是过了殿试的人,入了进士榜,都是天子点的人,谁排第几圣上未必有心思把一百多人一一排过,只这前三个无论如何都是简在帝心的。我这么说,你可明白了?便是主考取中了又如何?若同有两人,一者已是解元而另一不是,两人文章做得都还能看,圣上要本朝出个连中三元的,则解元必中!若某一考生,其父祖有功名,圣上务要其家父子三探花,凭你是状元才,也只能做探花去了。”
贾珠默然,半晌方道:“还有些缘故。”
李守中举杯抿了一口:“这些都是自家人说话,万不可传了出去,否则让御史知道了,老夫可要难过了。”
贾珠又应了。这一回拜见岳父大人实在是去得值得,也是因贾珠这一大病让李守中觉得这女婿还是比较重要的,女儿一生就要靠他,一时心中放松,对贾珠格外多说了许多注意事项。
贾珠一趟岳父家走得非常舒服,被岳父大人安慰了,还被讲解了许多死读书读不到的关于科举的“内幕”。
另一位被长辈训的小朋友就没那么好运气了,贾宝玉耷拉着脑袋听贾政道:“往日你年纪还小,也就由着你姐姐教你略识些字、背些诗,你如今已六岁了,不可再憨玩敢闹,那些乱七八糟易移性情的东西都不要再看了。小小年纪,功名未立,背的什么《宋词》?难道要做什么风流人物不成?”皱眉打量了一下头顶还差两指才及自己腰间的小儿子,贾政心里先叹了一口气,“你既背书上有些本事,从今日开始先把《四书》给我背熟,到再大些,再去家学里寻太爷与你细讲。旁的杂书不许你乱背了。”
贾宝玉心道,不用你说,我也知道《四书》重要。抬头回道:“已开始背《论语》了。”贾政“嗯”了一声方道:“不可懈怠。”才放贾宝玉去了。
贾宝玉一出贾政外书房的门,便有李贵伸头伸脑,一见他出来,忙迎了上去:“我的好二爷,可是出来了,太太听了老爷叫你,急得不行呢。”贾宝玉道:“老爷哪回不是这样的?也不见怎么罚了我,太太在哪里?”李贵看贾宝玉不像被吓着的样子,遂道:“在老太太屋里呢,二爷再不过去看看,太太兴许就要说与老太太打发人来找二爷了。”贾宝玉一笑,穿过两重院子,直往贾母正房里去了。
第28章 荣国府兄弟齐读书
贾宝玉刚从穿堂里的的大理石插屏绕过去,三间小厅门前就有三四个呵着手的丫头看见了他,放下手,笑着迎了上来:“宝二爷可来了,老太太、太太等你可有一会子了,再迟一会子,老太太保不齐要打发人去接你了呢。”说着笑容就更深了些。一是因贾宝玉去了,上房一干主子等必会高兴,气氛也更好些;二是天已入冬,贾宝玉到了,她们也不用在这么等在外头受冷风了。
贾宝玉道了一声:“姐姐们好。”抬眼看这几个丫头都是上回新进来的小丫头,一色的桃红棉绿裤子,脸上都带着笑,虽是初冬,却个个长得水灵。贾宝玉心里叹一回贾母与王熙凤选人眼光之毒,这花团锦簇的小小女儿国,有贾母一份选人之功。
当下几个小丫头围着贾宝玉穿厅而过,到了贾母正房跟前,廊下又有几个略大些的丫头坐在台矶之上等着了,见他来了,就有人起身打起帘子往里头道:“宝二爷回来了。”余下人等又迎了上来,替了小丫头的位置,把宝玉送进正房。里面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人都在,宝玉少不了一一见过。
贾母招手道:“过来我瞧瞧。”贾宝玉熟门熟路跑过去挨着贾母坐了,又向贾母讨果子吃。贾母笑骂:“离了你老子就弄出这副淘气样子来。”贾宝玉抱着贾母的胳膊,张口咬了块贾母手上递过来的山药糕,咽下去了方道:“老太太笑了,我这是彩衣娱亲。”贾母乐得绷不住,手上剩下的半块糕连着宝玉的牙印儿一块儿落在了炕桌上。王夫人一直担心宝玉又要挨训,此时也展颜道:“又混说了。”贾宝玉看她时,只觉得这位母亲大人近来面色和软了许多,腕子上也多了一串念珠,忆起自贾珠病后,王夫人便极信佛道因果,心里叹了一声。伸手摸了一回脖子,那颗据说很灵验、似乎救了他哥哥一命的石头正被金子镶着、璎珞连着挂在他的小脖子上。此物事后被奉为宝贝,很受了王夫人几炷香火。
此时一个身量略高些的小姑娘捧着个托盘,上面上一茶盏:“宝二爷,这是新沏的茶,仔细烫。”贾宝玉不免多看了她两眼,见她也是新进的小丫头,鸭蛋脸犹带一点儿婴儿肥,头发很浓密,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是个俏丽的小姑娘。一眼看过,笑着点头:“有劳姐姐。”小姑娘低着头上前,把托盘略举高些,贾母身边一大丫头接过茶盏,放到炕桌上。宝玉揭起盖来吹了几下,才慢慢喝着茶,又吃了半块糕便不再用。
贾母道:“鸳鸯,你去把保龄侯家早间送来的那只小匣子取了来。”小姑娘应了一声,入内室去了。贾宝玉有些吃惊,虽知未来之大丫环就在上回那些新人里,只是这些新上来的因年纪还小、规矩学得还不全,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等丫环、体面地在主子跟前干轻省活的,除了自己的那几个小厮,便是分到他房里的丫环,他都没怎么太接触过。更兼有元春、贾珠等事,他还不及上心把一个个的名字与这些人对得上号。如今放松了下来,听贾母叫‘鸳鸯’,之觉得这未来的大丫头此时已有了些风范了。
贾母又对宝玉点头道:“是了,略垫些儿,等会子就到晌午了,这会儿吃多了又要吃不下饭了。”宝玉端正坐着听了。
鸳鸯拿了只小匣子过来捧与贾母,贾母打开道:“这是保龄侯家送来的,便给了你罢。”贾宝玉跳下榻来接了:“是什么好东西?”见大家都笑看着他,就顺手打开,却是个玻璃罩里罩着一只银制的西洋船的模样,不由大喜,翻过来掉过去的看着。
王熙凤就道:“果然还是喜欢这些个东西,从前在娘家的时候,我哥哥小时候也是爱玩这些个西洋物件儿,生生把个小时辰钟拆成一堆破铜铁!教父亲一顿好打。”贾宝玉心说,男孩子喜欢机械类的东西当然很正常啦!冲王熙凤扮个鬼脸儿,看到她愣了一下神,又得意地挤了下眼睛,换来一个嗔瞪的眼神。再看向贾母时,贾宝玉笑容里带着点儿谄媚:“谢老祖宗赏~”
贾母道:“可见是喜欢了,摆在你屋里头的架子上去罢,总抱着它,仔细跌坏了。”贾宝玉又看了一眼船模,把匣子交给一旁候着的丫头,细听她们说话。王熙凤道:“既这么着,过两日我便打发人到保龄侯府上去,一是回礼,二也是接了史大妹妹来,家里也可趁这两日功夫,给史大妹妹收拾出住的屋子来。老祖宗看这样可使得?”
贾母笑着点头:“屋子不必另找地方了,还是在我这里吧,与宝玉一道住着。”王熙凤应了。贾宝玉听到‘史大妹妹’又连着保龄侯史鼐,便疑是史湘云是来,忙问道:“哪里的大妹妹?”贾母道:“是史家的大姑娘。”王熙凤知道史湘云父母双亡,只轮流由两个叔叔养着,贾母心地慈和,怜她父母双亡,欲接过来照看几日。然而宝玉尚小,此时不宜解释什么寄人篱下来扫兴,就岔开话头:“这么着二姑娘和三姑娘可有伴儿了,往日常说四姑娘还小,且不能一块儿玩闹,正抱怨呢,”说着就笑了,“四岁的嫌三岁太小。”邢夫人听到此处也是一笑。
贾母道:“你不说我倒忘了,虽说过门是客,要与咱们家的姑娘一样待,到底有些不同。可要互相让着些儿,总要和睦些才好。”王熙凤接口道:“正好一块儿陪着老祖宗好热闹。”正说笑间迎春、探春也过来了,宝玉又起身相迎。三人请安落座,贾母因问去哪里了,探春回道:“回老祖宗,二姐姐与我去看四妹妹了。”贾母一点头。
王熙凤又道:“姑娘们还不知道吧?咱们家要来客了。”迎春眼露好奇,仍是抿嘴不言,又是探春问道:“是什么客呢?”王熙凤笑答:“是史家的姑娘。”
一时厨房里来人,说是午饭已得了。贾母就命摆饭:“宝玉与我一道吃了吧。”王夫人、邢夫人与王熙凤服侍了一回,贾母对王夫人道:“珠儿两口子到他岳父家去了,你去看看兰儿罢,”又说邢夫人,“家去看你老爷吧,留凤哥儿在这里陪我说话。”邢、王两人告辞而去。吃过午饭,贾母要歇一会儿晌,贾宝玉回去看他的船模去了,迎春与探春结伴回房休息。
贾珠回来的时候已是半下午了,冬日天短,再一个时辰天就好黑了。他因在岳父家饮酒,不敢满身酒气就直回来,饭后又梳洗一回、向李守中请教了些学问,方才携李纨回来。见过长辈,贾母与王夫人问的是身子有无不适,贾政就问李守中说了些什么。贾珠道:“只让我在家安心读书,把文章做稳妥。”贾政道:“既如此,你便依旧在外书房里读书,等下回秋闱便是,”想了想添了一句,“闲时看宝玉先背《四书》,你只管你们两个学问上的事,旁的且不必过问了。”
贾政说一句,贾珠应一句,看贾政没话了,方告辞出来。
————————————————————————————————
次日一早,贾宝玉又往贾珠外书房而来,贾珠果然已经在了。贾珠看一眼贾宝玉,见他身后茗烟捧着一套《四书》,摇头笑道:“往后只管先带《论语》来,旁的先不急。”贾宝玉道:“就从《论语》背起了?老爷可曾说要怎么查的不曾?”贾珠笑道:“不独为《论语》记孔子言行,只因《四书》里头唯《论语》章短,从这里背起倒容易些,等这个背会了,再讲其余才方便。”贾宝玉点头,从茗烟手里拣出《论语》来。
贾珠指一新添的书桌道:“你先去那里习字,临上几页字好交老爷的功课再说。”贾宝玉依言到了书案前,见案上文房四宝俱全,座椅高矮也正好,便安心坐下临字。贾珠给他选的是颜体,因颜体看起来端正,科举取士,字也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贾珠因病了许久,落下不少功课,自己也先去临了一回字,一笔一划间,心慢慢地静了下来。
过了半晌,兄弟两个都写完了功课,小厮们奉上茶来。贾珠一面喝茶一面与贾宝玉闲话:“你还小,老爷的意思并不叫你现在就通透《四书》能做文章,只打些底子便罢。话是这么说,你也不可背完就了事,须防着老爷考较。”
贾宝玉悄声问贾珠:“大哥哥,你小的时候,老爷都考过你什么了?好哥哥,告诉我吧~我好有个数儿~你忍心倒教老爷骂我么?”
贾珠笑骂:“心思都用在这个上头了!你只管把书背完就是了,至于讲解,我略提几句你记住就行了,不是说了么?且不用你细剖开了书本做文章。便是老爷问话,只要你背全了,略懂了,不过说你两句罢了。”
贾宝玉放下心来,贾珠说的与他想的倒是一样。又想既然算是半正式的读书,最好要有个计划,在他看来背书、做题、想法子弄个历年真题和范文什么的看看,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毕竟是没考过科举的,不免又问了一句:“老爷说旁的先不要顾,且看《四书》,那旁的书不要看一看的?”用不用看什么辅导教材啊?
贾珠的脸有一瞬的扭曲,就知道老爷会这样!贾政所说的《四书》固然是根本,然而光背《四书》是绝对没前途的!旁的不说,进学要写的八股,那是要押韵的,除了书本至少还要懂韵,一本《集韵》是少不了的。此外诸诗词、先人文章与诸史也是要稍有涉猎的,为的是用韵用典,让文章显得饱满,否则光会背书解释,不会联系实事作论,那肯定是取不中的。他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可等他抛开其余专一攻圣贤文章,某日没有答出一出自《荀子》的时候,又被贾政臭骂一顿。
贾珠却不能直说贾政不对,只含糊道:“你先背书,我这里尚有旁的书,你闲时可读一、二,对写文章有好处,自朱子作注以来,后人能徒口解圣人文章者稀,何况是因一句书便要做一篇文章?”
贾宝玉也听明白了,死背课本,考填空、默写题还行,真要是到了写作文,你就是把字典给背下来却不通修辞手法,不懂文章结构,一应典故都不知道,能写得及格就不错了。由此对贾政十分无语,此人一未下场考过试,二未出题考过人,偏又爱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令做儿子的左右为难。最倒霉的就是贾政除了“读书进学”四字之外,关于读书方面的庭训,就没几句是对的,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1]却听贾珠咳嗽一声:“无论如何《四书》总是根本,背不出来我可不敢让你看旁的书。”贾宝玉也跟着咳嗽了一声:“是。”
“好到晌午了,先用饭吧。”
“好。”
自此贾珠多了一个小小学生,贾宝玉除了到了时候拉他去习射之外,读书写字的时候极是安静,并不打扰贾珠。贾珠因旁边有一小兄弟,更要做出榜样来,倒比与同窗一道读书时更认真了些,此外贾政虽不命他与贾宝玉多讲解,他也要说着两句,为免在弟弟面前有解释不出来的问题,贾珠更是把书本细细梳理了一遍,收益良多。
当王夫人不欲宝玉太累,也不欲贾珠被打扰,想让宝玉重回内院自习时贾珠道:“宝玉从不吵闹,多个人,我也不沉孤单。且为教他,我倒比从前更用心做学问,倒发觉好些以前没注意到的,有他在,倒是个鞭策。且老爷说了,宝玉再大一点便送去上学,我尽有时间备考的。”
嗯,其实就是为了不在弟弟面前丢面子、要保持兄长的光辉形象,不得不更加用功充实自己。
王夫人听贾珠说的有理,又想贾珠身体刚好让兄弟俩一处解闷也是好的,这才不说话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几日,这天,贾宝玉正与贾珠各据一案习字呢,就有贾母派来的婆子来找宝玉:“珠大爷,老太太说了,史大姑娘来了,让宝二爷去见见呢。”
贾珠看一眼宝玉案上,估摸着他今日的功课已经完了,又见宝玉眼中颇有向往之意,笑道:“还不快去了?下半晌不过来便打发人来跟我说一声。”
宝玉应了一声,跟着婆子去了。
第29章 史湘云初到荣国府
一路走来,贾宝玉的心情算不得好,史湘云出现了,林黛玉和薛宝钗也不远了。李纨与王熙凤虽也是金陵十二钗中人,总归是嫂子,而这三位“姑娘”与自己的渊源可就大了去了。想到红楼梦最后的凄凉,贾宝玉心里堵得慌,不由得腹诽,这其实是一家名字叫“红楼”的杯具店,是吧是吧是吧?
想事儿的时候,路最不经走了,贾珠之外书房就在贾母正房前一个院子里,比贾政的外书房离贾母正房还近些,没几步路就到了。贾宝玉被迎进贾母正房的时候,家里凡上得了台面的正经女眷都在,正陪着贾母见客呢。贾宝玉自掀开的帘子里进到屋里,有一瞬间的不适应,待双眼适应了屋里的光线,一眼便看到了正中榻上贾母身边靠着的一个小姑娘。探春早滑下了椅子,连惜春也由乳母抱着站了起来。
贾宝玉先见过了贾母与王夫人等,笑着走上前道:“老太太,听说史家大妹妹来了?”贾母左手轻拍靠在自己怀里的湘云的小肩膀,道:“这不就是了。”贾宝玉歪着头打量了她一下,见她也就是个幼儿园大班左右的小丫头,看不出身量来,倒是一张脸上笑得明媚灿烂又带着娇憨,黑而亮的眼睛此时也上下打量着贾宝玉。因刚出了父母之孝,故而穿上了玫瑰紫面子的银鼠褂子,脖子上挂着传说中的金麒麟。
贾母见他两个眼对眼互相看了半晌,只觉有趣:“你史大妹妹要在咱们家多住些日子呢,你还不先见过了再慢慢说话?”贾宝玉忙上前作揖,史湘云也似模似样的福身一礼,两个小人儿装大人,看得长辈会心一笑。贾宝玉见过礼,就往贾母身边另一侧奔了过来,再看史湘云,嘴角略略上翘一派无忧样,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开心也是会传染的,跟史湘云在一起,你会觉得什么事儿都不是大事儿,一个小姑娘许是还没有印象的时候父母就故去了,她也就觉得日子本也就是如此了,不是整天想着如果父母在了,自己必定更金贵云云,笑呵呵地过好每一天才是真的。
贾母又对湘云道:“这就是你二哥哥了。”史湘云左颊上笑出个小酒涡来:“爱哥哥好。”贾宝玉一个没绷住,差点笑出声来。太可爱了!拿眼睛左右一瞄,但见邢、王二夫人,李纨并王熙凤俱是一副忍俊不禁的样子,地下的丫头婆子也是眼中含笑。这贾府上下的人,不拘男女老幼,在贾母面前无不乖得像只鹌鹑,三春看着都不像是幼儿。就是王熙凤这个爽快人,也是个看人眼色行事的,笑的时候也不是全然让人觉得阳光灿烂的。贾宝玉自己也是如此,仗着贾母与王夫人等疼爱自己,也有玩笑的时候,却自矜着“成年人”的身份,不肯多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