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眉山伯府丘家是勋贵,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他家嫡长子是御前侍卫出身,是新皇跟前得用的人,次子虽然不如长兄能干,身上也有武职。女儿若嫁过去,直接就是敕命夫人。日后倘若夫婿立下军功,再得封爵,也不是不可能。若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丘家是将门,跟方家的书香门楣不是一路的,只怕女儿难以适应这等人家的生活。

但方太太还有其他人选,那尚书之孙,侍郎独子,俱是才貌双全、家世显赫的好男儿,本身也不是绣花枕头,文的有功名,武的有名声,将来必定前程似锦。虽然性情各有优缺点,但女儿无论嫁给了谁,日后的生活都不会太难过。方太太是费了不少心思,才选中了他们的。如果不是尚家愿意帮方家促成方五姑娘坐上皇长子妃的宝座,尚琼本身又是极温和的性情,她还未必乐意将女儿嫁给他呢。

如今重提旧事,方太太依然对长女信心十足。这几个人选的母亲,在方尚两家有意议亲之前,都曾隐隐向方太太表达了对方大姑娘的欣赏之意。方太太觉得,此番再提婚事,她们也应该会乐意才对。

谁知,她提起的话头,王尚书夫人根本就没接。这让方太太有些尴尬。她猜想,大约是在腊八那日,王家大姑娘在方家生了气的缘故。虽然她觉得那是王大姑娘主动惹的事(方大姑娘没承认是自己搞的鬼),但她还有很多选择,也不乐意看王夫人暴发户的脸色,便按下不提了。

接着,她又试探了别的人家,那尚书之孙早在几日前议定了亲事,只能放弃了,至于那位侍郎独子,本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可他家太太却跟尚家是拐着弯的姻亲,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一些风声,婉言拒绝了。方太太觉得很没面子,对方太太还一脸诧异地问她:“令嫒不是正跟尚家大公子议亲么?怎的又有意与小儿谈起婚事来?这可是违约啊!”

方太太没好气地说:“尚家背约在先,跟别家议起了亲事,这又如何能怪我们家?”

对方更诧异了:“没听说啊,尚家大公子几时跟别家议起了亲事?我只听说是尚夫人为侄儿向某位千金提了亲,已经定下了,却不与尚家大公子相干呀?”

方太太愣住了。回家后她立刻命人去打听,果然,先前放消息的那户人家,他家女儿是跟尚太傅的侄子议的亲事,虽然也是尚家公子,却跟尚琼是两回事,而且两家已经交换庚贴了,等到明年开春,就要放定。先前原是她误会了,听闻是尚家公子要与那家女儿结亲,又是尚太傅夫人说合的,就以为尚琼是正主儿,万万没想到尚夫人去相看的是侄媳妇。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方家先行背约的风声已经传扬开去。方家女本来贤名在外,拜这件事所赐,这贤名也蒙上了污点。

尚太傅更是直接在方少卿面前表达了不满,还当着其他朝臣的面,点明联姻之事今后不必再提起。方少卿吃了个哑巴亏,却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他更担心的是,尚太傅此举,隐隐有与方家划清界限的意思,方五姑娘嫁入皇家之事,对方也不再提起了。方少卿心下着慌,担心尚家真要与方家分道扬镳,连族人们也对他埋怨不已,责怪方大姑娘惹祸,连累了全族人。

这还没完,更雪上加霜的是,太后最新一次召集官宦人家的闺秀入宫说话,名单里竟没有方五姑娘的名字。从前她不但次次傍上有名,还极得太后的欢心。莫非这是某种不好的信号,代表着宫里要将方五姑娘踢出皇长子妃的候选名单了?

方少卿夫妻俩心下惴惴,莫非这真是尚家所为?可就算真是尚家做的,他们也无话可说。本是方家弄错了,违约在先,再加上先前方大姑娘月半轩那事儿,换了他们是尚家也要生气的。现在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去弥补先前犯下的错误,让尚太傅一家消气了。缺席一次晋见不算什么,关键是要让小女儿日后能再有机会进宫晋见太后与皇后。

方少卿夫妻俩顿时忙碌起来,就连方太太,也因为这番变故全因长女而起,往日的爱女之心也消减了几分。方大姑娘此时不敢说什么,还在静待自己亲事的结果呢。方太太之前挑选的人家,其实只剩下一家了,估计*不离十了吧?

她心里想:眉山伯府的二少奶奶,听起来似乎也不错。

第二百九十八章通信

方尚两家的议亲风波闹得不小,京中有名有姓的书香大户都听说了,虽然不好明着在外议论,但本是姻亲的两家眼看着象是要翻脸的样子,自然是少不了流言蜚语的。就连跟方尚两家处于不同圈子的赵家,也都有所耳闻。

赵琇私下问祖母张氏:“其实尚家人早在腊八那天之后,就决定不跟方家结亲了吧?方大姑娘摆明了不愿意嫁给尚琼,一句话不说就要陷害人,但凡是有点骨气的男人,都不会娶她了。不过没想到,尚家一点都没透露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还能让方家成为受舆论指责的那一个,这手段还挺令人佩服的。”

张氏白了孙女一眼:“什么手段不手段的?这件事本就是方家有错在先,背约在后,尚家不曾说拒婚,只说要年后再议,这也是常理。快过年了,谁家不忙?方家女儿年纪虽大些,却也不是连几个月都等不了,偏要背约另许,这就是他们不对,尚家生气才是正理。你说得好象他家用了什么旁门左道的法子似的,仔细叫人听见了,说你孟浪。”

赵琇不以为然地说:“祖母也别把尚家看得太正直了,尚家、方家不都是有名的书香名门吗?方家私底下是那个德性,您怎么就能肯定尚家不会耍手段?况且这事儿又不是什么坏事,不就是不想把搁置婚事的真正原因公开,怕会让外人觉得尚琼已经丑到了连表亲都不愿意嫁给他的地步了吗?方家要是自己行得正,坐得正,也不会被尚家算计成功了。方家是自作自受,但尚家也不是任人欺负的小可怜。我觉得这样才好呢。光是做好人有什么用?得不让人欺负才行。”

张氏拿孙女没办法了,也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便道:“你这些天还有跟方家五姑娘通信么?她倒是坐得住,不象她家里人,听到点风声就慌了。到处打听消息。”

赵琇点头。自打腊八那日,方五姑娘来了一次赵家,之后便不止一次派人捎信过来。赵琇对方五姑娘的印象也还好,便跟她通起了信。她们起初只是聊些诗词什么的,看得出来,方五姑娘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不过赵琇不擅于此。自然不希望将话题局限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便开始提到日常琐事,或是其他才艺上头。有时候光是一幅古画,就能让她洋洋洒洒写上三大页纸,把方五姑娘都忽悠晕了。

方五虽是才女。却更擅长诗词,在绘画、琴艺、棋道等方面就稍微平庸些,阅读的涉猎也不如赵琇广。赵琇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能把这位京城公认的小才女给忽悠住。

赵琇还喜欢在信里提别的事,比如京城与江南的节日习俗、秋冬进补的方子、文房四宝的冬日保养,或是哪儿哪儿冬天的景致好之类的。别的倒罢了,方五姑娘是位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地道小淑女,偶尔出门也是丫头婆子一堆。出了门就坐马车,几乎连车帘都不掀,哪里知道外头是什么世界?对各种山川景致的印象也就是来自于书画而已。赵琇送她的生日礼物上。有亲笔画的各地风景,西山红叶、冬日寒梅、江南小桥流水、东海波涛翻滚…各种景色都有,让她大开了眼界,忍不住就在信里问赵琇,莫非赵琇亲眼见过这些景致?赵琇大大方方地给了她一个肯定的回答,还将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的景色细细描绘给她听。又勾勒了几幅速写,附在信后。一并捎给她。

方五姑娘对赵琇羡慕得不行。其实她读诗书,也十分仰慕书中所提到的各地胜景。盼着有朝一日能亲眼去瞧一瞧。无奈她是书香名门的千金小姐,轻易出不得门。本来象方家这样的读书人家,子弟也不是没有春游、秋游的时候,方五姑娘的亲哥哥就曾经去过几回西山,可她本人身体不太好,很容易病倒,家里人以前怕她生病,从不许她到城外去,如今对她有了更高的期许,就更不准她出远门了。方五姑娘也就只有听别人说游玩经历的命罢了。

赵琇在这方面帮不了她什么忙,唯一能劝的,就只有让她吃好喝好,锻练好身体。只有身体好了,才方便出门。方五姑娘觉得自己身体还过得去,虽然时不时小病一场,但象她这样的小姑娘,长得又瘦弱,生病也是常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她周围的人,上到祖母、姑祖母、母亲,下到姐妹们,堂姐妹、表姐妹们,甚至是贴身丫头们,也都时不时小病一场的。她病倒的次数跟别人相比,也就是多两遭罢了。

赵琇对此嗤之以鼻。什么叫好身体?不是比别人少病两回就是好身体了。象她这样,徒步走上七八里路也不带气喘的,才叫真正的好身体。她一年也病不上两回,祖母还总觉得她身子弱。方五姑娘一个月病一两回,居然觉得自己身体不错?

方五姑娘有些被吓着了,徒步走上七八里路是什么概念?她根本无法想象。赵琇建议她多吃饭,她也觉得为难。她平日一顿能吃上半碗米饭就算不错了,多了实在吃不下;肉不爱吃;鱼嫌味儿腥;瓜菜还罢了,新鲜果子也不大爱吃;汤倒是常喝的,但不能太油腻,油多了她也不喝;豆腐若是做得好了,会多吃两口,但说不上喜欢;奶类产品是绝不会碰的;最喜欢的是自家秘方腌制的几款小菜。不过她觉得自己在进补方面还是做得挺好的,母亲隔天就给她炖一碗燕窝,说是最滋补不过了…

赵琇看着信上的方家食谱,想要吐嘈都不知道从何吐起。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顿正餐配着腌制的咸菜吃小半碗饭,再吃点蔬菜豆腐,喝点清汤寡水,再配一碗燕窝…换了谁能身体好?!方家既然是世家。怎么在养身方面如此不讲究?燕窝能顶什么用?吃燕窝还不如让方五姑娘每天多吃一碗饭呢!

赵琇便向祖母吐嘈,不料张氏竟然说:“这有什么?哪个读书人家里知书达礼懂规矩的姑娘每天大鱼大肉的?你吃饭也不爱吃油腻的东西呀?燕窝挺好的,确实滋补,但光靠燕窝也不够。方家太太该多给孩子炖些别的补汤才是。得了,人家姑娘每天吃什么。你有什么可操心的?你当人人都象你似的,那么大的饭量,一天要吃两大碗米饭?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样样不能少,从前在老家时,还让人在庄子上养羊,三天两头地要喝羊奶?你比我年轻的时候折腾多了。方五姑娘可比你省事!”

赵琇觉得好生憋屈:“这…家里又不是没条件,想要好身体,当然得什么都吃呀。两碗饭很多吗?我们家的碗那么小…”

张氏好笑地摆摆手:“行了行了,我也没说不让你吃。吃得多也是好事,你长得瘦弱。多吃些才能身体好。我就是纳闷,你饭量这样大,怎的就只见脸圆,却不见身上长肉呢?”

赵琇得意洋洋,那当然是因为她经常锻练,肉都转变成肌肉了!这才是好身材呢,瘦而有力,皮肤也是水嫩嫩的。她控制得太好了。要是真的因为吃得多而长出肥肉来,她才要哭呢。

张氏在吃饭养身的问题上,显然跟孙女有着不同的见解。也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问题,只道:“你倒提醒我了,这两日又下雪了,晚上阴冷得很。叫厨房今日多炖两盅参汤,你和你哥哥晚上记得喝。”

赵琇答应着,又提醒祖母:“您也要喝才行。祖母的身体才是最弱的一个呢。我和哥哥都身体倍儿棒。不用进补也没关系。”

张氏摆手:“知道了,我会喝的。方才说的是什么?别学粗人说话。”

赵琇干笑一声。起身想要溜走:“我去找哥哥,跟他说这事儿。”

张氏忙道:“见了他提醒一声。马上就要小年了,我们要去广平王府给王爷请安,送上年礼。礼单昨儿送来时,叫我挑出了两个错,打回去重拟了,却到这会子还未送来,让你哥哥催一催。”

赵琇应了,直接去了外院的书房。赵玮平日无事,都是在这里读书温习,今天想必也是一样。

走到外书房门外不远处,赵琇就看见珍珠嫂的儿子冬生守在门口。自从卢明章出了籍后,冬生就接任了赵玮的书僮一职,平日也算是得用的。赵玮平时对冬生很好,这大冷的天气,刚还下着雪,外面冷得很,他怎的让冬生站到门外来了?莫非是有客人来?

赵琇走近,冬生见了,离了三四米远就开口行礼:“姑娘,您来了?”屋中说话的人声就停了,赵玮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是妹妹么?快进来吧。”

赵琇心里疑惑,冬生打起帘子让她进了门,她才发现,是赵启轩来了。

赵启轩心情还算不错,笑着向赵琇问了好,又说:“马上就是小年了,我过来给叔祖母请个安,另外还要请叔祖母示下。照规矩,小年要祭灶神,还要一家大小吃团圆饭,不知道侯府是个什么章程?”

赵琇笑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大家一起过来吃饭了,除非启轩哥想要自己小家团圆,嫌弃我们二房的酒菜不好。”

赵启轩哈哈大笑:“那可不敢。能来就太好了,侯府的酒菜,那是一般人能吃得上的么?底下好几位族人都盼着来给老夫人请安呢,又怕扰了贵人。”

赵琇撇嘴:“这话说得恶心,从前在老家时,也不见大家这般小心翼翼。难道因为哥哥做了侯爷,家里搬回了京城,我们家就跟族人生分了不成?启轩哥拿这话去跟我祖母说,看她打不打你?”

赵启轩笑得更大声了:“不敢,不敢,是我说错了!”笑完了,他便对赵玮说:“事情就是这样了,接下来只要照计划行事就好。我先进去给叔祖母请个安。”

赵玮点头,赵启轩便离开了,赵琇有些好奇地问:“哥哥,发生什么事了?”

赵玮微微一笑:“没什么,不过是赵泽那边…又被他家老太太嫌弃了,牛氏正吵着闹着要将他赶出家门呢。”

第二百九十九章谋算

牛氏病得只剩下半条命了,还闹得这么欢,跟赵演还真是脱不了干系。

赵演自打从赵启轩处收到了“订金”,就开始积极地在牛氏面前抹黑赵泽了。托他先前在祖母面前讨好卖乖打下的好基础,如今在牛氏面前,他的份量早已超过了赵泽,只差在这嫡庶名分罢了。他在牛氏面前说话,还真比一向“忤逆”的嫡兄赵泽要管用得多。

赵演想要赚赵启轩那三百两,也是不遗余力。他脑子好使,当然没指望仅靠嘴皮子就能说动牛氏抛弃赵泽这个嫡孙,还得从别的地方下功夫。正好,他在那家香料铺子做事,偶尔也能遇到达官贵人家的管事上门采买,年下更是采买货物的旺季,他抓住了机会,巴结上一个皇商家的管事,做成了一笔大生意,不但得了东家赞赏,挣得一笔不菲的提成,还跟那管事搭上了关系。

赵演又利用赵启轩这边的货源,替那管事牵线搭桥,用一个相当优惠的价格买到了一批江南出品的上等胭脂水粉、文房四宝以及南边书坊出品的各种市井话本、风月小说。那管事私下里靠着这批货物,迅速在主人家里讨好了一堆少爷小姐姨娘们,得了不少赏钱,连职位也往上提了一提,多揽下了两个油水丰厚的采买项目,可以说是志得意满。赵演再请对方吃了两顿酒,两人就开始称兄道弟了。

赵演倒也不是随便挑了一家人的管事就开始巴结的。这家人是皇商,家财万贯,在京城本地也很混得开,人脉颇广。传闻背后还有几位高官撑腰,因此这家家主胆子大,有些旁人不敢做的事,他就敢做。今年有那么多官员因谋逆案倒台,他们家中的产业、房屋都被充公了。内务府拍卖这些东西时。这位皇商就凭借自己的人脉,廉价收了不少住宅或店铺,然后或租或卖或典,大赚了一笔,其中就有牛家的宅子。不过因为牛家当年也风光过,宅子还是挺大的。不方便出租。那皇商便命人将牛家宅子一拆为三,砌墙加隔,分成三间小宅子分别出租了。

赵演凭借着跟那位管事的交情,用一个很优惠的价钱租下了其中一间,恰好是牛家宅子的西院一路。牛氏从前未嫁时,就是在这里面生活的。

赵演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牛氏,牛氏得知后,激动得快要晕过去了。其实若论住的时间长短,当然是她在建南侯府旧宅生活的时间最长,但让她留下最深刻记忆的,还是未出嫁前所住的牛家老宅。如今竟然有机会住回老宅,她如何能不激动?即使现在她只能租住在那里。也比眼睁睁看着它成为别人的住所强。若不是一直以来的野心提醒着她,她都恨不能立刻辞别汪家人,搬回娘家老宅去了。

赵演拿着牛家老宅诱惑她。讨好她:“等祖母病好了,我们就一起搬过去吧?那宅子虽然前后只有三进,但也是地地道道的大宅子,怎么也比永光寺胡同那个院子强多了。这才是祖母应该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您未出嫁时的家。”

牛氏紧紧抓着他的袖子:“能买回来么?要多少银子?!”

赵演面露难色,但他还是坚决地道:“眼下我们家没那么多银子。但我跟那皇商家的管事都说好了的,每月只要付他四两银子。随我想租几年,就租几年。如今这租赁房屋之事。都是他管着,无论是租是卖都由他说了算,价钱也好办。等我们手头宽松些,只要您说一句话,我就去找他把房子买下来。您看如何?”

牛氏非常满意,她看着赵演,满脸的赞赏:“好孩子,你很好,非常好!”

赵演笑了,压低了声音:“若孙儿做的事让祖母满意了,您能不能给孙儿一点奖赏?”

牛氏沉下了脸,语气变得有些危险:“你想要什么奖赏?”若是想要银子,那是做梦!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赵演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事实上赵演早就看穿了她对其他人是个铁公鸡,只对自己大方,所以从来不指望她会给孙儿孙女们什么好处。他所要求的很简单:他想要成为这个家的继承人,言外之意,就是想让牛氏将赵泽给赶出家门。

牛氏有些惊讶,不过几个孙子孙女之间为了嫡庶争斗多年,赵演会说出这样的话,似乎也不算奇怪。事实上,从钱老姨奶奶开始,他们这一支就在拼命争取着嫡长的地位,可惜由始自终都只能为庶。当年蒋氏刚入狱的时候,赵玦差一点要休了她,那时想的是另娶大家闺秀,小钱姨娘就曾经蹦哒过一阵,力争扶正。后来蒋家介入,赵玦打消了休妻的念头,小钱姨娘自然也扶正无望了。但十年以来,上头都没有正妻压着,小钱姨娘在赵家的地位几乎与正房太太无异,可惜名份始终还是妾,生的儿女过得比嫡子嫡女好,可身份始终是庶出。

现在,赵演的翅膀长硬了,开始想要更好的身份了。

牛氏考虑过后,用了一个取巧的法子。她只是威胁赵泽,若再不听话,就要把他赶出家门。但同时,她又召集全家人(仅小长房的成员加三名丫头),宣布要代子将小钱姨娘扶正,命丫头们今后叫小钱姨娘“太太”,不再叫姨娘了,对外再介绍赵演、赵漫、赵氻他们,也都称他们是嫡出。当然,蒋氏所出的儿女赵泽与赵湘,也同样是嫡出的身份。

赵湘对祖母的这个决定极力反对,可惜被祖母镇压住了。赵湘不甘心一向看不起的庶出手足从此与自己平起平坐,更对祖母的决定嗤之以鼻。京城谁不知道赵演他们是庶出?哪怕是家里给他们一个嫡出名份,又有谁会当真呢?可牛氏却厉声喝斥了这个一贯疼爱的孙女一顿,还向汪东升夫妻郑重提了这件事,似乎是认真的。赵湘心里又委屈又气愤。想要赵泽出头,可赵泽在牛氏面前已经完全没有了说话的份量。

小钱姨娘从此跃升成了赵玦的“正妻”,哪怕这是只有家里人才承认的身份,赵泽再次面对她时,就必须叫一声“母亲”了。他不愿意喊。也没有吵着闹着反对,只是用沉默抗议着祖母的决定。至于汪家夫妻,他们只当这是一场笑话,从来没听说过做婆婆的还能代子扶正媳妇的,尤其是儿子已经死了,再扶正一个妾。又有什么意义呢?

牛氏却仿佛铁了心一般,不但坚持要扶正小钱姨娘,还示意她可以想办法联系娘家人和亲戚朋友了。跟被革职后灰溜溜回老家的蒋家相比,钱家至少还是个殷实人家,听说小钱姨娘还有个兄弟做了八品官。在赵玦倒台后也没下台。以赵家如今的情形,有个八品的姻亲并不算丢脸,赵演也算得上是官家子弟了。成为正式姻亲后,钱家的人脉也可以为他所用。

赵演似乎很快就从计划不成的不满中清醒过来,加紧跟京城中两户钱家的远亲拉上了关系。他对这种事特别有天赋,死缠烂打地,居然真跟那两家人来往起来了。这让牛氏更加满意。虽然那两家人都是小官小吏,但总归比平头百姓强。也许将来能派得上用场的。

相比之下,赵泽就让牛氏失望了。伤势迟迟未能好转,文房铺子的掌柜差事又交给别人了。听说铺子的新掌柜年下盘账。今年开店几个月,店里就已经有了几百两的收入。若是如今仍旧是赵泽赵演在打理铺子,兴许能给家里划拉不少钱呢?可现实却是,赵泽丢了差事,还拦着赵演接手铺子,丰厚的工钱没了。赵启轩那边还声称铺子里人多杂乱,不利于赵泽养病。有意要将他送回永光寺胡同的院子去。在牛氏看来,这分明就是二房和六房要放弃赵泽了。今后也不打算继续养着他。

这还了得?没了原本丰厚的收入,还要倒贴钱去给赵泽抓药治伤,永光寺胡同的院子年后也要续租了,钱从哪里来?这一切都是赵泽的错!

牛氏对嫡长孙的怨念越来越重,其中当然少不了赵演的添油加醋,还有身边两个大丫头画眉、百灵的每日谗言——前者是受赵演指使,后者则是得了建南侯的命令。日复一日,牛氏越发将赵泽看成是累赘了。

近日,赵演又一次去汪家看望牛氏,与她在房中密议了整整一个时辰。密议的内容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但据百灵事后察颜观色,估计跟赵湘的婚事有关系。不知赵演给了什么建议,牛氏见过二孙子后,就眉开眼笑的,心情很好。

汪太太循例再去探病时,牛氏挣扎着坐起来,故意唉声叹气地说起了对几个孙儿孙女未来的担忧。汪太太心头警惕大起,也不接话,就这么冷冷淡淡地坐着。谁知牛氏话风一转,开始请托汪太太,帮着给大孙女赵湘寻一门体面的好亲事。她不求对方是达官贵人,只希望是个体面的好人家,家境殷实,不会让孙女受穷,孙女婿对孙女好,不嫌弃孙女是犯官之后。

牛氏还说:“我们家是什么情形,汪太太也知道,恐怕没法给湘姐儿置办丰厚的嫁妆,只盼着将来的亲家别嫌弃才好。我知道这件事定会让汪太太为难,可这孩子是我自小看着长大的,实在不忍心瞧着她被配给不三不四的人家。”

汪太太对赵湘的印象早就坏了,心里十分不以为然,但牛氏能够不再打她儿子的主意,而是想借她的手将赵湘外嫁,她自然是欢迎的,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还立刻提了两个人选,都是汪东升手下的小军官,一个是小军官的儿子,另一个是小军官本人,年纪大着几岁,家境也过得去,算是不错的人选了。

牛氏却婉拒了,原因是军官要打仗,若是成亲后,孙女婿去了边疆,孙女一个人独守空闺,岂不可怜?所以,能够不是军里的人就更好了。

这一句话,就把汪太太几乎所有能提出来的人选都给否决了。汪太太只好另外挑人,没两日,又找到了两家,都是小吏,一家穷些,一家富些。牛氏两家都婉拒了,她嫌穷的那家太穷,怕孙女嫁过去后受苦,又嫌富的那家太富,怕对方的银子来历不明,在小地方还好,在京城天子脚下,迟早要坏事的。

什么话都被牛氏说完了,汪太太心里有气,却不好对着她撒,只好改说年下事忙,反正赵湘年纪还小,等年后得了空再议也不迟。牛氏从善如流地接受了她的建议,还请求她,能不能将赵湘带在身边,教一些管家知识?年下事忙,但也是学东西的好机会。既然要让她说亲了,有些该教的就要教了。赵湘的母亲没法教她这些,祖母又病倒在床,总不能指望做了十几年妾的继母去教吧?

汪太太被牛氏苦苦哀求,只好答应下来,出了门就开始后悔。但她后来带着赵湘在身边时,发现后者挺老实,哪怕是路上偶然遇见了她两个儿子,也是目不斜视的,看来是真的不再妄想了。

汪太太心中略安,还真的教导起赵湘来。

第三百章养子

赵琇不太相信牛氏跟赵湘会从此变得老实了,她再三问哥哥赵玮:“她们是在图谋什么吧?汪东升两夫妻看不出来吗?居然真的信了?”

赵玮笑了笑:“这个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汪东升夫妻未必真的相信,但牛氏都已经开了口,听起来也不是非常过分的要求,他们自然要答应的,否则岂不是辜负了汪大人知恩图报的好名声?况且,若能给赵湘订下亲事,把这麻烦的祖孙俩丢给别人,汪家也同样能松一口气。”

赵琇撇了撇嘴:“我觉得牛氏跟赵湘一定没安好心,兴许是在迷惑汪家人,让汪家人放下对她们的戒心,等周围的人对她们的看管松懈了,她们也许就有机可乘了。”小说和电视剧的情节都是这么编的。

赵玮露出一个满含深意的微笑:“腊月里事情忙乱,汪家今年刚回京,家中人手很可能不足。若汪太太真个松懈下来了,看管牛氏与赵湘主仆的人可能就会没那么多了。”

赵琇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这么说来,她们还真打算图谋些什么?这是百灵传回来的消息?”

赵玮笑笑,却没有回答:“这是以后的事了。一日未发生,我又如何说得准?横竖这是他们自己做的,与我们有何相干?我们只要看戏就好了。”

赵琇哼哼两声,不怀好意地笑说:“别把自己撇得这么清,我怎么觉得,这里头一定有哥哥的功劳呢?”

赵玮捏了捏妹妹挺俏的小鼻子:“好奇心这么重做什么?”赵琇躲开他的袭击,抓着他的手晃了几下:“好哥哥。你就告诉我吧,我一定不跟人说,连祖母都不会透露。”

赵玮斜了她一眼,端着高贵冷艳的架子想要闭口不谈,没多久就败在妹妹的撒娇*下了:“好吧好吧。你别再摇我了。坐下了我们慢慢说。”

当赵琇听完赵玮的叙述后,一双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哥哥,你好奸诈!”

“休要胡说!”赵玮不乐意了,“启轩哥愿意协助我们,赵演也是自愿做的交易,我可没逼谁害谁。最终选择的都是他们自己。若是牛氏当真对赵泽这个孙子有半分怜悯之心,就不会对他朝打暮骂,仿佛恨他不能早死,更不会被几句谗言所惑,就把他逐出家门。但她既然生出这个心思。那又怎能怪我们有心要救赵泽一把呢?至少他下半辈子能过得安稳些,祖母也不必再担心他会受苦了。”

赵琇有些好奇地问:“哥哥真打算把赵泽送走吗?”

上一章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