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重要人物已出场。等待处理的结点依然存在,写着写着应会自动归位。写到两个人的相遇,在普那卡的古老寺院,一起观看一尊没有被洪水冲走的佛陀像。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这几天,搜刮聚集各种地理资料,读了很多关于西藏的书。妮尔的书里有一段我很感动。她写拉萨的新年仪式,八廓街人来人往,挤在一起看多玛供。她和庸登开心地奔跑。孟加拉的烟花转瞬即逝。他们看到一场月全蚀。这段描写让人感觉跟亲眼所见一样。以往回不去的岁月,只有文字留下记忆。

庸登八岁起在西藏寺院学习佛法。十四岁,随妮尔走遍亚、非、欧三大洲,与这个巴黎女人一起生活四十年。做她的义子,分别充当她的厨师、洗衣工、裁缝、秘书,帮助她翻译佛教经典。三十一岁,成为法国公民。他去世后,妮尔极为孤单和痛苦。她把他的骨灰放在恒河边的圣城贝拿勒斯。自己的骨灰则撒在恒河。

5

有人说他写完一百万个字,然后决定弃而不用。这种方式无从体会。对我而言,所有从手里写出来的文字,都应作数。如果它不能够作数,在写的时候,我会知道,会停下来观察。如果不曾真正接纳这些被灌注到身心内部的文字,当它们流动出去的时候,别人也会看出不够郑重。

昨日和朋友聊天,他说一个主题写尽就再不会写。对我来说亦是。一些部分写尽,他人即便再喜爱也无法反复炮制。新的部分对我来说也是未知。继续探索,等待新道路上的知己。

告别一些人。再相遇一些人。他们也许已经等在前面的路口。

十余年写作,翻山越岭,现在寻找文字之外的空间。始终在做一厘米宽、一百米深这种类型的事情。之前恐怕无法预料,在这样的年龄,反而走上更加边缘的剑走偏锋的路线。

这不是我选择的,路自己展开。有终于知道会做些什么的心安的感觉。要继续走。

有时觉得与世隔绝般。但总觉得走过隧道就会见到光亮。

6

工作一天没下楼。晚上散步走去超市逛一圈。

这个超市很喜欢,整洁有序,温暖宜人。货架上陈列来自异国他乡的美丽小物品。这些货源甚有品味。每次进去逛一逛,心放松不少。是一个方便的休息方式。

买地理杂志,顺便选一块紫罗兰香气的精油香皂。

用过叙利亚生产的香皂(想到这个国家的多灾多难,却生产出这样美的东西,有时感受复杂),用月桂油和橄榄油混合而成,没有添加剂,也无香气。洗脸、洗澡,都很天然润滑。这样品质单纯的东西很少见,价格有些贵,买的人也应不多。后来断货再没有供应。

回来时,注意到夜色中的树有深意,拿起手机拍几张。它们传递出一些东西。经过花园,黑暗无人,独自在草坪边小坐。有一种茫茫无边、心思寂寥的感觉。

不断收到各种大学院校的讲座邀请。至今还没有举行这类活动。慢慢觉得分享与交流也许以后会增加,这终究是一种正向的给予和接受。

这本新长篇顶在身体里面,形状很像岗仁波齐。

等做完俗世的事情,想搬去山里,与相爱的人一起,种菜、种花、喝茶、养猫、看月亮、诵经、读书、写诗。简单安静,朴素知足,若有福德,这样过完余生。但也许这里面没有什么为他人的菩提心。

赏荷

凭空起念,想看荷花。哪怕独自也要成行。

问,北京看荷花可以去哪里,收到各种奇怪的回答。好几个人说,颐和园的荷花不错,便长途迢迢地出发。从东边到颐和园,漫长路途。到了那里,却发现有一面大而无当的湖,人来人往的游客,只是没有荷花。在湖边用面包喂了几条鱼,独自回家。

八九年之前,去贵州旅行,是夏日的天气。大巴行驶于迂回山道,旁边一条大河,如影相形。经过坡地,看到对岸山谷,苗家村寨散布,传统建筑的木楼层层叠叠。河边谷地上,则有大片野生荷花塘,烈阳下旺盛。当时被这美景震住,很想下车去近处观赏荷塘,晚上在村子借宿一晚也可。

念头一转间,车子拐过弯道,已把它们抛在身后。村寨与荷花塘如同惊鸿一瞥。之后也未在地图上得知它们的名字。

又过几年。和朋友去她在福建的老家,村庄在山峦深处,古老荒僻。村口泥土路旁边,有大池的荷花。这次如了愿,快步走过去靠近它们,强烈芳香气扑鼻而来。实实在在的花朵,伸手即可触摸到花瓣的干脆和厚润。花与叶在风中晃动,安静得什么话也无须说。又仿佛已说了很多年。

今年有远处的朋友来,他的朋友过来看望。想着酷暑带他们去哪里,看荷花的念头再次不可抗拒地出现。在网上看到圆明园的荷花节。上午出发,北四环堵车,花很长时间。司机不太识路,不知正门在哪里。最后放在东门。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