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想了一回,觉得贾珠说得不错,小儿子确是个有自己主意的。遂问道:“依你看,宝玉下场有几分胜算?”
贾珠道:“要说去秋闱、春闱,那是笑话,然县试、府试却是无妨的。我原想叫他多磨一年,到时候能搏个案首也是光彩,只他却对案首并不看重。”说着摇了摇头。王夫人又想了一回,最终拍板:“就叫他试一回!没得再来与我闹。”两人又回了贾母与贾政,贾母也是先问贾珠:“宝玉做的文章你看过了?我常听说十年寒窗,宝玉才读了几年书?这么下场是不是嫌早?”贾珠道:“勉强也使得,不过是叫他试试手。”贾母道:“他小孩子家这么早下场,吓着了怎么办?你不也说那号房太吓人的么?”
这就是不同意了。贾珠松了一口气,希望贾母的反对能阻止得了贾宝玉。不料贾宝玉也发了狠,亲自寻贾母:“老太太,左右是考试,怎么能吓着了?”我真的是久经‘考’验的啊!“老太太要不放心,咱们在家里间出个小隔间来,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旁的不说,号房还能比床小么?整日睡觉不也是在个小格子里的么?”
贾母拗不过他,让贾珠监场,贾宝玉窝在两着纱帘间出来的小空间里连写了两篇作文,这才勉强同意了。这件事反倒提醒了贾宝玉——模拟考试!他也狠得下心,把自己关到小隔子里整整两天,就为试验承受能力。坦白地说,是很闷人,但还能忍受。他这举动倒把贾母吓了一跳:“要考就去考,别折腾自己了。”又吩咐准备贾宝玉考试要用的东西。
贾珠陪笑道:“要到开春呢,老太太先不用急的,我先给他找保人去。”说着横了贾宝玉一眼,贾宝玉唯有陪笑而已。
至于贾政的意见,不幸被大家忽略了,只是通知了他一声而已——自从贾珠中了进士,至少王夫人是以贾珠的话为准的。而涉及考试的事情,贾母还是觉得贾珠比贾政更内行一点。可以说贾宝玉选贾珠作为突破口,在这件事情上是选对人了。事实上,贾政自己在这件事上头也轻易发表意见的。贾政听王夫人问:“老爷觉着如何?”随口就道:“珠儿说看着行?”王夫人道:“是。”贾政便不再问。
县试的日子是固定的,贾宝玉重排了计划,开始闭门读书了。贾珠果然给他弄来了历年真题,又找到了一些往年范文——这于混翰林院且有个祭酒岳父的贾珠倒不难。又与王夫人议了贾宝玉的考试地点——贾家祖籍是金陵,按说要回原籍考试,然贾宝玉太小,当然不能远行,便按着贾珠当年的做法,又略一活动,按着现住址报名考试。
贾珠对贾宝玉的事情十分上心,然而也恼他在此事上太过刚强,照顾之余也是咬牙切齿,对贾宝玉的功课要求更高。贾宝玉自知理亏,无论贾珠如何收拾他,也咬牙认了——贾珠自己也要继续深造,真正收拾他的时候也不多,无非是罚他多写两页字,或者是磨一缸子墨而已。
如是过了月余,这天贾珠又得假回家,从袖子里抽出一叠纸来丢到贾宝玉的案头:“仔细看了吧!哼。”贾宝玉捡过来一看,是上次贾珠拿走的自己的作业,上头已有了不少批改,看字迹不像是贾珠的,不由拿眼神问贾珠。
贾珠几乎要呲牙狞笑了:“我求了唐学士给你看的!长安知县、学政皆慕唐学士才华,你仔细把这些批都吃透了。”贾宝玉喜不自胜,这简直就是得了标准答案了,虽然考试不一定是这些题目,至少也能摸到阅卷标准了。
贾宝玉觉得对自己的哥哥狗腿一点是完全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的,所谓兄友弟恭嘛!上前拉着贾珠坐下,又是斟茶又是捶背,把贾珠弄得又好气又好笑:“罢了罢了,我还是去看兰儿吧,可别错眼不见又出来个牛心左性的。”
贾宝玉冲贾珠扮一个鬼脸,又送他出了书房,才回来研究唐学士的风格。
—————
过年的时候贾珠得了年假,带着贾宝玉去四处走动,贾宝玉这才真正地接触到了读书人的圈子。与平日所见的世家还真不一样!世家见面是先问候七大姑八大姨,然后就是八卦,内容从某家与某家要联姻——这两家大概是门户相当——到某家家里养的戏班子不坏,再到某处红戏班子里的某戏子唱得好,转过头又扯到谁家添了孙子,等等等等。下面会有更深入的话题——你家在某处当官的亲戚帮我摆平了某件官司,谢谢了,以后你有事我也会帮忙——这一类的话贾宝玉偶尔能听到,但因为以前年龄太小,再严肃一点的内容他就不知道了。
读书人见面,也是先打招呼,然后依着各人的考试名次、年龄等叙座,接下来会说些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而后有了兴致就会作诗,互相品评,他们的深入话题可能就是天子圣明我辈当报效朝廷然后热血一番,或者是说某官不好,或者是说某家仗势欺人御史真该参他!说完这些,可能又说到某人风仪真好,某某的老师德高望重。接着可能是互讨墨宝…当然这是菜鸟的圈子。更高级一点的,比如见到李守中,他会先问贾宝玉读了什么书,又点评两句,再提醒一点注意事项。至于两只老鸟的碰面,贾宝玉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待考。
贾宝玉跟着贾珠转了一圈大概了解了一点读书人的想法,又要四处走亲访友,一个年过得分外地忙。
三十晚上,贾宝玉照旧是比别人睡得早的,林黛玉因身子弱些,贾母也叫她先歇息。贾宝玉听着外头的爆竹声有些睡不着,便在灯下胡乱翻着本书,这时晴雯打帘子进来了:“二爷还没睡?既没睡就去看看林姑娘罢。”贾宝玉道:“林妹妹怎么了?”晴雯一撇嘴:“她独一个在这府里,还能怎么了?”贾宝玉知道林黛玉这大概是感伤身世,她想家了。
再看晴雯着急的样子,估计是自己经常打发她与林黛玉说话,心里向着林姑娘了。想林黛玉大过年的时候与父亲相隔几千里也确实难熬,便道:“我去看看她。”袭人本在一旁听着,此时道:“二爷要看林姑娘,也先穿了大衣裳。”贾宝玉道:“就这两步,冻不着。”袭人已抄了衣服上前要给贾宝玉披上了:“冻着了可不是玩的,就是二爷自己不在乎,老太太、太太难道不心疼?怕林姑娘也要不自在了。”
贾宝玉只得胡乱把衣裳套上,急急往林黛玉房里去。林黛玉却没睡,只靠在熏笼上,正垂泪呢。看贾宝玉进来,连忙拿帕试泪,又起来道:“大冷的天,你不歇着跑过来做什么?”
“妹妹不是也没歇么?”
“老太太还没回来,哪有先睡的道理?我歪一会子,已是老太太心疼我了,哪能再轻狂了呢?”
贾宝玉觑着林黛玉的脸色,小心地道:“妹妹想姑父了?既如此,不如常与姑父通通书信,也好叫姑父放心。”林黛玉道:“又要叫人来回地跑。”贾宝玉道:“这府上真不少这几个跑腿的人。”这是实话,荣国府养了一堆的闲人,白领钱不干事的多了去了。
林黛玉还是摇头,贾宝玉道:“妹妹不方便说,我与老太太说去。”林黛玉忙拉着他的袖子:“你急什么?我是受老太太、太太照顾的,三天两头打发人给家里送信,倒显得在这里住得不好,没得叫老太太挂心也显得生份了。”
贾宝玉笑道:“我给妹妹添一句:没的叫人来回地跑,又要说我生事了。是也不是?妹妹要是烦恼这个,却不麻烦的,现我倒想请教姑父些功课上的事儿,正要求老太太打发个人去送信呢,就怕扰了姑父。妹妹可要捎信问安?妹妹再不好意思,便央姑父往后都打发人往这里送信,也不使唤府里的人跑腿,岂不更好?姑父生日、各式节日,不能承欢膝下,问候一声还不应该?”
第二天晚上,林黛玉一手捧着手炉子一手捂在盖子上焐着来看贾宝玉的时候贾宝玉正在吃面条,林黛玉把手炉子往桌子上一放,另一只手一抬,却是只小小的桃子,被手炉子焐热了,烤出一点香气出来。
贾宝玉咽下面条一抬头:“这可是难得?是前儿宫里赏下来的么?老太太统共也才得了那么几个,你留着尝鲜儿罢,我这里还有呢。”
林黛玉一皱鼻子:“又不是给你的,”又说,“你那面还有么?”
贾宝玉一愣,眼珠在面条和桃子上一打转:“妹妹有心了。”
第53章 宝玉中举如海病重
贾宝玉脚步虚浮地从考场里高一脚低一脚地飘了出来,他娘的!老子终于考完最后一场了!这是一场痛苦得不忍回头的经历!朝廷啊!皇上啊!一个秀才而已,值得这么费劲折腾人么?县试五场府试三场院试两场…ORZ,每场还都是以天为计时单位的…
贾琏早早地亲自守在场外街上等着了,贾宝玉倒也好认,身上那身衣裳是为了考试特特新缝的,倒是好认——晴雯把所有力气都下在贾宝玉这一身行头上了。因有规定衣服鞋袜都必须是单层的且不能绣花,为此晴雯很怨念了一场这破规矩:“春秋天早晚还凉着呢,光穿单的可怎么成?只好多穿几件了。”一面碎碎念地琢磨着什么样的料子厚实暖和去了。因为这一身料子,夹在诸多的布衣中间分外地好认。
贾琏接考生已经接出经验来了,先不问考得怎么样,且招呼贾宝玉进车里坐着,跟着来的茗烟早候在一旁了,拧好了热毛巾,先伺候贾宝玉擦了脸,又捧茶漱口。暖暖的一盅米汤喝下去,贾琏这才进了车里招呼着往府里去:“你先眯一阵儿,有话回去说。”车上已备了薄被子,贾宝玉胡乱往身上一盖,想了想又掀开车帘,对着考场比了个中指,这才缩回头来迷糊着睡去了。看得贾琏几乎要吐血,这是宝玉么?缩缩脖子又看看那高高的围墙,宝玉在里头怕是吃了不少苦头,啧啧,逞强什么的最要不得了,老老实实地捐个监生不就得了么?少受多少罪啊。
要放在前几次考试的时候,出了考场贾宝玉又是担心又兴奋的是根本睡不着的,只是这已经是第十回了,已经考得油滑了,卷子一交就是考官的工作了。回到家里,强打着精神拜过了贾母与王夫人等,贾母连声道:“快回你屋里歇着去罢,有什么话明天再说。”贾宝玉屋里袭人早备下了洗澡用的热水,贾宝玉迷迷登登地随着她们摆弄了,洗完了,头发还没干,贾宝玉披上衣服就往床上一倒。袭人一看忙道:“先别睡啊,头也不擦,醒来又要头疼了。”一旁麝月旁捧了干手巾来,晴雯看了一撇嘴,转身出了屋子往外头叫小丫头往厨房去取饭了。
贾宝玉几乎是连着睡了两天,期间被袭人摇醒了就漱个口吃点东西,然后倒头接着睡。迷迷糊糊之间觉得有点吵,手叫人从被子里拿了出来,被摸了一回腕子,又放回去了。睡过了两天,伸个懒腰,这才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一屋子的丫头婆子无不欣喜,袭人等过来服侍他洗漱穿戴妥当了先领去给贾母看。到了贾母正房,贾宝玉往贾母跟前一站,正要拜下去被贾母一把拉住:“可算是醒了,要不是太医说你只是累着了,这家里早要反了营了。”又上下仔细看了一回,贾宝玉不好意思了:“叫老祖宗挂心了。”一面说一面讨好地上前给贾母捶背。
贾母一转身:“谁叫你来献好了?谁说都不听,偏要下场去,那也是你小孩子能闹着玩的?”脸上开始现出怒容来。贾宝玉围着贾母团团转,打躬作揖,哄得贾母终于笑了出来,转脸笑拿手指戳了一下贾宝玉的额头:“这下可如了你的愿了罢!只剩这最后一试了,中了也不枉这一年多你用的功。”摸着贾宝玉的头发,言语间透出淡淡的骄傲来了。说话间王夫人等早得了信儿,与李纨、王熙凤一同来看贾宝玉。王夫人也如贾母般上来先检查一下贾宝玉有没有什么问题,王熙凤早笑了:“我早说了,老太太、太太不必挂心,宝玉看着是个有福的呢。”
宝玉的运气还不差,不几日院试结果出来,案首自是没他的份的,却混了个廪生的资格。贾府连贾珠选为庶吉士的事儿都经过了,对贾宝玉这个廪生倒不如当时那么狂热了,一切不过是依贾珠的旧例来办。反观贾母兴致正浓,非要在自家后院里乐一乐不行,于是一群女人又借机开了一日宴席。贾宝玉对贾母道:“老祖宗,宴不宴的倒在其次,我想先拜辞了太爷,旁的话回来再说。”
贾母笑了:“果然长大了。”又叫人封了礼物陪贾宝玉往代儒家走了一遭。代儒教了几十年的家学,终于又教出一个秀才出来,更兼贾宝玉年纪比贾珠还小,看着前途怕要更胜,自是当作得意门生来看,少不得嘱咐了许多:“我这里或早或晚倒不在这个一时半刻,你如今有了功名,还要更进一步。”又问贾宝玉有没与一同进学者相约拜会先生等。贾宝玉道:“已接了贴子,有年长者牵个头儿,一道拜访,日子就定在明天。”代儒又道:“你年纪尚小,挨贡也贡得上,只我看你是个心高气傲的,今秋想是要下场?只恐不太容易,真要勉强应战,不如多请教请教你哥的岳家。”贾宝玉又应了。又说:“因要用心做文章,今后学里怕要少来了,这些年多亏有太爷教导,往后还有请教的地方,还请太爷别不理我。”代儒心里倒清楚,这也是应有之义,虽则束脩要少了不少,然而脸上也光彩。
又说了一会儿话,贾宝玉道:“太爷少坐,家里老太太邀了嫂子们,我须去应个景儿。”这才拜别了代儒。出了代儒家,心中一动,想着今后怕是不再进家学了,想去看看,权作告别。
家学里因代儒不在,贾瑞在上座打瞌睡呢,底下叽叽嗡嗡的。贾宝玉隔着窗子,见与贾宝玉贾环、贾蔷两个俱在,也不打扰,只隔着窗子看了一回这个地方。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嫌它学风不正、人多嘴杂,又乱七八糟,这会子要离开了,又生出些许不舍来。正在感慨间,眼风却扫到了贾环把笔杆夹在鼻端与上唇之间双手翻书,不由抽抽嘴角。再看下去连感慨都没了,只剩下无力了。原来贾蔷也在,他身边却换了个人,贾宝玉眼睛好,光看侧脸就看出那是个标致的男孩子,只这个男孩子却是在与人挤眉弄眼,眉目传情,跟他对眼的也是熟人,正是前阵子据说是薛表哥新欢的香怜。
贾宝玉几乎要喷出一口鲜血了:我就不该过来!贾蔷也是个不安份的,转头间看到了贾宝玉,也就顺势起来了。贾蔷起身的时候,他旁边的一个男孩抬头拉了拉他的袖子,贾蔷低头说了一句什么,男孩子便扭着脖子往窗外看,见了他便先起身来。贾宝玉摆摆手,贾蔷倒不在乎,起身出来与贾宝玉说话。
先恭喜了贾宝玉中了秀才,又说:“宝叔必然前程似锦,不日便可与珠大叔般功成名就了。”贾宝玉道:“我这才到哪里呢,就是大哥哥,如今也还是学生呢,真要有前途,还有得磨呢。”因提到这个,贾宝玉不免对贾蔷道:“我从今便不过来了,你往后还来么?倒不如明年也试一试,得个功名也好立身。”
贾蔷失笑道:“宝叔如今越发有样子了。”贾宝玉脸上一红:“我原是因着总与你熟些才说的这个,你倒来取笑我。”说着,往院子里走去。贾蔷忙笑着跟了上去,两人在院中树下石几上坐下。贾蔷这才道:“我那点子本事宝叔还不知道么?去了也是白饶功夫。”贾宝玉道:“只要你想试,我那里课业本子等还在,从今开始用功,总有几分把握的,你又是个聪明人,”说着压低了声音,“我急着考试也是为了离了这地方儿,你看如今这学里,快成个污糟地儿了,没得耽误了日子。且你如今也不在东府里住了,分门立户又没个爵袭着,有个功名也好过些。我好歹与你混了些日子,与你说了实话罢,你道我乐意与这些人抢破了头去考试么?府里虽好,终不是我的…你与我也是相似。”
贾蔷静听了一阵儿,方道:“宝叔这是与我说贴己话了,我不妨也与宝叔说实话。宝叔如今是廪生了,不过是免本人之赋役罢了,我依着珍大伯,难道免不得差役么?宝叔听我说完,自来科考就不易为,天下多少读书人,有白首不得中的,白白把自己拘在书斋里拘成了囚犯,运气好的有本事的,或可登阁拜相,运气不好的,政老爷那些清客就是前辙了。宝叔固是大才,一试便是廪生,却不知有多少人考得头发白了还是童生呢,等中了,也未必是廪生。且廪生一年才四两银子,宝叔倒想想,咱们府里的三等丫头月钱就有五百钱,一年下来,怕比廪生的钱还多些。我算了一回,不划算。”
贾宝玉听了也无话可说,贾蔷本是宁府嫡支,只要贾府不倒,他样样恐怕都比外头一般的举人还要强些。至于上进,贾蔷又道:“既宝叔没拿我当外人,我也与宝叔提个醒儿,这年头,便是做到五品,一年又有多少俸禄呢?宝叔可想到了?读书是正事儿,可这经济之事,实是比读书更要紧些。”
贾宝玉本是觉得贾蔷纵使与贾蓉有些事儿,到底在自己面前是规矩的,且初入家学时也得他一点照顾的情份,今天因要辞别家学有些感慨,一时感性了才多这句嘴,不料反被贾蔷给提醒了。
贾宝玉无话可说,忙转移了话题:“既然这么着,你整日在这里头混又有个什么趣儿?”贾蔷笑道:“我原也不大爱来,只是蓉哥媳妇病了,不放心自家兄弟,到底把人给弄到家学里来了,就是我旁边的那个,蓉哥又叫我照看一二,我这才来的。”
贾宝玉这才忆起方才那个男孩的侧脸似乎有点眼熟,他刚才跟香怜干啥的来着?贾宝玉望天,转脸问贾蔷:“我怎么看他与香怜倒挺熟?香怜两个怎么…了?”贾蔷也望天:“薛大叔什么时候单看着一个人了?他早不来了,想在外头有更好的了。”于是香怜同学春闺寂寞了…
—————
贾宝玉原想去告别母校,顺便忧郁一下的,结果听了一耳朵的八卦,嘴角抽搐地回来了。脑子倒还记得贾蔷的“提醒”,廪生的工资果然是一年四两银子的,真不如自家的三等丫头!怪不得诸多不第秀才要靠当私塾先生来养家糊口了。回来又点了一回自己的私房钱,琢磨着是不是要买田买地好让钱生钱。又想着即将四处应酬,且要去见取中自己学政等,又是一笔钱了。
贾宝玉点钱的事叫贾母知道了,把他叫过来笑骂道:“这是府里的大事儿,从来是走的公中的钱,哪里就叫你一个读书的爷们愁这个了?”当下对王熙凤道:“你给宝玉备下走礼的东西。宝玉如今有了身份,怕要有应酬走动,月钱也要涨,哪能叫外头说咱们家的爷们寒酸呢?”王熙凤也乐得做人情:“我与太太早备下东西了,就等着他说什么时候用呢,谁知道他竟闷着自己发愁呢。月钱的事,是依大哥哥的例么?”贾母道:“使得。”王熙凤又道:“那可是四两了,那环兄弟的月钱可要添上?总要兄弟一体才公平,只是宝玉与珠大哥哥是有功名的,又不相同。”贾母道:“环儿若得中了,到时候再添。”
王熙凤应下了,回去就叫给贾宝玉先补了当月的月钱,打发人给送了过来,连同两幅字画并些表礼,是给贾宝玉走礼用的。贾宝玉得了贾珠的提示,又自己鬼画了两篇文章并两首诗,算作给识得自己这匹好马的伯乐的“投名状”。
与贾宝玉一同进学的总共几十号人,相互约了相熟的一道去拜会学官。贾宝玉并不与这些人是同学,考试时也是贾府车送车接,与众人并不相熟,只因他得了廪生的最后一名,这才有同是廪生者下贴约了他。下贴的是长安县一读书人,姓赵名祉,今年有三十岁了,仍与贾宝玉平辈相论。他下贴子也是有缘故的,廪生除了国家发点钱粮,还有一点旁的收入来源——作保。比如给童生入场作保,求人办事当然要表示小小心意的,这也算是个收入。然而童生县试要一个廪生作保,到了府试之后便要两个。赵祉邀贾宝玉也是这个意思,万一有用到的时候而自己的好友有事无法作保,这也是个潜在的合作伙伴。
到了约定的日子,贾宝玉早起对袭人道:“把平日见老爷时穿的衣裳找出来,就穿那个去。”穿戴好了,在贾母处吃了早饭,又请示过了。这才到了赵祉说的一茶楼里碰头。要说赵祉还是有点组织能力的,贾宝玉到的时候见已有另两个今年中秀才的人要那里等着了。一着青一着蓝,俱着绸袍,然而从成色上来看却比荣府上二等管事还要差着些,身上也没什么佩饰。
赵祉道:“人都齐了,我与诸位引见。”经他介绍,贾宝玉才知道青袍者名祁庆,今年二十三,蓝袍者名施苹,今年二十五,两人俱是廪生。祁、施二人听贾宝玉的来历自然而然就想起前两年因贾珠之事而起的八卦来了,自然也知道了贾宝玉之父名政,说到学政“公正”的时候就改说“公道”了。只施苹眉目间有些恹恹的。
三人又赞贾宝玉“年少有为”,贾宝玉连连谦虚:“也是侥幸,进了场去,头一场还好,到了后头人闷得难受,几乎不记得都写了些什么了。”祁庆顺着贾宝玉的话往下说:“我也只记得两三成了。”又说起他记得的那个题目来,问:“贾兄这题是怎么答的?”贾宝玉心说成绩都出来了你才想起来对答案啊?依旧答了。施苹听到说试题,倒来了精神,继续与贾宝玉对起答案来。贾宝玉与他们说得口干舌燥,幸好是在茶馆里,端杯子喝了一口,只觉得味道倒是刷锅水。赵祉一面给贾宝玉添茶还一面说:“这茶倒还使得。”贾宝玉几乎要喷出来。
说了一会儿话,四个人倒热络了起来,又说起去学官这会儿应该下朝回家了,该投贴去了。又说起给学官的礼物,贾宝玉带着书画,余下的三人家资不丰——在京里有钱有势的人家要么有荫封,要么直接捐监生去考举人——只有自己作的文章与两首诗。贾宝玉用力捏了一把自己的爪子,心道幸亏我也写了作业,便不提包袱里那幅米芾的字了。
见了学官,这是个约摸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身材已经微微发福了,倒是和颜悦色,四个人的文章也收了,问了几人的姓名年龄,又评了两句文章,最后鼓励了两句:“八月秋闱,老夫便听你们的好消息了。”四人又齐道不敢。这个学官贾宝玉是知道的,贾珠曾带着他拜访过,是林如海的同年,此时贾宝玉见他装作不识,便也老实不吭声,只跟着三个书生一道行礼,然后旁听而已。此时上首坐着的吴大人已经端起茶盏了,四个人便告辞出来。
出了门来,赵祉又要作东去吃酒。贾宝玉正好趁着叫锄药回家说一声的功夫顺便把带出来的字画给捎回去。三个成年男人席间还在拿捏着要在贾宝玉这个雏儿面前不要说“有辱斯文”的话,只叙一下同场之谊,又约今秋一同下场,以求再进一步。贾宝玉这顿酒吃得没滋没味,三个装腔作势的并不好看的男人,旁边一无管弦丝竹二无红袖添香,酒不好喝菜也不好吃= =看着酒菜,只能装作对他们的谈话感兴趣的样子,偶尔拣两筷子咽了,免得叫人说挑剔。
好容易熬过了这一场,回去又要了碗野鸡崽子汤、一碗碧粳米饭,配了个芙蓉豆腐,这才吃饱了。躺在床上倒真的思量起贾蔷的话来了,今日这三人已不算是“穷酸”了,赵祉请客饭菜已是不错了,却仍不合自己的胃口,这生活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老老实实读书做官真不能养家的。然而自己却不能不读书,真要是读书做官了,以后要怎么做,贾宝玉还真没想仔细了。真如所愿地分了家,日后自己如何生活它真是个大问题。想了半晌,依然无解,只能睡去了。
————————————————————————————————
次日起来便不往家学里去,自己在书房里写了一回字收收心。等心静了,又开始温习《四书集注》,看了没几页,贾政的小厮过来道:“二爷,老爷叫你过去呢。”贾宝玉奇道:“这会子老爷有什么事用着叫我?”小厮道:“是来人了,是前年来过的贾雨村。”贾宝玉心说这贾雨村不是外放做官了么?这会儿怎么又跑到京里来了。
疑惑着整了整衣服,去了贾政的外书房。原来贾雨村任满,这回混得不错,升官到了京中,过来与贾府打声招呼。因贾珠不在家,贾政使把贾宝玉也叫来见客,也是打量着叫贾雨村这个过来人对贾宝玉指点一二的意思。贾雨村心里是看不起贾政的,混了大半辈子,仗着祖萌也没混出个名堂来,然而谁叫人家后台硬呢——依旧过来打个花胡哨——贾雨村也要指望一下贾政的背景。
听贾政要叫贾宝玉过来,贾雨村这才收起轻视之心——他忽然想起了贾珠目下正是庶吉士,而贾宝玉以稚龄又已是廪生,今秋前程还未可在——看向贾政的目光就有些复杂了,有些人天生就是命好,上有祖荫庇佑,祖荫不够使的时候儿子又争起气来了。
贾政对贾宝玉道:“还不见过你雨村世兄?”贾宝玉忙俯身,贾雨村也急急还礼。贾雨村说的话是贾宝玉这一个月来听得耳朵生茧的旧话,无非是年少有为、雏凤清于老凤声一类。贾政道:“雨村休要夸他,不过是碰巧了罢了。今秋再下场结果如何还未可知呢,还要雨村提点他一二才好。”话是这么说,笑眯的眼睛却不是这个意思了。
贾雨村心道他既能这么说,显是对儿子秋闱有些把握的,不免又高看了贾宝玉一眼。贾政还在说:“他比他哥哥还差着些儿,他哥哥可是入的国子监,他却没选上贡生。”贾雨村嘴角一抽,忙道:“贡生不过是挨着年月罢了,照我说,这些学倒不是顶要紧,还要看学得如何。我也不曾入过国子监,也一样考了过来。”
贾宝玉一听忙问:“我只在家学里听太爷通讲过一回,这点子东西考试够用么?”贾雨村道:“朱子的意思,早在集注里写了,哪里还用别人多教?”贾宝玉对比贾珠说的,又问:“我以前问过大哥哥,为何太爷讲注得少,大哥哥案上的书里写得多,大哥哥说,待过了院试,能入县学等处,才有先生往更深里讲。”贾雨村一顿,又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要看悟性了,讲得再多,听不明白也如不讲一般。便是无人讲,自己能悟也是一样的。读书也如参禅一般呢,神秀倒是研习得辛苦,五祖怎么反把衣钵传给个舂米的六祖了呢?”
贾宝玉想了一想,:“受教了。”贾雨村心里也抹了一把汗。贾政此时才邀贾雨村去吃酒,贾宝玉见机便告退了:“我回老太太去。”
午饭后贾宝玉又想了一回,贾珠与贾雨村说得都有理,二月院试完结,八月就是秋闱,应试者多半是通过了院试就要试一试秋闱的,半年的时间也就是再串讲一回讲解得也不见得深入到哪里,还不如自己寻了书来找不懂的地方再看了。然而如果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呢?那麻烦就大了。这么想着,贾宝玉就决定府学是一定要去听一听的。
贾宝玉急了一回,看到墙上挂一幅字,忽然一拍脑门。那是一幅准备送给学官,最后又拿回来的米芾真迹。第二天,贾宝玉就从墙上揭了字下来,打算递了贴子向“老师”请教去。
还没出门呢,王夫人打发彩云来寻他:“宝二爷,太太吩咐了,说舅老爷不日回京,叫你心里有数儿。”却是王子腾巡边回来了。这下更好办了,长安节度使尚且要卖五分面子的舅舅回来了。贾宝玉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有后台的感觉真是好!
再到吴大人府上的时候,吴大人说:“你的字是极好的,下场的时候字写得好要占极大的便宜的!你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这是真的想知道了。贾宝玉道:“不过是悬腕于墙上习书,写了有五六年。”吴杰击案道:“竟能如此么?甚好,可不要断了。”看贾宝玉的眼神就有些不一样了。贾宝玉又趁机讨教书法的事情,便把米芾的字画献上了。
正说话的时候,管家亲来说是李守中来拜。吴杰道:“我仿佛听说你与李大人是姻亲?自己人不妨的。”吴李两人寒暄已毕,贾宝玉又抢上来行礼。李守中道:“宝玉也在么?是了,你是今年长安府的廪生,可不是吴兄的学生么?”
不知是米芾有用还是王子腾有用还是李守中的面子或者是贾宝玉本人也算潜力股,总之学政吴大人是正式认下了贾宝玉这个“学生”,与那些要投贴子等排队还不一定能见到的学生绝对不是一个层面的。
哪个老师不喜欢有出息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用功的学生?吴杰看贾宝玉肯用功又不笨背景好且有林如海这份若有若无的面子在里面,更因贾宝玉年纪如此小,照此发现下去前途一片光明,焉有不提携之理?贾母知道了此事,便命贾政亲去吴府致谢,又央李守中作陪,算是定下了这个名份。
自此贾宝玉打听了府学的课程,拣着讲经的日子去听,自习的时候就翘课,因为“上头有人”且府学如今也管得并不严,多有旷课的人,倒也糊弄了过去。隔日便往吴府去一回,听吴杰再与他分讲一下四书五经,交了前天的功课再领新功课回去做。又依样画葫芦地讨了历年试题,回去分析研究。
日子如此忽忽而过,却是到了七月初,吴杰捋须笑道:“我却没看走眼,这回只管拿出本事来考一场就好。今年秋闱老夫少不得也要应卯。为避嫌疑,你这些日子便不要过来了,把我给你的题目再做一遍,先前与你分说的文章再仔细看看。”贾宝玉垂手应了。回去之后果然细细地看了一回吴杰圈下的重点,这是老师帮学生猜题了。
到了八月乡试,贾琏亲自带队,把贾宝玉送到考场外面,等贾宝玉下车了,李贵才从后面抱着一个大篮子过来交给贾宝玉:“哥儿拿好了,笔墨、厚衣裳、吃食全在里头了。”贾宝玉拖着那个硕大的篮子,在一堆大哥大叔大伯中间排队等搜身。
进了考场,把东西放好,单等发白纸和考题。取过卷来一看,心突突地跳——这道题目是自己做过的!确切地说,是他猜的题。贾宝玉说:“把近十五年的考题除去,在从余下的句子里把圣上的喜好标出来,考题也就差不多出来了了…”统共猜了五十句,作了五十篇文章,写完了,还让吴杰给他讲解了一回。
贾宝玉心下大定,先在草稿纸上打了一回草稿,又试写了两个字,才正式开始答卷。如是过了九天,到了出场的时候已是八月二十四了。贾宝玉拖着篮子走出考场,上了自家的马车。接下来就是修整和等待了,因吴杰要阅卷,贾宝玉便把自己的文章默写出来,偷偷请李守中看了一回,看到比较肯定的评价之后才安心地收拾书籍文具,又去研究春闱范文了。
————————————————————————————————
乙榜出来,贾宝玉考了个二十六名,不高也不低,又四下走亲访友,看过了老师吴杰,又看了一回代儒。因为有这一出,九月初贾敬生日,宁府请荣府过府吃酒的时候贾宝玉就只晃了一回,又辞了出来——也不算失礼,寿星贾敬同学自己都没露脸呢。
半路上撞上贾瑞,贾瑞自贾宝玉考中了秀才就不乐意见他,因代儒每每拿贾珠、贾宝玉如何如何上进来激励他,直骂得他抬不起头来。这回倒奇怪,两人撞在了起来,贾宝玉道了一声歉,贾瑞居然没了阴声怪气说一声:“我是糙人,别撞坏了你。”而是一脸呆样,傻呵呵地笑道:“无妨无妨…”
物反常即为妖!
贾宝玉虽然这样怀疑,却没有深究,另一件事正闹心呢——扬州来信了,要接林黛玉回去,林如海病重。
第54章 黛玉南下秦氏新丧
贾母正房里的空气压抑得吓人。老祖宗不高兴了,谁敢在她面前笑闹呢?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林姑爷这回怕是不好了,你道是外孙女儿到城东的外祖母家里,然后听说自己的爹在城西的宅子里打了个喷嚏就提着个果篮回去看看?扬州离京城好有两千里地呢,你当家里养了飞机?显然,如果林如海不是病得沉重了是不会千里迢迢地把闺女叫到身边去的。
贾母是人老成精,听到信儿就先拉下了脸,外孙女儿怕是要真成孤女了!林黛玉一向是个心思细腻的,父亲年老,平日通信也是说些故乡风特、处事之道,并不提及身体状况,现在忽然特特来信说是身体不好要接她回去看看,林黛玉的脸瞬间变白了。
贾宝玉知道消息的时候是在当天晚上,从吴杰府上回到自己家里,夹着被批改过的文章与新的作业题目先回自己的房里放下,准备睡前温习一下。小丫头捧了热水来,袭人一面拧热手巾一面说:“今儿打扬州来人送信给林姑娘,老太太正叫林妹妹收拾包袱,回去看林姑老爷呢。”贾宝玉一顿,想的与贾母、林黛玉恰是同一件事情,木然地由着袭人给他擦了脸。
晴雯道:“这会子又发的什么呆?赶紧洗了手去老太太正房里,有多少话问不得?”一语提醒了贾宝玉,连忙收拾整齐了去给贾母问安。贾母房里王夫人、邢夫人、并李纨、王熙凤等都在,反是迎春姐妹几个不见踪影。看到贾宝玉来了,贾母脸上才有了点笑影:“宝玉回来了?今儿累不累?”贾宝玉就势蹭上去,依旧盘踞着他十几年来的专用座位——贾母左手半个榻位,抱着贾母的胳膊道:“今儿老师还夸我的呢。”贾母反手捏了捏他的脸:“可不要辜负了老师教导。叹气也没用,凤哥儿,叫姑娘们都过来,摆饭罢。”
等迎春姐妹从里间鱼贯而出的时候,贾宝玉才知道她们是到里面安慰黛玉去了。贾宝玉抬眼一看,只见林黛玉双目微红,然脸上却不见泪痕,贾母看了不免又心里一紧。一餐饭毕,迎春姐妹三个极有眼色地告退了,贾母嘱咐一句:“道上仔细些。”李纨就起身道:“我送妹妹们回去罢。”贾母道:“也好,你也不必再过来了,照看兰儿兄妹几个吧。”
四人走后,贾母先问王熙凤:“你林妹妹南去跟的人都安排下了么?”王熙凤忙道:“都安排下了,除开姑老爷打发来送信的人,还有咱们家两房家人。”贾母又问林黛玉:“你的东西都收拾好了么?”林黛玉道:“正收拾着,明儿也就得了。”贾母就命林黛玉先回屋歇着,林黛玉应了进去。贾母又道:“你们也都散了罢,明早上叫琏儿过来,宝玉明日也过来。”
次日一早,
贾母先把林黛玉打发去与迎春等道别说话,自己却与王夫人、王熙凤、贾琏、李纨、贾宝玉在商量事儿。众人皆知林如海这一回怕要不好,也都作了这个打算,偏偏没一个先说出来的。贾母先问:“琏儿近日可有要事没有?”贾琏道:“不过是日常交际,老祖宗有什么吩咐?”其实他早经王熙凤提醒,知道可能是要派他去南下一趟了。贾母默了一会儿,终于说了出来:“你们看林姑爷这回是个什么情形?只管与我说实话。”还是王夫人道:“媳妇想着,老太太还是…把外甥女再接回来的好,万一有个什么,出门子也是难。”贾宝玉心道,传说中林妹妹家可是很有钱的,这么一大笔嫁妆傍身,怎么着也不会过得差吧?婚事有什么不好呢?但是因为是母亲说的,他只能听着了。
却听贾母道:“我的外孙女,自然不会亏着了她。宝玉,你是读书的,可知若是你姑父老去了,你林妹妹这样儿可要怎么办?”贾宝玉脑子转得飞快,顺跟道:“守孝三年…呃,按《户婚律》,在室女得家财三分之二…林妹妹也有个傍身的…只是,听说林家还有几房远亲,若给林姑爷过继个嗣子,林妹妹也算有个娘家好依靠…”贾母一面听一面点头,贾宝玉说完了,也不见她发话。王夫人见此情形,皱眉道:“老太太别怪我多嘴,外甥女还是要接过来得好,林家的人都是远亲,未必待外甥女真好。再说了,就算有着嫁妆,妹妹去得早,外甥女说亲的时候,这‘五不取’一条就够受的了…还是接到咱们家,左右叫人知道外甥女也不是无人管教的,才能嫁得好些。”
贾宝玉脑袋“嗡”地一声,忽然反应过来了,“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如果你单独提问贾宝玉,他也能答出这几条来,因为这话是出自大戴礼记的,读书人都要背它一它。只是因为是商量林黛玉的事儿,贾宝玉的脑子只管往“林如海遗产疑案”上想了,没想到林如海答应把林黛玉交给贾母以及贾府接收林黛玉还有这么一个缘因。就算不是定下了这桩亲上加亲的婚事,林如海也无他人可托的,比起平日不走动的远亲,还是女儿的亲舅家比较亲近。
林妹妹作为贾敏长女且是现存的唯一女儿,如今还没嫁人,想娶她的人家心里就先要掂量掂量没有亲娘管教的女孩儿是不是适合做媳妇。与此情况相同的还有史湘云,她还好一些,有叔叔婶婶一起住,倒不致有个“无人管教”的名头。反观林妹妹,姓林的本家都是远亲,故而贾母这才急巴巴地把外孙女给接过来,也是因着对故去女儿的怀念格外地担心外孙女儿没人要或者嫁得掉身份。
姑且不论王夫人是不是现在就把主意打到了林黛玉嫁妆的头上,至少在“五不取”上她这个舅母提醒得是很有道理的,贾宝玉有些羞愧,不敢看王夫人的眼睛了。最后贾母拍板:“贾琏送你林妹妹走一趟罢,有什么事你多支应着些!你姑父若是大好了,也还罢了,若是…把事务处置妥了再把你妹妹妥妥当当地带回来。”说着又落下泪来。贾琏一迭声地应了。
贾宝玉无法,他还真不放心贾琏这个堂兄,然而贾母说得对,林黛玉也是贾琏的“林妹妹”,与贾宝玉一般远近的舅家表兄。不管谁看,贾琏都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呢。贾宝玉想了想,回去把《户婚律》拣了关于继承法的挑着抄了一遍,想了想,又翻出《三言二拍》来,抄了篇短篇小说。抄完了又开始头疼,这不是暗示林如海把遗产交到自己家手上么?问题是“自己家”它不可靠啊!林妹妹复回京师,房子田产是搬不走的,大件家俱也是搬不走的,必要就地处理掉,折现。这里头的名堂就多了,这个时代的操作贾宝玉不清楚,但是内部价这个词贾宝玉是知道的。贾琏…想到他贾宝玉就胃疼!具体操作的人是他,说什么贪了林妹妹的钱,第一责任人就是他了。提醒林妹妹也是白搭的,因为具体操作人是贾琏,一座宅子本值五千,他作价四千卖了,报个三千,就有一千入了他的腰包。然而荣宁二府如今再也找不出一个比他更合适跑一趟的人,贾珠还在为来年的毕业考奋斗呢,贾宝玉自己要备考,其他再也没有能出远门的正经男主子了。
贾宝玉只能苦着脸看着贾琏护送林妹妹南去了。
幸而两个月后接了南边来信,道是林姑爷虽然病重,却还没到马上咽气的地步。贾宝玉暂时放了心,也有一点侥幸:或许是林妹妹回去了,林姑父心情一好,就不打算死了?他不记得林如海被判官笔点的啥时候挂掉,只觉得贾母等人开始猜得那样严重,这里却没有马上挂掉,应该会有转机。便放宽了心去温他的书了,不想没安静了多久,另一个却死了——贾瑞忽染了暴病,死在了冬天。贾宝玉少不得换上素服到代儒家里致祭一回。
代儒夫妇几乎要哭死过去,他们先死了儿子,好不容易拉扯大了个孙子,却又青年早亡。荣国府自贾母往下自有帮衬,算是完了贾瑞后事,因到年节,府里也不再提这晦气事,专心备礼过年了。收到扬州林家着人送来的年礼,贾母把心往肚里略放了一放,贾政回来又说朝中并没有听到有关于林如海抱病的折子,合家都道是林如海这病虽是凶险却未必真有不妥。
这一年依旧如旧年一般,无非是走动吃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