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过去在农村,一年半载才杀一头猪。现在可以选择的食材太多,鸡鸭肉类都很廉价,超市里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但大多都是速成,饲料里混杂各种人工养料或激素,生长环境恶劣。现在吃得越来越方便,质量却越来越差。

身体的状况,大多跟吃进去的东西有关,因此选择食物很重要。

“餐饮环境随社会风气一起在变形。人们觉得应该多吃,用鸡鸭鱼肉招待朋友很重要,却没有人觉得在合适的季节做一个清爽新鲜的毛豆是好的。渐渐改变人们对饮食的态度是一种社会责任。”

他到村里后,教会了一些小孩子写毛笔字,认为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言传身教。

我说,你是想用自己的存在方式影响别人。

他说,是的。即便自己或多或少有些片面。

从机场抵达双灵村。住的旅馆是他的朋友开的,灵枫小院。

花园中有两棵姿态洒落的枫树。店主辞了金融业的工作,租了一个临山的大院子,用心设计、修建和整理。自己住,也给客人住。朋友们唤她神仙姐姐,也许在朋友们眼中,她似乎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每天独揽山岚朝夕,看过一年四季。庭院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草茂盛,也是需要预订才能入住。

醉庐在近处,一处白墙黑瓦的老式院落。迈上青苔滑溜的石阶,推开木门,窄小的石板通道蜿蜒向前。左侧是杉木圆柱,水渠,石墙上长出翠绿野草。两尾鲫鱼在水中游动。

通道尽头,视野豁然开阔。庭院颇有古意,老桂花树,两棵梨树,两棵腊梅,一棵春梅,一棵枫树,竹子,芦苇,菖蒲,山石。人工挖出的小池塘,引流山里的泉水。

是桂花即将盛开的时节,这棵大银桂是房东原有的。“秋天开花,早上一打开门,香气袭人。这个花园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花在开。”

主人长久不在,园里杂草丛生。山边上的河道也已干涸。在春天雨季,河水会多起来。最初溪水两岸还有桃花,是自然的景象,现在什么都不剩余。村里的人拿了河岸的很多石头去盖房子。

花园廊道的桌子上已泡好红茶。茶叶是九曲红梅,杭州本地红茶。他说,杭州的绿茶太有名,九曲红梅就被龙井给遮蔽掉了,卖得不多。村里的茶树明前采做绿茶,谷雨后采的大多做红茶。夏天往溪水里一放,就是冰镇红茶,可以解酒。

他试过把红茶搭配到菜式里,鸭子蒸好,用泡好的茶汤冲淋,肉吃起来就不腻,很清口。只要点缀加入某样新的元素,菜的色和味就会不一样。

喝了一口温润的红茶,听到庭院里的细雨滴滴答答下起来。

边侧有一个老仓库,没有改建,维持原状。前半部分堆着大量木头和建筑材料,后半部分是酒窖,堆着杂物。搭建的二楼放了一口大概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旧牛皮皮箱,有往日旧画。窗口爬满常青藤。

他本来打算把工作室和茶室安置这里,后来一次火灾把屋顶烧了,村里想拆了重建。但他认为一栋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房子,需要保留。有人不高兴,堆了一些东西不肯拿走,想提高房租。后来通过一些办法,没有让拆。

“拆房子很容易,但五十年的历史修不回来。社会有时不允许你保留有个性的东西,自己也无法左右。这处地方还剩四五年的租期,时候一到就得走人。”

走进正房,是正厅。后面是厨房和杂物间。屋内采用简单的原木结构,石砖地面,铜制火炉。炉子管道是他自己设计的,很简单,几百块钱就搞定。好用,也朴实。墙上挂着自己写的楹联,有一些画作为装饰。即便已退出圈子,画画、写字仍是一直陪伴左右的技艺。

“像我们这样,老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孤单。因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条案上摆放瓷器,茶壶,碗盘,有自己画的青花,图案大多是荷花、梅花、竹子、葫芦。前两年侄女结婚,他给她做了一套瓷器做礼物,落的是家里旧有的堂号“彭城堂”。在他的记忆中,太祖奶奶在杭州开一家很大的茶碗店,伯伯是开绸缎庄的。家里原先的凳子椅子上写的是彭城堂,如同记号。

“也算是留一个祖上的纪念。”这套礼物让侄女带去了婆家。

有没有想做自己特制的餐具?你会画青花。

没办法用太好的。喝醉酒经常打碎,不能跟别人计较。还有的人觉得饭菜好吃,连碗都想拿走。以前画的一些青花小碗,他们看着挺好,就全都拿走了。

花园里形状清奇的石头,买的时候才三千块钱,全凭缘分。现在已找不到这样的石头。买木头,买旧门框,也是自己开车到外面去转,陆陆续续拿回来。老的木门是花六百块钱在农村收的,稍作改造后安装上去。

“也不能做得太传统,稍微简洁粗犷一些好。板子自己钉,字自己刻。雇了一个老木工,一个泥工,一些小工,跟他们一起做。砖也是自己铺,泥工铺不好,自己动手,一块一块拼接起来。”

很享受做这件事情吧。建一个庭院,一块石头、一块砖自己弄起来。

后续的一些事情找人做,有时不一定合心意。比如石头要放得高低错落,但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导致石头的摆放位置就不一样。所以最后还是依靠自己动手。

总共花了九个月时间改建。当时的打算是自住,酿酒,画画,喝茶,过安闲的日子。休息,喝酒,高兴了写点东西。烧菜本来只是一个爱好,醉庐也只是一种玩的形式,但自然而然吸引一大批朋友和食客。

刚开始还算轻松,后来慕名而来的越来越多。但他有时选择休息,不想太累。

“不点菜,午饭、晚饭都可以做。招待二三十个人没问题。最多的一次接待五十个人。请了个帮手,两个人在两三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的菜都做好。两只手臂做得发烫。”

转眼暮色深浓。他说,我开始做饭了。

进了厨房,系上围裙。

厨房很小,大约五平米。工具是专业级别的,银杏树厚砧板,喜马拉雅岩盐,张小泉特制菜刀,大火力的煤气灶台。另有一处柴灶。电磁炉在沸腾后马上冷却,柴灶则会持续给予温暖。银杏树砧板也很有讲究,树的毛孔是通的,因此用之前要在盐水里浸泡一周。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了。他的特制菜刀上刻有一行字:本是琴书手,却爱小泉刀。醉庐主人用器。

水池的管道坏了,不能通水。准备明天请人来修。

晚饭的菜单是葫芦蒸虾干、茭白烧肉、榨菜炒毛豆。他说简单吃,这个菜单对我而言,也已很复杂。他在窄小的厨房灶台之间来回兜转,所有的转折承接平衡自如。铁锅看起来沉重,但他拿在手里翻动或清洗,极为灵巧。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