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晨雾刚散,没有到下霜的季节。落霜的稻田更美。汽车声大概在一百 七十米远之外,路边的房子把往来的声音挡住了。大片棉花田,麻雀在叫。在他小时候,公路边上是没有房子的,只是一条稍宽的鹅卵石路。能见度好的时候,站在自己家的院里,能看到二十公里外的关山和县城。
住在附近的人依然耕种,但现在都是机器耕作,半个小时就能把一亩地收割完。也不用插秧,都是撒种,效率高很多。一个人可以种一二十亩地。农民轻松了许多,但再轻松,辛苦程度也远远超出城里人的想象。农活最密集的时候是炎夏。
“这里产棉花和水稻,还有菜籽、橘子。棉花比水稻的收入稍微高一些,但比种水稻费劲,总要打药。种两年棉花就得种水稻,因为棉花对土壤伤害大,打药过多,而且根吸收营养很厉害,土就不肥了。”
经过一片稻田时,他说小时候在这里抓过一条青蛇,一米多长。因为家里老鼠多,听说蛇能抓老鼠,他把它抓了回去,关在自己房间里。把窗户和门关上,怕它跑了。一个礼拜之内,一只老鼠的动静都没有。那个礼拜他很紧张,生怕蛇钻到自己的蚊帐里面去。后来一切恢复正常,它溜走了。
这时我们都听到了广播声。他说,前段时间抓乡村卫生工作,听村主任在广播里喊话,“有些妇女,门口不扫,被子不叠……”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政府也开始重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现状的确太严峻,“过去食品基本没有包装。瞧瞧现在,两块饼干就用一个塑料袋装着。造孽啊。”
烧饼店依旧未开门,店主也许出门远行,关闭了好几天。路过一家米粉店,摆设简单,但热气腾腾,人气很旺。进去吃早餐。矮木桌,小木椅子,传统式样。每人一碗米粉,两个馒头。馒头蒸得好吃,带着甜味。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是古驿站。“但现在已经寻不到一丝古意。”这个驿站从南往北,以前可能也就几十户人家。路口是集市,摊位并不多。他买了新鲜猪肉、茼蒿、两块豆腐。家里有菜地,没有什么需要多买。对他来说,可补充的内容是走路本身,以及与乡邻之间三言两语的寒暄。
“买五花肉的时候,一个面熟的老太太跟我搭话,你快三十岁了吧?我差点起一身鸡皮。待我走出几步,她又跟旁边的老太太八卦,他都三十岁了,你还以为他小啊?才生一儿伢。她们要是知道我都四十多岁了,那还不眼珠子都掉地?她们会背后说我不懂事不孝顺。”
他站住,看墙上贴着的一张毛笔写的告示。“全面机械化,才是农村的根本出路。”赞叹这个人的字写得真是不错。应该是村里年纪比较大的人写的。二一三年的告示,经过了风吹日晒。他特别想把它揭下来收藏起来。城市里已很难见到手写的告示,一般都是喷绘的。
十九
“以前这里全是松林。一直延伸过去。后来把松林砍了,做地了。现在山丘上的松树大多是引进的,不知道名字,大家叫它国外松。这种松树长得太快,造型也没有性格。一点也不好看。
本地松树都特别漂亮,棵棵像八大笔下的松树。你看那边就是,明显有自己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更好看。雪后树干上面堆一层,线条都出来了……这么大的板栗树得长四五十年。这片树林还有我小时候的影子。”
我们站在山路边。他经常在这里跑步。早上跑,跑完回去吃碗面条。这种泥地路面,刚下过雨,等出太阳了,湿气一收,就会很舒服。沿这条路绕圈跑,穿过丛林,越过山丘,尽量绕过人家密集的线路。
“在农村跑步,大家会觉得你很奇怪。农活都干不过来,哪还有闲情体力用在跑步上。我自己以前也没有这个习惯,现在跑着跑着有感觉了。不仅身体状态比原来更好,人生态度也更积极。”
他说起有一年特别干旱,从很远的地方用水渠引水库的水过来。水要流过好几公里才能灌到村庄的地里,水渠里、地里、田里,突然全是水库带过来的鱼。大家疯抢,很是壮观。每家每户都抱一堆大鱼回去,着实过瘾。
这里有别人体会不到的自在。他生在此,从骨子里热爱这片土地,谈不上有任何局限的感觉。
“这里椿树分几种,这是红椿。我家的门槛用的就是红椿。门槛是盖房子的最后一道工序,带有宗教色彩,所以红椿的地位很高。
对我来说,内心宁静的话,守着几棵树一样可以过一辈子。它们可以成为永久的知己。山色这么美,看一整天也不会厌倦。得到的愉悦,远胜过赚一千万开奔驰、宝马。金钱、科技、物质解决不了人的空虚,这不是阿Q精神。幸福感百分之九十跟这些没关系。这些想法也许是上帝赐给我的一点慧根,加上童年的经历、后来的自觉。”
他一边走着,一边不经意间在泥地上或田地里抠起一块小瓷片。雨一淋,这些瓷片就出现。捡拾瓷片对他而言是极为享受的,会陶醉在丰富而又单纯的色泽里、潇洒的用笔中。
“你喜欢,它就会进入你的视线。当你经过它身边时,它会喊你,亲爱的,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其实我有点近视,但瓷片在哪里,它会叫我。一个地方有没有传承,就看它的载体在哪。你看这两块,颜色发贼,民国的。这一块就很深邃,像士。贼跟士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没有比捡拾瓷片更幸福的了,干吗要拼命消耗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去获取?况且获取的还并不一定是幸福。就算给你幸福,你懂得去享受吗?很多人体会不到由内而外的欢喜,也可以说上帝没有赐给他这份福。他们更享受一个恒温的游泳池、一辆昂贵的保时捷,然后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我说,现在的时代物质消耗过度,但人们在欲望中得不到真正的安稳。比如手机不断提高技术,更新换代,导致许多人手机根本没有用坏,但甘心情愿跟着潮流消耗金钱。拥有一个更新款、更先进、更奢侈、更好玩的东西,仿佛可以带来愉悦和成功的感受,即便这种感受转瞬即逝。
我们应该珍惜已拥有的事物,珍惜地球上的每一处资源,有感恩和平静的心态。
如你所说,人的生命可以在与自然的互动里得到滋养,但是很多人缺乏这种能力,只能尝试通过其他途径,通过各种欲望的实现让自己得到满足。人的心灵,有时躁动得一刻都离不开外景和外物,需索各种新闻、娱乐、讯息、声色,并被这些控制。
他说,人的心灵空虚,没有跟自然互动的能力。但物欲永远不能满足心灵。佛家有言,多欲则苦。无休止的吃喝、豪车、花样百出的商品,都是短时间的麻醉。
“有时候我怀疑,为什么几千年的文明在我们这一代就抛弃得如此彻底呢?为什么现在的人就把持不住自己了呢?是真的丧失了,还是一种短期的迷失?”
你在考虑这些问题吗?
不,只是感叹一下。我考虑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历史车轮如同离弦的箭。
廿
放晴,有了太阳。他抱上孩子,再带我去后面的树林看看。这样娜娜可以有时间在家里做饭。
他有一个专门用来抱孩子的腰凳,经常带他到山里,到处走走。孩子喜欢,每时每刻觉得新鲜。大多时间他还会抱孩子到下面杂货铺、理发店见见人,这么大的孩子就有着想象不到的强烈求知欲。摘了一把菊花给孩子,让他抓着玩。孩子开始吃花。
后面山丘,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橘树林,顺手就能摘下几个来吃。橘子掉了一地,他说应该是别人不要了。再不摘就熟大了。
“这些像野葱一样的东西是荞头,挺好吃的。”
走过一片坡地,经过一片树林。他指着篱笆边上一种暗紫红的藤蔓,说这些植物色彩好看得很,拍出来能美得腻死。
我说,它的颜色比较不饱和,有些中性。
他说,不像有些颜色那么直接,但拍得不好就容易俗。要琢磨很久,怎么让它不俗。
他喜欢这一片起伏的坡地,有韵律。这里的松树是枝干拔高往上走的。
“松树很多是孤立的,常称孤松,长出很奇特的姿态。你看,这棵树长在这里很美,它就属于这儿。我家特别需要两棵大一点的树添些生气,但一直不敢移。万一移死了对不住这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