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住在这儿最奢侈的,就是吃自己种的菜。周围没有工业,没有什么污染源。当季菜会天天吃,真的叫粗茶淡饭。今年的南瓜没去年的好吃,因为太旱了,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好多树苗都干死了。农民就是这样,靠天收成。
他已不怎么关心外面的消息。上网也很少,不知道看什么,收一收邮件就结束。娜娜平时上网,会买一些吃的、穿的、用的。他有时不理解她怎么能想到买那么多东西。“你现在让我想买什么,我一样都想不出来。”
没有电视。装了一个有线,装宽带送的网络电视,但他们都不喜欢看。有一次打雷把机顶盒击坏了。“这样正好。可以选择不看,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谈论起在农村生活的特点,平时来往的人很少。他们一致认为,不需要跟很多人来往,有些往来纯属没意义。娜娜说起她的一个朋友。
“他很想住在农村,我说没有社交的,他说不需要朋友。他在大连搞中医,四十出头,对中医文化很迷恋。扎针用的是家传的两千多年前的针法,一般很少超过三针。我去年怀孕时咳得肚子总是收缩,怕胎儿缺氧,又不能吃药,找他扎针,扎完当时就不咳了。”
他希望中午把菜扫光,晚上做黑鱼火锅。不下雨的话可以在外面生篝火,大锅往上面一支,炖一锅鱼。两条野生黑鱼是集市上买的。这种鱼没有人养,因为会吃其他鱼。
他说,荷塘以前小鲫鱼繁殖太多,乡人说放两条黑鱼就妥。他放了三条进去。夏天下了一场大雨,当时他进城了,鱼儿被冲走不计其数。
我问他,池塘里的荷花怎么种的。
老支书春上挖藕时给了我两支完整的。其实一支就够,埋在淤泥里,当年就长满整个荷塘,非常神奇。蹲在那里,看到荷叶高过自己很多,会闻到香味。
我说,可以给孩子煮荷叶粥,夏天喝了清凉。《浮生六记》里还有一种用法,荷花花瓣朝开暮合。黄昏时把茶叶放进去,晚上花瓣把茶叶裹住了,次日早上拿出来,茶叶浸润了荷花的馥郁香气。这是一个很美的细节。
娜娜听了很高兴,说,明年一定要试一试。
这种家常气氛。人们心平气和、随波逐流,又对诸事用心。接地气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也已很久没有感受。
十四
我问他,小时候是否意识到自己某些特别的东西。
他说当然有。打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从童年到现在几乎没有改变。如果说有一点审美的话,那都是上天赋予的,是这块土地带来的,书法带来的。还有某种自虐倾向。
“有一次我小姨使唤我去她男朋友那儿,去回少说有二十公里。炎炎夏日,鹅卵石的路,脚踩下去就冒烟,光脚啊,我竟然一路无比开心。就是想体会那种感受。路途中的风景也让我着迷。还有一次,骑车去外婆家,还要另带一辆自行车回来,二十公里,一路泥泞。我推一辆扛一辆,走一段拖一段。那时不过十一二岁,能干这样的事情,反正有点不太正常。”
他说,农村出去的孩子分两类。一类是出去了就必须衣锦还乡,否则数年也不回家。一类就是想彻底地摆脱农民身份,做城里人。像他这样特别想回来的,极少。
“我哥哥就不喜欢这里,因为他的童年几乎都是痛苦的记忆。他不愿意干农活,父亲没少打他,后来又受恶人欺负,这里没有给他美好。他现在已经属于小地方很有成就的人了,对我的行为一直持悲观态度。认为我过得太寒酸,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不行,替我着急。
我妈也一样。希望我最起码也住在县城,买套大房子,开辆稍微好一些的车,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他们代表这个时代普遍的价值观。却不知道我的命在农村,在城里我是痛苦的,虽然那种生活也可以让我麻木。我跟他们不一样,我的农村记忆没有苦涩,全是美好。所以强烈地想回到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土地上。”
有时他也会觉得自己回来以后,还有一部分灵魂仍在飘着。没有完全成为一体。有点在回家路上的感觉。
为什么?你已经回来。
身上已经有了回不来的部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虽然精神上很大一部分跟这块土地呼应,但有时我是在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这种眼光是变了味儿的。觉得自己不够彻底。
怎样才是彻底的?
要足够彻底,就不做艺术,不做跟艺术有关的事。让它只存在于呼吸的过程中,而不是把它实践,拿出去换钱。
十五
娜娜走过来,说,天太冷了。把烤火的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烤火。
他从二楼搬下来一张小木桌,一床被子,把电热器安放在桌下。把脚伸进去,用棉被裹上,这样就很暖和。我们刚好围成一桌,他开玩笑说,好了,麻将伺候。娜娜说,快过年的时候,没什么农活,大家就会这样围着取暖打麻将,桌上摆着干果和水果。最近有点像过年了。
她端出来一个抹茶蛋糕,中午用烤箱烤的。没有玉米油,用了橄榄油,所以有一些橄榄香味。做了水果茶,用热水泡的苹果橙子,浸泡进去一束园子里野生的小黄菊花。倒出茶来,香气扑鼻。吃蛋糕,喝热茶。
他说起自己刚去深圳的时候,刚从农村出来,不到二十岁就挣两三百块钱。很爽,像大款一样。做印刷的时候收入更是可观,一天可以挥霍几千块,不知道那叫有钱。那时在澧县,可能一万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套房子。
“完全得意忘了形,一天到晚就是喝、耍,找不着北。挥霍青春。现在觉得这种挥霍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该见的都见过了,欲望也释放了。黄山归来不看岳。”
对欲望有过充分的体验和释放之后,那些事情就不会再做了吗?
每个人智商不一样,机缘不一样。可能有的聪明人不需要这个阶段,早就能够看清楚。
没有体验过而绕过它,可能吗?
我想肯定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也不一定刻意去绕,他走的就是一条大道和正道。就那样正确地走下去了。
一个人二十几岁就可以选择一条光明大道吗?
有的。从小就从书本里找到了智慧,心无旁骛,向着智慧的光芒前进着。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可以不经历痛苦。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亲身实验,可以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东西吗?
一定有的。只是这种人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