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太太,我真的只有一个问题!”记者对着静漪窈窕的背影扯着喉咙大声叫道。
几乎所有的人都朝她看过来,她脸不红心不跳地只望着静漪,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拿着自来水笔,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巧的相机——静漪看了她,忽然被她那满脸的稚气和锲而不舍打动。
“秋薇,你来。”静漪招手禾。
秋薇瞪了那记者一眼,来到静漪身边,说:“小姐,她太难缠了。”
“真的只有一个问题,陶太太。”那记者紧跟上来,几乎贴在秋薇身后。秋薇张开双臂,挡着她。她翘起脚来,“可以吗?”
静漪见她们被宾客们关注着,这么僵持下去不好看,于是微笑着坐下来,示意秋薇和女记者也坐,问道:“你是哪家报社的?”
“《大河报》的实习记者文燕儿。”文记者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规规矩矩地把纸笔都摆好,看着静漪。她的眼几乎直了,从未这么近距离地看到这个传奇一般的美人妲。
秋薇既不耐烦她死缠烂打,又瞧不上她这般盯着静漪,皱着眉站在静漪身后,小声说:“文记者,你想问什么,快些问吧。”
文记者看看她,笑着对静漪说:“沈姑娘可真凶。”
“你还知道我姓沈?”秋薇都被她气笑了。
“想要采访陶太太的记者不知道有多少,不做功课怎么可以?我还知道沈姑娘过不久就要成亲了呢,对方是陶司令爱将图虎翼图上尉。”文记者吐吐舌尖,见秋薇一时愣住,赶忙转向静漪,“谢谢陶太太。就是您不接受我采访,我也能理解。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给我机会。”
静漪示意秋薇去拿点饮料给文记者。
“不不不,谢谢,不必,我不会耽误您很多时间。”文记者忙说。秋薇仍然走开了。
“文记者,请吧。”静漪说。
过午的阳光十分热烈,被遮阳棚遮了些去,窗下的荫凉正好。街上偶尔经过的汽车,撑着描花油纸伞的行人,路边密植的行道树…这是个静谧安然的下午,她们在环境优雅的西餐厅里,感觉很舒适。静漪觉得自己也在放松,她有多时不曾稍稍放松下了。
文燕儿则看着稳稳地坐在自己面前的程静漪,原本的伶牙俐齿都有点笨拙起来。
她想了想,才开口道:“陶太太,我在《大河报》的妇女专刊担任实习记者的。”
静漪点头。
她接触过不少记者,看得出来文燕儿的稚嫩。她的样子更像是个还在念书的大学女生。
“首先允许我向您表达敬佩之意。我知道在本地的妇女界,陶太太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尤其陶太太做善事从不落人后,更受人赞扬。而且,不久前陶太太慰问伤员、亲赴前线,不仅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也鼓舞了很多人。我们报纸派往前线的战地记者,曾经发回关于您的很精彩的报道,我仔细读过,非常敬佩您。”文燕儿脸上发光。
静漪轻声说:“文记者,谢谢。夸奖的话就到此为止吧。实在不值一提。”
“那我进入正题,陶太太,听闻您从前也曾经是医学院的高材生,更曾经考到过外国医学院的奖学金。但是您中止学业、组建家庭,请问您的选择,是不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压力?在您看来,旧的礼教和世俗的观念,是不是阻碍现代女性自强自立的主要原因?如果现在让您选择,会不会继续学业、出来工作,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文燕儿问。
静漪笑了笑,说:“文记者,你说过只问一个问题的。”
“抱歉,机会难得。这些其实也是我想对陶太太说的话。”文燕儿准备拿笔记下来。
静漪摆了摆手,说:“既然这样,如果你不记录不发表,我可以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就当这是一次在聚会上普通的聊天。”
文燕儿想了想,点头。
“放弃学业,的确有家庭的原因。但那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能够继续完成我所喜爱的专业学习,我有遗憾,但不后悔。如你所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妇女接受教育、出来工作,甚至拥有自己的事业,这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譬如我参与的慈善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底层的妇女。对她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教育甚至都不是必要的,食物和药品才是。所以文记者,如果有机会,请你写写她们吧。也可以写写为她们做了许多事情的人。作为我个人,我做不了大事,但愿意为她们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改善她们的生活。”静漪轻声细语地说。
文燕儿仔细听着。静漪说完了,她也没出声。
在一旁,有人轻轻拍掌。
静漪转脸看时,拿着桔子水的秋薇身后,是水家二少奶奶和费法娴。拍巴掌的是费法娴。她丝质手套外面的钻石镯子,随着她手上的动作闪闪发光。
往时静漪或许会觉得费法娴的打扮言谈有轻佻之嫌,此时却断然不会。
“说的真好,陶太太。”费法娴微笑着。边笑,边碰了下水家二少奶奶,“二少奶奶也是妇女界的骄傲,这位记者小姐,你不如细细采访她。”
水家二少奶奶就是过来给静漪解围的,果然笑着请文燕儿去参观餐馆的厨房。文燕儿还想再问静漪问题,但静漪只是微笑,她又被二少奶奶拉着,只来得及站起来对静漪鞠了个躬,说:“谢谢陶太太。以后我做了正式的记者,希望还有机会对您做正式采访。”她说完还要拿着她那杯桔子水,才跟着水家二少奶奶走了。
“真是个认真的姑娘。”费法娴以目光询问静漪自己是否可以坐下。
静漪点头。
费法娴坐下来。
她依旧是艳丽的装扮,新潮的不得了。在素雅的静漪面前,这对比过于强烈。她看看静漪脚下,微笑道:“密西斯陶,今日这身白色洋装,那对水红的皮鞋正好相配,怎么没有穿呢。”
静漪笑着点头,拿了桔子水喝。
费法娴打量着她,轻声问道:“刚刚密西斯陶对记者说的那番话固然漂亮,也有些敷衍。”
“怎么密斯费认为我在敷衍么,那恰是我的肺腑之言。”静漪微笑着说。
费法娴细而长的眉挑了起来,说:“那么也恕我直言,密西斯陶,靠你做这点善事,即便能帮到人,也只是暂时的。这里需要的是彻底的改变。”
“我大约知道密斯费在想些什么。也许密斯费认为,在这个国家尚未完全统一,派系仍然互相倾轧的时候,我所说的那些,只能是敷衍记者的话,远不如身体力行做些大事去。但是密斯费,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什么愿景,空谈都是无用。我既说的出,自然是要尽力做到。不管身处何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助人总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静漪望着费法娴的眼睛,说。
费法娴点了点头,说:“密西斯陶果然如人所言,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担当的女性。”
“过誉了,密斯费。”静漪淡淡地说,“听说密斯费近日将启程返回加国。我祝密斯费前程似锦。”
“多谢。”费法娴微笑着说。
静漪看了看时间,费法娴见她有要走的意思,便说:“请便,密西斯陶。”
“我另外还有事,再会。”静漪起身。
“再会了。”费法娴点头。
静漪看了她,点点头。
她找到水家二少奶奶,告辞离开。
秋薇跟着她,轻声嘟哝着道:“那位费小姐,是来找小姐的碴儿的么?她父亲找姑爷的碴儿,她看你不顺眼…小姐说的哪儿错了?”
静漪看了她,轻声说:“都没有错,立场不同罢了。在她看来,我必是个旧时代的影子。”
也难怪秋薇。在她看来,与她深深信任的姑爷作对的,大约都不是什么好人——费玉明启动的对近几年政府财务的审计,直指时任西北军司令的陶盛川借兼任省主席之便挪用政府税收资金…今天的报纸上,有大幅的报道。
也许在这个时候,她接受记者的采访,并不是件坏事。
她没有办法帮助陶骧分担太多的压力,同样利用报纸舆论,分散些民众的注意力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她若想在报上露面,最好还是先和陶骧打个招呼的好…
“少奶奶,还要去万香斋嘛?”张伯问道。
静漪点了头。
到了万香斋,她亲自下去买了几盒点心,才上车回家。
张伯车子刚刚开上青玉桥,就与一辆车子错了过去。
“好像是逄旅长的车。”秋薇轻声说。
静漪回头看时,车子已经风驰电掣般地开走了。
她微微皱眉。
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七)
最近她都没有机会面见逄敦煌,也没有听说他回来了…她忽然心里有点不太好的预感,但是又安慰自己,觉得没什么事。
她也已经同他说了,不要他卷进来。往后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一力承担。
虽然逄敦煌听着她这话的时候,简直嗤之以鼻。他骂起她来从不留情。忍着不说时反而不妙。逄敦煌说,其实你是在赌万一出了事,牧之不忍心…牧之再不忍心,也有个限度。他能忍你挥金如土散尽家财,也不会忍你烽火戏诸侯。你不如把事情交给我。
她没有同意禾。
逄敦煌让她先掂量下自己在陶骧那里到底几斤几两。话说的那么难听,不过是想让她知难而退。
她当然知道以自己的分量绝不足以影响陶骧的决策。她也不忍这么做。
敦煌看她点头答应不要铤而走险才离开的。她知道以逄敦煌的性情,此时绝不会坐视不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哪怕只是不想让她单独行动,只是陶骧即日便调他的栖云营去甘南了…逄敦煌没来得及与她通气就走了,只让靠实的人传给她一句话,让她不要乱来。
她那日去给乔瑟夫神父送去特别通行证时,乔瑟夫神父高兴的不得了,说是总算能把那批药品接进来了。任秀芳正在帮助协调。看着新婚不久的任秀芳和赵仕民一同高高兴兴地做着事,她看着都觉得幸福妲。
他们都好好的,并没有什么异常。这让她安心,也希望他们平静的生活能够继续下去,也算是她做的事情,有些意义…
静漪回到家照例先去了公婆那里探望。
陶尔安一家都在,虽然孩子们活泼吵闹的很,她仍然觉察气氛有些凝重。当她婉转地向陶夫人先提出,问她自己是否可以回娘家探望嫡母时,陶夫人果然微微皱眉。
“老七先来和我们说了。”陶夫人看着静漪,“老爷的意思是你早该回去探望父母的。最近老爷病着,程老爷和太太没少挂念,还特地遣人来探望。这次你回去,也正好替我们问候。”
静漪听的一愣一愣的。
父亲和母亲前后两次遣人登门探望,荐医送药。父亲还表示过要来探望公公。即便如此,公公的态度仍让她感动不已…
“不过,”陶夫人话锋一转,“我原是不同意你在这个时候回去的。但是既然老爷发了话,老七也支持,程太太病着,不让你走,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么着,要去,多带着几个人照顾你。”
静漪点头。
“回头让张妈来,我有话嘱咐她。”陶夫人似是无奈之中才赞成了的,说。
静漪心里一顿,又点头。
等她回到自己房里,告诉张妈时,张妈也怔了怔,才说:“太太没有说别的么?”
静漪摇头,说:“你去了,太太自会嘱咐你的。”
张妈点头,给她准备晚餐去了。
静漪倒在屋子里来回地踱着步子。
秋薇便说:“小姐,都准了你回娘家了,做什么还心烦?太太让张妈过去,也不过是想有个细心靠实的老人儿在您身边照顾,他们都好放心…说起来,小姐,弄不好是因为那一回,太太上了心。”
秋薇这么一说,正好戳中静漪的心事。
她站下,发了一会儿呆,才说:“有什么,隔三差五的,大夫瞧着,什么事儿都没有呢。再说如今我这身体,好的很。”
秋薇便笑着宽慰她道:“那不就结了?您该操心的是快些收拾行李,既然回去探望太太,还要早些为好。再说这边家里事情也好多。您要快去快回,不然留姑爷一个人在这里,您如何放心?”
静漪想想也是。
她想着陶骧回来,再把这件事确定一下。
虽然惦记着嫡母的病情,但是陶骧面临的局面这么复杂,她是不能说走就走的…不过转念一想,尔安前两天似有意似无意地当着她的面提起这次审计风波,话中之意不言而喻,应是顾及陶骧的面子,也是不好直言使她难堪,她也觉得自己这一趟娘家还是该回的。
屋子里各个角落里的钟表几乎同时响起,此起彼伏的鸣着…她看着落地钟上的时间。
三年了,整整三年了。
过的可真快…三年前的那个让她无比煎熬的盛夏,她是怎么过来的,都有些模糊了。但是那种痛苦和迷茫,记忆犹新。
她刚用过晚饭,萝蕤堂的宋妈就带着一顶小轿来。进门说是老姑太太那里三缺一,命她过来请七少奶奶过去凑手。
静漪吩咐张妈说七少爷回来,摇电话去萝蕤堂,她就回来的,便上了轿。
萝蕤堂里却是在后头安斯阁里放置了两桌麻将——陶因泽姐妹围了一桌正在掷骰子玩,陶盛春、陶尔安和苏郑两位老姨太太那一桌却早已开始搓牌了——静漪隔着帘子看着安斯阁内衣香鬓影,听着前头丫头们在里面轻声地说着“七少奶奶来了”,打起帘子进了门。
安斯阁内
虽然打着牌,老太太们也在聊着天,却比平时要安静些似的,看到她来,不等她一一问好,陶因泽拿着拐杖戳了戳地面,说:“快坐下,三缺一,就等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