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问他在拉卜楞寺待了十二年,对外界还有没有好奇心。

他说,一直都有。外界有更多创造力,也会对人产生好奇。他会想他们的生活,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如果那样生活会怎么样。也想象过,如果像他们一样生活,自己会怎样。

“也许会租房子,为了赚钱需要画更多的画,或者做一个靠劳动收获蔬菜的人。也可能四处走,试着在喜欢的地方自由地生活。”

有一些僧人在寺院里从年轻到年老,就这么度过吗?

人生是很短暂的,就是这样度过。

如果没有做出一些其他的选择,是不是也会像那些老僧人一样,在寺院里面逐渐老去?

那是很幸运的事情。因为谁知道能活多久,如果真的那样的话,说明我很幸运。但这些很难决定,因为身份本身改变很大。比如说发生改变宗教的战争,很多身份可能就不存在。但我不会太执着于身份本身,心态也不会有大的改变。会做一些自己需要做的事,这是不会变的。我也可能以后不会在拉卜楞寺。

在这里是还要再学习一些东西?

是的。现在在这里,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去了解。可能学好了之后,才会去准备自己的一个世界。

想过云游世界吗?

不管到了哪里,哪里就是我的世界。因为觉得每一天都不一样,所以一个小镇、一个小僧院都可以给我很多,这些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更大的地方只是一个概念,只存在于想象中。我的世界可以是这个样子,它给我很多,如果离开,可能失去更多。通常局限的只是人自己。去再大的地方,范围还是局限在自己的思想和眼睛所看到的,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在他看来,在藏地,僧人比世俗的人要更开心和实在,比较少一些烦恼。去汉地再看一下藏人,又觉得藏人比汉人要开心。

作为一个僧人,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证悟,获得终极的自由。

有两种智慧,一种是量的智慧,你可以学很多东西,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比如一些僧人可能懂得一些现代的科学。而佛陀是量的智慧和最后的智慧都聚足。终极的智慧是不再有困惑和痛苦,不再受情绪的控制,包括身体、环境种种局限。这也是修行者最终的目的。

同时你要给所有人以方便,因为你洞晓之后会生起很深的慈悲心。吃了这个药,觉得很好,自己不再是一个病人,就需要分享这种获得。把解脱于约束的方法传授给所有众生。

佛陀就是做了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开悟的人,没有那样的慈悲心,即便证悟,也不会传授方法。僧人穿着佛陀的衣服,试着想成为佛陀,至少在行为上,或者说在外的形式上要和他一样,然后慢慢在内心也要真正变成他。僧人的目的便是最后获得佛陀那样的智慧,以此帮助更多众生。

廿六

“南赡部洲像一个沉睡的居所,像万物生灵的尸体,而在它上面,是梵天亲手编织的巨大无形的被子,镶嵌着心愿的宝石。宝石上是否住着另一种幸福的生灵,比人更真实的生物?我的头顶竟然住着这么多的星辰,却从来没有跟它们打过招呼。也许上一世的前世,我曾生活在那些宝石里。现在住在南赡部洲的一个我,在时间和空间里,在远方生灵眼中的一个渺小的星星上。我生活在佛陀的觉悟里,行走在自己的梦里。

我想用这些贝叶经书做一只船,离开轮回苦海。”

这是他写过的诗句里面,我很喜欢的一段。

深夜结束火锅晚宴。他送给我一只木碗,之前他曾带着这样的碗去转冈仁波齐,在藏民家喝酥油茶,拿出来使用。夜色深浓,结伴走过寺院旁边的转经道,没有再说话。

一阵寒风呼啸。他只穿着单薄僧衣,但仿佛从来没有寒冷感觉,任大风刮到身上,衣袍卷起。到了旅馆旁边的十字路口,告别的时候到了。没有握手,没有拥抱,没有多余叮嘱。只是简单说了声再见,各自转身离去。

在这些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曾经一起仰望墙上的壁画。他替我解说上面的藏文句子。

“这句说的是生起黄金一样的心,大地一样的心,月亮一样的心,珍宝一样的心,湖一样的心,金刚一样的心,药一样的心。这些都是指菩提心。

这头大象刚开始是黑色的,最后慢慢变成白色。大象代表我们习性中的昏沉。

这一句是太阳一样的心,音乐一样的心。坐骑一样的心,就是服务的心。水一样的心,声音一样的心,云一样的心。依然是关于菩提心。船代表容纳和救度,装载别人去彼岸。”

……

那一刻,他的声音安静而柔和。旁边幽暗角落里,一盏被点燃的酥油灯,烛火稳稳地闪耀,亮光驱散黑暗和寒冷。那一刻,我的心也是安静而柔和的。

在某些个瞬间,我觉得自己仿佛认识他们已经很久,曾经在一起度过很长时间。

我知道我们还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地重逢。

素琴·古音·淡味

岁月冉冉

而人的心可以做到平稳从容

大抵是有怎么样的心

才能有怎么样的音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