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很放松,开始互相拍照片玩。这个二手相机是他从一个成都的朋友那里买的。“买新的需要五六千,他还给了我一个镜头。”
他喜欢拍照,拍很多照片,留住色彩。打印出来的时候挺开心。画画也是一样,画完搁下来,有一种把事情做圆满的喜悦。有时拍自己的脸,可能是不认识、不了解自己,觉得身上潜在的创造力还没有被发现,是把自己当作了另外一个人的兴趣。
拍完照片,看自己的脸觉得满意吗?
没有满意,觉得熟悉又很陌生。看我自己的时候,好像那个人也在看着我。以前会盯着镜子看很久,想很多,想肖像以外的自己到底在哪里。也许有一面镜子我就不会觉得孤独。
他和久美以前是同学,他喜欢用手里的相机给久美拍照,久美是他最常用的模特。他们感情很好,经常形影不离。
拍完照片,停顿下来,只是一起静静看着大雨中的寺院宫殿,和路上的僧人们。
廿二
早上起来依然独自去转经筒。围绕寺院的山路,走了整整一圈。景色开阔优美,空气清湛,太阳的光芒越来越灼热明亮。一个人走,跟在人群之中。一边转动经筒,一边清理情绪和思路。
知道他这几天经常晚睡,所以中午才过去找他。
我说,早上转经的时候,感觉心很静,很柔软,好像整个人被打开。眼泪要掉出来,但并不知道眼泪代表什么。也没有任何的难过或高兴。
他说,可能是破除了我执之后的一种强烈的状态。通常我在有过那样的感受之后,会更精进。我们试着成为一个证悟的人,尝试变成佛陀那样的人,需要有更多尝试,也会遭遇更多的失败。
他今天带我参观寺院。我来了几天,的确还没有去殿堂里看过。他带着我把一些主要的佛殿都转了。去文殊佛殿的时候,有个小僧人在念经。他叫桑济过去玩,说师父不在。他们说了会话。
这是你喜欢的一个佛殿吧。
阳光好的时候这里很舒服。除了偶尔来几个游客,几乎没有人进来。你看上面的酥油花,是从宗喀巴大师开始的。酥油里面加上矿物原料,做成花和佛像。他在拉萨大昭寺看到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非常欢喜,做了一朵花供在那里。后来格鲁派的僧人也都开始效仿。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做出的花跟饼一样。慢慢有了经验,可以使用一些木头模具帮忙,精要的部分还是要用手。做的时候很麻烦,要在冰凉的水里做。
又到一个佛殿。这是最古老的一个佛殿,一七八八年开始建,一七九一年完成。是尼泊尔人建造的。里面有一尊未来佛弥勒佛,他半蹲半坐,表示即将转世、转法轮。
闻思学院的大殿里,很多僧人聚集一起在念经,声音浑厚。诵经一般在中午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半,一个小时。
我说,这里的僧人年龄都很大,老僧人很多。
现在很多小僧人都还俗了。老的僧人一般都有一些学徒。昨天仁波切就说,他要收十个学生。他说以后我们老了就没有人再做小僧人了。
僧人如果还俗了,还会跟师父之间保持关系吗?
会的。但是会变少,因为他们不再为佛法做准备,而要去做其他的事情。不再像一个自由的人。他要照顾孩子家人,很多杂事。
这些俗世的事情在你看来,都是浪费时间以及是烦恼的来源?
如果是一个智者,在世俗中同样活得自在,不受限制,或者说不受无奈的驱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烦恼也会减少。文革的时候,一些真正修行的学者、高僧,他们被抓进牢房里面好像没有什么区别,照样不误修行。在那里也得到一种自在。环境的改变对他们没有影响,在监狱里面待过十几年的也有。
廿三
仁波切在僧舍里等我们一起喝茶。他也许知道这是最后一天,没有出门,留出很多时间。已是中午,仁波切没有同意一起去餐厅吃午饭的提议,而是让街上餐厅送来藏式包子,并坚持付了包子的费用。
他一直在喝的,是腊梅花泡的水。这是桑济帮他在成都买的。他使用一只优美的青花茶杯,吃饭的瓷碗也是单独的,很美。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一直呈现出谦逊和柔软的一面,时刻观察和关照着他身边出现的人与事,并给予照顾。
包子吃完了。一只漂亮的黄花野猫偷偷进来,去找盘子,一边轻声叫着。
一些人开始陆续请教仁波切问题。
有人说的是自己的工作,为集体的工作所累,很想单独做些事情。“我为别人做的这么多事,其实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想做的反而没时间和精力。”
仁波切说,应该为自己的心去做一些事,事情改变心也会跟着改变。团队和别人都在改变,我们很难控制一切,如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有时会被云挡住。所以要先为自己着想,选择让自己开心或是甘愿的事情。不然会引发更多困惑和忧虑。
又有人发问,说在生活中遇见相处紧张的人,对方的情绪会干扰自己,一说话就心跳加快,没办法思考。并且看起来与这个人的状态是无法改变的。
仁波切说,在心的相续中,这样的反应和情绪没有什么特别。大家都是普通人,也许因缘让彼此关系变得不一般,比如看到对方会有畏惧感,或很紧张。我们碰到自己的上师也会有这样的情绪。但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心跟别人是没有关系的,它也影响不到别人。
桑济补充说,如果一个人跟自己有对立的关系,这个关系产生困难或者痛苦,就应该试着接受,把对方当作自己。这种敌对或碰撞的关系或许会慢慢消失,开始时的敌人最后会变成朋友。僧人会把自己的敌人当作很好的老师,至少他让你明白一种不愉快的关系。
他们一边说着话,一边开始融化酥油做酥油灯,要拿去供在佛殿。
把牛奶分离出水和牛油,得到最精华的奶油。藏族的小孩子五六岁就可以吃,跟面包一起。最好的奶是牦牛奶,因为牦牛会吃得特别好,他们平时也会喝。酥油茶和糌粑一般早上吃,中午炒菜,晚上吃面。有时候做包子。包子比较麻烦,人多的时候做。这些他都会。
我说,你还写过自己会做比萨饼。
那个一点都不难。
我问仁波切,桑济应该算是很优秀的僧人吧。学习上应该是得奖学金的那种优等生。
桑济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