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大唐明月5 大唐明月6

堂屋里顿时静得可怕,谁也料不到平日里最讲究风仪的祇氏,竟会当众直接说出这样的诛心之语,热辣辣便如迎面一掌扇在了各人的脸上,有的人脸色发白,有的人则是满脸涨红,一时却又不知该如何作答才好。只有张敏娘深深的低下头,掩住了嘴角的一丝笑意。

半晌之后,还是祇氏的嫂子张夫人站了起来,脸上堆上了个笑容,“六娘莫动气,都是我的不是,是我昏聩没记性,才让六娘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六娘如何说我都是应当的。可适才这话却是有些差了,这一回大伙儿原是有些糊涂,只想着日子艰难,要在此事上翻个身才好,又想着都督便是筹不上粮,难道还能因此丢了官不成?不过是受几句责备罢了,总强过我们这般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过日子,这才一时蒙了心。但若说咱们便是要都督倒了好看笑话,咱们再是混账,又怎敢起这天打雷劈的心?”

她看了看祇氏依然冷淡的脸色,叹了口气,“夫人有句话说得对,这些年麴都督待大伙儿宽容亲厚,咱们的确有些轻狂了,一味好强,分不清远近亲疏。但吃了这次的教训,大伙儿是真的悔了。西州城又不是没有旁人做过都督,软的硬的不管事的,谁曾多看咱们这些高昌遗族一眼?也只有麴氏,跟大伙儿是几辈子的情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麴都督此次是立了大功,咱们如今说什么自然都是白搭,但若是日后麴家真有难处了,大伙儿若是坐视不管,便教咱们丢了这西州的根基,再也翻不得身!如何?”

她的这番话,自然也是众人这些日子里议论过无数遍的,一时都纷纷附和,有人便道,“夫人便是不信我等的心肠,也总要相信我等不是那种过了今朝不想明日的人。难道大伙儿还真能盼着再来一个都督,好把咱们都轰出去?”

祇氏沉默片刻,突然点了点头,“阿嫂说的是,大唐的官员里,除了麴氏,谁会多看咱们这些人一眼?便算是多看了几眼,其实打的也不过是借刀杀人的主意罢了,真让他们如了意,咱们是什么下场还未可知!”

此言一出,堂屋又是一静,张敏娘原本平静的脸色顿时为之一变,睫毛颤了几下,突然看见祇氏的目光已经看了过来,脸色不由更白,目光中也带上了几分的乞求之意。

祇氏却不闪不避的看着她,声音越发清晰,“此次运粮之事,大伙儿心里都清楚,若不是兴昔亡可汗的骑兵来得快,世子与长史自不必说,张参军也罢,咱们的那些部曲也罢,只怕现在都已是身首异处的新鬼!我听到此事便想,原来这世上真有报应,这自以为寻着了新靠山弃了旁人的人,转眼便发现自己也不过是枚弃子,是何等有趣!敏娘,你说是不是?”

张敏娘忙站了起来,脸色苍白的垂下了头,“夫人明鉴,阿敏是张家的女儿,不管如今际遇如何,也不敢怨天尤人,都是自己命不好罢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难言的凄凉,不少人心里都是一软,同为高门女子,这种不得已的情形,自然人人多少都经历过一二,小祇氏不由轻声道,“姊姊莫要生气了,敏娘,她也不容易。”

祇氏目光依然落在张敏娘身上,微笑着点了点头,“你的确是不容易,只是我却不明白了,如今这情势下,你的堂兄处境如此艰难,你不想着如何弥补,却放出话来,说什么世子内书房里挂着的画像,模样不像阿史那氏,倒更像库狄夫人,又说世子是因为与库狄夫人合伙做了几桩生意,才容了长史在西州呼风唤雨,阿敏,你这是想做什么?”

堂屋里“嗡”的一声议论开来,这话她们自然也是听过的,却原来是……张敏娘脸上顿时变得一丝血色也无,抬头看着祇氏,嘴唇微颤,半晌才道,“夫人这是从何说起?”

祇氏笑吟吟的摇头,“我是何意你还不知?谁不知晓世子的性子,想来这西州城里,除了你,便只有库狄夫人、阿史那氏和镜娘进过那书房,见过那幅画,这话不是你传出来的,难道还是她们自己传出来的?”

张敏娘只是轻轻摇头,“我前些日子的确去过世子府,只是……夫人误会了,夫人请想,这话传出来,于我又有什么好处?”

祇氏轻轻的叹了口气,“以前的事,原是我们对不住你,耽误了你这些年,你心中有恨有怨都是应当,只是如今的西州城却是再也经不得这些风雨,若教世子以为是我们教唆着你做的这些事,便是我有心替大伙儿说话,只怕也回转不得!如今你已是苏家妇,自有你的前程,又何必再对前事耿耿于怀,心有不甘?”

她看着张敏娘,目光里满是怜悯,“这次张参军也在粮队之中,马贼却是照来不误,大都护的亲兵又要临阵脱逃,参军不得已才下了那般的狠手……唉,可见你今后的日子,且有艰难之处,还是要步步谨慎,好自为之!莫再打着别的主意了。”

张敏娘的脸上已是一片雪白,嘴唇上都没了血色。祇氏却不再看她,转身举起了手中的杯盏,向张氏微微一笑,“姊姊说得不错,再过十几日便是新年,咱们总不能因为以前的不顺,便不过以后的日子了,来日方长,我也祝诸位前事终不忘,来年多可期!”

原本压抑的堂屋里,气氛顿时松了下来,张氏也笑道,“今年喝了这么些苦酒辣酒说不出滋味的闷酒,才终于喝到了这一杯美酒,教我们又如何能忘得掉!”屋里的笑声、谢酒声顿时响成了一片。

张敏娘悄无声息的转身走了出去,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闪开了道路,转开了目光,她走出堂屋,穿过庭院和门房,一路走到了外面,步子越走越快,直到那写着“苏府”两字的乌头门前,脚步才停了下来。

婢女娜娜早已追得气喘吁吁,忙道,“娘子何必与她们一般见识?待到苏公子回来,且有她们后悔莫及的时候!”

张敏娘抬头看着“苏府”二字,不言不动,惨白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良久之后突然轻轻的点了点头,“正是,且有他们后悔莫及的时候!”

……

从龟兹往北,穿过天山山脉,便是昆陵都护府的辖区,正是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所率五咄陆部的牧马之地,大约是早已接到了发兵的命令,唐军一路所经的部落州县,倒也戒备严整。只是不知怎地,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率领的一万骑兵跋涉数百里,两日之前便已与唐军汇合,而坐拥地主之利的兴昔亡可汗却是迟迟未曾出现。

这一日午后,一封来自长安的敕书马上飞递传至唐军的中军大帐,没过多久,阿史那步真便面色沉凝的进了大帐,足足过了两三盏茶的功夫才告辞而去。

中军大帐中的油灯依然摇曳不定,案几之后的苏海政,脸色一片青白,牙关紧咬,整个人虽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可怖。

奉命进帐的卢青岩一眼看到此番景象,心里便是一紧,忙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大都护相召,不知所为何事?”

苏海政停了片刻才开口,冷冷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干涩,“继往绝可汗适才来报,兴昔亡可汗这半年以来与吐蕃往来密切,近日所部兵马又甚有异动,恐怕要对大军不利!”

卢青岩一怔,暗暗的松了口气,抬起头来,“大都护多虑了,兴昔亡可汗效力我朝数十年,性子也不甚鲁莽,吐蕃如今虽然势大,到底不比我大唐天朝气象,说他与吐蕃暗通款曲、首鼠两端或有可能,说他会举兵谋反,对大军不利,以下官看来,断然不至于!”

苏海政声音依然冰冷,“继往绝可汗所言确凿,不似虚言,兴昔亡若不是心怀异志,为何州府戒备森严,人却迟迟不至?”

卢青岩笑了起来,“大都护,旁人说兴昔亡反也罢了,这位继往绝可汗的话怎能信得?西疆之人谁不知晓,他与兴昔亡名为兄弟,实为死敌,昔日为争可汗之位,射杀了兴昔亡可汗数十位亲眷,两人是不共戴天之仇,因此圣上才会把突厥十姓一分为二,让他们分而治之,但凡遇到大军行动,也让两人分别带兵跟随,为的便是让他们互相牵制,才不至于惹出乱子来。这兴昔亡可汗要反的话语,从继往绝口中说出,如何信得?”

苏海政一言不发的看着卢青岩,锐利的目光中渐渐带上了几丝杀气,卢青岩只觉得背后一片冰凉,心里转了几转这才醒悟过来,脸色不由白了,“大都护,兴昔亡可汗虽是不识时务,暗怀异志,但他在西疆威望素著,如今罪状又是未彰,大都护便算要令他伏法,还是要款款图之,方才妥当。”

苏海政沉默片刻,冷笑起来,“罪状未彰?如今我等不过八千之众,加上继往绝可汗的骑兵,也不足两万,在昆陵境内,兴昔亡若是登高一呼,便会有数万骑兵来攻,难不成要等他大军杀到,才能动手?只怕那时,咱们已不过是一盘鱼肉!”

他看了看案几上的敕书,声音更是沉了下来,“今日圣上敕书已到,说是东边用兵正紧,西疆若有宵小作乱,当以安抚为主,不可再妄动刀兵,便是不得已而用兵,也当以胡制胡,爱惜民力,不可令边民生怨……”

“还有,今日斥候有密报,龟兹叛兵已是望风而逃,两城均已是空城,依你看来,我这弦上之箭,难不成只能对准自己的咽喉?”

卢青岩怔在那里,脸色渐渐变得和苏海政一样青白:圣上那边显然是收到了麴智湛的奏章,因此才警告苏海政,不许轻易用兵,即便用兵,也不可再如此征粮,若无刀兵之举、军粮之事,那麴氏父子和裴行俭,又如何动得?这也罢了,可那些龟兹叛兵居然不等大军开到,便望风而逃,此役已是无敌可战,那六百亲兵之死又如何抹得过去?

大帐里的沉默越来越沉重,渐渐变得让人窒息,苏海政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传我的命令,圣上有敕书入营,兴昔亡可汗与昆陵都护府诸位酋长忠心报国,屡立战功,特令本总管带布帛两万端赐予诸位,请他们后日一早,来营门领赏!”

卢青岩身子一震,有些不敢置信的抬头看着苏海政,对上那双冷如冰雪的眼睛,终于只是躬身行了一礼,“大都护英明,下官遵命!”

苏海政脸色依然一片肃然,语气却温和了下来,“你我之间,不必如此生分。如今昆陵之事,有继往绝可汗进言在先,本总管不过是为了数千唐军安危而自保,此战只要速战速决,令五咄陆部无力相抗,便能一举定之,永绝后患。倒是卢兄你,我这里还有一事拜托,此事成败与否,才真正关系着我等究竟是抄家灭门,还是安享富贵!”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